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雲台書屋>>現代文學>>和事>>處世36計

雲台書屋

第26計 裝傻計


  ——如何才能做到「大智若愚」

  「難得糊塗」歷來被推崇為高明的處世之道。只要你懂得裝傻,你就並非傻瓜,而是大智若愚。做人切忌恃才自傲,不知饒人。鋒芒太露易遭嫉恨,更容易樹敵。功高震主不知給多少下屬鉅子招致殺身之禍。與領導交往最重要的技巧就是適時「裝傻」:不露自己的高明,更不能糾正對方的錯誤。人際交往,裝傻可以為人遮羞,自找台階;可以故作不知達成幽默,反唇相譏;可以假癡不癲迷惑對手。你必須有好演技,才能僅得可愛,「瘋」得恰到好處。誰不識使中真相誰就會被愚弄;誰能不領會大智若愚之神韻,誰就是真正的傻瓜、笨蛋。

  1.花要半開,酒要半醉

  作為一個人,尤其是作為一個有才華的人。要做到不露鋒芒,既有效地保護自我,又能充分發揮自己的才華,不僅要說服、戰勝盲目驕傲自大的病態心理,凡事不要太張狂太咄咄逼人,更要養成謙虛讓人的美德。所謂「花要半開,酒要半醉」,凡是鮮花盛開嬌艷的時候,不是立即被人採摘而去,也就是衰敗的開始。人生也是這樣。當你志得意滿時,且不可趾高氣揚,目空一切,不可一世,這樣你不道別人當靶子打才怪呢!所以,無論你有怎樣出眾的才智,但一定要謹記:不要把自己看得太了不起,不要把自己看得太重要,不要把自己看成是救國濟民的聖人君子似的,還是收斂起你的鋒芒,夾起你的尾巴,掩飾起你的才華吧。

  鄭莊公準備伐許。戰前,他先在國都組織比賽,挑選先行官。眾將一聽露臉立功的機會來了,都躍躍欲試,準備一顯身手。

  第一項目擊劍格鬥。眾將都使出渾身解數,只見短劍飛舞,盾牌晃動,斗來衝去。經過輪番比試,選出了6個人來,參加下一輪比賽。

  第二個項目是比箭,取勝的6名將領各射3箭,以射中靶心者為勝。有的射中耙邊,有的射中靶心。第5位上來射箭的是公孫子都。他武藝高強,年輕氣盛,向來不把別人放在眼裡。只見他搭弓上箭,3箭連中靶心。他昂著頭,瞟了最後那位射手一眼,退下去了。

  最後那位射手是個老人,鬍子有點花白,他叫穎考叔,曾勸莊公與母親和解,在公報看重他。穎考叔上前,不慌不忙,「咬咬咬」三箭射擊,也連中靶心,與公孫子都射了個平手。

  只剩下兩個人了,莊公派人拉出一輛戰車來,說:「你們二人站在百步開外,同時來搶這部戰車。誰搶到手,誰就是先行官。」公孫子都輕蔑地看了一眼的對手哪知跑了一半時,公孫子都卻腳下一滑,跌了個跟頭。等爬起來時,穎考叔已搶車在手。公孫子都哪裡服氣提了長朝就來奪車。穎考叔一看,拉起來飛步跑去,莊公忙派人阻止,宣佈穎考叔為先行官。公孫子都懷恨在心。

  穎考叔果然不負在公之望,在進攻許國都城時,手舉大旗率先從雲梯上衝上許都城頭。眼見穎考叔大功告成,公孫子都嫉妒得心裡發疼,竟抽出箭來,搭弓瞄準城頭上的穎考叔射去,一下子把穎考叔射了個「透心涼」,從城頭栽下來。另一位大將假叔盈以為穎考叔被許兵射中陣亡了,忙拿起戰旗,又指揮士卒沖城,終於拿下了許都。

