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雲台書屋>>現代文學>>魯迅>>中國小說史略

雲台書屋

第二十七篇 清之俠義小說及公案


  明季以來,世目《三國》《水滸》《西遊》《金瓶梅》為「四大奇書」〔1〕, 居說部上首,比清乾隆中,《紅樓夢》盛行,遂奪《三國》之席,而尤見稱於文人。 惟細民所嗜,則仍在《三國》《水滸》。時勢屢更,人情日異於昔,久亦稍厭,漸 生別流,雖故發源於前數書,而精神或至正反,大旨在揄揚勇俠,讚美粗豪,然又 必不背於忠義。其所以然者,即一緣文人或有憾於《紅樓》,其代表為《兒女英雄 傳》;一緣民心已不通於《水滸》,其代表為《三俠五義》。

  《兒女英雄傳評話》本五十三回,今殘存四十回,題「燕北閒人著」。馬從善 序〔2〕雲出文康手,蓋定稿於道光中。文康,費莫氏,字鐵仙,滿洲鑲紅旗人,大 學士勒保〔3〕次孫也,「以資為理藩院郎中,出為郡守,洊擢觀察,丁憂旋裡,特 起為駐藏大臣,以疾不果行,卒於家。」家本貴盛,而諸子不肖,遂中落且至困憊。 文康晚年塊處一室,筆墨僅存,因著此書以自遣。升降盛衰,俱所親歷,「故於世 運之變遷,人情之反覆,三致意焉。」(並序語)榮華已落,愴然有懷,命筆留辭, 其情況蓋與曹雪芹頗類。惟彼為寫實,為自敘,此為理想,為敘他,加以經歷復殊, 而成就遂迥異矣。書首有雍正甲寅觀鑒我齋序,謂為「格致之書」,反《西遊》等 之「怪力亂神」而正之;

  〔4〕次乾隆甲寅東海吾了翁識,謂得於春明市上,不知作者何人,研讀數四, 「更於沒字處求之」〔5〕,始知言皆有物,因補其闕失,弁以數言云云:皆作者假 托。開篇則謂「這部評話……初名《金玉緣》;因所傳的是首善京都一樁公案,又 名《日下新書》。篇中立旨立言,雖然無當於文,卻還一洗穢語淫詞,不乖於正, 因又名《正法眼藏五十三參》,初非釋家言也。後來東海吾了翁重訂,題曰《兒女 英雄傳評話》。

  ……」(首回)多立異名,搖曳見態,亦仍為《紅樓夢》家數也。

  所謂「京都一樁公案」者,為有俠女曰何玉鳳,本出名門,而智慧驍勇絕世, 其父先為人所害,因奉母避居山林,欲伺間報仇。其怨家曰紀獻唐,有大勳勞於國, 勢甚盛。何玉鳳急切不得當,變姓名曰十三妹,往來市井間,頗拓弛玩世;

  偶於旅次見孝子安驥困厄,救之,以是相識,後漸稔。已而紀獻唐為朝廷所誅, 何雖未手刃其仇而父仇則已報,欲出家,然卒為勸沮者所動,嫁安驥。驥又有妻曰 張金鳳,亦嘗為玉鳳所拯,乃相睦如姊妹,後各有孕,故此書初名《金玉緣》。

  書中人物亦常取同時人為藍本;或取前人,如紀獻唐,蔣瑞藻(《小說考證》 八)雲,「吾之意,以為紀者,年也;獻者,《曲禮》雲,『犬名羹獻』;唐為帝 堯年號:合之則年羹堯也。……其事跡與本傳所記悉合。」安驥殆以自寓,或者有 慨於子而反寫之。十三妹未詳,當純出作者意造,緣欲使英雄兒女之概,備於一身, 遂致性格失常,言動絕異,矯揉之態,觸目皆是矣。如敘安驥初遇何於旅舍,慮其 入室,呼人抬石杜門,眾不能動,而何反為之運以入,即其例也:

