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雲台書屋>>現代小說>>魯迅>>古籍序跋集

雲台書屋

《會稽郡故書雜集》序


  《會稽郡故書雜集》者,最史傳地記之逸文,編而成集,以存舊書大略也。會 稽古稱沃衍,珍寶所聚,海岳精液,善生俊異,〔2〕而遠於京夏,厥美弗彰。吳謝 承始傳先賢,朱育又作《土地記》。載筆之士,相繼有述。於是人物山川,鹹有記 錄。其見於《隋書》《經籍志》者,雜傳篇有四部三十八卷,地理篇二部二卷〔3〕。 五代雲擾,典籍湮滅。舊聞故事,殆尟孑〔4〕。後之作者,遂不能更理其緒。□□ 〔5〕幼時,嘗見武威張澍所輯書〔6〕,於涼土文獻,撰集甚眾。篤恭鄉里,尚此 之謂。

  而會稽故籍,零落至今,未聞後賢為之綱紀。乃刱就所見書傳,刺取遺篇,絫 為一帙。中經游涉〔7〕,又聞明哲之論,以為誇飾鄉土,非大雅所尚。謝承虞預且 以是為譏於世〔8〕。俯仰之間,遂輟其業。十年已後,歸於會稽〔9〕。禹勾踐之 遺跡〔10〕故在。士女敖嬉,睥睨而過,殆將無所眷念,曾何誇飾之雲,而土風不 加美。是故敘述名德,著其賢能,記注陵泉,傳其典實,使後人穆然有思古之情, 古作者之用心至矣!其所造述雖多散亡,而逸文尚可考見一二。存而錄之,或差勝 於泯絕云爾。因復撰次寫定,計有八種。諸書眾說,時足參證本文,亦各最錄,以 資省覽。書中賢俊之名,言行之跡,風土之美,多有方志所遺,捨此更不可見。用 遺邦人,庶幾供其景行〔11〕,不忘於故。第以寡聞,不能博引。如有未備,覽者 詳焉。太歲在閼逢攝提格九月既望〔12〕,會稽記。


         ※        ※         ※




  〔1〕本篇最初發表於一九一四年十二月《紹興教育雜誌》第二期,後印入一九 一五年二月在紹興木刻刊行的《會稽郡故書雜集》,均借署周作人名。一九三八年 隨該集編入《魯迅全集》第八卷。以下八篇,是作者為集內所輯八種逸書分別撰寫 的序文。

  《會稽郡故書雜集》,魯迅早期輯錄的古代逸書集,共收謝承《會稽先賢傳》、 虞預《會稽典錄》、鐘離岫《會稽後賢傳記》、賀氏《會稽先賢像贊》、朱育《會 稽土地記》、賀循《會稽記》、孔靈符《會稽記》和夏侯曾先《會稽地誌》八種。 前四種記載古代會稽的人物事跡,後四種記載古代會稽的山川地理、名勝傳說。所 錄佚文大都輯自唐宋類書及其他古籍,並經相互校勘補充。會稽郡,始置於秦代, 治所在吳(今江蘇蘇州);東漢分置吳郡,移治於山陰(今浙江紹興),轄今浙江 紹興、上虞、余姚、諸暨、鄞等縣。

  〔2〕海岳精液,善生俊異 《會稽典錄·朱育》:「(虞)翻對曰:

  『夫會稽上應牽牛之宿,下當少陽之位。……山有金木鳥獸之殷,水有魚鹽珠 蚌之饒。海岳精液,善生俊異。』」〔3〕《隋書》《經籍志》所載會稽典籍,其史 部「雜傳」篇著錄謝承《會稽先賢傳》七卷、鐘離岫《會稽後賢傳記》二卷、虞預 《會稽典錄》二十四卷、無名氏《會稽先賢像贊》五卷;「地理」篇著錄朱育《會 稽土地記》一卷、賀循《會稽記》一卷。

  〔4〕孑遺 《詩經·大雅·雲漢》:「周余黎民,靡有孑遺。」

  〔5〕□□ 原為「作人」二字。

  〔6〕張澍(1776—1847) 字時霖,清代甘肅武威人。嘉慶年間進士,曾官知 縣。所輯《二酉堂叢書》,集錄唐代以前涼州地區(今甘肅、寧夏等地)人的著作 及該地區處理典籍,共二十一種,三十卷。

