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雲台書屋>>現代文學>>老捨>>雜文集第十六卷

雲台書屋

詩與快板


  學習作詩,首先要知道:詩的本質最要緊,詩的形式是次要的。若是專注意形 式,不管本質,便是捨本求末,不會成功。

  老年間,以科舉取士,科場裡既考試「八股」,也考作詩,所以舉子們自幼就 學「天」對「地」,「雨」對「風」,「柳暗」對「花明」,為是辨別字的平仄, 積累「紅花」和「翠柳」之類的詞彙,豐富修辭。然後,他們還要背熟了「詩韻」, 以免押韻犯錯誤。他們也須背熟一些首古代的詩,記住好多典故,以期自己作的詩 既合規矩,又能典雅。經過這一番訓練,他們就會作詩了,而且作的格式很對,沒 有大毛病。

  可是,他們之中出了多少真正的詩人呢?很少很少!他們絕大多數是詩匠,不 是詩人!這就是說,從形式上看,他們的詩是四平八穩,很合規矩。可是從詩的本 質上看,他們的「作品」實在是可有可無的,沒有感動人的力量。

  這就說明了,單從形式上學詩,即使掌握了形式,還不一定就會作詩。形式只 是詩的架子,不是詩的靈魂。

  那麼,詩的本質到底是什麼呢?我想應該這麼說:第一,詩中須有思想,而且 不是平凡的人云亦云的思想;詩中所要表達與傳播的是崇高的、進步的、闡明真理 的思想。一個詩人也必是個思想家。第二,詩中須有感情,而且是高偉深厚豐富的 感情,不是泛泛的不疼不癢的一點傷感。一個詩人也必是個熱愛人生,擁護真理, 反抗壓迫,嫉惡如仇,見義勇為,是非分明,愛憎分明的熱心腸的人。第三,專憑 思想與感情還不行。詩人必須還有本領把思想與感情用最美妙最動人的語言表達出 來,憑這表達方法使人感動,使人欲罷不能地歌詠讚歎,接受他的教訓。這樣,一 首好詩就必是有崇高思想感情的和語言的精華的作品;這作品使人喜愛,使人驚歎, 使人不忍釋手地反覆吟詠,使人手舞足蹈地受到感染。

  這麼說來,詩不是就很難作了麼?是呀,詩的確很難作!請看看,全世界多少 年來可有幾個杜甫,幾個普希金,幾個莎士比亞呢?

  那麼,我們就不要學作詩了麼?不該這樣說!我們還是應該學作詩,不過要知 道其中的難處,以免一試不成,就灰心喪氣;也免得存著徼幸心,只從皮毛上去學 習,以為知道了某種形式就能作出某體的詩來。學會作詩可不那麼簡單!看吧,古 代詩人用「嘔盡心血」,用「語不驚人死不休」來說明作詩的艱苦。這些話並非故 意誇大,而是表明詩人的創作決心與責任感。隨隨便便作的詩必不能成為結結實實 的詩。因此,我們學習作詩必須先要提高思想水平,認清作詩是為傳播真理,不是 為作文字遊戲。我們也必要去豐富生活,以便反映社會現實,從生活鬥爭中培養我 們愛什麼與反對什麼的強烈感情,好在詩中有熱情的歌頌,也有嚴厲的批評。我們 還要時時刻刻細心地觀察一切,一花一草之微也不遺漏,以便豐富我們具體描寫細 致刻畫的本領,通過形象說出我們的思想與感情來。自然,我們還必須掌握語言文 字的精選妙用,以便用最簡練有力的詞句道出最高的思想和最複雜的感情,把思想 感情與語言結為一體,無可分割,無可增減,使讀者自願地背下全詩,時時吟詠玩 味。還沒有把散文寫通順的千萬別張羅著學作詩。

  那麼,詩的形式怎樣呢?用不著說,一個詩人必須知道形式,因為詩和散文不 同啊。詩的音樂性很強,配上樂譜就能唱,不配上樂譜也能吟。在遠古的時候,詩、 舞蹈和音樂原是三位一體,分不開的。既要能唱能吟,所以詩就按照語言的特質, 產生一定的形式,一首詩要有一定的多少句,一句裡有一定的節奏。散文就不受這 麼多的限制,雖然散文也講究聲調鏗鏘,能朗朗上口。