  ……那女子又說道,「弄這塊石頭,何至於鬧的這等馬仰人翻的呀?」張三手 裡拿著橛頭,看了一眼,接口說,「怎麼『馬仰人翻』呢?瞧這傢伙,不這麼弄, 問得動他嗎?打諒頑兒呢。」那女子走到跟前,把那塊石頭端相了端相,……約莫 也有個二百四五十斤重,原是一個碾糧食的碌碡;上面靠邊,卻有個鑿通了的關眼 兒。……他先挽了挽袖子,……把那石頭撂倒在平地上,用右手推著一轉,找著那 個關眼兒,伸進兩個指頭去勾住了,往上只一悠,就把那二百多斤的石頭碌碡,單 撒手兒提了起來。向著張三李四說道,「你們兩個也別閒著,把這石頭上的土給我 拂落淨了。」兩個屁滾尿流,答應了一聲,連忙用手拂落了一陣,說,「得了。」 那女子才回過頭來,滿面含春的向安公子道,「尊客,這石頭放在那裡?」安公子 羞得面紅過耳,眼觀鼻鼻觀心的答應了一聲,說,「有勞,就放在屋裡罷。」那女 子聽了,便一手提著石頭,款動一雙小腳兒,上了台階兒,那隻手撩起了布簾,跨 進門去,輕輕的把那塊石頭放在屋裡南牆根兒底下;回轉頭來,氣不喘,面不紅, 心不跳。眾人伸頭探腦的向屋裡看了,無不吒異。……(第四回)

  結末言安驥以探花及第,復由國子監祭酒簡放烏裡雅蘇台參贊大臣,未赴,又 「改為學政,陛辭後即行赴任,辦了些疑難大案,政聲載道,位極人臣,不能盡述」。 因此復有人作續書三十二回,文意並拙,且未完,雲有二續,序題「不計年月無名 氏」〔6〕蓋光緒二十年頃北京書估之所造也。

  《三俠五義》出於光緒五年(一八七九),原名《忠烈俠義傳》,百二十回, 首署「石玉昆〔7〕述」,而序則雲問竹主人原藏,入迷道人編訂,皆不詳為何如人。 凡此流著作,雖意在敘勇俠之士,遊行村市,安良除暴,為國立功,而必以一名臣 大吏為中樞,以總領一切豪俊,其在《三俠五義》者曰包拯。拯字希仁,以進士官 至禮部侍郎,其間嘗除天章閣待制,又除龍圖閣學土,權知開封府,立朝剛毅,關 節不到,世人比之閻羅,有傳在《宋史》(三百十六)。而民間所傳,則行事率怪 異,元人雜劇中已有包公「斷立太后」及「審烏盆鬼」〔8〕諸異說;明人又作短書 十卷曰《龍圖公案》〔9〕,亦名《包公案》,記拯借私訪夢兆鬼語等以斷奇案六十 三事,然文意甚拙,蓋僅識文字者所為。後又演為大部,仍稱《龍圖公案》,則組 織加密,首尾通連,即為《三俠五義》藍本矣。〔10〕《三俠五義》開篇,即敘宋 真宗未有子,而劉李二妃俱娠,約立舉子者為正宮。劉乃與宮監郭槐密謀,俟李生 子,即易以剝皮之狸貓,謂生怪物。太子則付宮人寇珠,命縊而棄諸水,寇珠不忍, 竊授陳林,匿八大王所,雲是第三子,始得長育。劉又讒李妃去之,忠宦多死。真 宗無子,既崩,八王第三子乃入承大統,即仁宗也。書由是即進敘包拯降生,惟以 前案為下文伏線而已。復次,則述拯婚宦及斷案事跡,往往取他人故事,並附著之。 比知開封,乃於民間遇李妃,發「狸貓換子」舊案,時仁宗始知李為真母,迎以歸。 拯又以忠誠之行,感化豪客,如三俠,即南俠展昭,北俠歐陽春,雙俠丁兆蘭,丁 兆蕙,以及五鼠,為鑽天鼠盧方,徹地鼠韓彰,穿山鼠徐慶,翻江鼠蔣平,錦毛鼠 白玉堂等,率為盜俠,縱橫江湖間,或則偶入京師,戲盜御物,人亦莫能制,顧皆 先後傾心,投誠受職,協誅強暴,人民大安。後襄陽王趙玨謀反,匿其黨之盟書於 衝霄樓,五鼠從巡按顏查散探訪,而白玉堂遽獨往盜之,遂墜銅網陣而死;書至此 亦完。其中人物之見於史者,惟包拯八王等數人;故事亦多非實有,五鼠雖明人之 《龍圖公案》及《西洋記》皆載及,而並雲物怪,與此之為義士者不同,宗藩謀反, 仁宗時實未有,此殆因明宸濠事〔11〕而影響附會之矣。至於構設事端,頗傷稚弱, 而獨於寫草野豪傑,輒奕奕有神,間或襯以世態,雜以詼諧,亦每令莽夫分外生色。 值世間方飽於妖異之說,脂粉之談,而此遂以粗豪脫略見長,於說部中露頭角也。

