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洛哥北部古城、海港丹吉爾,位於非洲大陸西北角進入直布羅陀海峽的入口處,同歐洲大陸隔海相望,座落在世界交通的十字路口,東進地中海和西出大西洋的船隻,從這裡經過或停泊,大西洋東岸南來北往的船隻,也要在這裡調整航向,戰略地位十分重要,歷來為兵家爭奪之處。丹吉爾城沿海濱山坡而建,風和日麗,氣候宜人,白色住宅、綠色山野和蔚藍海水交相輝映,是一座風光明媚的海濱山城。
丹吉爾是一座歷史悠久的古城。據考古學家研究證實,丹吉爾是公元前2世紀由腓尼基人所建造,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城市之一,比意大利的羅馬建城還早。丹吉爾過去稱為丁吉斯,阿拉伯語稱為丹傑,意為「遼闊的海灣」。關於丹吉爾城的名稱來歷,當地自古流傳著一個動聽的故事:希臘英雄索法克斯是一個力大無窮的人,傳說他能將塌下來的天柱扶正,他的兒子是丹吉爾城的奠基者,為了紀念自己的母親,將城市命名為「丹吉」。在希臘神話中還有另一種說法,認為這座城市是海王星的兒子安吉建立的,城市的名稱本來叫「安吉」,後來流傳演變成「丹吉爾」。
歷史上,丹吉爾曾經受到異族人佔領:腓尼基人之後是克爾法克爾人,克爾法克爾人之後是汪達爾人,汪達爾人之後是羅馬人,羅馬人之後是拜占庭人,拜占庭人之後是維斯谷特人。最後,阿拉伯人來到這裡,他們從公元7世紀到15世紀一直是這裡的主人。1471年葡萄牙佔領了這座城市,公元16世紀西班牙人擠走了葡萄牙人,100年後英國人又擠出了西班牙人。到公元17世紀末,摩洛哥恢復了自己對丹吉爾的統治。1912年法國將摩洛哥變為「保護國」,在1923年變為國際共管區,成為「國際自由城市」。1956年摩洛哥獲得獨立,1956年丹吉爾歸入摩洛哥版圖,「國際共管」狀態被取消,丹吉爾成為摩洛哥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1962年,摩洛哥宣佈丹吉爾為自由港,1965年建立自由貿易區。
丹吉爾分為新城和舊城兩部分。新城多是歐式建築,高樓大廈林立,街道寬闊筆直,豪華的賓館和別緻典雅的民宅格外引人注目。條條街道花木爭艷,街心公園隨處可見,整座城市宛如一片綠色的海洋。舊城區如《一千零一夜》裡所描繪的景象:房屋密集,式樣千姿百態,街巷交錯,滿目是店舖、攤點和手工作坊,一天到晚人山人海,喧嘩熱鬧,如果是初訪這裡,簡直如同進入迷宮一般,辨不清東南西北,找不著出口入口。舊城區最繁華的地方是大索科廣場,這裡歷來就是商業廣場。廣場四周,咖啡館裡散發著濃郁的薄荷香茶的味道,雜貨鋪裡貨物琳琅滿目,服裝店和綢布店更是顯得五彩繽紛。
丹吉爾作為歷史古城,可供遊客參觀遊覽的景點很多。座落在舊城大索科廣場附近的西迪·布阿比德清真寺,頂部採用彩色陶瓷砌蓋,端莊樸素,宏偉壯觀。雄踞在舊城和海港之間的卡斯巴城堡遺址,保存有古代的迎賓廳、清真寺、法庭、蘇丹王宮和國庫等,是遊客雲集的地方。蘇丹王宮已改建成博物館,陳列著摩洛哥歷代珍貴的藝術品和文物,當年的御座大廳和豪華客廳依然保存完好,富有珍貴的歷史文化價值。從海角向南,大西洋海灘綿延10多公里,靠近市中心的海灣以及沿海峽南岸往東,游泳場比比皆是。儘管有時大西洋水面霧氣濛濛,風急浪湧,但丹吉爾海濱卻寧靜晴朗。斯帕特爾海角燈塔面對遼闊浩茫的大西洋,塔身高聳,隔很遠能清晰可見,夜間塔頂燈光透亮,來往船隻都要據此調整航向,遊客總是以燈塔為背景攝影留念。丹吉爾終年氣候宜人,素有「摩洛哥夏都」之稱,每年接待遊客超過100萬人次,享有「非洲旅遊勝地」美譽。
丹吉爾距歐洲大陸僅11到15公里,風和日麗時,站在丹吉爾海濱,隔著直布羅陀海峽,可以清楚地望見對面西班牙境內的山峰。丹吉爾港是非洲距歐洲最近的港口之一,港運繁忙。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