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雲台書屋>>現代文學>>魯迅>>集外集拾遺補編

雲台書屋

《呂超墓誌銘》跋


  呂超墓誌石〔2〕,於民國六年出山陰蘭上〔3〕鄉。余從陳君古遺〔4〕得 打本〔5〕一枚,以漫患難讀,久置篋中。明年,徐呂孫〔6〕先生至京師,又與 一本,因得校寫。其文僅存百十餘字,〔7〕國號年號俱泐,無可馮證。唯據郡名 及歲名考之,疑是南齊永明中刻也。按隨國,晉武帝分義陽立,〔8〕宋齊為郡, 隋為縣。此雲隋郡,當在隋前。南朝諸王分封於隨者,惟宋齊有之。此雲隋郡王國, 則又當在梁陳以前。《通鑒目錄》〔9〕,宋文帝元嘉六年,齊武帝永明七年,並 太歲在己巳。《宋書》〔10〕《文帝紀》,元嘉二十六年冬十月,廣陵王誕改封 隨郡王。又《順帝紀》,升明二年十二月,改封南陽王謈偯H郡王,改隨陽郡。其 時皆在己巳後。《南齊書》〔11〕《武帝紀》,建元四年六月,進封枝江公子隆 〔12〕為隨郡王。子隆本傳雲,永明三年為輔國將軍,南琅琊彭城二郡太守,明 年遷江州刺史,未拜,唐寓之〔13〕賊平,遷為持節,督會稽東陽新安臨海永嘉 五郡東中郎將,會稽太守。《祥瑞志》云:「永明五年,山陰縣孔廣家園檉樹十二 層,會稽太守隨王子隆獻之」,與傳合。子隆嘗守會稽,則其封國之中軍,因官而 居山陰,正事理所有。故此己巳者,當為永明七年,而五月廿五為卒日。一年者, 十一年。《通鑒目錄》,永明十一年十月戊寅,十二月丁丑朔,則十一月為戊申朔, 丙寅為十九日,其葬日也。和帝〔14〕為皇子時,亦封隨郡王,於時不合。唐開 元十八年〔15〕己巳,二十一年十一月丙寅朔,與志中之一年冬十一月丙寅頗近, 然官號郡名,無不格迕,若為遷窆,則年代相去又過遠,殆亦非矣。永明中,為中 軍將軍見於紀傳者,南郡王長懋,王敬則,陰智伯,廬陵王子卿。此雲劉〔16〕, 泐其名,無可考。「志風烈者雲」以下無字。次為銘辭,有字可見者四行,其後余 石尚小半。六朝志例,銘大抵不溢於志,或當記妻息名字,今亦俱泐。志書「隨」 為「隋」,羅泌雲,隨文帝惡隨從ひ改之。〔17〕王伯厚亦譏帝不學。〔18〕 後之學者,或以為初無定制,或以為音同可通用,至征委蛇委隨作證。今此石遠在 前,已如此作,知非隨文所改。《隸釋》《張平子碑頌》,有「在珠詠隋,於璧稱 和」語〔19〕。隋字收在劉球《隸韻》〔20〕正無ひ,則晉世已然。作隨作隋 作阢,止是省筆而已。東平本兗州所領郡,宋末沒於魏,《南齊書》《州郡志》言 永明七年,因光祿大夫呂安國〔21〕啟立於北兗州。啟有云「臣賤族桑梓,願立 此邦」,則安國與超蓋同族矣。與石同出□中者,尚有瓦罌銅竟各一枚。竟有銘雲 「鄭氏作鏡幽涑三商幽明鏡」十一字,篆書,俱為誰何毀失。附識於此,使後有考 焉。

  EE

  〔1〕本篇據手稿編入,原無標點。據《魯迅日記》,當寫於一九一八年六月 十一日。此文曾發表於一九一八年六月二十五日《北京大學日刊》第一七一號「文 藝」欄,題為《新出土呂超墓誌銘考證》,署名周樹人。一九一九年又曾印入顧鼎 梅編刊的《呂超墓誌拓片專集》,題為《南齊《呂超墓誌〉跋》,末署「紹興周樹 人跋」。〔2〕呂超墓誌石出土於一九一六年(民國五年)十二月,原石「超」字 之下有「靜」字殘畫可辨,當定名為《呂超靜墓誌石》。《魯迅日記》一九二三年 六月八日,一九二四年八月二十二日,分別有購得《呂超靜墓誌》拓本的記載。按 一九一七年紹興張拯亢曾對此石作過考證,誤斷為隋煬帝大業五年(609)物。 〔3〕蘭上即紹興西南的蘭亭。《水經·漸江水注》:「蘭亭,亦曰蘭上裡」。呂 超墓誌石的出土地點灰灶頭村在蘭亭以西約二里。〔4〕陳古遺(1875—19 43)字伯翔(又作伯祥),號古遺,浙江紹興人。越社、若社社員。曾任紹興府 中學堂、紹興浙江省立第五師範學校教員,《浙事新聞報》、《越鐸日報》編輯。 著有《中國歷代郡縣分類考》等。