  ……馬漢道,「喝酒是小事,但不知錦毛鼠是怎麼個人?」……展爺便將陷空 島的眾人說出,又將綽號兒說與眾人聽了。公孫先生在旁,聽得明白,猛然省悟道, 「此人來找大哥,卻是要與大哥合氣的。」展爺道,「他與我素無仇隙,與我合什 麼氣呢?」公孫策道,「大哥,你自想想,他們五人號稱『五鼠』,你卻號稱『御 貓』,焉有貓兒不捕鼠之理?這明是嗔大哥號稱御貓之故,所以知道他要與大哥合 氣。」展爺道,「賢弟所說,似乎有理。但我這『御貓』,乃聖上所賜,非是劣兄 有意稱『貓』,要欺壓朋友。他若真個為此事而來,劣兄甘拜下風,從此後不稱御 貓,也未為不可。」眾人尚未答言,惟趙虎正在豪飲之間,……卻有些不服氣,拿 著酒杯,立起身來道,「大哥,你老素昔膽量過人,今日何自餒如此?這『御貓』 二字,乃聖上所賜,如何改得?儻若是那個甚麼白糖咧,黑糖咧,他不來便罷,他 若來時,我燒一壺開開的水,把他衝著喝了,也去去我的滯氣。」展爺連忙擺手說, 「四弟悄言。豈不聞『窗外有耳』?」剛說至此,只聽得拍的一聲,從外面飛進一 物,不偏不歪,正打在趙虎擎的那個酒杯之上,只聽噹啷啷一聲,將酒杯打了個粉 碎。趙爺唬了一跳,眾人無不驚駭。只見展爺早已出席,將隔扇虛掩,回身復又將 燈吹滅,便把外衣脫下,裡面卻是早已結束停當的。暗暗將寶劍拿在手中,卻把隔 扇假做一開,只聽拍的一聲,又是一物打在隔扇上。展爺這才把隔扇一開,隨著勁 一伏身躥將出去。只覺得迎面一股寒風,嗖的就是一刀,展爺將劍扁著,往上一迎, 隨招隨架,用目在星光之下仔細觀瞧,見來人穿著簇青的夜行衣靠,腳步伶俐:依 稀是前在苗家集見的那人。二人也不言語,惟聽刀劍之聲,叮噹亂響。展爺不過招 架,並不還手,見他刀刀逼緊,門路精奇,南俠暗暗喝采;又想道,「這朋友好不 知進退。我讓著你,不肯傷你。又何必趕盡殺絕?難道我還怕你不成?」暗道, 「也叫他知道知道。」便把寶劍一橫,等刀臨近,用個「鶴唳長空勢」,用力往上 一削。只聽得噌的一聲,那人的刀已分為兩段,不敢進步,只見他將身一縱,已上 了牆頭。展爺一躍身,也跟上去。……(第三十九回)

  當俞樾寓吳下時,潘祖蔭〔12〕歸自北京,出示此本,初以為尋常俗書耳,及 閱畢,乃歎其「事跡新奇,筆意酣恣,描寫既細入毫芒,點染又曲中筋節,正如柳 麻子說『武松打店』,初到店內無人,驀地一吼,店中空缸空甏,皆甕甕有聲:

  閒中著色,精神百倍」(俞序語)。而頗病開篇「狸貓換太子」之不經,乃別 撰第一回,「援據史傳,訂正俗說。」又以書中南俠北俠雙俠,其數已四,非三能 包,加小俠艾虎,則又成五,「而黑妖狐智化者,小俠之師也,小諸葛沈仲元者, 第一百回中盛稱其從遊戲中生出俠義來,然則此兩人非俠而何?」因復改名《七俠 五義》,於光緒己丑(一八八九)序而傳之,乃與初本並行,在江浙特盛。

