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我看稿子的經驗,我可以這麼說:文藝通俗化是件不容易的事。從我所能
看到的文稿裡,我發現:有許多人似乎還沒注意過這回事。他們寫來的稿子,從通
俗化這一點來看,大概有三個毛病。
(一)篇幅太長:文章長本不算毛病,假若我們有那麼多的話要說。我們不能
因為求文章緊練,而把該說的不說完全了。可是,我所看到的長稿子,多數的是本
無須乎寫那麼長,卻硬寫成那麼長。這就不對了。這不該長而長的原因,據我看,
是:
1.在提筆之前,並沒有任何準備,沒想想怎樣組織這篇文章,怎樣安排層次;
於是,拿起筆來,想到哪裡,寫到哪裡,失去了控制。話要說亂了,就必說的多,
東一句西一句地拉扯不斷。為矯正這個毛病,我們不論寫什麼,都須事先想好:寫
什麼和先說什麼,後說什麼。有了通盤的打算,就有了清楚的思路,而後才能順理
成章,不亂說,不多說。請記住,文章是有組織的東西,不是閒聊天兒。
由上邊所說的,我們可以看出來:長而亂的文章,不是好文章。簡短而有組織
的文章,才是好文章。那麼,我們應當給人民哪種文章呢?要通俗化,就是要把文
藝交到人民手裡去;那麼,我們能把又臭又長的東西交給人民麼?那就太看不起人
民了!
2.有的長文章並不亂七八糟,可是長而沒勁,通篇的話都平平常常,可有可
無。這也是沒有重視通俗化。通俗化的文章既是給人民大眾看的,就不許浪費大家
的時間,教他們念些不疼不癢的文字。我們給人民大眾寫東西,必須短而精,好教
大家念起來,既省力省時間,又能真有所得;否則對不起人民。所以,在提筆之前,
我們必須詳加考慮:我們要寫的,值得寫還是值不得寫?然後,還要找重點去寫。
一般的冗長的文章,並不是完全要不得,它之所以成為冗長者,是因為沒有選擇重
點,把重要的和不重要的一視同仁,全寫了下來;於是,不重要的就把重要的拖下
水去,大家因討厭那些不重要的地方,就容易忽略了那重要的地方。假若我們一下
筆就抓住要點,豈不就容易寫得精彩麼?寫文章不是算計字數多少的事。我們必須
把要寫的東西,都在心裡掂一掂,留著重要的,丟開不重要的。這也就是說,我們
誠心地把真有價值的給人民寫下來;可有可無的就放在一邊。這樣寫文章,文章必
能精彩。通俗化不是多說廢話,而是供給人民最有營養的精神食糧。俗語說得好,
楞吃仙桃一口,不吃爛杏一筐。我們得記住這句話。我們要抓緊突出的幾點,簡單
乾脆地寫出來;不要老牛破車,慢慢往下拖。給老百姓寫東西,不是降格相從,敷
衍敷衍,而是要取精去粕。儘管言語通俗,可是要思想精,道理深。假若我們寫好
了一篇東西,連自己都覺不出有什麼突出的地方,就該扔掉,萬不可交給人民;假
若自己覺得只有一二突出的地方,便該刪去其餘,從新寫過。通俗的作品必須對老
百姓負責!通俗化不是減低思想性,而是設法使思想更容易宣傳出去,更普遍宣傳
出去。
(二)文字不通俗:在我所看到的文稿裡,有許多篇的內容很好,可是文字不
通俗。我看,其中的主要原因是大家只顧了寫作,而忘了通俗化的重要,於是不知
不覺的就轉起文來,離開了人民日用的語言。所以,我們下次寫文章的時候,最好
先警告自己一下:要通俗化!能不忘了這件要緊的事,我們自然會多少地把文字通
俗化了,因為大白話是人人會講的。
斷定通俗不通俗,我們的耳朵比眼睛更可靠。我們寫完一段或一篇,不要只憑
眼睛去看應如何加工,那可能越加工越不通俗。我們須朗讀一遍。我們的耳朵會聽
出文字順溜不順溜,接近口語與否。經過耳朵的審定,再去加工,我們必定能把文
字修改得通俗一些。這樣作,即使不能很快地教我們完全掌握住通俗的語言,至少
