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雲台書屋>>現代文學>>魯迅>>文序跋集

雲台書屋

《工人綏惠略夫》 譯了《工人綏惠略夫》之後


  阿爾志跋綏夫(M.Artsybashev)〔3〕在一八七八年生於南俄的一個小都市; 據系統和氏姓是韃靼人〔4〕,但在他血管裡夾流著俄,法,喬具亞(Georgia) 〔5〕,波蘭的血液。他的父親是退職軍官;他的母親是有名的波蘭革命者珂修支珂 (Kosciusko)〔6〕的曾孫女,他三歲時便死去了,只將肺結核留給他做遺產。他 因此常常生病,一九○五年這病終於成實,沒有全愈的希望了。

  阿爾志跋綏夫少年時,進了一個鄉下的中學一直到五年級;自己說:全不知道 在那裡做些甚麼事。他從小喜歡繪畫,便決計進了哈理珂夫(Kharkov)〔7〕繪畫 學校,這時候是十六歲。其時他很窮,住在污穢的屋角裡而且挨餓,又缺錢去買最 要緊的東西:顏料和麻布。他因為生計,便給小日報畫些漫畫,做點短論文和滑稽 小說,這是他做文章的開頭。

  在繪畫學校一年之後,阿爾志跋綏夫便到彼得堡,最初二年,做一個地方事務 官的書記。一九○一年,做了他第一篇的小說《都瑪羅夫》(Pasha Tumarov) 〔8〕,是顯示俄國中學的黑暗的;此外又做了兩篇短篇小說。這時他被密羅留皤夫 (Miroljubov)〔8〕賞識了,請他做他的雜誌的副編輯,這事於他的生涯上發生了 很大的影響:使他終於成了文人。

  一九○四年阿爾志跋綏夫又發表幾篇短篇小說,如《旗手戈羅波夫》,《狂人》, 《妻》,《蘭兌之死》等,而最末的一篇使他有名。一九○五年發生革命了,他也 許多時候專做他的事:無治的個人主義(Anarchistische Individualismus)〔1 0〕的說教。他做成若干小說,都是驅使那革命的心理和典型做材料的;他自己以為 最好的是《朝影》和《血跡》。這時候,他便得了文字之禍,受了死刑的判決,但 俄國官憲,比歐洲文明國雖然黑暗,比亞洲文明國卻文明多了,不久他們知道自己 的錯誤,阿爾志跋綏夫無罪了。

  此後,他便將那發生問題的有名的《賽寧》(Sanin)〔11〕出了版。這小說的 成就,還在做《革命的故事》之前,但此時才印成一本書籍。這書的中心思想,自 然也是無治的個人主義或可以說個人的無治主義。賽寧的言行全表明人生的目的只 在於獲得個人的幸福與歡娛,此外生活上的欲求,全是虛偽。他對他的朋友說:

  「你說對於立憲的煩悶,比對於你自己生活的意義和趣味尤其多。我卻不信。 你的煩悶,並不在立憲問題,只在你自己的生活不能使你有趣罷了。我這樣想。倘 說不然,便是說誑。又告訴你,你的煩悶也不是因為生活的不滿,只因為我的妹子 理陀不愛你,這是真的。」

  他的煩悶既不在於政治,便怎樣呢?賽寧說:

  「我只知道一件事,我不願生活於我有苦痛。所以應該滿足了自然的欲求。」

  賽寧這樣實做了。

  這所謂自然的欲求,是專指肉體的欲,於是阿爾志跋綏夫得了性慾描寫的作家 這一個稱號,許多批評家也同聲攻擊起來了。

  批評家的攻擊,是以為他這書誘惑青年。而阿爾志跋綏夫的解辯,則以為「這 一種典型,在純粹的形態上雖然還新鮮而且希有,但這精神卻寄宿在新俄國的各個 新的,勇的,強的代表者之中。」

  批評家以為一本《賽寧》,教俄國青年向墮落裡走,其實是武斷的。詩人的感 覺,本來比尋常更其銳敏,所以阿爾志跋綏夫早在社會裡覺到這一種傾向,做出 《賽寧》來。人都知道,十九世紀末的俄國,思潮最為勃興,中心是個人主義;