  其年五月,復有《小五義》出於北京,十月,又出《續小五義》,皆一百二十 四回。序謂與《三俠五義》皆石玉昆原稿,得之其徒。「本三千多篇,分上中下三 部,總名《忠烈俠義傳》,原無大小之說,因上部三俠五義為創始之人,故謂之大 五義,中下二部五義即其後人出世,故謂之小五義。」《小五義》雖續上部,而又 自白玉堂盜盟單起,略當上部之百一回;全書則以襄陽王謀反,義俠之士競謀探其 隱事為線索。是時白玉堂早被害,余亦漸衰老,而後輩繼起,並有父風。盧方之子 珍,韓彰之子天錦,徐慶之子良,白玉堂之侄芸生,旨意外湊聚於客舍,益以小俠 艾虎,遂結為兄弟。諸人奔走道路,頗誅豪強,終集武昌,擬共破銅網陣,未陷而 書畢。《續小五義》即接敘前案,銅網先破,叛王遂逃,而諸俠仍在江湖間誅鋤盜 賊。已而襄陽王成擒,天子論功,俠義之士皆受封賞,於是全書完。序雖雲二書皆 石玉昆舊本,而較之上部,則中部荒率殊甚,入下又稍細,因疑草創或出一人,潤 色則由眾手,其伎倆有工拙,故正續遂差異也。

  且說徐慶天然的性氣一沖的性情,永不思前想後,一時不順,他就變臉,把桌 子一扳,嘩喇一聲,碗盞皆碎。

  鐘雄是泥人,還有個土性情,拿住了你們,好眼相看,擺酒款待,你倒如此, 難怪他怒發。指著三爺道,「你這是怎樣了?」三爺說,「這是好的哪。」寨主說, 「不好便當怎樣?」三爺說,「打你!」話言未了,就是一拳。鐘雄就用指尖往三 爺肋下一點。「哎喲!」噗咚!三爺就躺於地下。焉知曉鐘寨主用的是「十二支講 關法」,又叫「閉血法」,俗語就叫「點穴」。三爺心裡明白,不能動轉。鐘雄拿 腳一踢,吩咐綁起來。三爺週身這才活動,又教人捆上了五花大綁。展南俠自己把 二臂往後一背,說,「你們把我捆上!」眾人有些不肯,又不能不捆。鐘雄傳令, 推在丹鳳橋梟首。內中有人嚷道,「刀下留人!」……

  (《小五義》第十七回)

  且說黑妖狐智化與小諸葛沈仲元二人暗地商議,獨出己見,要去上王府盜取盟 單。……(智化)爬伏在懸龕之上,晃千里火照明:下面是一個方匣子,……上頭 有一個長方的硬木匣子,兩邊有個如意金環。伸手揪住兩個金環,往懷中一帶,只 聽上面嗑歎一聲,下來了一口月牙式鍘刀。智化把眼睛一閉,也不敢往前躥,也不 敢往後縮,正在腰脊骨中噹啷的一聲,智化以為是腰斷兩截,慢慢睜開眼睛一看, 卻不覺著疼痛,就是不能動轉。列公,這是什麼緣故?皆因他是月牙式樣;若要是 鍘草的鍘刀,那可就把人鍘為兩段。此刀當中有一個過隴兒,也不至於甚大;又對 著智爺的腰細;又對著解了百寶囊,底下沒有東西墊著;又有背後背著這一口刀, 連皮鞘帶刀尖,正把腰脊骨護住。……總而言之:智化命不該絕。可把沈仲元嚇了 個膽裂魂飛。……(《續小五義》第一回)

  大小五義之書既盡出,乃即見《正續小五義全傳》刊行,凡十五卷六十回,前 有光緒壬辰(一八九二)繡谷居士序。其本即取《小五義》及續書,合為一部,去 其復重,又汰其鋪敘,省略成十三卷五十二回。末二卷八回則謂襄陽王將就擒,而 又逸去,至紅羅山,舉兵復戰,乃始敗亡,是二書之所無,實為蛇足。行文敘事, 亦雖簡明有加,而原有之遊詞餘韻,刊落甚多,故神采則轉遜矣。

  包拯顏查散而外,以他人為全書樞軸者,在先亦已嘗有。

  道光十八年(一八三八),有《施公案》八卷九十七回,一名《百斷奇觀》, 記康熙時施仕綸(當作世綸)〔13〕為泰州知州至漕運總督時行事,文意俱拙,略 如明人之《包公案》,而稍加曲折,一案或亙數回;且斷案之外,又有遇險,已為 俠義小說先導。至光緒十七年(一八九一),則有《彭公案》二十四卷一百回,為 貪夢道人作,述彭朋(當作鵬)〔14〕於康熙中為三河縣知縣,洊擢河南巡撫,回 京出查大同要案等故事,亦不外賢臣微行,豪傑盜寶之類,而字句拙劣,幾不成文。

