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雲台書屋>>百科書籍>>中國科普佳作精選>>金濤>>暴風雪裡的夏天

雲台書屋

喬治灣的死火山


  天晴了,可怕的極地風暴終於被我們躲了過去。科學考察船「向陽紅10號」沿著來時的航線,穿過格洛克海峽,繼續駛向利文斯敦灣避風。這是一個良好的避風錨地,利文斯敦島、岩石裸露的欺騙島和冰雪重重的斯諾島如同天然的屏障,擋住了外海的風浪,港灣宛如一個寧靜的大湖。

  天氣好轉之後,科學考察船開出利文斯敦灣,向南設得蘭群島西部的外海進行最後的考察,那裡有南大洋考察隊布下的一個最深的站位,海水深達4100米。當我們經過整整一天的航行,久違的月亮升上茫茫大海的夜空之際,考察船終於到達預定的站位。

  這是一個富有詩情畫意的南極之夜。我們來到南極差不多快兩個月了,陰霾籠罩的天空,不是風雪瀰漫,便是冷雨霏霏。天氣惡劣的時候,風浪喧囂的大海包圍在無邊無際的黑暗之中,沒有月光,沒有星星,似乎南極的天空也是如此寂寞荒涼,和它覆蓋下的南極冰原一樣。

  此刻,湛藍深邃的天穹拂去了滿天陰霾,月亮升起來了,月色昏黃,像是害羞似的窺望著我們這艘忙忙碌碌的船隻。大海像是疲倦的頑童終於安靜下來,發出輕微的鼾聲。但是,考察隊員卻沒有閒清逸致欣賞南極夜色,對於他們來說,這是難得的時機,必須在天亮以前完成全部考察項目的觀測。甲板上探照燈燈光雪亮,舷梯和過道上人們步履匆匆,機器的轟隆聲和間或傳來短促的喊聲,在黑暗籠罩的波浪上傳得很遠很遠……他們幹得很歡,似乎忘記了夜色沉沉,寒氣透背,但是他們每個人的心裡都知道,這是南大洋考察海水最深的站位,從4000米深的海底取出一塊沉積了幾千幾萬年的淤泥,採集那生活在黑暗深淵的海洋生物,並不是輕而易舉的,單是把沉重的抓斗放進海底,一收一放,就需要幾個小時。這個晚上,反正誰也別想睡覺了。

  我登上前艙的衛星通訊室,坐在沙發上等候北京的電話。抵達南極以來,向國內發稿的惟一途徑是通過船上的衛星電話。雖然船上的電訊人員一直在尋找通向北京的窗口,探索南極和祖國無線電通訊的最佳時間和波段,但是總不理想,據說是電離層的干擾,地球的南磁極對電波的暢通是個很大的障礙。

  可是,要接通北京的電話委實很困難。船上的電訊人員通過海事衛星,先和英國、美國或者日本的衛星地面站掛通,輾轉和北京的交換中心接上關係,這才有希望和我們的報社掛通電話。有時線路太忙,或者哪一個環節出了故障,我們只能白白地等上幾個小時,有時線路突然中斷,稿件發了一半又只好作罷。如果有人問我,在南極生活遇到的最大困難是什麼,我一定會毫不猶豫地說,發稿難。的確,沒有什麼比手裡攥著寫好的報道發不回去更使人心憂如焚了。

  這天晚上,我還算幸運。也許是天氣晴好氣流穩定,或許是老天爺發善心,我在話筒裡聽見了北京編輯部同事的聲音,我不敢過多地寒暄,像每次發稿一樣,一口氣把稿件傳送回去——在北京的辦公室裡,一台錄音機記下了我的聲音。然後他們將根據錄音帶整理我的報道,將它變成鉛字。一般說來,只要不出現意外的故障,一篇千字文的報道只需要5分鐘的時間。

  次日,科學考察船向喬治王島駛去,人們的心裡充滿了喜悅,這是完成了艱巨的戰鬥任務的喜悅,當然也不排除擺脫了危險的輕鬆之感。南大洋的狂風惡浪畢竟漸漸離我們遠去,雖然考察計劃中還有幾個海灣的調查,但那是陸地環抱的海灣,我們都有一種相對的安全感。

  喬治王島的南面,朝向布蘭斯費爾德海峽有3個海灣,自東向西依次是喬治灣、拉塞雷灣和麥克斯韋爾灣。經過一天航行,傍晚時分,敞開大口的喬治灣,像是平靜的湖泊展示在我們的眼前。

  這裡,比起我們熟識的麥克斯韋爾灣,環抱海水的陸地險峻得多,冰雪覆蓋的面積也大得多。舉目四望,冰雪茫茫的山嶺蜿蜒起伏,灰濛濛的雲霧凝滯在山巔;碎玻璃似的浮冰,在緩緩起伏的海面上漂蕩,景像是再荒涼不過的了。

