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雲台書屋>>現代文學>>葉靈鳳>>靈魂的歸來

雲台書屋

薯仔和蕃薯


  薯仔和蕃薯最大的區別,乃是前者一定要煮熟才可以吃,後者卻可以生吃。兩者都是從外國傳入的,並非中國原生的植物,可是在中國久己滋生繁殖得非常普遍,已經漸漸化為中國本土的東西了。像葡萄、胡桃、胡瓜、胡蘿蔔一樣,只是在名字上還殘留著外來的痕跡而已。

  香港近年經常有大批從內地運來的薯仔。這是我國西北邊疆的土產,不遠千里橫斷了大陸,運來供應香港民食的。薯仔本是南美洲的土產,十六世紀時始由荷蘭的航海家帶到歐洲,然後逐漸傳播到全世界。香港人至今仍呼薯仔為荷蘭薯,就說明了它的最初來源。北方人呼薯仔為土豆兒,它們在東北和蒙古一帶接壤的地方繁殖得最早也最多。這就說明了為何遼遠的西北能有薯仔運來供應香港的原故。那裡的居民像歐洲人一樣,也以薯仔為日常主要的副食,正如長城以南的人吃麥,黃河以南的人吃米差不多。北方人不像上海人那樣稱薯仔為洋山芋,而稱它們為土豆兒,就因為久已吃慣了這東西。

  蕃薯據說是由葡萄牙人在明末才傳入中國的,但中國人對於它的愛好,比對薯仔更甚。我想這原因,可能是由於它們從田裡掘起來就可以往嘴裡送,成為貧民的恩物,是雜糧之中最普遍的一種,並且是荒年惟一的救星。

  蕃薯在華中一帶最多繁殖,比在華南和華北都更為普遍。香港人還在它的名字上保留一個「番」字,但北方人就乾脆稱它們為薯,白皮的為白薯,紅皮的為紅薯,上海人稱它們為山芋,以別於不能生吃的洋山芋。

  蕃薯在長江一帶最被重視,這一帶出產的都是紅薯。舊時江北的窮人,如果年荒沒有「飯」吃,只好四出逃荒。若是年成好有「飯」吃,所謂吃「飯」,事實上也只是長年吃紅薯。若是紅薯湯裡能放一把米,那就等於香港人吃臘味飯或是堡雞飯了。長江上游的人對於蕃薯的稱呼更古怪,如江西和湖北人就稱蕃薯為苕,他們罵人為「蘿蔔苕」,就等於香港人的「傻瓜」。

  香港所賣的蕃薯,有紅心蕃薯和白皮蕃薯之分。另外還有一種檳榔蕃薯,煮熟後是紫色的,廣東人喜歡煲蕃薯糖水,很少將蕃薯生吃的。事實上,香港的蕃薯根本不宜生吃,不像上海的紅心山芋那樣,削了皮就成了很好的水果。香港人更不吃「烘山芋」,想來是怕「熱氣」。但是在北京,「烤白薯」,是冬天街頭有名小吃之一。價廉物美,可以果腹,可以握在手裡取暖,是一舉兩得的好東西。
上一頁 b111.net 下一頁
雲台書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