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雲台書屋>>百科書籍>>中國科普佳作精選>>金濤>>暴風雪裡的夏天

雲台書屋

後記

金濤


  15年前那個暴風雪的夏天,是我終生難忘的。

  每當閉目遐思,我的思緒便不由得飛向那遙遠的南極冰雪世界,眼前頓時浮現出一幕幕清晰而又十分親切的畫面:漫天飛舞的雪花,呼嘯而來的凜冽寒風,雪地上搖搖欲墜的小帳篷,在驚濤駭浪中苦苦掙扎的船隻,海灘上憨態可掬的企鵝和胖乎乎的海豹,在冰殼的包裹中透出一線綠意的地衣,以及許許多多的叫得出名字或者叫不出名字的熟悉的面孔……這一切都是那麼令人怦然心動,但也變得十分遙遠而渺茫了。

  已經15年了,不能不感喟時光消逝之迅疾!

  那是1984-1985年南半球的夏季,一支由中國人組成的南極考察隊,配備了兩艘萬噸考察船和直升機、登陸艇、運輸艇以及大量儀器裝備,橫渡風急浪高的太平洋,闖入冰山出沒的南極海域,前往地球最南端人跡罕至的冰雪世界——南極洲,由此揭開了中國有史以來規模最大的首次南極考察的序幕。

  中國首次南極考察,並且在很短時間內在喬治王島建起中國第一個南極科學站——長城站,作為轟動一時的新聞事件,曾經極大地鼓舞了全國人民,也在世界範圍內引起不小的反響。雖然這僅僅是一次科學考察活動,然而歷史已經證明,它使世人看到了中華民族一旦擺脫思想的桎梏所煥發的巨大創造力,看到了中國人為振興中華勇敢地走向世界的雄心壯志。這大概是毫無疑義的吧。

  15年轉瞬即逝,昨天轟動一時的新聞事件,今天看來已變成沉甸甸的歷史。我,作為當年考察隊一名普通的成員,歷史事件的當事人之一,不免比旁人更多地思索這次歷史事件的深遠影響,也常常情不自禁沉湎於往事的回憶,去窮究它深層次的底蘊。我始終以為,中國首次南極考察就其歷史意義而言,稱得上是本世紀重大的歷史事件之一,在中國的科學技術發展史上更是劃時代的一頁。這是因為,自從15世紀地理大發現以來的幾個世紀,尤其是18世紀以來,人類為尋找未知的南方大陸,相繼有許多勇敢的航海家、探險家不畏艱險,付出了生命的代價,為發現地球上許多陌生的陸地、島嶼,包括南極和北極在內,作出了不朽的貢獻。然而,在這樣漫長的歲月裡,由於眾所周知的歷史原因,我們中華民族卻無所作為。我們不能迴避這樣殘酷的現實:一部人類近代的地理發現史,沒有一個字是我們中國人用生命寫下的。這難道不是一個擁有十幾億人口的偉大民族的極大屈辱嗎?

  正是從這個意義上,中國首次南極考察實現了幾代中國人的夢想。當五星紅旗在風雪瀰漫的冰原上空飄揚之際,當中國南極長城站在喬治王島的荒原屹立之時,當中國科學考察船闖入南極圈的冰海考察……我在萬分激動之餘,由此所想到的並非是一次普普通通的科學探險,而是備受苦難的中華民族奮起追趕世界先進國家,實現零的突破的偉大創舉。我相信有了這樣良好的開端,中國的科學事業必定會有一個突飛猛進的發展,而中國的南極事業,也將會為人類和平利用南極作出我們民族應有的貢獻。

  我很幸運,一生有機會參與這次南極考察,這是無須多言的。但我要說的是,這次難忘的經歷也因此影響了我的一生,它不僅成為我的人生經歷不可分割的重要內容,而且我的創作生涯從此和那遙遠的冰雪世界結下了割不斷的緣分。可以這樣說,當我踏上南極的冰雪大地,觸摸到它那冰清玉潔的肌膚,領略了那狂暴的風雪,呼吸到那清新而凜冽的空氣,目睹那潔白晶瑩的世界人與人之間純真而無私的友情,南極便從此進入了我的生活。它不僅給予我源源不斷的創作靈感,更是淨化了我的靈魂,使我的思想昇華到一個全新的境界。

