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雲台書屋>>現代文學>>老捨>>雜文集第十六卷

雲台書屋

對曲劇的發展說幾句話


  在北京曲劇發展的初期,我寫了《柳樹井》。那時節,還沒有人曉得曲劇到底 應該怎麼寫。我也不曉得。所以我寫的只是一出小歌劇,並沒有什麼特異之處。連 我寫的詞句也沒有特別照顧到曲藝中常用的曲牌子的形式。寫成之後,曲藝演員們 才把我的詞句收拾了一下,納入曲牌之中。這樣,演員們分擔角色,化起裝來,並 用單弦中的某些曲牌子連續歌唱,便成了曲劇。

  事實上,這只是用曲牌演唱的小歌劇。

  它的長處是:曲牌子較為平易,利於說唱,一聽就懂,不像歌劇那麼腔新調異, 較難領會。

  它的短處是:曲牌子不太多,難以表現各種表情。就是曲牌中較比難唱的也不 便利用,以免腔兒太多,難唱而不易懂。這樣,曲牌子的連唱,在音樂性上,就不 如歌劇那麼強,那麼完整。

  現在,曲劇已為群眾所喜。那麼,在音樂上,是應仍舊把一些曲牌子接連起來 呢?還是應當多方面吸收曲調,或在原有曲牌子的基礎上,創製新譜呢?這是一個 問題。

  在表演技術上,曲劇既是新興的劇種,它不能不向話劇、歌劇、特別是戲曲, 去學習。當它表演現代題材劇目的時候就學話劇動作。當它表演古代故事的時候就 學歌劇或戲曲的身段。它一時不易創造出自己的表演技術。

  可是,它應當多多少少有自己的演技。

  在我寫《柳樹井》的時候,因為不曉得曲劇到底應是什麼樣子,所以我就只想 看歌劇,而忘了從曲藝本身上想辦法。前些日子,我看到北京曲藝團挖掘出來的傳 統節目,如彩唱蓮花落和拆唱八角鼓等,我才恍然大悟。假若當年我沒忘了這些傳 統節目,很可能就會把《柳樹井》寫得別有風格,不只像個小歌劇。至少,我會發 揮一些曲藝中的幽默與諷刺,像彩唱蓮花落那樣——在話白中,它有時候利用相聲 的手法。彩唱蓮花落的身段,有時候也採用戲曲的,可是故意誇大,別有風趣。拆 唱八角鼓亦如是。是的,假若我們細細分析這些傳統節目,也許能夠在劇本的結構 上,在表演技術上,都能獨辟風格,不專摹仿別的劇種了。這或者能產生獨立不倚, 自成一家的節目,叫人一看,只能叫它曲劇,而不是別的。這點意見對不對,我不 敢說。

  載一九六一年九月十九日《北京日報》
雲台書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