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說,「慨自歐風東漸以來」〔2〕,中國的道德就變壞了,尤其是近時的青
年,往往看不起老子。這恐怕真是一個大錯誤,因為我看了幾個例子,覺得老子的
對於青年,有時確也很有用處,很有益處,不僅足為「文學修養」之助的。
有一篇舊文章——我忘記了出於什麼書裡的了——告訴我們,曾有一個道士,
有長生不老之術,自說已經百餘歲了,看去卻「美如冠玉」,像二十左右一樣。有
一天,這位活神仙正在大宴闊客,突然來了一個鬚髮都白的老頭子,向他要錢用,
他把他罵出去了。大家正驚疑間,那活神仙慨然的說道,「那是我的小兒,他不聽
我的話,不肯修道,現在你們看,不到六十,就老得那麼不成樣子了。」大家自然
是很感動的,但到後來,終於知道了那人其實倒是道士的老子。〔3〕還有一篇新
文章——·楊·某·的·自·白〔4〕——卻告訴我們,他是一個有志之士,學說
是很正確的,不但講空話,而且去實行,但待到看見有些地方的老頭兒苦得不像樣,
就想起自己的老子來,即使他的理想實現了,也不能使他的父親做老太爺,仍舊要
吃苦。於是得到了更正確的學說,拋去原有的理想,改做孝子了。假使父母早死,
學說那有這麼圓滿而堂皇呢?這不也就是老子對於青年的益處麼?
那麼,早已死了老子的青年不是就沒有法子麼?我以為不然,也有法子想。這
還是要查舊書。另有一篇文章——我也忘了出在什麼書裡的了——告訴我們,一個
老女人在討飯,忽然來了一位大闊人,說她是自己的久經失散了的母親,她也將錯
就錯,做了老太太。後來她的兒子要嫁女兒,和老太太同到首飾店去買金器,將老
太太已經看中意的東西自己帶去給太太看一看,一面請老太太還在揀,——可是,
他從此就不見了。〔5〕
不過,這還是學那道士似的,必須實物時候的辦法,如果單是做做自白之類,
那是實在有無老子,倒並沒有什麼大關係的。先前有人提倡過「虛君共和」〔6〕,
現在又何妨有「沒親孝子」?張宗昌〔7〕很尊孔,恐怕他府上也未必有「四書」
「五經」罷。
十一月七日。
〔1〕 本篇最初發表於一九三三年十一月十七日《申報·自由談》。
〔2〕 「慨自歐風東漸以來」 這是清末許多人筆下常常出現的濫調;「歐
風東漸」指西方文化傳入中國。
〔3〕 關於道士長生不老的故事,見《太平廣記》卷二八九引五代漢王仁裕
《玉堂閒話》:「長安完盛之時,有一道術人,稱得丹砂之妙,顏如弱冠,自言三
百餘歲,京都人甚慕之,至於輸貨求丹,橫經請益者,門如市肆。時有朝上數人造
其第,飲啜方酣,有閽者報曰:『郎君從莊上來,欲參覲。』道士作色叱之。坐客
聞之,或曰:『賢郎遠來,何妨一見。』道士顰蹙移時,乃曰:『但令入來。』俄
見一老叟,鬢髮如銀,昏耄傴僂,趨前而拜,拜訖,叱入中門,徐謂坐客曰:『小
兒愚馬矣,不肯服食丹砂,以至於是,都未及百歲,枯槁如斯,常已斥於村墅間耳。』
坐客愈更神之。後有人私詰道者親知,乃雲傴僂者即其父也。好道術者,受其誑惑,
如欺嬰孩矣。」〔4〕 楊某的自白 指楊村人在《讀書雜誌》第三卷第一期(一
九三三年二月)發表的《離開政黨生活的戰壕》一文,參看本卷第185頁注〔2
8〕。
〔5〕 宋代陳世崇《隨隱漫錄》卷五「錢塘游手」條有與這裡所述大致相同
的故事。《魯迅日記》一九二七年《西牖書鈔》引錄過該書。〔6〕 「虛君共和」
辛亥革命後,康有為曾在上海《不忍》雜誌第九、十兩期合刊(一九一八年一月)
發表《共和平議》、《與徐太傅(徐世昌)書》,說中國不宜實行「民主共和」,
而應實行「虛君共和」(即君主立憲)。
〔7〕 張宗昌(1881—1932) 山東掖縣人,北洋奉系軍閥。一九
二五年他任山東督軍時,曾提倡尊孔讀經。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