  回憶這十幾年來的創作生涯,我常常感到,南極的白色世界每時每刻都在呼喚著我,令我對她眷戀不已。我除了完成了這本科學考察記之外,還先後出版了《從北京到南極》、《冰雪王國歷險記》、《奇妙的南極》等著作,主編了大型叢書《神奇的南極》,參與反映中國首次南極考察的電視連續劇《長城向南延伸》的創作。1990-1991年,我已年過半百,為了創作科學專題片《南極與人類》的腳本,我又一次隨中國第7次南極考察隊前往南極喬治王島,回到闊別5年的長城站,並且訪問了喬治王島上的波蘭阿爾茨托夫斯基站、巴西費拉茲站、阿根廷龍巴尼站、烏拉圭阿蒂加斯站和正在建設中的韓國世宗王站以及納爾遜島的捷克站,然後又前往澳大利亞的塔斯馬尼亞島。這部全景式反映南極冰雪世界奧秘的科學專題片,由浙江電視台拍攝完成,後來在德國不來梅召開的世界南極科學大會播映,受到各國科學家的一致好評。不久前,我還出版了一部長篇科幻小說《冰原迷蹤》,這也是以南極為背景的科幻小說。

  所以講這些,無非是說明南極的冰雪世界在我的創作中所佔的比重,已經遠遠超過了其它題材。因此,當湖南教育出版社策劃一套反映建國50週年中國科普圖書精選時,我在已出版的作品中挑選,首先想到的是這本《暴風雪的夏天》。該書最初由光明日報出版社於1986年出版,迄今已經12年。今年,福建一家出版社約我寫一本介紹中國南極長城站的書,作為反映建國50週年重大成就的叢書之一,由於事務繁雜,無暇動筆,只好婉言謝卻了。不過,我當時婉謝約稿還有另外一點想法,這即是有關中國南極長城站建站情況,包括首次南極考察的全過程,《暴風雪的夏天》這本書已經比較全面地作了介紹,而且是在考察結束後不久趁熱打鐵整理付梓的,有的篇章甚至是在考察船返航的太平洋上醞釀動筆的,因而印象深刻,記憶也比較準確。倘若今天執筆重寫,也許在描寫上可以精雕細刻些,內容上也可能補充一些新材料,但無論如何,再也無法尋找最初的激情和新鮮的感覺了。

  從科普讀物體裁的多樣性來講,我也比較看重《暴風雪的夏天》這種科學考察記的讀物。我一直認為,在我國科普創作的園地裡,科學考察記這一類的科普讀物相對於科學童話以及其他體裁的科普讀物,還是相當薄弱的。誠然,科學考察記的創作,不同於任何一種科普讀物,它要求作者首先須有科學考察的經歷,實地參與,並用科學的眼光和文藝的筆法去表現科學考察的過程,使讀者有身臨其境之感,由此激發對科學的興趣並增進對有關專業知識的瞭解,從而達到科學普及的目的。就我有限的見聞,科學考察記作為記實文體的一個分支,無論是我國還是西方均代有佳作,有的名家之作影響之大已遠遠超出科學普及讀物的範疇,有的經典作品已成為影響歷史進程的書籍。在這方面,我們可以舉出《馬可波羅遊記》、《徐霞客遊記》、達爾文的《一個自然科學家在貝格爾艦上的環球旅行記》等作為範例。除了這些經典之作,自西方地理大發現時代以來,幾乎每一次重大的探險活動都隨之出版了一系列風靡一時的探險、考察方面的書籍,其內容不僅涉及自然科學,也涉及人文科學的許多專業。在電視電影等傳播媒體尚未發明之前,正是這些科學考察記的出版成為人們認識未知世界、開拓地理視野、瞭解自然的主要渠道。

  即使是今天的信息時代,人類對自然界的探索仍然保持著濃厚興趣。隨著科學技術手段的進步,到大自然去探險,探索大自然的奧秘,認識未知世界許多尚未揭開的謎團,以揭示歷史的過去和現存世界的許多專業課題,仍然是擺在人類面前趣味無窮的任務。不論是到宇宙空間,到大洋深處,還是到人跡罕至的原始森林,撲朔迷離的地下洞穴,也不論是尋訪史前人類的遺址,還是到氣候嚴酷的沙漠和極地探險……總之,在這個充滿艱險、富有魅力的未知世界的探索中,人類是永不會止步的。由此伴生的科學考察記,也因此永遠不會失去它的生命力,而且可以相信,新的作品肯定會不斷湧現。

  誠然,這本《暴風雪的夏天》遠遠不能和上述作品相提並論,這一點我尚有自知之明。不過,惟一可以告慰的是,這本書如果說還有一點價值的話,那就是它是在南極的暴風雪中孕育的,它以作者的親眼所見、親身所感,忠實地記錄了15年前中華兒女為揚我國威、振興中華而挺進南極的一幕雄壯的歷史,而這一頁歷史是我們不該忘記的。

  謹以此書獻給中國首次南極考察的科學家、船員、水手、海軍官兵和所有的朋友們!

  獻給所有熱愛南極、關心南極事業的讀者!

                1998年12月3日於北京新文化街「聽潮齋」

  
上一頁 b111.net  
雲台書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