  〔7〕中經游涉 指作者於一九○二年赴日本留學。

  〔8〕謝承虞預且以是為訊於世 如唐代劉知幾《史通·雜述》以為虞預《會稽 典錄》等「郡書」:「矜其鄉賢,美其邦族,施於本國,頗得流行,置於他方,罕 聞愛異。」清代沈欽韓《後漢書疏證》卷三以為謝承《後漢書》中關於王充的記載 失實,說:「蓋謝承書本多虛誣,而充其鄉里先輩,務砍矜誇,不知其乖謬也。」

  〔9〕十年已後,歸於會稽 作者於一九○九年自日本歸國,一九一○年回到紹 興,距離鄉時將十年。

  〔10〕禹勾踐之遺跡 禹,我國古代部落聯盟的領袖,夏朝的建立者,以平治 洪水著稱。據說他死在會稽,今紹興城東有禹陵。勾踐(?—前465),春秋末年越 國國君。曾為吳國所敗,後起臥嘗膽,刻苦圖強,終於滅吳。會稽為越國都城,會 稽山上有越王城故跡。

  〔11〕景行 《詩經·小雅·車軬》:「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12〕太歲在閼逢攝提格九月既望 即夏歷甲寅年九月十六日(一九一四年十 一月三日)。太歲即木星,古時據其運轉方位以紀年。太歲在甲為「閼逢」,在寅 為「攝提格」。夏歷每月十五為望日。既望,即十六日。


謝承《會稽先賢傳》序〔1〕


  《隋書》《經籍志》:《會稽先賢傳》七卷,謝承撰。《新唐書》《藝文志》 同。《舊唐書》《經籍志》作五卷。侯康《補三國藝文志》〔2〕云:「《御覽》屢 引之。所記諸人事,多史傳之佚文。嚴遵二條,足補《後漢書》本傳之闕。陳業二 條,足以證《吳志》《虞翻傳》注。吉光片羽,皆可寶也。」今撰集為一卷。承字 偉平,山陰人。吳主孫權〔3〕時,拜五官郎中,稍遷長沙東部都尉,武陵太守。撰 《後漢書》百餘卷。見《吳志》《謝夫人傳》。


         ※        ※         ※




  〔1〕謝承《會稽先賢傳》 魯迅輯本一卷,收錄記載嚴遵、董昆、陳業、闞澤 等八人事跡的佚文九則。

  〔2〕侯康(1798—1837) 字君謨,清代番禹(今屬廣東)人,道光舉人。著 有《後漢書補注續》、《三國誌補注》等。所著《補三國藝文志》,載錄、考證三 國時代的典籍,共四卷。

  〔3〕孫權(182—252) 字仲謀,富春(今浙江富陽)人,三國時吳國國君。 二二九年至二五二年在位。


虞預《會稽典錄》序〔1〕


  《隋書》《經籍志》:《會稽典錄》二十四卷,虞預撰。《舊唐書》《經籍志》, 《新唐書》《藝文志》同。預字叔寧,余姚人。本名茂,犯明帝穆皇后諱,改。初 為縣功曹,見斥。太守庾琛命為主簿。紀瞻代琛,復為主簿,轉功曹史。察孝廉, 不行。安東從事中郎諸葛恢,參軍庾亮等薦預,召為丞相行參軍兼記室。遭母憂, 服竟,除佐著作郎。大興中,轉琅邪國常侍,遷秘書丞,著作郎。鹹和中,從平王 含,賜爵西鄉侯。假歸,太守王舒請為咨議參軍。蘇峻平,進封平康縣侯,遷散騎 侍郎,著作如故。除散騎常侍,仍領著作。以年老歸,卒於家。撰《晉書》四十餘 卷,《會稽典錄》二十篇。見《晉書》本傳。《典錄》,《宋史》《藝文志》已不 載,而宋人撰述,時見稱引〔2〕,又非出於轉錄。疑民間尚有其書,後遂湮昧。今 搜緝逸文,尚得七十二人。略依時代次第,析為二卷。有慮非本書者,別為存疑一 篇,附於末〔3〕。


