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必須修改,誰也不能一下子就寫成一大篇,又快又好。怎麼修改呢?我們
應當先把不必要的話,不必要的字,狠狠地測去,像農人鋤草那樣。不要心疼一句
好句子,或一個漂亮字,假若那一句那一字在全段全句中並不起什麼好的作用。文
章正像一個活東西,全體都勻稱調諧就美,孤零仃的只有一處美,可是跟全體不調
諧,就不美。比方說,一個人長得並不俊,服裝也不整齊,可是戴了一頂極漂亮的
帽子,那能教他變成美人嗎?不能!文章也是這樣。「憤怒的葡萄」呵,「潺潺的
流水」呵,單看起來也許不錯,要是放錯了地方就不中用;刪去它,別心疼!若是
整段可有可無,整段就都可以刪去。文章必須簡練經濟,不要以多為勝。一句話說
到家,比十句八句還更頂事。不著邊際的話一概要刪去。
這樣「鋤」一兩遍,看一看全篇已經都聯貫清楚了,再細細修改字句。首先,
要把不現成的字,換上現成的字,把不近情理的字,換上近情理的字。比方說,我
們的小貓在屋中撒了一泡尿,我們便寫「這使我異常憤怒」,便似乎不大近情理;
不如說「我有點生氣」。一個愛潔淨的人是可能因小貓這個舉動生氣的,可不見得
就「異常憤怒」。反之,我們聽到美帝國主義的飛機濫炸平壤,而只「生了一點氣」,
並不「憤怒」,就不近情理。要打算教文章帶感情,能感動人,我們必須揣摩我們
的話語近不近情理。
文章通體都順當了,我們須再加工,起碼教重要的句子有力量,帶感情。由心
裡說出的真情實話必定有力量。文字的力量來自我們的思想與感情,不來自從字典
辭源找來的字彙詞彙。我們的思想好,感情厚,我們就一定能教普通的話變成很有
力量的話。在我們和人爭辯的時候,我們不是也說普通話麼?可是往往很帶感情。
寫文章也能夠這樣。我們要相信自己,確是能用大白話說得一針見血,我們就敢放
膽地下筆了。我們寫稿子要有鬥爭地主、奸商,或貪污分子那樣的勇氣,一句話把
對方說得低下頭去。我們會說這樣的話嗎?會!好,為什麼不把這樣的話放在文章
裡呢?心裡的真話——有思想有感情的話——是文藝作品的話。
為多修改就須多念自己的文章。這裡所說的「念」是朗讀的意思。文字寫在了
紙上,我們不容易知道它們的聲音好不好,音節好不好,用字現成不現成。非出著
聲兒念不可。嘴裡念,耳朵聽,我們會立刻聽出文字的毛病來:有的句子太長了,
應當改短;有的句子念著繞嘴,必是音節或字眼安排得不對勁,要設法調換修正;
有的句子意思好,可是念起來不嘹亮,不乾脆,聽著不起勁,這必是句子的結構還
欠妥當,或某幾個字不大現成,應當再加工。一個好句子念起來嘴舒服,耳朵舒服,
心裡也舒服。我們拉胡琴必須先定定弦。我們朗讀文章,正好像拉拉胡琴,試試弦,
聲音不對就馬上調整。
念給自己聽是個好辦法,可還不如念給別人聽。別人的耳朵有時候比咱自己的
更可靠。特別是詩和話劇,一個字用的不好不對,聽者馬上就會感到彆扭。我們必
須要求自己,寫出來的東西先能教別人聽得明白,然後更進一步教別人聽了挺過癮。
可千萬別把自己的文章藏在口袋裡,不敢念給朋友們聽;也別怕朋友們聽了提意見。
說到歸齊,文章是寫給別人看的聽的呵!
我們還要多念別人的作品,這裡的「念」是閱讀的意思。光自己寫,而不多念
別人的作品,不容易進步。頂好是寫和讀並進;自己常常練習寫作,也不斷地閱讀
好作品。自己老不寫,就不能充分得到閱讀作品的好處;光自己寫而不閱讀作品,
就不能吸收經驗,豐富自己。作品是寫作經驗最具體的表現。我們從一篇作品裡,
可以看出作家怎樣運用文字語言,怎樣描寫風景,刻畫人物,怎樣佈置全局,怎樣
安排各處的情節。這些,都是我們應當細心體會的。這樣學習了一篇作品,我們就
會明白:原來一篇好作品是一個藝術品,處處都是事前佈置好了的,所以那麼有層
次,有發展,有起有落,有頭有尾,不是隨便一寫,顧前不顧後,或這兒太多,那
兒太少,一疙瘩一塊的。
怎麼去寫一件事,應該由作者自己決定——怎麼寫的最經濟,最有效果。這就
是說,我們不必去摹仿別人。我們念別人的作品是為豐富自己的經驗,而不是為照
貓畫虎地去套別人的套子。這一點很要緊。比如說,念了別人的作品,我們看明白
人家能用三言五語刻畫出一個人物,好,我們便應當學這個方法,也設法去用三言
五語描畫出個人物,可不是人家的人物姓王,咱們自己的人物也得姓王,人家的人
物愛唱戲,咱們的也得愛唱戲。我們要從別人的作品中學來寫作的方法,而後運用
這方法去自己創作,若是照著葫蘆畫瓢,人家怎麼寫我也怎麼寫就不對了。況且,
即使一部好作品,其中也難免有薄弱的地方。有的作家很會刻畫人物,而不會安排
情節,有的很會描寫風景,而文字不大利落。在我們念作品的時候,須「睜開眼睛」,
看到好處,也看到壞處,從而學那優點,不學那缺點。要不然,把別人的缺點都學
來,就越學越壞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