  不過,對形式,有三點該當注意的:第一,詩的形式並不是一成不變的。它隨 著現實生活的需要與語言的發展隨時變動,產生新的形式。因此,咱們的文學史上 就有四言詩,五言詩,六言詩,七言詩,而且有詞、曲等形式。我們今天不能開倒 車,翻回頭去作四言詩或五言詩。我們現在用白話作詩,白話自有它自己的詞彙與 音節,非四言五言所能適應。「美帝國主義」已是五個字了,怎能裝進四言詩裡去 呢?第二,詩的形式很多,詩人在創作的時候必有所選擇,看什麼形式更適於表現 什麼內容,不能把內容隨便地勉強地填進一種形式裡,損害了表現力。好詩的內容 與形式好像天然長在一塊兒的,像一朵鮮花那麼有形有色又有香。壞詩呢就往往是 東拼西湊,內容與形式的結合不能作到天衣無縫。古代詩人有一點較小的個人的感 觸,就作一首五言或七言絕句,只寫那麼短短的四句就夠了;大詩人李白的「床前 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就是個好例子。趕到他敘述一 個故事,他就用五古或七古的形式,以五字句或七字句寫出幾十句幾百句,像白居 易的《長恨歌》。若是故事很長而且有戲劇性呢,他就寫一本詩劇。這樣,詩人是 運用合適的形式,以期有力地表現內容,而並不毫無選擇地老用一套形式。第三, 在他運用某一形式的時候,他也還有改變形式的自由,我們的偉大詩人杜甫就是這 樣。杜甫時常把固定的形式加以變化,不永遠死守成規,所以他的詩,專以形式而 言,就千變萬化,令人感到新穎。他的確是有創造氣概的偉大詩人,他是主人,形 式不過是他的工具,不像那些趕考的舉子,只懂形式,作了形式的奴隸。

  現在,咱們可以談快板與詩的問題了。

  這個問題是這麼出來的:有人問,本想作詩,卻寫成了快板,是怎麼一回事呢? 詩與快板怎麼區別呢?

  這個發問的人就犯了我們前面說過的毛病——只看形式,不看詩的本質。

  快板的「出身」的確有點寒傖,難怪有人不大看得起它。我還記得:三十年前, 街上常有手持兩片牛骨或竹板的,沿門乞討,順口溜出快板來——那時候叫作「數 來寶」。他們走到切面鋪便說:「打竹板,邁大步,一來來到切面鋪;切面鋪,大 發財,金銀元寶一齊來!」他們看見大姑娘、老太太,都有一套詞兒奉承,以便求 得一點賞錢。看樣子,那些詞兒好像是臨時編出來的,事實上是早有準備,數唱快 板是他們的專業呀。

  這個形式有不少好處:音節明快;既有「轍」,且可隨時變換;字句容易調動, 可以容納地道白話。所以,近幾年來,快板就風行一時,而且在配合政治運動上立 下些功勞。在愛國衛生運動、婚姻法的宣傳、「三反」「五反」運動中,都產生了 許多快板,起了相當大的作用。

  那麼,快板可以變成詩不可以呢?可以!所有的詩的形式都可以產生好詩,所 有的詩的形式也都可以產生壞詩;只在形式上繞圈圈,不問詩的本質,便不會產生 好詩。看吧,「七律」是自唐宋以來詩人最慣用的形式,可是在杜甫手裡就寫出這 樣的好詩:

  風急天高猿嘯哀,渚清沙白鳥飛回,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萬里 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台;艱難苦恨繁霜鬢,潦倒新亭濁酒杯!(《登高》) 在別人手裡呢,再看下邊這一首吧:變風以後數靈均,彭澤天然見性真,對酒不忘 書甲子,懷沙長自歎庚寅,滋蘭九畹心偏遠,采菊東籬句有神,五柳三閭異醒醉, 何妨千載德為鄰!(《書屈陶合刻後》)

  這一首是一位進士公作的,進士非掌握了詩的形式就不能中進士啊!可是,這 首詩除了形式還有什麼內容呢?什麼也沒有!可見,專憑形式,連進士也成不了詩 人!再讓我們看看這幾句吧:車轔轔,

  馬蕭蕭,

  行人弓箭各在腰,

  耶(爺)娘妻子走相送,塵埃不見咸陽橋!

