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謂學生腔?尚無一定的說法。
在這裡,我並不想給它下個定義。
不管怎麼說,學生腔總是個貶詞。那麼,就我所能見到的來談一談,或不無好
處。
最容易看出來的是學生腔裡愛轉文,有意或無意地表示作者是秀才。古時的秀
才愛轉詩雲、子曰,與之乎者也。戲曲裡、舊小說裡,往往諷刺秀才們的這個酸溜
溜的勁兒。今之「秀才」愛用「眾所周知」、「憤怒的葡萄」等等書本上的話語。
不過,這還不算大毛病,因為轉文若轉對了,就對文章有利。問題就在轉得對
不對。若是只貪轉文,有現成、生動的話不用,偏找些陳詞濫調來敷衍,便成了毛
病。
為避免此病,在寫文章的時候,我們必須多想。想每個字合適與否,萬不可信
筆一揮,開特別快車。寫文章是極細緻的工作。字沒有高低貴賤之分,全看用的恰
當與否。連著用幾個「偉大」,並不足使文章偉大。一個很俗的字,正如一個很雅
的字,用在恰當的地方便起好作用。不要以為「眾所周知」是每篇文章不可缺少的,
非用不可的。每一篇的內容不同,它所需要的話語也就不同;生活不同,用語亦異;
若是以一套固定的話語應付一切,便篇篇如此,一道湯了。要想,多想,字字想,
句句想。想過了,便有了選擇;經過選擇,才能恰當。
多想,便能去掉學生腔的另一毛病——鬆懈。文章最忌不疼不癢,可有可無。
文章不是信口開河,隨便瞎扯,而是事先想好,要說什麼,無須說什麼,什麼多說
點,什麼一語帶過,無須多說。文章是妥善安排,細心組織成的。說值得說的,不
說那可有可無的。學生腔總是不經心的泛泛敘述,說的多,而不著邊際。這種文字
對誰也沒有好處。寫文章要對讀者負責,必須有層次,清清楚楚,必須叫讀者有所
得。
幼稚,也是學生腔的一病。這有兩樣:一樣是不肯割舍人雲亦云的東西。舉例
說:形容一個愛修飾的人,往往說他的頭髮光滑得連蒼蠅都落不住。這是人人知道
的一個說法,頂好省去不用。用上,不算錯誤;但是不新穎,沒力量,人云亦云。
第二樣是故弄聰明,而不合邏輯,也該刪去或修改。舉例說:有一篇遊記裡,開篇
就說:「這一回,總算到了西北,到了古代人生活過的環境裡了。」這一句也許是
用心寫的,可是心還沒用夠,不合邏輯,因為古人生活過的地方不止西北。寫文章
應出奇制勝,所以要避免泛泛的陳述。不能出奇,則規規矩矩地述說,把事情說明
白了,猶勝於東借一句,西抄一句。頭一個說頭髮光滑得連蒼蠅都落不住的是有獨
創能力的,第二個人借用此語,便不新鮮了,及至大家全曉得了此語,我們還把它
當作新鮮話兒來用,就會招人搖頭了。要出奇,可也得留神是否合乎邏輯。邏輯性
是治幼稚病的好藥。所謂學生腔者,並不一定是學生寫的。有的中學生、大學生,
能夠寫出很好的文字。一位四五十歲的人,拿起筆來就寫,不好好地去想,也會寫
出學生腔來。寫文章是費腦子的事。
用學生腔寫成的文章往往冗長,因為作者信口開河,不知剪裁。文章該長則長,
該短則短。長要精,短也要精。長不等於拖泥帶水,扯上沒完。有的文章,寫了一
二百字,還找不著一個句號。這必是學生腔。好的文章一句是一句,所以全篇儘管
共有幾百字,卻能解決問題。不能解決問題,越長越糟,白耽誤了讀者的許多時間。
人都是慢慢地成長起來的。年輕,意見當然往往不成熟,不容易一寫就寫出解決問
題的文章來。正因為如此,所以青年才該養成多思索的習慣。不管思索的結果如何,
思索總比不思索強的多。養成這個好習慣,不管思想水平如何,總會寫出清清楚楚、
有條有理的文字來。這很重要。趕到年歲大了些,生活經驗多起來,思想水平也提
高了,便能叫文字既清楚又深刻。反之,不及早拋棄學生腔,或者就會叫我們積重
難返,總甩不掉它,吃虧不小。思路清楚,說的明白,須經過長時間的鍛煉,勤學
苦練是必不可少的。
說到此為止,不一定都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