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台灣最高山峰玉山之巔, 豎立著一座3米高的半身銅像。銅像面向大陸,面
部表情嚴肅,目露愁緒,凝視著遠方,這,就是國民黨元老於右任先生的座像。於
右任先生一生愛國,生前一直希望國共兩黨合作,建立一個偉大富強的中國。然而
他的希望沒能實現。 1949年4月,於右任先生撇下妻小,被迫隨國民黨去了台灣。
隨著時間的推移,他對故鄉、對親人的思念與日俱增。在台灣,於右任孤身一人,
晚年生活十分淒寂冷漠,有家不能歸,妻兒不能團聚。他憤然寫下了一首無題哀歌:
「葬我於高山之上兮,望我大陸。大陸不可見兮,只有痛哭;葬我於高山之上兮,
望我故鄉。故鄉不可見兮,永不能忘。天蒼蒼,野茫茫,山之上,國有殤。」
1948年到1949年,大約有60萬大陸兵跟隨國民黨去了台灣。隨著時間的推移,
這些人的年紀越來越大,逐漸成了「鬍子兵」。50年代中期以後,台灣陸續處理這
些鬍子兵退役, 讓他們到社會上自謀生路,臨走時每人發給400到1000元不等的退
伍金。 這點錢若是一個人生活,可以用2年左右。許多退伍兵只得拖著年老多病的
身體去尋找工作,掙錢餬口。
當局將這些退伍老兵稱為「榮譽國民」,然而這些所謂「榮民」卻生活在社會
的最底層。他們沒有技術專長,缺少文化,只能去幹那些別人都不願幹的粗重體力
活。如推垃圾車、當看門人、撿破爛、賣菜、擺香煙攤……因為無錢成家,他們之
中有相當一部分都是單身一人,過著孤苦淒涼的生活,人們稱他們是「社會遺忘的
一族」。台灣一家報紙稱:「老兵塵封的木櫃裡,收藏的都是血汗換成的勳章、獎
章,這些卻無法解決他們日困愁城的窘境。」
50年代中期,台灣當局成立了「退除役官兵輔導委員會」,負責安置那些身強
力壯,尚能工作的老兵,讓他們到「榮民工程處」下設的工廠去做工,或者讓他們
進「榮民施工隊」。這些機構,說是為老兵安排工作,實際是僱傭老兵當苦力,讓
他們去修公路、架橋樑、建機場。台灣的橫貫公路穿山越嶺,就是他們一鍬一鎬、
肩挑手提、流血流汗完成的。
蔣介石到台灣以後,一直在做反共復國的夢,50年代提出的口號是「一年準備,
二年反攻,三年掃蕩,五年成功」,並為去台官兵頒發了「戰士授田證」。聲稱反
攻大陸成功,就可以憑「授田證」分到土地。幾十年過去了,「反攻大陸」成為一
句空話,「授田證」也成為一紙空文。老兵們認為自己一輩子為國民黨賣命,現在
蔣氏父子又欺騙了他們,1986年他們成立了「自救聯誼會」,決心團結起來,要向
當局討個說法。
第二年的元月,「聯誼會」組織老兵們到「行政院」門口靜坐示威,他們舉著
當年發放的「授田證」,要求當局予以兌現,解決生活問題。可是當局對老兵們提
的問題遲遲不予答覆。這一下惹火了這些退役老兵們。他們高喊著「我要回家」的
口號,舉著標語牌,衝進「行政院」,要與當局論理。國民黨派出軍警,於是發生
了流血衝突。
在中國共產黨「和平統一,一國兩制」的對台方針政策的影響下,在海內外輿
論的壓力下,1987年11月,台灣當局被迫開放了台灣民眾赴大陸探親。
然而,這些回家願望最迫切的老兵們,此時卻面臨著沒有路費的問題。1988年
9月, 當時的「行政院長」俞國華在老兵的不斷抗議聲中,才表示對「授田證」問
題「研擬處理」。直到1994年,台灣當局才給持有「授田證」的人發了一些補償金,
用微薄的金錢打發了他們一生。
蒼狗白雲,世事滄桑。半個世紀過去了,當年隨蔣介石去台的幾十萬軍人,現
在有相當一部分人都已離開人世,活著的也都垂垂老矣。他們是特定歷史時期非常
特殊的一群,他們的遭遇,將在中國歷史上,留下淒涼悲愴的一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