  從形式上說,這像快板不像?很像!這是不是詩?是詩!誰作的?杜甫!我不 知道唐朝有沒有快板,可是杜甫的這幾句(《兵車行》的頭幾句)的確用了類似今 天的快板的形式,而且的的確確是詩;《兵車行》是千古傳誦的一篇名作啊!再看:

  東方紅,

  太陽升,

  中國出了個毛澤東!

  這也用了快板的形式,可還是極好的詩!詩要簡練,這一句極簡練。詩人並不 多說什麼:「天明了半天,東方已經發了紅,太陽就要出來了;啊,毛澤東就好比 是中國的太陽啊!」他只簡練經濟地寫出那麼一句,可是氣魄有多麼大,句子有多 大份量,感情有多麼深厚,聲音有多麼響亮,念也好聽,唱也好聽!這是詩,好的 詩,雖然用了快板的形式。由此可見,具有詩的本質,用快板的形式也攔不住寫成 最好的詩。反之,沒有詩的本質,用什麼形式也不見得寫出好詩。快板與詩之間不 是「老死不相往來」的!

  為什麼本來想寫詩,而只寫出快板來呢?那大概是心中本沒有詩,而只有快板 的形式,而且是順口溜的快板形式,不是「東方紅」的提高了的快板形式,所以一 溜就溜到「牡丹花,紅又紅」,或是「打竹板,邁大步」。心裡本沒有詩,而只希 望用文字去堆砌成篇,那麼,順口溜正是最容易堆砌起來的東西,所以寫著寫著就 「一來來到切面鋪」了!我們須在寫快板的時候,也要抱著把它寫成為詩的願望。 這樣,即使寫不成好詩,可也不至於成為很壞的快板。

  近來,我聽說有人創造了一個新名詞——「快板詩」。這大可不必!快板本來 就是一種通俗的詩的形式,那些不成為詩的快板是作者只看形式,不負責任地隨便 寫寫的結果,而不是這形式本身的過錯。

  不去深入地學習作詩,就必只看到現成的形式,而忘了詩的生命力量——生活、 思想、感情、語言、想像力等,也就寫不出詩來,而且不敢大膽地突破形式,創造 形式。

  有的新詩沒有什麼形式,這好不好呢?據我看,即使一首詩既不採用古典的形 式,如五言七言等等,也不利用民間文藝的形式,如各種鼓詞與單弦等等,並且連 韻也不押,也還是詩,只要它有思想感情,有精美的語言,可以朗朗上口。這就是 說,即使它不接受任何形式,可是它既有詩的本質,而且有語言之美。它的語言, 雖然句子長短不定,可確是語言的精華,使人不但愛讀它,並且愛朗誦它,樂意把 它背下來。形式可以不要,語言的美麗與音樂性卻非要不可,因為中國詩之所以成 為中國詩必定因為它是中國語言的精華,這也就是民族風格的所在。因此,詩也就 無法翻譯。思想與感情都可以譯出,語言卻只有一個,中國話是中國話,不能以任 何別國的話來代替。這樣,所謂自由詩,也還得講點形式,語言的形式。假若有人 用外國語的文法與音節來寫中國詩,那就必是一首怪詩。為寫自由詩而先深入地學 習學習傳統的形式還是有好處的。傳統的形式並非偶然產生的,而是根據語言的本 質與其發展和現實的需要逐漸形成的。學習傳統的形式,對我們怎麼掌握語言與民 族風格是有好處的。

  詩是很難作的,而且沒有捷徑可走,若是為了急速成功,只皮毛地去學會一二 形式,按著葫蘆畫瓢,一定不能成功。

  載一九五四年七月二十四日《文藝學習》第四期
雲台書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