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雲台書屋>>百科書籍>>中國科普佳作精選>>劉後一>>北京人的故事

雲台書屋

選編後記

劉碧瑪


  我敬愛的父親劉後一離開人世已經兩年多了。兩年多來,我經常思念父親,也常常自責:假如那天我堅持不讓他去參加那個科協組織的活動,假如我不是因為工作不能脫身而親自陪伴他去,假如……他也許就不會突發腦溢血而匆匆離去。然而,父親的脾氣我是知曉的,他的一生與科普事業結下了不解之緣,在這類勸阻面前他很少能「從善如流」。

  父親是一位深受廣大小讀者愛戴的、著名的少兒科普作家,這和他無私地將自己的知識奉獻給了「孩子們」不無關係。父親希望孩子們熱愛科學,樂於向孩子們傳播知識,作為他的女兒,我是深有感觸的。我是60年代初上的小學,那時候家裡經濟不寬裕,不能奢望買很多的書籍,但父親經常為我從圖書館借來各類圖書,滿足了我的求知慾;10歲生日時他送給我的禮物——一本小英漢詞典曾令我的同學們羨慕不已;任何時候,只要向他請教跟學問有關的問題,父親絕對是誨人不倦的好老師!

  我最欽佩的是父親的博聞強記和寫作時善於旁徵博引。曾有人這樣評說他著的《人鼠大戰》:「從五六千萬年前的始新世談到20世紀80年代,從亞洲談到歐洲、澳洲和美洲,從動物學談到化學、物理學,從《詩經》、唐宋詩文談到魯迅雜文,從《史記》談到《聖經》,真可謂海闊天空,無所不包了。但他決不信口開河,胡說八道,即使是談《聊齋誌異》中的科學問題,他的態度也是很嚴謹的。」如此深厚的功力,沒有勤奮刻苦的精神是難以成就的。

  父親自幼酷愛讀書,但他小時候家境貧寒。由於他的父母去世早,他連課本和練習本也買不起,全靠他的姐姐苦苦掙扎著送他上學。寒暑假一到,他就去當商店學徒、修路工、制傘小工、家庭教師等,過著半工半讀的生活。好不容易讀完初中,父親聽說湖南第一師範招生,而且那個學校不交學費、還有飯吃,他便去投考,居然「金榜題名」了。這是父親生平第一件大喜事,也決定了他一生的道路。

  父親之所以獲得淵博的知識和後來寫出大量的科普作品,完全是和他的勤奮好學分不開的。記得我上小學和中學的時候,父親經常不回家,有時候回家吃完晚飯後又匆忙騎自行車回到單位,為的是將當時我家非常擁擠的兩間9平方米的房子讓給我和兩個妹妹寫作業,而他自己只好不辭辛苦往返兩小時回到他的辦公室去搞科學研究和進行科普創作。70年代初期,父親去幹校勞動,在給家裡的來信中,常常夾著他創作的科普作品,那是父親要我幫他替寫的稿件。原來,因為干校條件很差,父親搞科普創作,只能在休息時進行構思和在筆記本上作一些記錄,根本沒有條件用稿紙來寫作。《北京人的故事》就是在那樣艱苦的環境中創作完成的。

  《「北京人」的故事》主要介紹了五六十萬年前至18000年前活動在北京周口店一帶的猿人生活情形,著重介紹了他們對火的認識過程,以及取火、保持火種、利用火來同野獸等惡劣環境作鬥爭的經過。該書1977年7月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之後,北京電台馬上選其製成節目,對首都少年兒童連續廣播。故事的感人情節在廣播員的動情講述下,一下子把少年兒童吸引住了。一封封的信飛向電台,飛向作者,表達了少年兒童對故事的喜愛,也表達了他們熱愛科學的心情。1979年10月,河北人民出版社將《「北京人」的故事》分為兩本:《「北京人」的故事》(講的是五六十萬年前後的事情)和《山頂洞人的故事》(講的是18000年前的事情)。該書曾獲全國第二屆少年兒童優秀文藝作品獎、河北文藝作品獎。

  《半坡人的故事》藝術地展現了六七千年前生活在陝西半坡一帶的原始人的生活情形。詳細地介紹了他們圍獵、種植、馴獸、織布、制陶、交易的具體過程,從中讀者還可以知曉文字的起源和數字的來歷。該書1979年10月由少年兒童出版社初版,編入《少年自然科學》叢書,1980年由河北人民出版社再版,將它編入《歷史小故事》叢書。

  父親這3本描寫原始人生活的科幻故事出版後,在社會上引起了很大的反響。著名科普作家高士其寫出了《推薦「北京人」的故事》的文章,發表在1977年《化石》雜誌上;《人民日報》等報刊上也刊出了評論文章,如《一本少年兒童喜愛的讀物——推薦科學小說〈「北京人」的故事〉》、《科普園地的可喜嘗試——讀〈「北京人」的故事〉》、《怎能忘人類童年的魅力——讀〈半坡人的故事〉隨想》、《饒有趣味啟人智慧——〈半坡人的故事〉讀後》等。

  曾幾何時,社會上有過這樣一種論點,認為人才有「潛」、「顯」之分。「潛人才」對社會的奉獻遠大於從社會中獲得的回報,而「顯人才」卻恰恰相反。一切客觀公正的熟人都公認:「潛人才」這一稱謂於父親當之無愧。金無足赤,人無完人,父親也並非「完人」。雖然他在科普創作天地中馳騁自如,但在現實的人際關係中卻城府不深,缺乏圓滑的應變能力,這使得他與黨籍、應屬於他的職稱失之交臂。為此,一些瞭解他的朋友都為他深感不平。

  然而,在父親的心目中,身外之物遠遠不及他所鍾情的科普創作重要,因此在種種不公正的待遇面前,他能夠泰然處之,而不是患得患失。他所具有的風骨令我敬重,那就是「君子修道立德,不為窘困而改節」。記得他說過這樣一段話:我們搞古生物的人應該胸襟寬廣、達觀,因為宇宙無窮大,個人一生實在太渺小了,何必百憂感其心,萬事勞其神,而況思其智之所不及,憂其力之所不能也!(大意如此)這段話表明了父親在名利面前的豁達大度,一直為我所銘記。

  父親具有勤儉節約的美德,他生平反對浪費,雖然他享有「高於醫療待遇」,但他卻在惟一的也是最後一次住院治療時,拒絕了住高於病房的待遇,而是在6個人一間的病房中一住4個多月,父親說這是因為他不忍心讓國家為他支付更多的費用。父親一生中僅科普著作就有40餘本,光那本著名的《算得快》便發行了1000多萬冊,但他所得到的稿酬並不多。儘管如此,他經常拿出稿酬買書贈給渴求知識的青少年。他還曾資助了8個「希望工程」的小學生背起書包走入學堂,並將《算得快》、《珍稀動物大觀》等書的重印稿酬全部捐贈給中國青少年基金會編輯出版的大型叢書《希望書庫》。

  令父親欣慰的是,對於他在科普創作中所取得的突出成就,黨和國家給予了很高的榮譽,他所獲得的各種獎勵證書有幾十本之多,1996年他還被國家科委和中國科協授予全國先進科普工作者稱號。值此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50週年之際,欣聞湖南教育出版社將父親寫的《「北京人」的故事》等作品編入該社出版的《中國科普佳作精選》之中,我謹代表九泉之下的父親在此深表謝意。

                    1999年4月14日寫於北京

  
上一頁 b111.net  
雲台書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