也會教我們消極地去掉太不通俗的字彙詞彙,把長而彆扭的句子改成短而順溜的。
這會使我們慢慢地認識到,用人民的語言寫出簡單妥當的字句,是多麼可喜的事。
我們也會慢慢地明白過來,能用人民的語言寫作,不是減低了文藝性,而是提高了
我們文藝創作的能力,加強了文藝性。想想看吧,一位生在現社會的文藝工作者,
能丟掉半文半白的,或半中半洋的文字,而改用人民的語言,寫出給人民讀的文藝
作品,他的本事不是提高了麼?再想想看,世界上可有不給人民服務,不用人民的
活語言的偉大文藝麼?通俗化不是降低文藝,而是提高文藝。
明白了上述的道理,我們也就明白了:通俗化的文藝作品裡不許生吞活剝地把
革命的道理,用一大串新名詞、專名詞寫了出來。我們應當把大道理先在心中消化
了,而後用具體的事、現成的話寫了出來。這才是文藝作品,這樣的作品才能被人
民接受,從而擴大了思想宣傳的影響。不先消化了道理,我們自己就沒有確實明白
那個道理的把握。我們自己沒把道理弄清楚,所以才仗著名詞術語支持我們的文章。
一旦我們真把道理消化了,我們才會把它用具體的事實表現出來——這就由照鈔道
理,改為以文藝形式表現道理。我們為什麼不老用論文的形式,而時常也用戲劇的
小說的鼓詞的形式,向人民作宣傳呢?那就是因為戲劇小說與鼓詞是具體的表現,
通過人物故事去說明某些道理。那麼,我們的責任就一定不是教戲劇裡的人物輪流
地宣讀一篇論文,論文中滿是名詞、術語和革命理論。沒人願意聽那樣的戲!我們
必須把消化過的道理,就著人民的生活,人民的語言,人民所喜愛的文藝形式,寫
了出來。通俗化不是某幾個寫家的責任,而是每一個寫文章的人的責任。我們的新
的文藝傑作就是從這裡產生出來的。
(三)我看到的第三個毛病,是愛耍弄筆調。有些人似乎以為實話實說不夠味
兒,所以必須要耍筆調,扯些閒盤兒,倒好像不「然而所以」一大套就不能成為文
藝。這不對。自古至今,好文章都是真有話可說,而且說得一針見血,不拖泥帶水。
八股文專會耍筆調,而空洞無物,所以才臭。寫東西不是為自己消閒遣悶,而是為
別人讀閱,讀閱了得到好處。
要把通俗化作好,我們一拿起筆來,便先要問問自己,我們對將要寫出的人、
事、道理,明白的夠不夠?假若不夠,就須去多生活,多找資料,再去學習。我們
萬不可以用筆調去掩飾我們的知識不足。深入生活,我們才能得到真的知識,真的
感情。這樣,我們就不怕沒的可寫,也就不要筆調了。耍筆調表示我們並不真誠。
我們一要耍筆調,就不免猩猩作態,傷感一番。風不是風,雨不是雨,而是
「大王之雄風」、「銷魂的雨」了。其實,假若我們是在描寫勞動大眾,那風便不
可能是大王之雄風,雨也並不銷魂——雨有時候能要了窮人的命!
深入生活就必有話可說,沒有生活就必拐彎抹角地去找俏頭。我們最好是要說
什麼就說什麼,說得明確、簡單,有力。亂耍筆調只是教文章東搖西幌,不切實,
沒有勁。有人以為文章裡「之乎者也」地耍些筆調,為是教文筆動宕有致,引人入
勝。其實,那是為有閒階級的讀者設想;我們今天寫通俗文藝是為了大眾,並不為
伺候有閒階級。人民大眾沒工夫聽我們瞎扯。而且,專就文藝本身而論,也是言之
有物的就好,虛張聲勢的就不好。因此,我們要控制自己的筆,不教它隨便地亂耍
花樣。我們剛一想到:「啊,這清明時節,銷魂的細雨呀!」就要警告自己:這庸
俗!沒有真的感情!通俗化的大敵是庸俗化!有些看起來越漂亮的雅致的字句,也
許就是越庸俗的。
上面提到的三個毛病,我自己也有時候明知故犯,願和朋友們一齊努力,去掉
它們。
載一九五一年十月日《文藝報》第四卷第十一、十二期合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