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雲台書屋>>現代文學>>老捨>>雜文集第十四卷

雲台書屋

青蓉略記


  今年八月初,陳家橋一帶的土井已都幹得滴水皆無。要水,須到小河灣裡去 「挖」。天既奇暑,又沒水喝,不免有些著慌了。很想上縉雲山去「避難」,可是 據說山上也缺水。正在這樣計無從出的時候,馮煥章先生來約同去灌縣與青城。這 真是福自天來了!

  八月九日晨出發。同行者還有賴亞力與王冶秋二先生,都是老友,路上頗不寂 寞。在來鳳驛遇見一陣暴雨,把行李打濕了一點,臨時買了一張蓆子遮在車上。打 過尖,雨已晴,一路平安的到了內江。內江比二三年前熱鬧得多了,銀行和飯館都 新增了許多家。傍晚,街上擠滿了人和車。次晨七時又出發,在簡陽吃午飯。下午 四時便到了成都。天熱,又因明晨即赴灌縣,所以沒有出去遊玩。夜間下了一陣雨。

  十一日早六時向灌縣出發,車行甚緩,因為路上有許多小渠。路的兩旁都有淺 渠,流著清水;渠旁便是稻田:田埂上往往種著薏米,一穗穗的垂著綠珠。往西望, 可以看見雪山。近處的山峰碧綠,遠處的山峰雪白,在晨光下,綠的變為明翠,白 的略帶些玫瑰色,使人想一下子飛到那高遠的地方去。還不到八時,便到了灌縣。 城不大,而處處是水,像一位身小而多乳的母親,滋養著川西壩子的十好幾縣。住 在任覺五先生的家中。孤零零的一所小洋房,兩面都是雪浪激流的河,把房子圍住, 門前終日幾乎沒有一個行人,除了水聲也沒有別的聲音。門外有些靜靜的稻田,稻 子都有一人來高。遠望便見到大面青城雪山,都是綠的。院中有一小盆蘭花,時時 放出香味。

  青年團正在此舉行夏令營,一共有千名以上的男女學生,所以街上特別的顯著 風光。學生和職員都穿汗衫短褲(女的穿短裙),赤腳著草鞋,背負大草帽,非常 的精神。張文白將軍與易君左先生都來看我們,也都是「短打扮」,也就都顯著年 輕了好多。夏令營本部在公園內,新蓋的禮堂,新修的游泳池;原有一塊不小的空 場,即作為運動和練習騎馬的地方。女學生也練習馬術,結隊穿過街市的時候,使 居民們都吐吐舌頭。

  灌縣的水利是世界聞名的。在公園後面的一座大橋上,便可以看到滾滾的雪水 從離堆流進來。在古代,山上的大量雪水流下來,非河身所能容納,故時有水患。 後來,李冰父子把小山硬鑿開一塊,水乃分流——離堆便在鑿開的那個縫子的旁邊。 從此雙江分灌,到處劃渠,遂使川西平原的十四五縣成為最富庶的區域——只要灌 縣的都江堰一放水,這十幾縣便都不下雨也有用不完的水了。城外小山上有二王廟, 供養的便是李冰父子。在廟中高處可以看見都江堰的全景。在兩江未分的地方,有 馳名的竹索橋。距橋不遠,設有魚嘴,使流水分家,而後一江外行,一江入離堆, 是為內外江。到冬天,在魚嘴下設阻礙,把水截住,則內江乾涸,可以淘灘。春來, 撤去阻礙,又復成河。據說,每到春季開水的時候,有多少萬人來看熱鬧。在二王 廟的牆上,刻著古來治水的格言,如深淘灘,低作堰……等。細細玩味這些格言, 再看著江堰上那些實際的設施,便可以看出來,治水的訣竅只有一個字——「軟」。 水本力猛,遇阻則激而決潰,所以應低作堰,使之輕輕漫過,不至出險。水本急流 而下,波濤洶湧,故中設魚嘴,使分為二,以減其力;分而又分,江乃成渠,力量 分散,就有益而無損了。作堰的東西只是用竹編的籃子,盛上大石卵。竹有彈性, 而石卵是活動的,都可以用「四兩破千斤」的勁兒對付那驚濤駭浪。用分化與軟化 對付無情的急流,水便老實起來,乖乖的為人們灌田了。

  竹索橋最有趣。兩排木柱,柱上有四五道竹索子,形成一條窄胡同兒。下面再 用竹索把木板編在一處,便成了一座懸空的,隨風搖動的,大橋。我在橋上走了走, 雖然橋身有點動搖,雖然木板沒有編緊,還看得到下面的急流,——看久了當然發 暈——可是絕無危險,並不十分難走。

  治水和修構竹索橋的方法,我想,不定是經過多少年代的試驗與失敗,而後才 得到成功的。而所謂文明者,我想,也不過就是能用盡心智去解決切身的問題而已。 假若不去下一番功夫,而任著水去氾濫,或任著某種自然勢力興災作禍,則人類必 始終是穴居野處,自生自滅,以至滅亡。看到都江堰的水利與竹索橋,我們知道我 們的祖先確有不甘屈服而苦心焦慮的去克服困難的精神。可是,在今天,我們還時 時聽到看到各處不是鬧旱便是鬧水,甚至於一些蝗蟲也能教我們去吃樹皮草根。可 憐,也可恥呀!我們連切身的衣食問題都不去設法解決,還談什麼文明與文化呢?