  鋒芒太露而惹禍上身的典型在舊時是為人臣者功高震主。打江山時,各路英雄匯聚一個麾下,鋒芒畢露,一個比一個有能耐。主子當然需要借這些人的才能實現自己圖霸天下的野心。但天下已定,這些虎將功臣的才華不會隨之消失,這時他們的才能成了皇帝的心病,讓他感到威脅,所以屢屢有開國初期斯殺功臣之事,所謂「殺驢」是也。韓信被殺,明太祖火燒慶功樓,無不如此。大家讀過《三國演義》後可能注意到,劉備死後,諸葛亮好像沒有大的作為了,不像劉備在世時那樣運籌帷幄,滿腹經綸,鋒芒畢露了。在劉備這樣的明君手下,諸葛亮是不用擔心受猜忌的,並且劉備也離不開他,因此他可以盡力發揮自己的才華,輔助劉備,打下一份江山,三分天下而有其一。劉備死後,阿斗繼位。劉備當著群臣的面說:「如果這小子可以輔助,就好好扶助他;如果他不是當君主的材料,你就自立為君算了。」諸葛亮頓時冒了虛汗,手足無措,哭著跪拜於地說:「臣怎麼能不竭盡全力,盡忠貞之節,一直到死而不鬆懈呢?」說完,叩頭流血。劉備再仁義,也不至於把國家讓給諸葛亮,他說讓諸葛亮為君,怎麼知道沒有殺他的心思呢?因此,諸葛亮一方面行事謹慎,鞠躬盡瘁,一方面則常年征戰在外,以防授人「挾天尹』的把柄。而且他鋒芒大有收斂,故意顯示自己老而無用,以免禍及自身。這是韜晦之計,收斂鋒芒是諸葛亮的大聰明。

  你不露鋒芒,可能永遠得不到重任;你鋒芒太露卻又易招人陷害。雖容易取得暫時成功,卻為自己掘好了墳墓。當你施展自己的才華時,也就埋下了危機的種子。所以才華顯露要適可而止。

  當今社會,此理仍然,與領導交往的技巧就是「故意裝傻」。這也就是指不炫耀自己的聰明才智、不反駁對方所說的話。其實要做到這一點是非常不容易的,必須要有很好的演技才行。然而,不是人人都可以傻得恰到好處,如果沒有掌握得恰到好處,反而會弄巧成拙。

  2.醉拳要領:形醉而神不醉

  看電視連視劇《武松》時,極喜武松「醉」打蔣門神的精彩片斷:手握酒杯,仰脖而干,身子東倒西歪,步履輕漂虛浮,蔣門神於漫不經心之際,鼻樑突著一拳,尚未回過神來,眼額又遭一腿;……當其終於醒悟這絕非是酒鬼的「歪打正著」之時,其身已受重創而無還手之力了。有武林中人告之:此謂「醉拳」,乃武術中一高難度拳術,委實厲害之極。聞之而思,言道:懂了!

  看古典小說《紅樓夢》後,特佩服薛寶機的謀略,其待人接物極有講究,且善於從從小事做起:元春省親與眾人共敘同樂之時,制一燈謎,令寶玉及眾裙釵粉黛們去猜。黛玉、湘雲一千人等一睛就中,眉宇之間甚為不屑,而寶欽對這「並無甚新奇」,「一見就猜著」的謎語,卻「口中少不得稱讚,只說難猜,故意尋思」。有專家們一語破「的」:此謂之「裝愚守拙」,因其頗合賈府當權者「女子無才便是德」之訓,實為「好風憑借力,送我上青雲」之高招。讀之而想,不由拍案:絕了!