  〔5〕打本即拓片。語見唐代竇泉《述書賦》注。〔6〕徐銈]名維則,字 孫,浙江紹興人,金石收藏家、目錄學家。當時在北京大學附屬國史編纂處工作。 著有《東西學書錄》、《石墨盦碎錦》等。《魯迅日記》一九一八年六月二日: 「午後得徐以(按同銦^孫信並《呂超墓誌》拓片一枚。」

  〔7〕魯迅校寫的《呂超墓誌》釋文曾發表於一九一八年六月二十四日《北京 大學日刊》第一七○號「文藝」欄,全文如下:墓誌

  故龍驤將軍隋郡王國中軍呂府君諱超東平人也胄興自姜奄有營業飛芳因官即邦 今居會稽山陰起令譽早宣故孝弟出

  風猷日新而]^有

  歲在己巳夏五月廿五

  一年冬十一月丙寅

  同系中軍將軍劉

  金石志風烈者雲

  藹藹清猷白雲岫素

  嘉如應我

  其區眷言

  蕙

  夕悄松

  〔8〕按晉武帝當系惠帝之誤,《晉書·地理志下》:「惠帝……分義陽立隨 郡。」

  〔9〕《通鑒目錄》即《資治通鑒目錄》,是《資治通鑒》的提要,北宋司馬 光著,三十卷。

  〔10〕《宋書》南朝宋史,南朝梁沈約編撰,一百卷。下文的廣陵王誕,即 宋文帝第六子劉誕;南陽王歲羽,即宋明帝第六子劉謘C按升明二年十二月,當為 十一月。

  〔11〕《南齊書》南朝齊史,南齊蕭子顯編撰,五十九卷〔12〕子隆即蕭 子隆(474—494),字雲興,南齊武帝第八子。齊高帝建元四年(482) 至武帝永明八年(490)間為隨郡王。〔13〕唐寓之(?—486)南齊富陽 (今浙江富陽)人,農民起義領袖。永明三年(485)起兵反齊,次年攻佔錢塘 (今浙江杭州)稱帝,國號吳。同年兵敗被殺。

  〔14〕和帝即蕭寶融(488—502),南齊高帝第八子,於建武元年 (494)受封隨郡王。

  〔15〕唐開元十八年按唐開元十八年為庚午,己巳當為開元十七年。

  〔16〕劉范鼎卿據《呂超墓誌》精拓本「劉」字下有「玄」字殘劃可辨,並 引證《南史》,認為此人系「劉玄明,臨淮人,為山陰令」,「其時玄明已任中軍 將軍,未幾殆即改官司農矣。」(見顧燮光《夢碧鋎石言》所收范跋)按《南史· 循吏傳》僅載劉玄明「終於司農卿」,未見任中軍將軍的記載。

  〔17〕羅泌字長源,宋代廬陵(今屬江西)人。著有《路史》四十七卷。據 《困學紀聞》清代翁元圻輯注本卷十三「隨惡走改隋」條「集證」:「羅泌《路史》: 隨文帝惡隨從ひ,改為隋。」按四庫全書本《路史》不見有此記載。

  〔18〕王伯厚(1223—1296)名應麟,慶元(今浙江寧波)人,宋 代學者。著有《困學紀聞》二十卷。該書卷十三「隨惡走改隋」條:「徐楚金《說 文系傳》雲,『隨文帝惡隨字為走,乃去之,成隋字。』隋,列肉也,其不祥大焉。 殊不知隨從ひ:ひ,安步也,……而妄去之,豈非不學之故!」

  〔19〕《隸釋》宋代洪適編,二十七卷,是集錄漢、魏石刻文字的專書。 《張平子碑頌》,晉代夏侯湛撰,見《隸釋》卷十九。張平子即東漢科學家張衡, 「在珠詠隋,於璧稱和」是對他的贊詞。隋,指隋侯珠;和,指和氏璧。

  〔20〕《隸韻》字書,宋代劉球著,十卷。鉤摹宋代以前出土漢碑隸字,按 韻分類。《張平子碑頌》的隋字收入該書卷一「五支」部。〔21〕呂安國(42 6—490)南齊廣陵(今江蘇揚州)人。官義陽太守、平北將軍兼南兗州刺使。 他曾啟請在南齊僑置的北兗州設置東平僑郡。
雲台書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