         ※        ※         ※




  〔1〕虞預《會稽典錄》 魯迅輯本分上、下二卷,收錄記載范蠡、嚴光、謝承、 朱育等七十二人事跡和會稽地理的佚文共一一二則。

  〔2〕關於《會稽典錄》為宋人撰述所稱引,如《太平御覽》引有《會稽典錄》 七十餘則,《事類賦》注、《嘉泰會稽志》、《寶慶四明志》等,亦有徵引。

  〔3〕指附於魯迅輯本之後的《〈會稽典錄〉存疑》,內收記載陳囂、沈豐、賀 鈍、沈震事跡的佚文四則,魯迅疑非出於《會稽典錄》,故不列為正文。


鐘離岫《會稽後賢傳記》序〔1〕


  《隋書》《經籍志》:《會稽後賢傳記》二卷,鐘離岫撰。

  《舊唐書》《經籍志》,《新唐書》《藝文志》並雲,《會稽後賢傳》三卷, 無記字。鐘離岫未詳其人。章宗源《〈隋志〉史部考證》〔2〕據《通志》《氏族略》 以為楚人。案《元和姓纂》〔3〕云:「漢有鐘離昧,楚人。鐘離岫撰《會稽後賢傳》。」 楚人者謂昧〔4〕,今以屬岫,甚非。漢代以來,鐘離為會稽望族〔5〕,特達者眾, 疑岫亦郡人,故為邦賢作傳矣。今緝合逸文,寫作一卷,凡五人,仍依《隋志》題 曰《傳記》。


         ※        ※         ※




  〔1〕鐘離岫《會稽後賢傳記》 魯迅輯本一卷,收錄記載孔愉、孔群、孔坦等 五人事跡的佚文五則。

  〔2〕《〈隋志〉史部考證》 章宗源所著《〈隋書·經籍志〉考證》,僅成史 部,十三卷。

  〔3〕《元和姓纂》 唐代林寶著,十卷。成於憲宗元和年間(806—820),故 名。此書記述唐代各姓氏的來源和旁支世系。原書已佚,今本輯自《永樂大典》。

  〔4〕楚人者謂昧 鐘離昧(一作昧),項羽部將,見《史記·項羽本紀》。

  〔5〕鐘離為會稽望族 按東漢有山陰鐘離意,史稱良吏,官至尚書僕射;三國 吳有鐘離牧,曾任南海太守,為鐘離意七世孫。牧又有子盛、徇,分別為吳尚書郎 和水軍都督。


賀氏《會稽先賢像贊》序〔1〕


  《隋書》《經籍志》:《會稽先賢像贊》五卷;《舊唐書》《經籍志》作四卷, 賀氏撰。《新唐書》《藝文志》雲,《會稽先賢象傳贊》四卷〔2〕。其書當有傳有 贊,故《舊唐志》史錄,集錄各著其目〔3〕。又有《會稽太守像贊》二卷,亦賀氏 撰。今悉不傳。唯《北堂書鈔》引《先賢像贊》二條,此後不復見有稱引,知其零 失久矣。輒複寫所存《傳》文為一卷。《贊》並亡。賀氏之名亦無考。


         ※        ※         ※




  〔1〕賀氏《會稽先賢像贊》 魯迅輯本一卷,收錄記載董昆、綦母俊事跡的佚 文各一則。賀氏生平無考。

  〔2〕《會稽先賢象傳贊》 按《新唐書·藝文志》作「賀氏《會稽先賢傳像贊》 四卷」。

  〔3〕《舊唐志》史錄,集錄各著其目 《舊唐書·經籍志》史部目錄「雜傳類」 著錄:「《會稽先賢像贊》四卷,賀氏撰」;集部目錄「總集類」著錄:「《會稽 先賢贊》四卷,賀氏撰」。又上述二部目錄並載:「《會稽太守像贊》二卷,賀氏 撰」。


朱育《會稽土地記》序〔1〕


  《隋書》《經籍志》史部地理篇:《會稽土地記》一卷,朱育撰。《舊唐書》 《經籍志》,《新唐書》《藝文志》並作四卷,又削土地二字,入雜傳記類。《世 說新語》注〔2〕引《土地誌》二條,不題撰人,蓋即育記。所言皆涉地理。意《唐 志》以為傳記者,失之。其書,唐宋以來,絕不見他書徵引,知闕失已久。所存逸 文,亦寥落不復成篇。以其為會稽地記最古之書,聊複寫出,以存其目。育字嗣卿, 山陰人,吳東觀令。遙拜清河太守,加位侍中,見《會稽典錄》。


         ※        ※         ※




  〔1〕朱育《會稽土地記》 魯迅輯本一卷,收錄記載山陰、長山的佚文各一則。

  〔2〕《世說新語》注 《世說新語》,筆記小說,南朝宋劉義慶著,分三十六 門,原本八卷,今本三卷。記載漢末至東晉名人逸事、言談。南朝梁劉峻作注,引 書四百餘種,補充史料,印證正文。所引《土地誌》二條見《言語》篇注。


