導航雲台書屋>>百科書籍>>姜奇平>>數字時代的人與商業

雲台書屋

1、「在家運營」


  6月4日,微軟、AT&T和Itochu國際公司向TUT系統公司投資1500萬美元,發展被稱為「在家運營」(HOMERUN)的高速數據傳輸技術。微軟和TUT走到一起共同發展基於「在家運營」的用戶硬件產品,幫助人們快速接入互聯網,構成微軟創建新的家庭網絡市場新標準的努力的一部分。

  家庭網絡,是今年美國熱門經濟現象。與眾不同,它是從社會轉型中直接產生的市場熱點。

  微軟創建「家庭網絡」市場標準的努力

  微軟最近的投資表明了這個軟件霸主對另一類型的互聯網接入的興趣在增長中,這就是使用現有的銅質電話線和電話服務。TUT已和微軟簽署了一份以「在家運營」為核心的市場合作協議,瞄準家庭網絡和高速互聯網接入市場。在家運營可以使多台電腦分享周邊資源,相互聯接,或用1M以太兼容局域網聯入互聯網。它也可以隨時為家庭中的每個電話插座配以一般的ADSL(asymmetrical digital subscriber lines)和其它高速服務。

  利用ADSL高速接入網絡,可以最大限度發掘標準銅質電話線的潛力。過去ADSL一度受到冷遇,批評者認為,銅質電話線是將過時的設施,他們更看好基於同軸電纜、光纖基礎上的網絡技術。但最近ADSL又熱了起來。因為人們發現,在現有技術條件下,ADSL是比較適合家庭的技術,而更先進的網絡技術往往僅為企業認可。

  據倫敦的研究公司Datamonitor調查,到1997年底,美國20%的家庭在互聯網上付費訂閱。到2002年,美國家庭在線的比例,預計將提高到30%。鑒於在家在線的增長,家庭網絡成為經濟中一個引人注目的現象。TUT系統公司的總裁兼CEO Sal D'Auria 說,「『在家運營』開啟了一個巨大的未開發的新服務市場」。

  南貝爾與PAC貝爾最近紛紛宣佈他們將提供使用ADSL的高速接入,南貝爾5月22日宣佈要在30個地區提供每月收費在49.95到59.95美元的電話、互聯網合一的高速ADSL服務。此前,美國在線也提供了每月收費49.95美元的ADSL試驗。5月27日,PAC貝爾宣佈7月份將開始用ADSL展開高速接入服務。6月2日,美國第三大長途電話公司斯普林特宣佈將啟動一個使用電話線同步傳輸話音、可視電話和數據的服務,為家庭和企業提供寬帶服務。AT&T此次投資,也使它加入了ADSL競賽的行列。

  [此節備用:微軟為什麼選中了TUT?「TUT是目前這場數百萬美元銅線設備市場競賽中起關鍵作用的角色,」AT&T 的股東也是TUT成員的Neal Douglas 在聲明中說,「快速銅線產品業務量的擴大,在競爭中提供了獨特優勢」。

  蓋茨起初對ADSL並不看好,3月27日他還說:「雖然在企業以高速和合理的價格互聯方面我看到了非常大的進步,但為了聯接家庭並有一個非常非常快的聯接,我們要做的唯一努力是在線纜調製解調器的增長方面。」

  他認為只有靠有線電視公司提供低價和快速的超快聯接,才能驅使互聯網進入較高比例的美國家庭。但現在,微軟改變了看法。「我們相信TUT的技術觸到了靶心:它在電話線媒體的顧客市場上,結合了高數據率、易用、低成本和低進入門檻。」微軟WINDOWS操作系統部主任Steve Madigan 說,「我們相信TUT的關鍵技術對顧客網絡市場將產生有意義的影響,這次投資就是鼓勵其持續發展」。對微軟來說,不變的是對家庭網絡的強調,變化的是對技術的看法。]耐人尋味的是,ADSL並不是最領先的技術,但領先的公司卻領先別人紛紛選擇它。看來,不是技術本身,而是技術以外的某種東西在決定著事情的發展。資源轉移的價值基礎一位信息經濟學的前輩曾對我說,現在的經濟學顯得保守了。我理解他的意思是說,主流經濟學遠離互聯網的實踐,正在失去對新經濟的理解力和解釋力。為此,我提出一個建議:直接去觀察領導新經濟潮流的公司。因為它們每一次大的資源重新配置,都是這個時代價值基礎轉移的最明白無誤的指針,是未來經濟學教科書的腹稿。「在家運營」正在吸引領先公司將資金和物質資源轉移過來,但這只是表面的事實。在它背後,是什麼樣的底層價值變化,導致了這種資源轉移呢?簡單地說,源頭起於第三次浪潮一個基本價值觀念:生產與消費合一。生產與消費合一的進一步推論,是生產單位與消費單位的合一;再推導到第三步,就是在家辦公。在未來新經濟中,家庭既是生產單位,又是消費單位。領先公司對「在家運營」的投資,實際是對第三次浪潮「產消合一」價值投的一次贊成票,是基於最基本價值觀念變化的資源轉移。