  其他類似《三俠五義》之書尚甚夥,通行者有《永慶昇平》九十七回,為潞河 郭廣瑞錄哈輔源〔15〕演說,敘康熙帝變裝私訪,及除邪教,平逆匪諸案;尋有續 一百回,亦貪夢道人作。又有《聖朝鼎盛萬年青》八集,共七十六回,無撰人名, 則記康熙帝以大政付劉塘陳宏謀〔16〕,自游江南,歷遇奸徒骫法,英傑效忠之事。 余如《英雄大八義》《英雄小八義》《七劍十三俠》《七劍十八義》〔17〕等,其 類尚多,大率出光緒二十年頃。後又有《劉公案》(劉墉),《李公案》(李丙寅 當作秉衡)〔18〕;而《施公案》亦續至十集,《彭公案》續至十七集;

  《七俠五義》則續至二十四集,千篇一律,語多不通,甚至一人之性格,亦先 後頓異,蓋歷經眾手,共成惡書,漫不加察,遂多矛盾矣。

  《三俠五義》及其續書,繪聲狀物,甚有平話習氣,《兒女英雄傳》亦然。郭 廣瑞序《永慶昇平》雲,「余少游四海,常聽評詞演《永慶昇平》一書,……國初 以來,有此實事流傳,咸豐年間有姜振名先生,乃評談今古之人,嘗演說此書,未 能有人刊刻,傳流於世。余長聽哈輔源先生演說,熟記在心,閒暇之時,錄成四卷。……」 《小五義》序亦謂與《三俠五義》皆石玉昆原稿,得之其徒,則石玉昆殆亦咸豐時 說話人,與姜振名各專一種故事。文康習聞說書,擬其口吻,於是《兒女英雄傳》 遂亦特有「演說」流風。是俠義小說之在清,正接宋人話本正脈,固平民文學之歷 七百餘年而再興者也。惟後來僅有擬作及續書,且多濫惡,而此道又衰落。

  清初,流寇悉平,遺民未忘舊君,遂漸念草澤英雄之為明宣力者,故陳忱作 《後水滸傳》,則使李俊去國而王於暹羅(見第十五篇)。歷康熙至乾隆百三十餘 年,威力廣被,人民懾服,即士人亦無貳心,故道光時俞萬春作《結水滸傳》,則 使一百八人無一倖免(亦見第十五篇),然此尚為僚佐之見也。

  《三俠五義》為市井細民寫心,乃似較有《水滸》餘韻,然亦僅其外貌,而非 精神。時去明亡已久遠,說書之地又為北京,其先又屢平內亂,遊民輒以從軍得功 名,歸耀其鄉里,亦甚動野人歆羨,故凡俠義小說中之英雄,在民間每極粗豪,大 有綠林結習,而終必為一大僚隸卒,供使令奔走以為寵榮,此蓋非心悅誠服,樂為 臣僕之時不辦也。然當時於此等書,則以為「善人必獲福報,惡人總有禍臨,邪者 定遭凶殃,正者終逢吉庇,報應分明,昭彰不爽,使讀者有拍案稱快之樂,無廢書 長歎之時……」(《三俠五義》及《永慶昇平》序)雲。

  而其時歐人之力又侵入中國。


         ※        ※         ※




  〔1〕「四大奇書」 清李漁《三國演義序》云:「昔弇州先生有宇宙四大奇書 之目,曰:《史記》也,《南華》也,《水滸》與《西廂》也。馮猶龍亦有四大奇 書之目,曰:《三國》也,《水滸》也,《西遊》與《金瓶梅》也。兩人之論各異。 愚謂書之奇,當從其類,《水滸》在小說家,與經史不類;《西廂》系詞曲,與小 說又不類。今將從其類以配其奇,則馮說為近是。」(見清兩衡堂刊本《三國誌第 一才子書》卷首)李漁序。

  〔2〕馬從善 自號古遼閬圃,文康家門客,余未詳。其序寫於光緒戊寅年(1 878),稱「《兒女英雄傳》一書,文鐵仙先生康所作也。」

  〔3〕勒保(1740—1819) 費莫氏,字宜軒,清滿洲鑲紅旗人,官陝甘總督、 四川總督、武英殿大學士兼軍機大臣等。曾鎮壓川、鄂、陝等地白蓮教起義及雲、 貴苗民起義。

  〔4〕觀鑒我齋《兒女英雄傳》序云:「其書以天道為綱,以人道為紀,以性情 為意旨,以兒女英雄為文章,……吾不圖於無意中果得於誠正、修齊、治平而外, 快睹此格致一書也。」又云:「《西遊記》其神也怪也,《水滸傳》其力也,《金 瓶梅》其亂也。」