  灌縣城不大,可是東西很多。在街上,隨處可以看到各種的水果,都好看好吃。 在此處,我看到最大的雞卵與大蒜大豆。雞蛋雖然已賣到一元二角一個,可是這一 個實在比別處的大著一倍呀。雪山的大豆要比胡豆還大。雪白髮光,看著便可愛! 藥材很多,在隨便的一家小藥店裡,便可以看到雷震子,貝母,蟲草,熊膽,麝香, 和多少說不上名兒來的藥物。看到這些東西,使人想到西邊的山地與草原裡去看一 看。啊,要能到山中去割幾臍麝香,打幾匹大熊,夠多威武而有趣呀!

  物產雖多,此地的物價可也很高。只有喫茶便宜,城裡五角一碗,城外三角, 再遠一點就賣二角了。青城山出茶,而遍地是水,故應如此。等我練好辟谷的工夫, 我一定要搬到這一帶來住,不吃什麼,只喝兩碗茶,或者每天只寫二百字就夠生活 的了。

  在灌縣住了十天。才到青城山去。山在縣城西南,約四十里。一路上,渠溪很 多,有的渾黃,有的清碧:渾黃的大概是上流剛下了大雨。溪岸上往往有些野花, 在樹蔭下幽閒的開著。山口外有長生觀,今為蔭堂中學校舍;秋後,黃碧野先生即 在此教書。入了山,頭一座廟是建福宮,沒有什麼可看的。由此拾階而前,行五里, 為天師洞——我們即住於此。由天師洞再往上走,約三四里,即到上清宮。天師洞 上清宮是山中兩大寺院,都招待遊客,食宿概有定價,且甚公道。

  從我自己的一點點旅行經驗中,我得到一個遊山玩水的訣竅:「風景好的地方, 雖然古跡,也值得來,風景不好的地方,縱有古跡,大可以不去。」古跡,十之八 九,是會使人失望的。以上清宮和天師洞兩大道院來說吧,它們都有些古跡,而一 無足觀。上清宮裡有鴛鴦井,也不過是一井而有二口,一方一圓,一干一濕;看它 不看,毫無關係。還有麻姑池,不過是一小方池濁水而已。天師洞裡也有這類的東 西,比如洗心池吧,不過是很小的一個水池;降魔石呢,原是由山崖裂開的一塊石 頭,而硬說是被張天師用劍劈開的。假若沒有這些古跡,這兩座廟子的優美自然一 點也不減少。上清宮在山頭,可以東望平原,青碧千頃;山是青的,地也是青的, 好像山上的滴翠慢慢流到人間去了的樣子。在此,早晨可以看日出,晚間可以看聖 燈;就是白天沒有什麼特景可觀的時候,登高遠眺,也足以使人心曠神怡。天師洞, 與上清宮相反,是藏在山腰裡,四面都被青山環抱著,掩護著,我想把它叫作「抱 翠洞」,也許比原名更好一些。

  不過,不管廟宇如何,假若山林無可觀,就沒有多大意思,因為廟以莊嚴整齊 為主,成不了什麼很好的景致。青城之值得一遊,正在乎山的本身也好;即使它無 一古跡,無一大寺,它還是值得一看的名山。山的東面傾斜,所以長滿了樹木,這 佔了一個「青」字。山的西面,全是峭壁千丈,如城垣,這佔了一個「城」字。山 不厚,由「青」的這一頭轉到「城」的那一面,只須走幾里路便夠了。山也不算高。 山腳至頂不過十里路。既不厚,又不高,按說就必平平無奇了。但是不然。它「青」, 青得出奇,它不像深山老峪中那種老松凝碧的深綠,也不像北方山上的那種東一塊 西一塊的綠,它的青色是包住了全山,沒有露著山骨的地方;而且,這個籠罩全山 的青色是竹葉,楠葉的嫩綠,是一種要滴落的,有些光澤的,要浮動的,淡綠。這 個青色使人心中輕快,可是不敢高聲呼喚,彷彿怕把那似滴未滴,欲動未動的青翠 驚壞了似的。這個青色是使人吸到心中去的,而不是只看一眼,誇讚一聲便完事的。 當這個青色在你周圍,你便覺出一種恬靜,一種說不出,也無須說出的舒適。假若 你非去形容一下不可呢,你自然的只會找到一個字——幽。所以,吳稚暉先生說: 「青城天下幽」。幽得太厲害了,便使人生畏;青城山卻正好不太高,不太深,而 恰恰不大不小的使人既不畏其曠,也不嫌它窄;它令人能體會到「悠然見南山」的 那個「悠然」。

