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雲台書屋>>現代文學>>老捨>>雜文集第十六卷

雲台書屋

文學創作和語言
——在作協湖南分會舉辦的文學講座會上的報告


  文藝主要的幹些什麼呢?是要創造。它不像工廠那樣製造出大量的、一個樣子 的產品。文藝產品是多種多樣,五光十色的。作家雖然不能隨便在大地上添一座山, 加一道河。我們還沒有那麼大的本事。但能創造人。這一點作家和「上帝」差不多。 《紅樓夢》中那麼多姑娘,梁山泊那麼多好漢,都是我們那同行前輩創造出來的。 歷史上並不一定有那些個人,有些人不見經傳;但比之見經傳的還更突出,更能傳 諸不朽。我們現在見了一個弱不禁風的姑娘,就管她叫林黛玉;一個橫衝直撞的小 孩,就叫他猛張飛。世界上本沒有那麼個人,我們給它添上一個。這就是作家的創 造。創造人是不容易的。解放後我們的小說、戲劇創作有很大的成績,但是究竟創 造了多少人呢?我看的東西不多,能說的上來的,如趙樹理、周立波等同志的小說, 是有人物的,他們生活在我們的心中。就是世界上那麼多小說、劇本,創造了多少 人?我看也是有限的。我們講提高,不從創造人下手,便不能提高。因此,應在這 方面努力。

  今天,我們正處在社會主義時代,人是新的,老套子套不上。怎麼辦呢?我看 首先要解決我們作家做人的態度。假如作家的態度不對頭,就沒有辦法瞭解新的人, 也就無法創造新的人。解放以前我寫東西,沒有什麼選擇,不管什麼,只求寫出來 就行了。今天,我要寫新人,可是寫不太好,甚至寫不出來。從我解放後寫的那些 劇本來看,舊人寫的好一些,新人就不那麼好。原因是我和工農兵接觸的不夠,對 他們的生活、思想感情不熟悉,不瞭解。這樣,寫起來就非常困難。因此,我們自 己應當首先立志做一個新人。作家解決了自己做一個什麼樣子的人的問題,才能談 得上創造新人。

  創造人物,當然指的是小說、劇本而言。一首詩,一篇散文並不一定如此。小 說、劇本非寫出人物來不可。在舊社會,閉門多念些書,勤於寫作就行了。今天不 是那樣。今天的作家是新社會的人,是最富有革命精神的人,是社會上最活躍的人; 不是整天呆在圖書館裡的人。今年全國各地作家紛紛下鄉,參加階級鬥爭,參加勞 動,這是好辦法。但也可能有些人覺得在圖書館裡坐坐,寫寫就行了,何必下鄉呢? 這不大對!這幾年能夠寫出好作品來的,像趙樹理、周立波、康濯等同志,就是經 常在鄉下的。我沒有在鄉下,就很難寫出這樣的好作品。當然有一個時期關在屋裡 讀上幾個月書也可以,但不要忘記下去念活書。雷鋒同志雖然沒有意識到在寫文學 作品,但他的日記是很好的文學作品,我們應向雷鋒學習,做雷鋒式的作家。雷鋒 日記中那麼多精彩的句子,不是關在屋子裡寫出來的。而是在平凡而偉大的生活中、 行動中體驗出來的。雷鋒那麼年青,就能夠寫出那麼多的至理名言。我們的作品中 缺少的可就是這種至理名言。我們寫了一部小說,並且發表了;寫一本戲,也演出 了,但是,能夠讓人記得的話有幾句呢?在關漢卿、莎士比亞這些大劇作家的作品 中,有許多話是能讓人記住的,因為是至理名言。我們可以檢查一下自己的作品, 不要說句句讓人記得,就是兩三句有沒有?也許沒有!我們寫一件事,對它的本質 和思想深度,也許並沒挖得深,看得透。我若不是最具革命精神的人,最活躍的人, 就無法寫出雷鋒式的至理名言。因此,我們首先應當做個革命的文藝戰士,熱愛祖 國,熱愛黨,擁護黨的政策,只有這樣,我們的筆下才能有新的感情。

