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時間真的要學寫詩,中國文字聲韻之美,堪足醉人,不去研究一下,實在把中國文字的優點浪費了。
我沒有寫過詩,《林燕妮眼》每天的一小段,是把一些感受、一些意見、一些觀點用幾句短短的話說出來,只能說是一句一行式的長短句,說不上是詩。我不是說一句一行式的文體不應該存在,我只是說那種文體不是詩,那是兩件不同的事。
平平仄仄和押韻,不算是很大的規限,不過也要先弄清楚了、把握了技巧才可以運用。白話詩,雖然應以意為先。但是放棄了聲韻之美,是很可惜的,根本上,聲韻之美是毋須放棄的。我不相信聲韻會限制了詩中之意,唐詩宋詞,聲韻律調規格多多,然而各位詩人詞人還不是發揮得淋漓盡致,在文學史上寫下極輝煌的一頁?
現在學古人是無謂的,唐有詩、宋有詞、元有曲,我們這一代亦不應交白卷,既已進入了白話文世紀,將白話詩提煉得更完美是應該的,也許我們沒可能再平平厭厭,不過,我相信,多研究聲韻學,對寫白話文詩一定有幫助。
白話文章自五四運動至今,已成規模,白話文詩還有很多探索的餘地。現代一句一行式的、長短不定、無韻律的文體都被概稱為新詩,其實那是一種介乎詩、文之間的新文體,寫得不好的自是不知所云;意境和文字都好的,卻是每行有每行的呼吸,比文章別有一番風味。很多批評家否定這種文體,我想主要原因是這被錯稱為詩,假如不稱為詩,爭論倒是不會有了,這種新文體也可以天公地道的存在了。至於有韻有律的白話文詩,倒是個尚未開闢的天地,探索一下,應該是件十分有趣的事。我不是說要復古,而是想研究研究,這一代有韻有律的白話文詩,是否一樣可以音韻鏗鏘,擲地有聲,而意境文字,卻是現代化的,不是重複古人所說過的。到底,學古人寫詩,並無新意,這一代應有這一代的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