  但是當船隻碇泊在海灣深處,考察隊打算在這裡布設幾個觀測站位時,我們的目光不約而同地轉向海灣入口的地方。那裡,在敞開的海灣入口的東端,藍色的波濤湧起之處,矗立著一座赭紅色的孤峰,像是從魔鬼的煉獄中傾倒出來的一堆熾熱的爐渣,火光已經熄滅,炙人的熱氣還在四下裡擴散,變作滿天的煙,滿天的雲,隨風飄拂。而在它的旁邊不遠,煙雲升騰的天空襯映下,卻是白茫茫的一片冰川,發出白燦燦的銀光。這鮮明的對比,在最初的一剎那,不禁使我們驚訝不已。

  這是一座孤懸在海灣中的火山島,大概是因為山麓的海灘棲息了成千上萬的企鵝,它的名字也叫企鵝島。

  次日,我們乘坐救生艇向企鵝島馳去。天色陰晦,能見度很差,天空、冰原和大海都像曝光不足的彩色照片顯得模模糊糊。小艇擦過一座巨大的冰山,漸漸駛近那赭紅色的小島,那座兀立岸邊頂部像是被刀削去一截的火山錐,愈加顯得高峻陡峭。岸邊浮冰很多,隨波漂泊,撞擊著船幫發出嘎嘎的聲響。突然船上的隊員驚叫起來:「快……海狼……那邊有一頭……」

  攝影師們趕忙站了起來,把鏡頭轉向亂石縱橫的海灘。那陡立的火山和大海之間只有很窄的過渡帶,似乎火山是從浪濤深處突然鑽出來的。海灘上確有以前我們很少見到的動物,安詳自在地躺在大大小小的石頭旁。不過,仔細一看,何止一頭,而是十幾頭,幾十頭,越找越多。也許是它們皮膚的保護色和火山崩落的岩石很難區別,使我們一開始不容易發現。它們三五成群,隨處而棲,有的趴在岸邊,任憑浪花濺落一身也不在乎,有的像是洗了海水浴剛從海裡爬上岸似的……

  說實在話,眼前的這些外貌兇猛的動物,我在南極考察期間僅僅聽說它的俗稱,即海狼或海狗,直到後來翻查文獻,才知道它的名稱是南極毛海獅,屬哺乳綱,鰭腳目,海獅科,毛海獅屬。它的主要繁殖群集中在南喬治亞島,小群發現於南桑德維奇群島、南奧克尼群島、南設得蘭群島、布維島、馬裡恩島、赫德和麥克唐納群島以及克爾蓋倫島。

  我踩著濕漉漉光滑的石頭,走近那怪模怪樣的海獸面前,大約還有四五十米遠,不由停住了腳步。有點膽怯了吧,不錯,我擔心它會撲過來給我一口。南極毛海獅和以前見到的海豹似乎差不多大小(雄性個體比雌性大得多),腦袋圓圓的,不大,身子粗壯結實,像個紡錘,嘴巴周圍長滿長長的硬須。它的前肢像槳一樣,但可以靈便自如地行走,也可以支撐全身重量,加上尾巴一樣的後肢,像兩隻短腿可以隨意分開,因此它比海豹在陸地上行走靈便得多,速度也要快得多,只是當前腳和後肢交替行進時,身體前後顛簸,看起來挺滑稽的。當我小心翼翼地走近時,南極毛海獅幾乎無一例外地昂起腦袋,張開長滿利齒的嘴巴,發出像豬叫似的吼聲。不過,也許是生性膽小,儘管吼聲不絕,身子卻在步步後退,其中膽子更小的慌不迭地朝海邊退卻,然後一頭扎進海水裡去了……

  這些其貌不揚的海獸早些時候是人們捕獵的對象,它們那厚實而柔軟的皮毛曾經是歐洲上流社會貴婦淑女爭相搶購的千金裘。只是現在各國共同制定了禁止捕獵的保護措施,它們才得以在這片寧靜的海島上繁衍生息,再不會出現上一個世紀槍聲不絕、血流成河的悲劇了。

  南極毛海獅的雄獸個體大,長約1.5∼1.8米,體重約150千克,雌獸小得多,只有1.3米長。它們是一夫多妻制,一頭雄獸往往佔有幾頭或十幾頭雌獸,組成一個家族。在海灘上,它們各佔一塊地盤,但是也能見到一些孤獨的雄獸在海灘上徘徊,伺機闖入別人的家庭,企圖爭奪雌獸,這時候,雄獸之間就會發生一場生死搏鬥。在這種情況下,自然是弱者失敗,強者得勝——生物之間也許正是通過這種生存競爭,使強壯者得以繁殖後代,弱者在競爭中自然淘汰,這對於發展種族的優勢,自然是有利的。