  「醉拳」之厲害,在於一個「裝醉」,表面上看來跌跌撞撞,偏偏倒倒,踉踉蹌蹌,不堪一推,而其實呢,醉醺醺之中卻殺機暗藏,就在你麻痺大意之時,卻挨上了「醉鬼」的狠招。

  真醉和裝醉是完全不同的兩種情況,愚者和裝愚者是截然相異的兩種人。玩「醉拳」的,是「形醉而神不醉」,「醉」是「醉」在「虛」處,是迷惑對手,而「拳」卻擊在「實」處,招招乃致命殺手。裝愚的,是『吵愚而內不愚」,「愚」是「愚」在皮毛小事,不涉寵旨,無關大局,而「精」卻「精」在節骨眼上,事關一生命運。蔣門神遭武二郎一頓狠揍而退出霸佔的快活林,最終死於二郎刀下,喋血鴛鴦樓,自是惡貫滿盈,令人痛快之至;而林黛玉焚稿斷癡情,薛寶鐵出閻成大禮,卻令人有一種說不出的味道。

  裝醉打拳乃格鬥上乘技法,裝瘋賣傻是人情操縱的一流功夫。那些能夠使他人「買」下自己傻氣的人,正是人生中「最偉大的推銷員」。他們的成功自古至今皆無例外。

  公元239年,魏少帝曾芳受普爽專權,架空了司馬鎮的兵權。司馬茨雖然甚為不滿,但一時又無能為力。為了免遭曹爽的再度加害,同時也為了隱蔽自己,以待時機,司馬朝告病居家,不問朝政。一日,曹爽派心腹李勝去探視司馬鍵,以查虛實。司馬鎮也知道首爽的用意,因此,當李勝來到時,只見司馬能躺在床上,兩個傳文正在餵他喝粥,米粥灑滿了前胸。李勝與他說話時,司馬鎮故意作出氣喘吁吁的樣子,話也聽不明,說也說不清。李勝回去後,詳細報告給曾爽,並說:「司馬公不過是尚有餘氣的屍體而已,形神已離,大人不必再對他有何顧慮了。」曹爽最感棘手的就是司馬戴,聽到他不會久留於人世,心中無比高興和放心,在朝中更加肆無忌憚了。司馬統則加緊秘密組織力量。成功地打了一次「醉拳」。249年正月,魏少帝曹芳拜謁高平陵,曹爽兄弟及其親信皆隨同前往,司馬級乘機發動兵變,廢免了曹爽兄弟,不久將其全部處死。

  在政治風雲中,有時當危險要落到自己頭上時,通過裝傻弄呆,還可以達到逃避危難、保全自身的目的。我國古代著名的軍事大師孫臏,遭到龐涓暗算後,身陷絕境。然而孫臏不向惡勢力妥協,他決定樣狂詐瘋,以傾龐涓的警惕之心,然後再圖逃脫之計。一天龐涓派人送晚餐給孫臏吃,只見孫臏正準備拿筷子時,忽然昏厥,一會兒又嘔吐起來,接著發怒,張大眼睛亂叫不止。龐涓接到報告後親自來查看,只見孫膠痰誕滿面,伏在地上大笑不止。過了一會兒,又嚎啕大哭,龐涓非常狡猾,為了考察孫臏狂瘋的真假,命令左右將他拖到豬圈中,孫臏披髮覆面,就勢倒臥豬糞污水裡。此後龐涓雖然半信半疑,但對孫臏的看管比以前大大地鬆懈了。孫臏也終日狂言誕語,一會兒哭一會兒笑,白天混跡於市井,晚上仍然回到豬圈之中。過了一些天,龐涓終於買下了孫臏推銷的「傻氣」而自變愚蠢,相信孫臏真的瘋了。這才使孫臏不久得以逃出魏國。

  明朝建立之初,朱元璋為了保住江山,對朝廷和地方的官僚好貪舞弊、嚴重損害皇朝利益的行為,無情打擊,重刑懲治。其用刑的野蠻殘酷程度超過了歷史上任何帝王。為了免遭殺戮,有的官僚不得已裝瘋賣傻,以逃避懲治,御史袁凱惹怒了朱元璋,怕被殺頭,便假裝瘋癲。朱元璋說瘋了是不怕痛的,叫人拿木鑽刺他的皮膚,袁凱咬牙不吭。回家後,自己用鐵鏈子鎖了脖子,蓬頭垢面,滿嘴瘋話。朱元璋還是不相信,派人去探察。袁凱瞪著眼對來人唱「月兒高」的曲子,爬在籬笆邊吃狗屎。朱元璋聽了使者的回報,才不追究。實際上朱元璋又受了騙。原來袁凱知道皇帝不相信自己瘋了,會派人來偵查,便預先叫人用炒麵拌糖稀,捏作狗屎狀,散在籬笆下。當來人一到,他便大口大口地吃,這才救了一條老命。可見「推銷傻氣」多麼辛苦和不易,不到危及生存,還是別輕易去幹這種活。