  有些愛好文藝的工人同志們、學生們說:我們在工廠裡,在學校裡,生活圈子 很小,寫不出什麼東西來。我覺得這話值得討論。雷鋒同志的生活圈子也並不很大, 也不過是在工廠、部隊。但是他每到一個小圈子裡,就立刻主動地做創造環境的人, 熱愛勞動的人,最喜歡幫助人的人,所以他就能在那樣的小圈子裡寫出那樣的格言 式的、精彩的、傳之不朽的句子來。假如我們能像雷鋒那樣幹,只就一部機器說吧, 它是國家的財富,我們若熱愛它,就能寫出很好的詩或散文來;工廠裡不能只有一 個人,起碼有一個工作組,假如我們能像雷鋒那樣,幫助別人愛別人,那就能寫出 一些動人的故事,怎麼能說找不到東西寫呢?學校裡人就更多了,上千上萬嘛。任 何地方的生活,也不像有些人說的那樣單調;而是我們不主動去幹應幹的事情,干 雷鋒同志所作的事情。希望天上掉下一件事情,正好被我們拾著,一寫就成了一部 傑作,天下沒有那麼回事!我們首先要認真進行思想改造,不解決這個問題,就沒 法子提高。往上走不容易,我們可是必須往上走,力爭上游。我們應當有那樣的抱 負。

  好多的青年朋友,愛問我這樣的說:你是怎樣觀察的呀?我們就是不會觀察! 我覺得應當少用「觀察」這兩個字。你觀察什麼呀?今天我們在這裡開會,進來一 個作家,繞場一周,觀察一番,出去了就能寫出一篇文章來嗎?沒有那麼回事!我 覺得,要參予其事才能寫出東西來。不能參觀一下,觀察一下算了,作家有什麼特 殊的眼睛呢?並沒有什麼千里眼。

  熟悉什麼就能寫什麼,倒更切實際些。這是老實話。譬如《駱駝祥子》中寫了 一些洋車伕,有人問我是否拉過洋車,我沒有拉過。但是那時我家很窮,經常來往 的都是洋車伕那樣的人。今天你借給我兩個銅板,明天我幫你一點忙,真是和他們 休戚相關!大人們聊天,我們小孩子在一旁聽著,這樣慢慢地我就熟悉了他們的生 活。他們的樣子我都記得,所以就能寫出小說來。我寫這部小說是偶然的,「七七」 事變前一年,和一位教授聊天,他說:我見過一個車伕,這個人非常耿直,他買了 三次車又丟了三次車。我回去一琢磨,自幼接觸過的許許多多、形形色色的車伕都 在腦子裡出現了。那位教授並沒說那個車伕後來怎麼樣了,但我熟悉車伕們的生活, 他們怎樣痛苦,又怎麼樣偶然高興一下,我都知道。並不是那個教授告訴了三句話, 我就到處去找洋車伕,觀察他們。寫作往往是生活了以後的結果。而不都是出了題 目再去生活。我們如果不去參加革命鬥爭,只是袖手旁觀,是寫不出東西來的,即 便是篇短文。我很喜歡花草。因為我身體不好,不能做重的勞動,只能在院裡種種 花,天天澆水呀,搬來搬去呀,做些輕微的勞動,我記得我寫了好幾篇關於花草的 散文。真愛它,你就有的寫。你若只從花鋪裡花三毛錢買了一盆花,放在那裡,不 澆水,一星期就完了,這你就寫不出什麼來。我們家種了很多菊花,在三伏天裡要 上盆,這時土還很鬆,假如下了暴雨,盆裡都會變成泥漿。我們剛把菊花從地上移 到盆裡,遇上暴雨,全家夜裡便都起來,把它們搶進來或放在階台上。國慶節後如 果有霜凍,全家夜裡又都得起來,把它拿進去,第二天又把它搬出來,讓它曬太陽, 不然花苞就不會發展開花。這些小事情都是一些經驗,沒有這些經驗,就不好寫。 這只是一個小例子。我們首先要熱愛黨,熱愛革命事業,以至一些小事情,都應這 樣。在舊社會裡許多作家不愛活動,也不參加勞動;現在好了,大家都可以自願參 加勞動。勞動真有樂趣,隨時能讓你像雷鋒那樣心情舒暢。我們的心如果不是熱乎 的,不真愛你所見到的東西,就沒有什麼可寫的。我們要跟農民一樣,熱愛他的豬、 羊、農具,不是光找一個老大爺或老大娘訪問一下。寫農村總要寫到牛嘛,馬嘛! 你寫這個人時,儘管瞭解這個人,而對他所做的事,使用的東西不熱愛,就會幹巴 巴的。我們寫東西往往乾巴巴的,原因就在這兒。馬也不敢騎,一見到牛就害怕, 趕快躲開;這就體會不到飼養員是怎樣愛他的牲口,怎麼能寫好一位飼養員呢?應 當深入生活,而不是逃避生活。我雖然沒有寫出好東西來,但有一條經驗:就是看 過十件事,不如幹過一件事;看見十件事,不一定能寫出什麼東西來,幹過一件事 總能寫一點。訪問式下農村、工廠、部隊,多少也有點用處,可是總不如深入生活, 長期體驗。我們接觸的人要越多越好,老頭兒、老太太、青年……而不是訪問一個 就寫一個。《紅樓夢》的作者一生只寫了這一部書,用了一輩子的力量。書裡那麼 多人物,每個人都站得起來,在世界文學名著中也是少有的。《紅樓夢》中那些人 物,都是曹雪芹在生活中一個個慢慢熟悉起來的,所以他才能寫出每個人的性格和 精神面貌。不是曹雪芹騎了自行車——噢,那時還沒有自行車——今天訪問林黛玉, 明天觀察賈寶玉。他是幹了一輩子,這部書就是他生活的總結。這才叫創作。人是 很複雜的,不是那麼容易認識的。《紅樓夢》的作者有那麼大本事,晴雯、林黛玉 的性格差不多,但又寫得兩樣。一個類型的人寫得相像而不相同,非深入生活不能 辦到。我們寫東西往往只能把一個人寫得相當好,其餘的人草草了事,大概就因為 我們光看了一個人,沒有看到別的人。就是為了創造一個人,也得知道許多人。還 是拿《駱駝祥子》來說吧,那位朋友並沒有告訴我「祥子」是高個兒,矮個兒,長 得怎樣。我是把我的腦子裡記得的鄉下來的車伕,聯串起來,組織起來的。他並不 是某一個車伕。寫事情也是如此。寫作時遇到一件事,譬如走進會場,桌上有兩盆 花;好啦,這盆花你就沒有辦法寫了:第一你不知道它叫什麼,你沒有關心過花草; 第二沒法形容它,不知道它有香味沒有,於是只好不寫。文章也就會顯得乾巴。寫 東西往往不能完全受提綱的控制,寫著寫著就變了,東西就多了,若是知識貧乏, 就寫不下去了。

