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雲台書屋>>現代文學>>魯迅>>雜文集:且介亭雜文附集

雲台書屋

「這也是生活」


  這也是病中的事情。

  有一些事,健康者或病人是不覺得的,也許遇不到,也許太微細。到得大病初 愈,就會經驗到;在我,則疲勞之可怕和休息之舒適,就是兩個好例子。我先前往 往自負,從來不知道所謂疲勞。書桌面前有一把圓椅,坐著寫字或用心的看書,是 工作;旁邊有一把籐躺椅,靠著談天或隨意的看報,便是休息;覺得兩者並無很大 的不同,而且往往以此自負。現在才知道是不對的,所以並無大不同者,乃是因為 並未疲勞,也就是並未出力工作的緣故。

  我有一個親戚的孩子,高中畢了業,卻只好到襪廠裡去做學徒,心情已經很不 快活的了,而工作又很繁重,幾乎一年到頭,並無休息。他是好高的,不肯偷懶, 支持了一年多。有一天,忽然坐倒了,對他的哥哥道:「我一點力氣也沒有了。」

  他從此就站不起來,送回家裡,躺著,不想飲食,不想動彈,不想言語,請了 耶穌教堂的醫生來看,說是全體什麼病也沒有,然而全體都疲乏了。也沒有什麼法 子治。自然,連接而來的是靜靜的死。我也曾經有過兩天這樣的情形,但原因不同, 他是做乏,我是病乏的。我的確什麼慾望也沒有,似乎一切都和我不相干,所有舉 動都是多事,我沒有想到死,但也沒有覺得生;這就是所謂「無慾望狀態」,是死 亡的第一步。曾有愛我者因此暗中下淚;然而我有轉機了,我要喝一點湯水,我有 時也看看四近的東西,如牆壁,蒼蠅之類,此後才能覺得疲勞,才需要休息。

  像心縱意的躺倒,四肢一伸,大聲打一個呵欠,又將全體放在適宜的位置上, 然後弛懈了一切用力之點,這真是一種大享樂。在我是從來未曾享受過的。我想, 強壯的,或者有福的人,恐怕也未曾享受過。

  記得前年,也在病後,做了一篇《病後雜談》,共五節,投給《文學》,但後 四節無法發表,印出來只剩了頭一節了。〔2〕雖然文章前面明明有一個「一」字, 此後突然而止,並無「二」「三」,仔細一想是就會覺得古怪的,但這不能要求於 每一位讀者,甚而至於不能希望於批評家。於是有人據這一節,下我斷語道:「魯 迅是贊成生病的。」現在也許暫免這種災難了,但我還不如先在這裡聲明一下: 「我的話到這裡還沒有完。」

  有了轉機之後四五天的夜裡,我醒來了,喊醒了廣平。

  「給我喝一點水。並且去開開電燈,給我看來看去的看一下。」

  「為什麼?……」她的聲音有些驚慌,大約是以為我在講昏話。

  「因為我要過活。你懂得麼?這也是生活呀。我要看來看去的看一下。」

  「哦……」她走起來,給我喝了幾口茶,徘徊了一下,又輕輕的躺下了,不去 開電燈。

  我知道她沒有懂得我的話。

  街燈的光穿窗而入,屋子裡顯出微明,我大略一看,熟識的牆壁,壁端的稜線, 熟識的書堆,堆邊的未訂的畫集,外面的進行著的夜,無窮的遠方,無數的人們, 都和我有關。我存在著,我在生活,我將生活下去,我開始覺得自己更切實了,我 有動作的慾望——但不久我又墜入了睡眠。

  第二天早晨在日光中一看,果然,熟識的牆壁,熟識的書堆……這些,在平時, 我也時常看它們的,其實是算作一種休息。但我們一向輕視這等事,縱使也是生活 中的一片,卻排在喝茶搔癢之下,或者簡直不算一回事。我們所注意的是特別的精 華,毫不在枝葉。給名人作傳的人,也大抵一味鋪張其特點,李白怎樣做詩,怎樣 耍顛,拿破侖怎樣打仗,怎樣不睡覺,卻不說他們怎樣不耍顛,要睡覺。其實,一 生中專門耍顛或不睡覺,是一定活不下去的,人之有時能耍顛和不睡覺,就因為倒 是有時不耍顛和也睡覺的緣故。然而人們以為這些平凡的都是生活的渣滓,一看也 不看。