賀循《會稽記》序〔1〕


  《隋書》《經籍志》:《會稽記》一卷,賀循撰。《舊唐書》《經籍志》, 《新唐書》《藝文志》皆不載。循字彥先,山陰人,舉秀才。除陽羨;武康令。以 陸機薦,召為太子舍人〔2〕。元帝〔3〕為晉王,以為中書令,不受。轉太常,領 太子太傅,改授左光祿大夫,開府儀同三司。卒贈司空,謚曰穆。見《晉書》本傳。


         ※        ※         ※




  〔1〕賀循《會稽記》 魯迅輯本一卷,收錄記載會稽地理傳說的佚文四則。

  〔2〕陸機(261—303) 字士衡,吳郡華亭(今上海松江)人,西晉文學家。 曾官平原內史。著有《陸士衡集》。《晉書·賀循傳》:陸機上疏,薦「循可尚書 郎」,「久之,召補太子舍人。」

  〔3〕元帝 即司馬睿(276—322),建武元年(317)稱晉王,次年即帝位。


孔靈符《會稽記》序〔1〕


  孔靈符《會稽記》,《隋書》《經籍志》及新舊《唐志》皆不著錄。《宋書》 《孔季恭傳》〔2〕云:季恭,山陰人。子靈符〔2〕,元嘉末為南譙王義宣〔4〕司 空長史,南郡太守,尚書吏部郎。大明初,自侍中為輔國將軍,郢州刺史。入為丹 陽尹,出守會稽。又為尋陽王子房〔5〕右軍長史。景和中,以迕近臣,被殺。

  太宗〔6〕即位,追贈金紫光祿大夫。諸書引《會稽記》,或雲孔靈符,或雲孔 曄。曄當是靈符之名。如射的諺〔7〕一條,《御覽》引作靈符,《寰宇記》〔8〕 引作曄,而文辭無甚異,知為一人。《藝文類聚》引或作孔皋,則睥字傳寫之誤。 今亦不復分別。第錄孔氏《記》為一篇。其不題撰人者,別次於後。


         ※        ※         ※




  〔1〕孔靈符《會稽記》 魯迅輯本一卷,收錄記載會稽地理傳說的佚文五十六 則,其中包括未著撰人及存疑者十七則。

  〔2〕《宋書》《孔季恭傳》 《宋書》,紀傳體南朝宋史,南朝梁沈約著,一 百卷。《孔季恭傳》見該書卷五十四,後附孔靈符傳。

  〔3〕子靈符 《宋書·孔季恭傳》作「弟靈符」。

  〔4〕南譙王義宣 劉義宣(413—452),南朝宋武帝劉裕之子。文帝元嘉九年 (432)封南譙王。

  〔5〕尋陽王子房 即南朝宋孝武帝劉駿第六子劉子房(456—466),大明四年 (460)封尋陽王,泰始二年(466)貶為松滋縣侯,被殺。

  〔6〕太宗 即南朝宋明帝劉彧(439—472),四六五年至四七二年在位。

  〔7〕射的諺 孔靈符《會稽記》中關於射的山的一條記載。射的山,位於今浙 江蕭山,因有射的石而得名。傳說當地人據此石顏色的明暗以占米價,諺云:「射 的白,斛一百;射的玄,斛一千。」按《太平御覽》卷四十七「秦望山」條引射的 諺,出自《水經注》;同卷「鶴山」條提及射的山,則標明引自「孔靈符《會稽記》」, 但無射的諺。

  〔8〕《寰宇記》 即《太平寰宇記》,地理總志,北宋樂史著,二百卷。關於 射的諺的記載見該書卷九十六。


夏侯曾先《會稽地誌》序〔1〕


  夏侯曾先《會稽地誌》,《隋書》《經籍志》及新舊《唐志》皆不載。曾先事 跡,亦無可考見。唐時撰述已引其書〔2〕,而語涉梁武〔3〕,當是陳隋間人。


         ※        ※         ※




  〔1〕夏侯曾先《會稽地誌》 魯迅輯本一卷,收錄記載會稽山川、地理、人物 傳說的佚文三十三則。

  〔2〕關於夏侯曾先《會稽地誌》為唐時撰述所稱引,如魯迅所輯「石帆」、 「歐冶子」二條,即見引於唐代徐堅等所撰《初學記》。

  〔3〕梁武 即南朝梁武帝蕭衍(464—549),五○二年至五四九年在位。《嘉 泰會稽志》卷六引《會稽地誌》「烏帶山」條有「梁武帝遣烏笪採石英於此山而卒」 等語。
雲台書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