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至善
給孩子們寫科普文章,我是1945年開的頭。1988年,才出版了一本自選集——《豎雞蛋和別的故事》,以後就不再寫科普文章了。如今這一本,基本上是那本自選集的簡編,內容和形式依舊很雜,依舊是本「雜拌兒」,給孩子們讀的《科普雜拌兒》。混在眾多的「精品」中間,我感到羞愧,覺得很對不起讀者。
1945年,我開始當編輯,給孩子們編綜合性期刊。刊物上什麼文章都得有,自然知識、社會知識、文學藝術等等,哪個方面都不能少。如果缺了什麼,一時找不到作者,當編輯的就得自己湊上一篇。有時候想到了什麼新點子,得自己寫一兩篇試試,看是否行得通,孩子們讀了有什麼反應;以後約稿,心中就有了數,不至於瞎提要求,讓作者為難。
因為編的是綜合性刊物,我哪個方面都得寫。寫得最多的數科普文章,長的短的,有二三百篇。期刊不同於課本,要系統地介紹某一門科學是辦不到的;只能把孩子們引到各門科學的大門口,看一眼裡邊的世界是多麼廣闊,多麼壯麗;讓他們留下一些印象,將來好自己選擇跨進哪一座大門。
可是我自己,哪一門科學我都沒正經學過。因而不論寫什麼,都得結合書本知識和生活經驗,自己先弄清楚了方敢動筆。我特別注意孩子們的理解能力和閱讀興趣,盡可能寫得讓他們喜歡讀,讀得懂。我還盡可能避免採用老師講課的方式,想方設法誘發他們跟我一同思考。任何問題經過自己思考,方能得到更多的樂趣和較深的理解。
因而我盡可能用文藝的筆調來寫科普文章,嘗試著採用孩子們喜聞樂見的種種文藝形式。我還特別注重運用插圖,盡可能把插圖設計得既美觀,又能說明問題。跟孩子們講科技知識,一幅精心設計的插圖,效果往往勝過一大段冗長的文字。
我在前邊已經用了好幾個「盡可能」。盡可能怎樣怎樣,只表明我在哪些方面曾著意作過探索和修煉;實踐的結果,跟我所追求的目標往往差得很遠很遠。「眼高手低」,恐怕真個是當編輯的通病。「人生無悔」,恐怕是當編輯永遠無法達到的境界。
也許讀者會問我:「你說你寫過二三百篇科普文章,為什麼選來選去,總也跳不出這三五十篇的圈子呢?」
科學技術的發展越來越迅猛,尤其是最近這二三十年。我的科普文章,絕大多數是二三十年前寫的,在發表的當時確有點兒新意,現在看來卻大多陳舊了,落後了,有的還不免夾雜著一些錯誤。知識太過時的,錯得太離奇的,當然非剔除不可。
我的科普文章又是專為編輯期刊而寫的。期刊的時間性特強,得反映當時的社會情況和政治熱點。因而有些作品跟時事結合得太緊,現在看來成了歷史陳跡,當然也不宜於編進選集。
還有個原因,出版社要求這本選集盡量少用插圖。我寫科普文章卻非常注重運用插圖;有些作品竟以圖為主,離開了圖單看文字,甚至無法理解,也只好捨棄,不再編進選集。
這篇剔除,那篇捨棄,弄到結果,可供選擇的只剩下這三五十篇。雖然重取了書名,改變了編排次序,這本《科普雜拌兒》仍然了無新意,但願能得到讀者的寬容和諒解。
——1998年11月15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