  5月號的美國《讀者文摘》刊登了一篇《老闆叫我回家上班》,形象地展示了美國在家辦公浪潮。紐約州西切斯特縣政府的羅比娜自女兒出生後,上司就讓她在家辦公,結果工作效率提高了67%。羅比娜這樣的在家上班族,已佔全美就業人數的40%,達到5200萬人。像美國電話電報公司,已有36000名在家辦公的職員,IBM和摩托羅拉等公司也不落後。連美國聯邦政府都準備到今年年底,把在家上班公務員人數提高到6萬人,4年翻15倍。

  對這樣一個明顯的市場,傳統經濟學卻無法解釋。在傳統經濟學中,生產與消費的分離,是生產力提高的基礎。在工業文明中,家庭是單純消費單位,企業是單純生產單位。家用電腦本身就是一個矛盾的概念:家庭是消費單位,電腦是生產資料,讓家庭配電腦,豈不是要把消費單位改造成生產單位了?但在信息社會,這卻不成為問題。既然全美國40%的人已在家辦公,那麼家庭當然既是消費單位,又是生產單位;電腦和網絡進入家庭,就是再自然不過的了。至於經濟學中的「傳統」愛好者怎麼說,那倒不必去理會。再進一步觀察網絡公司的實踐,我們還會發現資源轉移的另一個深層特點。我們先看一個表面的事實,微軟和網景的戰略差異,人們一般認為在於,微軟更多面向家庭,網景更多面向企業。但事實並不這麼簡單,如果按工業時代的經濟學來理解微軟和網景的經驗,就一定會引起錯誤的摹仿。比如,認為面向家庭就是面向消費,面向企業就是面向生產。事實上,這並不是兩大公司的本意。微軟和網景的真實、客觀的戰略意圖,需要從第三次浪潮的角度來理解。

  可惜的是,美國主流評論錯過了正確解釋它們,尤其是網景的第一個機會。6月2日路透社給CNET NEWS.COM 的特稿《網景戰略質疑》上來就說,這個曾形成過WWW——也就是世界本身——將如何變化的清晰版圖的公司,散焦了嗎?這顯然指的是網景戰略中的兩個方面:企業戰略和網絡門戶戰略,一般被人們(包括我自己過去)當作是兩個互相矛盾的方面。然而,6月4日,網景執行官Barksdale勾劃公司未來時強調:「企業軟件商務與門戶服務商務是統一的,聚焦點就在最佳機會被奠定的地方。在這種聚焦開始之處,網景有某些來自於這兩方面商務的獨特的競爭優勢。」「我們稱之為閃光點,它是網絡經濟的起飛點」。儘管如此,網上專欄作家Tim Clark 和Paul Festa仍然認為,網景公司沒有提供多少例證說明公司將如何從這些分離的商務中獲得新收入。

  面向企業的企業服務戰略與面向家庭的網絡門戶戰略,從傳統經濟的立場看,確實是「分離的商務」。但如果從第三次浪潮經濟學的角度看,可能又是統一的,並從中產生新的商機。比如說,如果網景面對的是在家運營的虛擬企業,這兩個「分離的」方面,不是就自然統一起來了嗎?網景網站的副總Jennifer Bailey在5月31日談到「我的網景」(一個模仿「我的雅虎」的網站)時,無意間談到一點,就是「我的網景」的目標用戶,是那些一天之中在工作中和在家一樣的用戶。為此,他們特意在面向最終用戶的郵件服務中,加入了一些企業服務的特色。

  事實上,微軟方面確定的「在家運營」,也不能片面理解為是提供家庭消費服務。微軟就多次反覆把企業與家庭相提並論。斯普林特技術服務經理Charles Flackenstine也看出了這一點,認為在家運營「為中小企業提供了成為虛擬企業的能力」。

  由此看來,微軟的戰略與網景的戰略,並不像人們第一眼看上去的那樣差異巨大。部分的原因在於,他們面對是數字革命共同的挑戰。他們也許自己還沒有來得及說清楚自身行為的理論根據,但利用一種基於信息社會的經濟學,有助於歷史地說明他們當前的行為。

  因為它們遵循的是同一個規律。當然,理解這一規律,最好先把傳統的經濟學教科書放到一邊去。

  
上一頁 b111.net 下一頁
雲台書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