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鼠在香港所闖下的一次大亂子,就是所謂「核疫」。鬧得最厲害的是一八九四年,香港人至今提起來猶「談虎色變」。在這年春末,香港居民之中忽然發生一種疫症,患者身上有一塊肉核,故名核疫。往往第一天得病,第二天已經不治而死,而且蔓延極為迅速,醫生知道這是「疫症」,但根本不知道是什麼疫症,所以束手無策,於是死亡率極高,差不多達到了百分之百。據說六月七日那天,一天在同一區域就死了一百零七人,都是同一病症,並且還有六十多人又新染上了。
這一來,當然使得居民起了極大的騷動,許多人都紛紛離港還鄉,逃避疫勢,香港的人口一時減少了八萬(當時全港中外人口共約二十三萬)。據後來的報紙記載:「那平日最繁盛之皇后大道,亦行人寥寥,舉目荒涼,得未曾有。」
一八九四年的核疫,據官方發表的數字,共死了二千萬百五十二人,而實際上還超過此數。一八九五年疫勢稍減,但一八九六年又突發,接著一連許多年都繼續猖獗,直到一九○四年才稍好。
發生核疫最盛的地方是中環太平山一帶。這裡房屋湫隘,人口也最密。後來港英當局下令將九如坊、美輪裡、芽菜巷、善慶裡等處的房屋備價收買,一律拆為平地,多年不許建屋,這才稍為遏止了核疫。
核疫發生後,港英當局始終查不出病源所在,後來由一位日本醫生來港協同研究,從死鼠身上發現病菌,這才知道這災禍竟是由老鼠釀成的。
自從發現老鼠是「核疫」病菌的傳播者之後,港英當局便獎勵居民畜貓捕鼠,同時對於處置死鼠的方法也非常重視。因為據當時檢查發生核疫的樓宇,一定會發現死鼠,證實病源不僅來自老鼠,而且老鼠本身也首蒙其害,所以認為死鼠比活鼠更可怕。於是路邊電燈桿上的老鼠箱便應運而生(其實不一定掛在電燈桿上。牆角、樹身、以及騎樓下的柱子,也往往可以發現掛著這東西)。
這種曾在香港闖過一次大亂子的老鼠,由於它自身也受病菌的侵襲,漸漸的減少而至絕跡了,目前香港的老鼠雖然依舊不少,而且很大,但這已經是另一種老鼠,不是家鼠而是地鼠,它們與外江人在家鄉見慣的那些老鼠不同。這是一種南方種的地鼠,從華南以至印度都有。它們生活在野外,但也喜歡進到人家裡來。
我們在香港街上以及家裡所見到的老鼠,多數就是它們。這種老鼠嘴尖長,牙齒非常鋒利,尾巴粗而長,僅有尾尖上有幾根稀疏的長毛。尾長四寸,身體可以長至六寸,所以看起來是很大的。
老鼠最大的敵人不是貓而是蛇。香港地鼠多,因為它們身上有一種難聞的臭味,香港的貓也不喜歡捉這種地鼠,這就是它們能在本地繁殖的原因。
真正的中國種家鼠,在香港不常見。除了上述的地鼠之外,在人家屋內做巢的另有一種大老鼠。它們身體肥大,可是尾巴粗而短。身上是那種常見的灰黑老鼠色,但是腹下卻是灰白色的,尾巴底下也是灰白色,這是它們與地鼠最大區別。這種老鼠因為身體肥大,「跳梁」爬柱的本領不大高明。
香港素來以世界大商港之一自負,輪舶往來的很多。因此有許多「外國老鼠」被輪船從世界各地帶到香港來。大家若是有暇,夜間站在九龍倉的碼頭邊上,欣賞一下老鼠爬鐵索的情形可真有趣。它們有的是從船上登岸的,也有是從岸上泅水上船的。那情形真彷彿《伊索寓言》所說的城裡老鼠請鄉下老鼠一般。這種飄洋過海的老鼠是黑色的,尾巴細而長被稱為船鼠。它們的攀緣功夫非常高明。
香港另有一種被稱為Bandicoot的大老鼠,是在一九四六年才首次被人發現的。目前以新界元朗最多,它們能掘洞生活在地底下。據說是從雲南西南部傳入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