  我們要有時代感,做感覺最敏銳的人。今天的姑娘沒有像林黛玉那樣的,都是 大手大腳,特別是農村勞動的姑娘,臉紅紅的,非常健壯可愛,假若我們還用老一 套的修辭來形容她們便不對頭了。同樣地,我們可以用一點小東西烘托出這個時代 來,比如:有兩個姑娘開會來了,一個穿著國產尼龍襪,一個提著塑料袋子,這就 交代出時代,這決不是前三十年的人,那時代還沒有這些產品。這說明作家的觀察 要很敏銳,能看到一切新東西。聽說以後大學文科入學考試也要考科學,我看這很 好。過去,似乎認為文學和科學無關。現在是原子時代,不知道一點科學,有時簡 直就沒法描寫它。我的小孩都是學科學的,有學物理的,有學化學的,一到晚間談 天,我就在那裡光愣著,「觀察」,一句話也插不上。假如有人要求我寫一個青年 熱愛科學的故事,我怎麼辦?起碼得學會幾個科學名詞吧,我連名詞都不知道!現 在的人,時代感要敏銳,要看一看世界的情況。我們知道的東西要多,要像諸葛亮 那樣上知天文,下曉地理。光繼承老傳統不行,因為老時代沒有今天的新東西。但 也不要害怕,聽我講了以後就說:這下子完了,要學到什麼時候去呀!不,不要害 怕,我們要趕上去,做個新時代的文藝戰士。前幾天我看了一部科學影片叫《益蟲 和害蟲》,宣傳保護青蛙和其它益蟲。我聽了很費勁,說的都是科學書本上的話。 既是向群眾宣傳,為什麼要向群眾說那樣不易懂的話?先解釋一下嘛:益蟲就是有 好處的蟲子,害蟲就是有害處的蟲子,青蛙有些地方叫蛤蟆……。不說通俗現成的 話,而照唸書本上大家聽不懂的話,怎能收到宣傳教育的效果呢?這就是我們文藝 工作者沒有盡到責任,沒有考慮到這片子是要下鄉的,大量的蛤蟆都在鄉下呀!

