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今天寫這封信給你,也許像你在《楊樹達君的襲來》中所說的,「我們並不曾認識了
哪」;但是我這樣的意見,忍耐得好久了,終於忍不住的說出來,這在先生也可以原諒的
罷。
先生在《晨報》副鐫上所登的《苦悶的象徵》,在這篇的文字的前面,有了你的自序;
記不切了,也許是像這樣的說吧!「它本是廚川君劫後的作品,由了燒失的故紙堆中,發出
來的,是一包未定稿。本來沒有甚麼名字,他的友人,逕直的給他定下了,——叫作《苦悶
的象徵》。」先生這樣的意見,或者是別有所見而云然。但以我在大前年的時候,所見到的
這篇東西的譯稿,像與這裡所說的情形,稍有出入;先生,讓我在下面說出了吧。
在《學燈》上,有了一位叫明權的,曾譯載過廚川君的一篇東西,叫作《苦悶的象
征》。我曾經拿了他的譯文與先生的對照,覺得與先生所譯的一毫不差。不過他只登了《創
作論》與《鑒賞論》,下面是甚麼也沒有了,大約原文是這樣的罷。這篇譯文,是登在一九
二一年的,那時日本還沒地震,廚川君也還健在;這篇東西,既然有了外國人把它翻譯過,
大概原文也已揭載過了罷。這篇東西的命名,自然也是廚川君所定的,不是外國人所能杜撰
出來的。若然,先生在自序上所說的,他友人給他定下了這個名字,——《苦悶的象徵》,
——至少也有了部分的錯誤了罷。
這個理由,是很明白的;因為那時候日本還沒有地震,廚川君也還沒有死,這篇名字,
已經出現過而且發表的了。依我的愚見,這篇東西,是廚川君的未定稿,大約是靠底住的;
廚川君先前有了《創作論》和《鑒賞論》,又已發表過,給他定下了名字,叫作《苦悶的象
征》。後來《文藝上的幾個根本問題的考察》,《文藝的起源》,又先後的做成功了。或者
也已發表過,這在熟於日本文壇事實的,自然知道,又把它摒集在一塊去。也許廚川君若沒
有死,還有第五第六的幾篇東西,也說不定呢!
但是不幸廚川君是死了,而且是死於地震的了;他的友人,就把他這一包劫後的遺稿,
已經命名過的,——《苦悶的象徵》,——發表出來,這個名字,不是他的友人——編者—
—所臆定的,是廚川君自己定下的;這個假定,大約不至有了不對了罷。
以上幾則,是我的未曾作準的見解,先生看見了它,可以給我個明白而且徹底的指導
麼?
先生,我就在這裡止住了罷?
王鑄。
〔1〕本篇最初發表於一九二五年一月十三日《京報副刊》。《苦悶的象徵》,文藝論
文集,日本廚川白村著。魯迅的譯本於一九二四年十二月由新潮社印行,為《未名叢刊》之
一。同年十月《晨報副刊》曾斷續地連載其中的前兩篇。
〔2〕王鑄即王淑明,安徽無為人。當時在家鄉讀書。〔3〕廚川氏即廚川白村(18
80—1923),日本文藝評論家,京都帝國大學教授。著作除《苦悶的象徵》外,還有
《出了象牙之塔》、《文藝思潮論》等。
〔4〕指日本關東大地震。發生於一九二三年九月一日上午十一時,廚川白村於這次地
震中遇難。
〔5〕山本修二(1894—1976)日本京都第三高等學校、京都大學教授。當時
是廚川白村紀念委員會的負責人。〔6〕指譯〈苦悶的象徵〉後三日序》,發表於一九二四
年十月一日《晨報副刊》。
〔7〕《改造》日本綜合性月刊。一九一九年四月創刊於東京,改造社印行,一九五五
年出至第三十六卷第二期停刊。〔8〕《學燈》《時事新報》的副刊,一九一八年三月四日
創刊於上海,一九四七年二月二十四日停刊。
〔9〕豐子愷(1898—1975)浙江桐鄉人,美術家、散文家。作品有《子愷漫
畫》、《緣緣堂隨筆》等。他翻譯的《苦悶的象徵》一九二五年三月由上海商務印書館出
版。
〔10〕《東方雜誌》綜合性雜誌。一九○四年三月創刊於上海,一九四八年十二月停
刊,初為月刊,一九二○年第十七捲起改半月刊,至一九四八年第四十四卷又改為月刊,商
務印書館出版,共出四十四卷。仲雲所譯《文藝上幾個根本問題的考察》載於該刊第二十一
卷第二十號(一九二四年十月)。仲雲,即樊仲雲,浙江嵊縣人。當時是上海商務印書館編
輯,後墮落為漢奸。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