  這思潮漸漸釀成社會運動,終於現出一九○五年的革命。約一年,這運動慢慢 平靜下去,俄國青年的性慾運動卻顯著起來了;但性慾本是生物的本能,所以便在 社會運動時期,自然也參互在裡面,只是失意之後社會運動熄了跡,這便格外顯露 罷了。阿爾志跋綏夫是詩人,所以在一九○五年之前,已經寫出一個以性慾為第一 義的典型人物來。

  這一種傾向,雖然可以說是人性的趨勢,但總不免便是頹唐。賽寧的議論,也 不過一個敗績的頹唐的強者的不圓滿的辯解。阿爾志跋綏夫也知道,賽寧只是現代 人的一面,於是又寫出一個別一面的綏惠略夫〔12〕來,而更為重要。他寫給德國 人畢拉特(A.Billard)的信裡面說:

  「這故事,是顯示著我的世界觀的要素和我的最重要的觀念。」

  阿爾志跋綏夫是主觀的作家,所以賽寧和綏惠略夫的意見,便是他自己的意見。 這些意見,在本書第一,四,五,九,十,十四章裡說得很分明。

  人是生物,生命便是第一義,改革者為了許多不幸者們,「將一生最寶貴的去 做犧牲,」「為了共同事業跑到死裡去,」只剩了一個綏惠略夫了。而綏惠略夫也 只是偷活在追躡裡,包圍過來的便是滅亡;這苦楚,不但與幸福者全不相通,便是 與所謂「不幸者們」也全不相通,他們反幫了追躡者來加迫害,欣幸他的死亡,而 「在別一方面,也正如幸福者一般的糟蹋生活」。

  綏惠略夫在這無路可走的境遇裡,不能不尋出一條可走的道路來;他想了,對 人的聲明是第一章裡和亞拉借夫〔13〕的閒談,自心的交爭是第十章裡和夢幻的黑 鐵匠的辯論。他根據著「經驗」,不得不對於托爾斯泰〔14〕的無抵抗主義發生反 抗,而且對於不幸者們也和對於幸福者一樣的宣戰了。

  於是便成就了綏惠略夫對於社會的復仇。

  阿爾志跋綏夫是俄國新興文學典型的代表作家的一人,流派是寫實主義,表現 之深刻,在儕輩中稱為達了極致。但我們在本書裡,可以看出微微的傳奇派色採來。 這看他寄給畢拉特的信也明白:

  「真的,我的長髮是很強的受了托爾斯泰的影響,我雖然沒有贊同他的『勿抗 惡』的主意。他只是藝術家這一面使我佩服,而且我也不能從我的作品的外形上, 避去他的影響,陀思妥夫斯奇(Dostojevski)和契訶夫(Tshe-khov)〔15〕也差 不多是一樣的事。雩俄(Victor Hugo)和瞿提(Goethe)〔16〕也常在我眼前。 這五個姓氏便是我的先生和我的文學的導師的姓氏。

  「我們這裡時時有人說,我是受了尼采(Nietzsche)〔17〕的影響的。這在我 很詫異,極簡單的理由,便是我並沒有讀過尼采。……於我更相近,更瞭解的是思 諦納爾(Max Stirner)〔18〕」。

  然而綏惠略夫卻確乎顯出尼采式的強者的色採來。

  他用了力量和意志的全副,終身戰爭,就是用了炸彈和手槍,反抗而且淪滅 (Untergehen)。

  阿爾志跋綏夫是厭世主義的作家,在思想黯淡的時節,做了這一本被絕望所包 圍的書。亞拉借夫說是「憤激」,他不承認。但看這書中的人物,偉大如綏惠略夫 和亞拉借夫——他雖然不能堅持無抵抗主義,但終於為愛做了犧牲,——不消說了; 便是其餘的小人物,借此襯出不可救藥的社會的,也仍然時時露出人性來,這流露, 便是於無意中愈顯出俄國人民的偉大。我們試在本國一搜索,恐怕除了帳幔後的老 男女和小販商人以外,很不容易見到別的人物;俄國有了,而阿爾志跋綏夫還感慨, 所以這或者仍然是一部「憤激」的書。

  這一篇,是從S.Bugow und A.Billard 同譯的《革命的故事》〔19〕(R evolution-geschichten)裡譯出的,除了幾處不得已的地方,幾乎是逐字譯。我 本來還沒有翻譯這書的力量,幸而得了我的朋友齊宗頤〔20〕君給我許多指點和修 正,這才居然脫稿了,我很感謝。