  我們寫小說或劇本要創造人。眼睛要老看著人。我們寫作的時候,遇到了新的 事,新的刺激,就很容物寫到別處去了,不管人了,或者寫著寫著又忽然冒出個新 人來。保險的辦法是人物要少,寫的要透,要老看著那個人。跟這個人沒關係的事, 無論天好,也要刪掉。昨天看了《牛府貴婿》,戲不錯,就是人多了些。大媳婦還 有點威風,其餘幾個媳婦都愣著,沒有事幹,減去兩個不好嗎?寫這件事情必定要 跟這個人有密切關係,否則不寫。以上談的就是創造人物。

  第二,知道的人多,事情多,知識多,我們就能夠想像。想像不是空想,不是 幻想,而是根據現實生活中的材料,重新組織起來。這就是剛才說的,創造一個人, 原來也許有一個影子,而並不就是某一個真的人。也是我們想像出來的,另創造出 的一個人。這樣做,會使我們筆下的那個人更豐滿,更真實,更鮮明。這就關係到 寫真人真事的問題。寫真人真事,如果是一個任務,那就費點力氣去寫,假如不是 任務,那就最好根據積累的生活資料運用想像,重新組織一番。我們現在無論寫小 說或劇本,往往有個毛病,就是把好多事情一條一條都寫上,概括不起來。假如我 們會想像,會運用積累起來的那些材料,就會慢慢學會概括。聽說現在還有人往南 岳進香,很迷信。我們文藝工作者也上了南嶽,為的是去破除迷信。假如把這件事 用幾千字,萬把字寫成小說,怎麼寫?如何概括?若是站在山口去數,過去一個、 兩個、三個……好幾百人,怎麼寫呢?好,假如讓我來寫這篇東西,我就這樣寫: 從上山的人中選擇一位香客,可能是一位老太太,受了封建迷信的毒。再用三言兩 語形容一下賣茶的,賣香的,把環境佈置好。好多人,真熱鬧,可是表面上熱鬧, 不能揭發人物的本質。若突出寫一位老太太呢?便可以深入,寫出在社會主義國家, 為什麼她還要上山進香。另一方面再寫一個代表破除迷信的,社會主義的青年姑娘。 她是歌舞團的一員。老太太迷信,姑娘破除迷信的,她們倆就代表了兩種思想不同 的人物。假如要讓情節更複雜一些,還可以把她們的關係處理成母女,老太太一心 想上山進香,求佛爺幫她找一個稱心的女婿,恰巧姑娘在那裡宣傳破除迷信,正唱 得高興呢!矛盾就來了。這裡既有景,又有情,而且有內部矛盾。這也許用不到一 萬字就行了,這就是概括。如果要去寫幾百個香客,可怎麼寫呢?沒有辦法!我們 可以把熟識的很多有迷信思想的老太太拼成一個人,把很多我們認識的年輕姑娘, 積極服務,思想進步,風裡雨裡都不怕等等特點,綜合在一個女孩子身上,通過上 面說的情節,把兩個時代不同的人物描寫出來,同時還有社會主義教育在裡邊。我 們的劇本往往寫的太長,人物多,不易安排,有的人就在台上愣著。最初我也是一 點戲劇知識都沒有,亂寫,以為只要戲裡有那麼些人,站在台上就行了。後來導演 說了,這樣根本不行!一個人在那裡說話,六個人在那裡愣著,那不叫戲!這我才 慢慢明白,想法子調動,老是叫兩三個在場活動。要想法子佈置,不用交代的不交 代,跟人物沒有關係的事情一概不提,乾乾淨淨的。社會上的事錯綜複雜,只從表 面現象去看,不容易抓住本質。