  於是所見的人或事,就如盲人摸象,摸著了腳,即以為象的樣子像柱子。中國 古人,常欲得其「全」,就是制婦女用的「烏雞白鳳丸」,也將全雞連毛血都收在 丸藥裡,方法固然可笑,主意卻是不錯的。

  刪夷枝葉的人,決定得不到花果。

  為了不給我開電燈,我對於廣平很不滿,見人即加以攻擊;到得自己能走動了, 就去一翻她所看的刊物,果然,在我臥病期中,全是精華的刊物已經出得不少了, 有些東西,後面雖然仍舊是「美容妙法」,「古木發光」,或者「尼姑之秘密」, 但第一面卻總有一點激昂慷慨的文章。作文已經有了「最中心之主題」〔3〕:連 義和拳時代和德國統帥瓦德西睡了一些時候的賽金花,也早已封為九天護國娘娘了。 〔4〕尤可驚服的是先前用《御香縹緲錄》〔5〕,把清朝的宮廷講得津津有味的 《申報》上的《春秋》,也已經時而大有不同,有一天竟在卷端的《點滴》〔6〕 裡,教人當吃西瓜時,也該想到我們土地的被割碎,像這西瓜一樣。自然,這是無 時無地無事而不愛國,無可訾議的。但倘使我一面這樣想,一面吃西瓜,我恐怕一 定嚥不下去,即使用勁嚥下,也難免不能消化,在肚子裡咕咚的響它好半天。這也 未必是因為我病後神經衰弱的緣故。我想,倘若用西瓜作比,講過國恥講義,卻立 刻又會高高興興的把這西瓜吃下,成為血肉的營養的人,這人恐怕是有些麻木。對 他無論講什麼講義,都是毫無功效的。

  我沒有當過義勇軍,說不確切。但自己問:戰士如吃西瓜,是否大抵有一面吃, 一面想的儀式的呢?我想:未必有的。他大概只覺得口渴,要吃,味道好,卻並不 想到此外任何好聽的大道理。吃過西瓜,精神一振,戰鬥起來就和喉乾舌敝時候不 同,所以吃西瓜和抗敵的確有關係,但和應該怎樣想的上海設定的戰略,卻是不相 干。這樣整天哭喪著臉去吃喝,不多久,胃口就倒了,還抗什麼敵。

  然而人往往喜歡說得稀奇古怪,連一個西瓜也不肯主張平平常常的吃下去。其 實,戰士的日常生活,是並不全部可歌可泣的,然而又無不和可歌可泣之部相關聯, 這才是實際上的戰士。

  八月二十三日。

  CC

  〔1〕本篇最初發表於一九三六年九月五日上海《中流》半月刊第一卷第一期。

  〔2〕《病後雜談》寫於一九三四年十二月十一日,共四節。在《文學》月刊 第四卷第二號(一九三五年二月)發表時,被國民黨當局檢查刪去後三節。全文後 收入《且介亭雜文》。

  〔3〕「最中心之主題」參看本卷第540頁注〔10〕。〔4〕瓦德西(A vonWaldersee,1832—1904)德國人,義和團起義時侵略中 國的八國聯軍總司令。賽金花,清末的一個妓女。據近人柴萼所著《梵天廬叢錄》 卷三《庚辛紀事》中載:「金花故姓傅,名彩雲(自雲姓趙,實則姓曹),洪殿撰 (鈞)之妾也,隨洪之西洋,艷名噪一時,歸國後仍操丑業。」「瓦德西統帥獲名 妓賽金花,嬖之甚,言聽計從,隱為瓦之參謀。」這裡說賽金花被「封為九天護國 娘娘」,是針對夏衍所作劇本《賽金花》以及當時報刊對該劇的讚揚而說的。〔5〕 《御香縹緲錄》原名《老佛爺時代的西太后》,清宗室德齡所作。原本系英文,一 九三三年在美國紐約出版。秦瘦鷗譯為中文,一九三四年四月起在《申報》副刊 《春秋》上連載,後由申報館印行單行本。

  〔6〕《點滴》《申報·春秋》刊登短篇文章的專欄。一九三六年八月十二日 該欄發表姚明然的短文中說:「當圓圓的西瓜,被瓜分的時候,我便想到和將來世 界殖民地的再分割不是一樣嗎?」
雲台書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