  在南極毛海獅盤踞的亂石灘上見不到企鵝,企鵝們自然不敢接近這些兇猛的鄰居,早就退避三舍,跑到地勢陡起的海岸棲息。這一帶比起南極毛海獅的領地要差得多,靠近浪濤拍岸的海灣,危巖逼岸,礁石突兀,因為接近海灣入口,風大浪高,潮水呼嘯著週而復始地襲來,捲起堆堆浪花。

  天氣這時又作怪起來,大雨劈頭蓋臉地下了起來,無處可以避雨,我們只能倣傚企鵝的模樣,若無其事地站著挨淋。我看著身前身後的企鵝,打心眼裡敬佩這可愛的小動物。它們對於極地嚴酷的氣候早已習已為常,不管雪花紛飛,還是大雨如注,它們決不會找個巖洞或者石縫去避一避,似乎毫不理會變化無常的天氣。這會兒,它們成群結隊地站在海邊的石頭上,或者挺立在火山錐鬆軟的山坡,任憑身上漂亮的禮服淋得像落湯雞,也決不挪動一步。還有些企鵝站在海邊,浪濤像噴泉一樣濺了它們一身,像是要把它們吞沒似的,可是它們除了抖抖身上的海水,並不當一回事。那副泰然自若的神態,不能不令人肅然起敬。

  雨越下越大,攝影師們只好用塑料布包住他們的機器,或者用衣襟將鏡頭蓋住。我攀援巨石疊交的陡岸,小心翼翼爬上一塊三面臨水的礁石,那裡地勢很隱蔽,一群足有十幾頭的海豹溜到那邊的海灣裡游水,從礁石頂上可以很容易拍下它們的鏡頭。在密密的雨幕中,它們像是一群在池塘裡打滾的小淘氣,擠成一團,玩得十分自在,一會兒你追我趕,一會兒潛入水中,一會兒又打打鬧鬧,有的游累了,爬到離岸不遠的礁石上,探頭探腦地張望,一見風聲不對,連忙又跳進海水去了……

  在拍下一個個鏡頭後,我的注意力轉向背後屹立的火山。記得我在前面說過,當我們航行在布蘭斯費爾德海峽的西端,駛向利文斯敦灣的途中,不止一次從欺騙島的身邊擦過。有一次船隻離欺騙島很近,停在它的附近,可以很清楚地看見島上裸露的岩層,土黃色夾著赭紅色的火山灰歷歷在目。當時我是多麼想坐船上島去看看,據說它的馬蹄形的海灣就是一個巨大的火山口。由於水溫比別處高,浮游生物特別豐富,以致海水泛著濃綠色。還有人告訴我,欺騙島的地熱活動至今還很活躍,地面不斷冒出硫磺蒸汽,噴氣孔周圍有結晶的硫磺華——這一切都是令人感興趣的,但是希望終成泡影,沒有人支持我的提議,我終於失去了登上欺騙島的良機。現在想來,我仍然抱憾不已。

  此刻,我對企鵝島的火山不能不格外珍惜,儘管比起欺騙島,企鵝島實在算不了什麼,它太小了,可是我也知道,機會只有一次,而且是最後一次,我再也不能抱憾而歸了。

  整個企鵝島實際上就是一座火山,圓形,長寬約1800米,精確的位置是南緯62°6′20〞,西經57°56′——這些都是根據海圖測出的。它的高程海圖上註明是165.81米,看起來不太高,但是當我站在它的腳下,那黑紅色的峭立的山坡,宛如一道鐵壁銅牆通向天際,顯得十分險峻。

  我這裡所指的是火山錐的南坡,這一面還算比較平緩,倘若是我們登陸的地點,火山推的西坡卻是難以攀登的絕壁,直上直下,幾乎沒有可以容足之處。那赤紅的火山灰像是紅色的熔岩,間或露出犬牙交錯的怪石,除了備有特殊的登山裝備,要想從那裡登上山巔,似乎是根本不可能的。

  這時,已經有些年輕力壯的船員和考察隊員向山頂發出衝刺了。

  「喂,快來呀,到頂上去看看……」有人在山坡上大聲呼喊,不知是叫我呢,還是叫別人。

  我立在山麓,仰起脖子望著那摩天大樓般的山坡,不禁倒吸了口氣。

  先行上山的人們像小甲蟲一樣,在鬆軟的火山灰上蠕動,走幾步就得停下歇幾口氣。山坡陡極了,必須弓著背艱難地挪動腳步。

  我在國內也曾經攀登過一些死火山,50年代我到過山西大同盆地著名的火山群,那還是做學生時到那裡去實習;後來黑龍江省屹立在松遼平原上的五大連池火山群,也留下了我的足印。那些火山雖然也很陡峭,卻有攀援的依靠,叢生的荊條呀,茂密的樺樹林呀,最起碼還長有野草吧。可是,這裡卻是南極洲,光禿禿的像沙丘一樣的山坡,一腳陷進去就是一個坑,地心引力還要將你往下拉回半步。山坡上遍佈火山灰和顆粒較大的火山礫,除了星星點點的黃茸茸的地衣,像和尚頭一樣寸草不生。更可惱的還有雨,雨還在不停地下。我氣咻咻地低著頭,躬著腰,邁著無比沉重的腿,在火山的軀體緩緩移動……