  假如寫出來的是經過概括的東西,就是像南嶽那樣大的場合,也可以寫得簡練, 而且可以把人的本質寫出來。當然,若有本事,也可以再多寫兩個人。我們寫東西 往往貪多貪長,知道的事情,恨不得一下子都寫出來;不應這樣。正是因為我們知 道事情多,才能寫得簡練,才能挑選,適用在哪裡就用在哪裡。材料存在腦子裡, 不會像饅頭那樣過一夜就餿了;它不會餿的,下回寫別的東西時還能用得上。不要 逞強,認為我知道的事多,一寫就寫那麼長。我們時代是大躍進的時代,工人農民 學生都在緊張地勞動、學習,寫的東西短小精悍,解決問題,一刻鐘半小時就念完 了,不很好嗎!我們時代的要求就是如此。舊社會裡,老頭老太太都沒有事,聽評 書或評彈一聽就是兩個月,《楊家將》,《珍珠塔》,多少部,說上沒結沒完。大 家反正沒有事,是有閒階級,聽聽書總比吵嘴強一些。真正藝術作品可不應沒結沒 完。以《霓虹燈下的哨兵》來說,它一個晚上就解決問題,使人受到教育。這就非 有概括的本事不行。寫東西不怕短,不怕小,而必要精。一個藝術作品必定是有機 的組織,在戲劇裡出了一個人,如果他不發生作用,就感到彆扭。《牛府貴婿》裡 的二兒子是復員軍人,他一上場大家就希望他有戲。那個牛老頭子保守,落後自私, 有這麼個軍人在家裡,一定發生很大的作用。可是,看完了戲,他始終沒有事作, 要他何用呢?要知道,觀眾反映非常尖銳,不要說是出來一個人,就是一句話, 「天陰了」,大家就會想到要下雨了,因為作者引人家那麼想嘛。若是前頭說天陰 了,後面又叫大家曬被子去,或者是不再交代了,這是什麼戲,分明是跟大家鬧別 扭!戲裡不但一個人,一件事,就是一個字,也必定是有機的聯繫。這是一個極精 致的工作,要磨了再磨。不能怕吃苦。這是苦事,快活就是在寫完了的時候。

  既然是有機的,那就是人和事沒有不必要的,人一個頂一個,事一件算一件, 字也是一個是一個。假如能夠去掉兩個人,而無損於劇情,何必多加兩個人呢?特 別是今天的戲要下鄉演出,一大批人馬,戲裡有五十個人,樂隊二十個人,道具用 兩大車拉,開支大,人家又不好招待,可謂勞民傷財。我們的戲往往是結構松,太 長,好多地方可以砍掉。要精練,像古人說的增一分則長,減一分則短那樣。青年 作者,往往怕刪改,好容易寫出來的又給刪掉了!但是,不刪掉怎麼行呢?刪掉不 是為叫戲更好些嗎?要狠心的刪改。要記住,我們的文章是有機的。從一個字,到 人,事,景,應當互相匯成一氣,成一個單元。這才是藝術品。許多大藝術家也不 會寫得很快。當然趕任務是另一回事。否則就應當慢慢地磨,慢慢地寫。曹禺同志 起碼要兩年才寫成一個劇本。當然有人手快,有人手慢,但是不一定要快,更不要 草率。