  一九二一年四月十五日記。


         ※        ※         ※




  〔1〕《工人綏惠略夫》 阿爾志跋綏夫的中篇小說,魯迅自德譯本轉譯,最初 連載於一九二一年七月至十二月《小說月報》第十二卷第七號至第十二號。單行本 於一九二二年由上海商務印書館初版,列為《文學研究會叢書》之一。改版本於一 九二七年六月印成,列為《未名叢刊》之一,上海北新書局發行。

  〔2〕本篇最初發表於《小說月報》第十二卷第七號(一九二一年七月),後收 入《工人綏惠略夫》初版本卷首。

  〔3〕阿爾志跋綏夫(M.Q.EHGRSNOIJ,1878—1927) 俄國作家。他的作品 在俄國革命運動高漲期,帶有揭發沙皇黑暗統治的傾向;

  但在一九○五年革命失敗後,成了頹廢主義文學的代表者之一,著有《工人綏 惠略夫》、《沙寧》等。十月革命後流亡國外,死於波蘭華沙。

  〔4〕韃靼人 蘇聯民族之一,有俄羅斯聯邦韃靼自治共和國。

  〔5〕喬具亞 通譯格魯吉亞,現為蘇聯加盟共和國之一。

  〔6〕珂修支珂(T.Kosciuszko,1746—1817) 通譯珂斯秋希科,波蘭愛國 者,一七九四年在波蘭領導武裝起義,反對俄國和普魯士。

  〔7〕哈理珂夫 通譯哈爾科夫,蘇聯烏克蘭第二大城市。

  〔8〕《都瑪羅夫》 應為《托曼諾夫》(原題《托曼諾夫將軍》)。

  〔9〕密羅留皤夫(B.C.LPHTUVSTJ,1860—1939) 俄國作家、出版家。當 時是《大眾雜誌》的主編和發行人。

  〔10〕無治的個人主義 即無政府的個人主義。

  〔11〕《賽寧》 通譯《沙寧》,長篇小說,發表於一九○七年。

  〔12〕綏惠略夫 《工人綏惠略夫》中的主人公。

  〔13〕亞拉借夫 《工人綏惠略夫》中的人物。

  〔14〕托爾斯泰(C.D.WTUXYTZ,1828—1910) 俄國作家。出身於貴族地主 家庭。他的作品無情地揭露沙皇制度和資本主義勢力的種種罪惡,同時又宣揚道德 的自我完善和「勿以暴力抗惡」等說教。主要作品有長篇小說《戰爭與和平》、 《安娜·卡列尼娜》、《復活》等。

  〔15〕陀思妥夫斯奇([.L. TXYTIJX]PZ,1821—1881) 通譯陀思妥耶夫斯 基,俄國作家。一八四九年因參加反對沙皇政府的革命團體被判死刑,後改判苦役 流放。主要作品有《窮人》、《被侮辱與被損害的》、《罪與罰》等。契訶夫,參 看本卷第404頁看注〔1〕。

  〔16〕雩俄 通譯雨果,參見本卷第438頁注〔2〕。瞿提(J.W.von Goeth e,1749—1832),通譯歌德,德國詩人、學者。主要著作有詩劇《浮士德》和小說 《少年維特之煩惱》等。

  〔17〕尼采(1844—1900) 德國哲學家,唯意志論和「超人哲學」的鼓吹者。 著有《札拉圖斯特拉如是說》等。

  〔18〕思諦納爾(M.Stirner,1806—1856) 通譯施蒂納,原名施米特(K. Schmidt),德國唯心主義哲學家。著有《個人及其所有》等。

  〔19〕《革命的故事》 德國S.布果夫和A.比拉爾特合譯的阿爾志跋綏夫的 中短篇小說集,其中包括《工人綏惠略夫》、《血痕》(即《血跡》)、《朝影》、 《托曼諾夫將軍》(即《都瑪羅夫》)和《醫生》。

  〔20〕齊宗頤(1881—1965) 字壽山,河北高陽人。德國柏林大學畢業,曾 任北洋政府教育部僉事、視學。一九二六年七月間曾與魯迅從德文轉譯荷蘭望·藹 覃的長篇童話《小約翰》。
雲台書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