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雲台書屋>>現代文學>>黃澤全>>歷史名城

雲台書屋

瓦拉納西


  印度教聖地、著名歷史古城瓦拉納西,位於印度北方邦東南部,座落在恆河中游新月形曲流段左岸,人口約80萬,市內小巷迂迴,曲徑通幽,廟宇宮殿眾多,每年接待朝拜者或到恆河洗聖水澡的人二三百萬。

  瓦拉納西以前稱為「貝拿勒斯」,歷史上還有「加西」(意為神光照耀的地方)之稱,因城市地處瓦拉納河和阿西河之間,1957年改為現名稱,是取兩條河的名稱合成的。瓦拉納西享有「印度之光」的稱號,是印度恆河沿岸最大的歷史名城,相傳6000年前由作為婆羅門教和印度教主神之一的濕婆神所建。早在公元前4至6世紀,這裡已成為印度的學術中心。公元前5世紀,佛祖釋迦牟尼曾經來到這裡,在位於市西北10公里處鹿野苑首次布道、傳教。公元7世紀,中國唐代高僧玄奘曾到這裡朝聖,他在《大唐西域記》裡對這座城市的古老建築、居民生活、市井繁榮、宗教狀況以及風土人情均作了詳細描繪。公元12世紀,印度的古王朝曾在這裡建都。今天,瓦拉納西在印度雖然屬於一座中等城市,但它卻以印度教聖地而聲名遠揚。

  在印度,大多數印度教信徒終生懷有4大樂趣:敬仰濕婆神(印度3大神之一)、到恆河洗聖水澡並飲用恆河聖水、結交聖人朋友和居住在瓦拉納西聖城。恆河發源於喜馬拉雅山南麓,全長2580公里,是南亞最長、流域面積最廣的河流,西南流入印度後,在德夫普拉亞格附近與阿拉克南達河相匯合,稱之為恆河。印度人視恆河為聖河,將恆河看作是女神的化身,虔誠地敬仰恆河,據說是起源於一個傳說故事。古時候,恆河水流湍急,波濤洶湧,經常氾濫成災,毀滅良田,殘害生靈,有個國王為了洗刷先輩的罪孽,請求天上的女神幫助馴服恆河,為人類造福。濕婆神來到喜馬拉雅山下,散開頭髮,讓洶湧的河水從自己頭上緩緩流過,澆溉兩岸的田野,兩岸的居民從此安居樂業。從此,印度教便將恆河奉若神明,敬奉濕婆神和洗聖水澡成為印度教徒的兩大宗教活動。

  每天清晨,成千上萬的印度教徒,或男或女,或老或少,既有本地人,也有外鄉人,來到恆河邊,懷著虔誠的心情,走進恆河,痛痛快快洗個澡,以求用聖水沖刷掉自己身上的污濁或罪孽,達到人生超脫凡塵、死後到天國永生的願望。印度教徒便是這樣虔誠地把用恆河水「沖洗身上的過失」看成是莫大安慰和榮幸。在瓦拉納西城的新月形河灣兩岸,歷代王朝先後修築了大小64個台階碼頭,供人們作沐浴禮拜之用。

  瓦拉納西市區迄今保留著2000多座建於不同朝代的廟宇,有的宏偉壯觀金碧輝煌,有的小巧別緻、精雕細刻,建築風格各異,形狀多姿多彩,表現出濃厚的宗教色彩。在這眾多的廟宇殿閣中,大多數是與印度教有關的建築,其中著名的有建於莫臥兒王朝的阿烏倫格澤布清真寺、有供奉濕婆神的維什瓦納特金廟以及棲息著大量猴子的杜爾加古廟等。

  在許多廟宇的牆角上帶有做工精巧的石雕佛龕以及鎏金的房頂,給人留下古老東方文明色彩的印象。瓦拉納西市每年的宗教節日有400多個,有時一天要過兩次節,這些宗教節日活動幾乎都是在這些寺廟裡進行的。

  公元1882年,在恆河上修建了第一座橋樑後,促進了瓦拉納西城工商業的發展,各種各樣的店舖如雨後春筍般地出現在市區狹窄擁擠的街道兩旁,貨物豐富充足,尤其以絲綢、刺繡、地毯、銅器和金屬加工聞名於世,並發展了棉紡織、碾米、搾油、皮革和機械、電機、化學、水泥、內燃機車等現代工業部門。瓦拉納西是印度北方鐵路、公路與河道的交通樞紐,建有航空港,水、陸、空交通十分便利。瓦拉納西也是一座著名的文化城市,興辦教育的歷史久遠,自古以來就是印度的文化中心,擁有印度大學、梵文大學、加西大學等著名的高等學府。印度大學設有100多個院系,擁有約2萬名學生,是印度最高的學府。由此可見,瓦拉納西這座古老的宗教聖城,既是印度古老文化的縮影,又是印度現代文化的中心,對世界各地的遊客具有極大的吸引力。
上一頁 b111.net 下一頁
雲台書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