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雲台書屋>>現代文學>>老捨>>雜文集第十五卷

雲台書屋

忠烈圖-小引


  茅盾先生不遠千里而來約稿,囑寫大鼓書詞,以求通俗,增高民眾抗戰情緒。 我已寫過好幾段大鼓書,交各刊物發表;不想抱定一樣死啃,所以答應下給他一篇 舊形式新材料,《今古奇觀》式的小說,可是,那時節,我正寫著一齣京劇,《新 刺虎》,成績如何,未敢預料,不便先對約稿的人說。茅盾先生走了,王泊生先生 來到,《新刺虎》恰好寫成。把劇本交泊生先生給看看,真正行家,再好沒有。對 他哼了一遍,他說可用;馬上抄了去,教他的學生去排演。

  我很高興,決定再寫一出,送給茅盾先生;四十一歲了,還免不了小孩子的耍 乖!大鼓書,小說,京戲,形式雖各不同,目的好在都為通俗與激發民眾抗戰熱情; 以此易彼,或無多大罪過。

  本著個人對於京戲那一點點知識來說,我以為它之難寫,在怎樣寫得「整」。 《四郎探母》中有那麼多角色,那麼多事情,可是一氣呵成,越唱越緊。它「整」, 所以好。《打漁殺家》,《空城計》,《連環套》等佳劇,都是如此。反之,近來 時行的「本兒戲」,目的在求穿插熱鬧,多佔工夫,而又須省力氣,往往是紅臉的 進去,白臉的出來;你兩句散板,我兩句道白;又臭又長,病在一個字——「碎」。 這樣的戲,儘管行頭漂亮,佈景講究,只能熱鬧眼睛,而不能往人家心裡去。本此 意,有下列的聲明:(一)我要寫得整;不敢多用角色,正怕自打嘴巴。等練習稍 勤,有些把握,再動象《探母》與《長板坡》那麼大塊的。

  (二)在簡單中求生動;於此,略用小說寫法,如陳自修囑僕人劉忠去預備祭 墓的酒果,僕答以市面慌亂,無處買酒果;如在墓前,陳先生問侄,誰殺你父,答 以日本人……都是用對話引起更多的圖像,或激起愛國仇日的熱情,最動人的《天 雷報》,甚會利用此種寫法。

  (三)劇中的日本人,很難擺弄。教他們都抹花臉,翻觔斗,雖與套數相合, 可是難以一目瞭然,隱而不顯;曹操若一向不抹大白臉,罵名必定不會那麼超群。 幸而記得《飛叉陣》(《鬧昆陽》)裡,有過幾個打洋槍,高鼻子的「下手」,不 妨借來一用。《飛叉陣》是俞派的武戲,曾親見俞振庭表演,俞非海派武生,洋鬼 子原可上台,自非我有意瞎鬧,而破壞了劇法的完整。在台上,有幾個日本兵挨揍, 其效力必遠勝於四「英雄」的「大敗而歸」也。

  在思想上,也有該提出的兩點:(一)對白保留舊套:「大事不好了」,必繼 以「何事驚慌」。聽慣了的就順耳,耳順則情通;為求共感,不必立異。但在可能 中,我把「主人」改為「先生」,「奴家」與「小人」等,亦設法避免。「先生」 念起來比「主人」還更響亮,也引不起多少誤會。慢慢的這麼改,或者也能減少一 些不平等的思想。話白中不硬加入了「打倒帝國主義」,以免冗長無力,但設法把 「愛國」等詞,在順嘴的地方加進去,亦本潛移漸轉之意。

  (二)最冒險的一點,是陳寡婦「從」了匪首趙虎,不管她居心是怎樣賢明毅 烈,我恐怕台下總不會輕易贊同的。這麼寫,第一是要打破傳統的節操主義;第二 是為表示為了救國,男女都須賣命,肉體簡直算不了什麼;第三是就事實上看,日 本人到處姦殺婦女,婦女們怎麼不可以獻身給自家的戰士呢?不過,這雖言之成理, 究竟台下能否通過,還是問題。舊戲的架子是大家看熟了的,架子裡所包容的一切, 也因格架而定形;冒險的改動一點,也許會全盤塌架。但是,舊架子的確方便;為 救急,有取用的必要。棄之可惜,改造不易,難處就在這裡!大家想想看,應當怎 辦?

  重要的幾點說完,下面只是一點希望:京戲在中國南部不甚發達,這個劇本恐 怕不易得到出演的機會。可是在武漢街頭——不知別處怎樣——我看見許多賣唱本 的小攤子,都帶售京戲劇本,銷路也還不壞。真懂二黃戲的人決不會買這路小本子。 那麼,買的人也許不會唱二黃,而是拿它當作唱本去念著玩吧?設若這是真情,這 篇東西也許——我希望——與大鼓書詞或通俗小說有同樣效用的。

  一九三八·二·二十三。武昌。

  載老捨所著《三四一》,一九三八年十一月獨立出版社初版
雲台書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