  山中有報更鳥,每到晚間,即梆梆的呼叫,和柝聲極相似,據道人說,此鳥不 多,且永不出山。那天,寺中來了一隊人,拿著好幾枝獵槍,我很為那幾隻會擊柝 的小鳥兒擔心,這種鳥兒有個缺欠,即只能打三更——梆,梆梆——無論是傍晚還 是深夜,它們老這麼叫三下。假若能給它們一點訓練,教它們能從一更報到五更, 有多麼好玩呢!

  白日遊山,夜晚聽報更鳥,「悠悠」的就過了十幾天。寺中的桂花開始放香, 我們戀戀不捨的離別了道人們。

  返灌縣城,只留一夜,即回成都。過郫縣,我們去看了看望叢祠;沒有什麼好 看的,地方可是很清幽,王法勤委員即葬於此。

  成都的地方大,人又多,若把半個多月的旅記都抄寫下來,未免太麻煩了。揀 幾項來隨便談談吧。

  (一)成都文協分會:自從川大遷開,成都文協分會因短少了不少會員,會務 曾經有過一個時期不大旺熾。此次過蓉,分會全體會員舉行茶會招待,到會的也還 有四十多人,並不太少。會刊——《筆陣》——也由幾小頁擴充到好十幾頁的月刊, 雖然月間經費不過才有百元錢。這樣的努力,不能不令人欽佩!可惜,開會時沒有 見到李劼人先生,他上了樂山。《筆陣》所用的紙張,據說,是李先生設法給捐來 的;大家都很感激他;有了紙,別的就容易辦得多了。會上,也沒見到聖陶先生, 可是過了兩天,在開明分店見到。他的精神很好,只是白髮已滿了頭。他的少爺們, 他告訴我,已寫了許多篇小品文,預備出個集子,想找我作序,多麼有趣的事啊! 郭子傑先生陶雄先生都約我吃飯,牧野先生陪著我游看各處,還有陳翔鶴,車瘦舟 諸先生約我聚餐——當然不准我出錢——都在此致謝。瞿冰森先生和中央日報的同 仁約我吃真正成都味的酒席,更是感激不盡。

  (二)看戲:吳先憂先生請我看了川劇,及賈瞎子的竹琴,德娃子的洋琴,這 是此次過蓉最快意的事。成都的川劇比重慶的好得多,況且我們又看的是賈佩之, 肖楷成,周慕蓮,周企何幾位名手,就更覺得出色了。不過,最使我滿意的,倒還 是賈瞎子的竹琴。樂器只有一鼓一板,腔調又是那麼簡單,可是他唱起來彷彿每一 個字都有些魔力,他越收斂,聽者越注意靜聽,及至他一放音,台下便沒法不喝彩 了。他的每一個字像一個輕打梨花的雨點,圓潤輕柔;每一句是有聲有色的一小單 位;真是字字有力,句句含情。故事中有多少人,他要學多少人,忽而大嗓,忽而 細嗓,而且不只變嗓,還要咬音吐字各盡其情;這真是點本領!希望再有上成都去 的機會。多聽他幾次!

  (三)看書:在蓉,住在老友侯寶璋大夫家裡。雖是大夫,他卻極喜愛字畫。 有幾塊閒錢,他便去買破的字畫;這樣,慢慢的他已收集了不少四川先賢的手跡。 這樣,他也就與西玉龍街一帶的古玩鋪及舊書店都熟識了。他帶我去遊玩,總是到 這些舊紙堆中來。成都比重慶有趣就在這裡——有舊書攤兒可逛。買不買的且不去 管,就是多摸一摸舊紙陳篇也是快事啊。真的,我什麼也沒買,書價太高。可是, 飽了眼福也就不虛此行。一般的說,成都的日用品比重慶的便宜一點,因為成都的 手工業相當的發達,出品既多,同業的又多在同一條街上售貨,價格當然穩定一些。 鞋、襪、牙刷,紙張什麼的,我看出來,都比重慶的相因著不少。舊書雖貴,大概 也比重慶的便宜,假若能來往販賣,也許是個賺錢的生意。不過,我既沒發財的志 願,也就不便多此一舉,雖然販賣舊書之舉也許是俗不傷雅的吧。

  (四)歸來:因下雨,過至中秋前一日才動身返渝。中秋日下午五時到陳家橋, 天還陰著。夜間沒有月光,馬馬虎虎的也就忘了過節。這樣也好,省得看月思鄉, 又是一番難過!

  載一九四二年十月十日《大公報》
雲台書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