  爬了不到1/3的高度,我感覺再也無法支撐下去,心臟幾乎要從胸膛裡跳出,兩條腿不住地顫抖——長期的海上航行,人的腿腳都發軟了,可是眼前的山坡仍然像黑黝黝的天梯看不見盡頭。身上的羽絨服變得越來越重,壓得肩膀喘不過氣來,它已經濕透了。於是,我只好默認自己無能,掉頭而返了。

  下到山腳,雨卻住了。我坐在一塊石頭上喘息,心裡卻越來越懊惱。山坡上已經看不見人影了,大概他們已經登上了山頂,我呢,卻半途而廢,像個臨陣脫逃的士兵灰溜溜地坐在山麓。我當然清楚,火山的精華,它最迷人的地方,是那山巔的火山口,那是通向地獄的窗口,也是當初烈焰騰空岩漿噴溢的源頭。現在呢,火山活動停止了,那裡也許會積水成湖,像一塊碧綠的翡翠,鑲嵌在高高的山巔;也許那裡雲蒸霞蔚,從地心深處冒出的刺鼻的硫磺蒸汽,凝結成絢麗多彩的石花;也許……可是,說什麼呢,我已萬里迢迢來到它的腳下,不就是165.81米嗎,我卻再一次失去目睹它的良機,難道又是一次終生難忘的遺憾?

  我脫下身上累贅的羽絨服,把沿路採集的沉甸甸的石頭卸下,只帶了相機,咬咬牙又重新踏上了征途。

  不必詳細記述登山的經過了。剛才好不容易爬了1/3的山坡,只好從零開始,接著向新的高度攀登。途中我停下來歇了3次,好讓急劇跳動的脈搏稍稍平緩一些。我也體會到登山隊員的艱辛,他們在最後向頂峰衝刺時,儘管眼前只有幾十米或者十幾米,卻要花費那樣久的時間……不過,咬咬牙一切也就過去。陡峭的山坡在我的腳下一米一米地延伸,我回頭望去,呵,海灘離我那樣遙遠,成千上萬的企鵝,像灑在地上的一片芝麻粒;再過去,那海上的座座冰山,如同一杯冷飲中的小冰塊,在一望無際的海面顯得多麼渺小……

  中午10時50分,我終於把火山口踩在腳下了。

  圓圓的火山口,像一個巨大的漏斗,一覽無餘地袒露在眼前。漏斗邊緣很窄,形成一道圓環狀的山脊,向兩邊傾斜。遺憾的是,那一口巨大無比的大鍋裡,沒有明淨清澈的小湖,沒有生氣勃勃的溫泉和滋滋冒煙的蒸汽。在質地緻密、呈赭色的火山口內,酷似爐膛裡的黃泥坯烙下火焰燃燒的痕跡。也許地下的熱氣還在升騰,火山錐的裡裡外外看不到絲毫積雪的痕跡,這在附近的島嶼是罕見的。

  我走向火山口的邊緣,向漏斗深部望去,那裡隆起一個馬鞍形的火山頸,這就是當年岩漿噴溢的通道。在它旁邊,斜刺裡矗起一座堅硬的巨岩,像是一塊骨頭鯁在張大口的喉管裡——我尋思,這座劫後餘生的山巖,很有可能是當初企鵝島的脊樑,火山爆發以前,它興許是島上的主峰呢。

  這時,山頂上除我之外,再沒有第二個人了,舉目四望,四周竟然找不到比我更高的地方。遠處的海,好像是巨大的溜冰場,可以毫不費勁地走到遙遠的天邊,一直走到那飄渺的白雲裡。而腳下的陷阱,不無誘惑地張開血紅的嘴巴,似乎召喚我走入那地火燃燒的地獄。……猛然間,我感到從未有過的寂寞和孤獨,彷彿置身在荒寂無人的月球,周圍像死一樣寧靜,人間的聲音離我而去,聽不見風的奏鳴,聽不見海的喧聲,連那山腳下的同伴們,也像是在另一個世界高我極遠極遠……

  不能再逗留了。我拍了幾張照片,在筆記本上畫了一幅火山口的草圖,然後拾了好幾塊爐渣似的黑石頭,帶回去做個紀念吧。

  這時,海灘上遠遠傳來集合返航的口笛聲。

  
上一頁 b111.net 下一頁
雲台書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