  〔5〕東海吾了翁《兒女英雄傳序》云:「其事則日下舊聞,其文則忽莊忽諧, 若明若昧,……研讀數四,更於沒字處求之,始知其所以忽莊忽諧,若明若昧者, 言非無所為而發也。噫,傷已!惜原稿半殘闕失次,爰不辭固陋,為之點金以鐵, 補綴成書,易其名曰《兒女英雄傳評話》。」

  〔6〕《續兒女英雄傳》共三十二回,卷首有無名氏自序,不記年月。光緒二十 四年(1898)北京宏文書局印行。

  〔7〕石玉昆(約1810—約1871) 字振之,清天津人。道光咸豐年間說書藝人。

  〔8〕「斷立太后」 見元雜劇《抱妝盒》,劇情敘宋真宗時李美人生子,遭劉 皇后嫉害,陳琳抱妝盒救出幼主,幼主後即位為仁宗,密詢陳琳,尊生母李氏為皇 太后。「審烏盆鬼」,見元雜劇《盆兒鬼》劇情敘汴梁人楊國用經商遇害,屍首雖 被燒成灰和土製成瓦盆,但「冤魂」不散,能作人聲,後經包公審理伸冤。

  〔9〕《龍圖公案》 十卷,明無名氏撰,序署「江左陶烺元乃斌父題於虎丘之 悟石軒」。有繁簡兩本,繁本故事一百則,簡本故事六十六則。敘寫包公審案故事。

  〔10〕這裡的《龍圖公案》指傳鈔本《龍圖耳錄》,一二○回,系石玉昆說唱 《龍圖公案》的記錄本(刪去唱詞)。刊本《忠烈俠義傳》(亦名《三俠五義》) 即從此本出。

  〔11〕明宸濠事 明正德十四年(1519),宗室寧王朱宸濠偽稱奉太后密詔, 於南昌起兵叛亂,後兵敗被殺。

  〔12〕俞樾 參看本卷第219頁注〔28〕。俞樾將《三俠五義》改名《七俠五義》, 並作序。序中所說的柳麻子,即柳敬亭(1587—1890),明末著名說書藝人。俞序 關於柳敬亭說《水滸》的記述,本自明張岱《陶庵夢憶》卷五《柳敬亭說書》。潘 祖蔭(1830—1890),字伯寅,號鄭奭,清吳縣(今屬江蘇)人,官至工部尚書。 撰有《鄭奭詩存、文存》各一卷,編有《滂喜齋叢書》。

  〔13〕施世綸(?—1722) 字文賢,清漢軍鑲黃旗人。曾任泰州知州,後官 戶部侍郎、漕運總督,撰有《南堂集》。《施公案》敘寫其有關事跡,多出附會臆 造。

  〔14〕彭鵬(1637—1704) 字奮斯,號古愚,清莆田(今屬福建)人,由三 河知縣官至廣東巡撫。撰有《古愚心言》。《彭公案》敘寫其有關事跡,多出附會 臆造。

  〔15〕郭廣瑞 字筱亭,別號燕南居士,清潞河(今北京通縣)人。

  哈輔源,滿洲旗人。說書藝人,以專說《永慶昇平》而聞名。

  〔16〕劉墉(1719—1804) 字崇如,號石庵,清諸城(今屬山東)人,官至 吏部尚書、體仁閣大學士。陳宏謀(1696—1771),字汝咨,號榕門,清臨桂(今 屬廣西)人,官至湖廣總督、東閣大學士。此處正文「康熙」應為「乾隆」。

  〔17〕《英雄大八義》 四卷,五十六回。《英雄小八義》系其續集,四卷, 四十四回。敘寫東京汴梁宋士公等人故事。《七劍十三俠》,又名《七子十三生》, 三集,一八○回,題「姑蘇桃花館主人唐芸洲編次」。敘寫明王守仁平定朱宸濠叛 亂故事。《七劍十八義》,未見,同類書有《七劍八俠十六義》、《五劍十八義》 等多種。

  〔18〕《劉公案》 僅見唱本《劉墉私訪大清傳》,四卷,敘寫乾隆時劉墉奉 旨查辦國舅、濟南巡撫國泰事。《李公案》,一名《李公案奇聞》,三十四回,題 「惜紅居士編纂」。敘寫清李秉衡辦理訟案事。
雲台書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