  第三,關於語言。我們學習語言,有兩個來源:一是書本上的話,一是生活中 的話。書本上有兩種,一是古代的,一是現代的。兩種都要學。古代書本上的語言, 即使自己不學著寫,也應看看。這有好處,能夠幫助我們明白怎樣才能寫得簡練。 古文古詩有這個好處,真簡練。作個作家,對古代的書本的語言,恐怕要稍微看一 下,能深入就深入。這樣就可以瞭解我國語言的本質是什麼。我們的語言在世界上 是以簡練著稱的。簡而明,這是我們語言的特色。若是電影裡,話劇裡,一句話長 達幾十個字,就不易聽明白了。小說也是這樣,句長念起來就費勁。我寫的東西, 不管好壞,話總是要寫得簡明,有時想起一個長句子來,總想法子把它斷成兩三句。 這樣容易明白,有民族風格。念古代的語言可以認識到如何簡練。舊體詩多數是四 言,五言,七言的,九言就很少了。唱詞也有九個,十一個或者字數更多的句子, 但仍以七言為主。青年往往從現代書本上學語言,這要留些神。現代小說、劇本的 語言,並不一定都很精彩,不要說書本上是那樣冗長,就可以照樣囉嗦。囉嗦總是 毛病。我們應當有這麼個願望,寫文章一句應當頂十句、八句用。現在作品中有些 句子往往模稜兩可,怎樣解釋都可以。因此,首先每一句要讓它明確和站得住。看 雷鋒日記裡的話吧,有高度的思想性,充沛的感情,不知道想過多久,才寫出這麼 一句!我們作品中那樣的句子就很少。我們念《紅樓夢》、《水滸傳》,為什麼拿 起來老不想放下,不僅是因為它的情節引人入勝,它的語言也能隨時給我們以喜悅, 隨時提高我們的欣賞力,叫人愛不釋手。假如《紅樓夢》的語言每三回才有一句好 的,這部書準沒有那麼多人愛讀。文學作品就是這樣的:語言要能讓人喜悅、愉快。 文學作品為什麼會美呢?這不僅因景寫得好,人物有性格,事件有意義,同時還有 語言的美。我們寫完作品,最好朗誦一遍或幾遍。話劇總要說些簡練明白的話,人 家才能馬上聽懂。小說可以多用些辭藻,句子也滿可以長點。但是,自己必須唸唸, 假如自己都覺得彆扭,別人會怎樣就可想而知了。這很要緊,否則民族風格就不容 易突出。有時自己覺得這兩個字很形象,以為別人看了也會覺得如此,不一定!念 出來就可以知道了。要說明白話,有力量的話,有思想,有感情,叫人拍案叫絕, 使人嚇一跳。這並不是完全在於辭藻,當然也不必一概反對辭藻。特別是今天文藝 為農民服務,道理要講得深,文字可越淺顯越好。這是我們的責任。要記住,寫篇 文章,總要有好的句子。馬克思、恩格斯、列寧那麼多年前說的話,我們現在還經 常引用,他們是那麼有遠見,他們的話是傳之不朽的。英國人動不動就愛引用莎士 比亞作品中的語言。我們應當有這樣的抱負,讓我們寫出的句子,有長久的生命力。 詩人更應當創造這樣的句子,「詩」即創造的意思。小說、散文作家也應如此。文 藝是要爭奇鬥勝的,內容,思想感情要好,文字上也要顯示出自己的風格來,不是 人云亦云的,老老實實的。做人應當老老實實;寫文章不應當老實;要銳利,有風 格,有力量。語言的創造並不是另創一套話,燒餅就叫燒餅,不能叫「餅燒」。怎 麼創造?話就是這些話,雖然是普通的話,但用得那麼合適,能嚇人一跳,讓人記 住,這就是創造。這要求我們狠狠地想,想了再想。寫作的人要眼觀六路,耳聽八 方,熟悉社會各階層的語言,才能按時間、地點、人物的思想感情,找出那麼一個 字,一句話。這也正是寫作的難處。特別是劇本,一開場人物就出來了,沒有介紹 開口就說話,是怎麼說出來的呢?要很好地斟酌。一句話對了,比十句話還好。甚 至一個字「哼」、「哈」,有時比寫出一句話還好。語言要有呼應,前面說過的話 後面一定要照顧到;要有波瀾,可以從各方面來寫,一句話有幾種說法,不應該老 是小胡同趕豬,直來直去。若老是平鋪直敘,沒有風趣,就難精彩。須想出一針見 血,解決問題的話。語言寫得好壞,是最足以看出一個作家的功夫的。要在最簡單 的話裡顯出本事。使用語言,要因人、因地精密選擇。記得有一位朋友寫一篇東西, 男的喝了酒回去,太太不滿意,說:「又喝了貓尿啦!」如果是她發了脾氣,這就 用對了。但從劇情來看,她並沒有給他很大的譴責,只是一個輕微的責備。那就應 該說:「你又喝了兩盅吧?」如果說喝了「貓尿」,那該是發脾氣,拍桌子,要打 起來了。大概是這位作者聽到北方農村有把酒叫「貓尿」的,就視為珍寶,非用上 不可,結果卻用得不是地方。作品的語言要豐富,但勿亂用,要審慎選擇。下鄉學 到的話,要考慮怎麼用,讓人聽起來很順暢合適。這套功夫很不容易,得認真地練, 這是基本功,非掌握不可。我建議寫小說的人也寫寫詩,寫寫劇本。不寫詩,就不 知道什麼叫簡練;不寫劇本,就不容易知道什麼叫做結構精密。作家是要懂得這些 和有這種本事的。

  一九六三年九月二十日載一九六三年《湖南文學》十一月號
雲台書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