  3.「大愚」之中藏大智

  蘇聯衛國戰爭初期,德軍長驅直人。在此生死存亡之際,曾在國內戰爭時期馳騁疆場的老將們,如鐵木辛哥、伏羅希洛夫。布瓊尼等,首先挑起前敵指揮的重擔。但面對新的形勢,他們漸感力不從心。時勢造英雄,一批青年軍事家,如朱可夫、華西列夫斯基、什捷緬科等,相繼脫穎而出。這中間,老將們思想上不是沒有波動的。1964年2月,蘇聯元帥鐵木辛哥受命去波羅的海,協調一、二方面軍的行動,什捷緬科作為他的參謀長同行。什捷緬科早知道這位元帥對總參部的人抱懷疑態度,思想上有個疙瘩,心想:「命令終歸是命令,只能服從了」。等上了火車,吃晚飯時,一場不愉快的談話開始了,鐵木辛哥先發出一通連珠炮:「為什麼派你跟我一起去?是想來教育我們這些老頭子,監督我們的吧?白費勁!你們還在桌子底下跑的時候,我們已經率領著成師的部隊在打仗,為了給你們建立蘇維埃政權而奮鬥。你軍事學院畢業了,自以為了不起了!革命開始的時候,你才幾歲?」這通訓,已經近乎侮辱了。但什捷緬科卻老實地回答:「那時候,剛滿十歲。」接著又平靜地表示對元帥非常尊重,準備向他學習。鐵木辛哥最後說:「算了,外交家,睡覺吧。時間會證明誰是什麼樣的人。」

  應該說,「時間證明論」是對的。他們共同工作了一個月後,在一次晚間喝茶的時候,鐵木辛哥突然說:「現在我明白了,你並不是我原來認為的那種人。我曾想,你是斯大林專門派來監督我的……」後來什捷緬科被召回時,心裡很捨不得和鐵木辛哥分離。又過了一個月,鐵木辛哥親自向大本營提出要求,調這個晚輩來共事。

  什捷緬科在受辱之時裝憨相,過了鐵元帥關,體現了後生的謙卑及對老人的尊重,是大智若愚的表現。懂得裝假者絕非傻子,顯得木油憨厚有時是最高智慧者才能為之。許多時候,要想受到別人的敬重,就必須掩藏你的聰明。下面再介紹幾例裝傻術的妙用,望能舉一反三。

  1睜一眼,閉一眼。在交際活動中,單憑言語難以說服對方,採用交際情境表義,有時給對方多一些思考、體驗,常可產生言語不能達到的效應。法國有位農學家,在德國吃過土豆,很想在法國推廣種植這種作物,但他越是熱心的宣傳,別人越不相信。醫生認為土豆有害於人的健康,有的農學家斷言種植土豆會使土地變得貧瘠,宗教界稱土豆為「鬼蘋果」。經過一段時間的思考,這位一心推廣土豆種植的農學家,終於想出一個新點子。在國王的許可下,他在一塊出了名的低產田裡栽培了土豆,由一支身穿儀仗隊服裝的國王衛兵看守,並聲稱不允許任何人接近它,挖掘它。但這些士兵只在白天看守,晚上全部撤走。人們受到禁果的引誘,晚上都來挖土豆,並把它栽到自己的菜園裡。這樣,沒過多久土豆便在法國推廣開了。這個推廣土豆種植的主意獲得成功,就得益於情境的巧用。直言土豆好,人們不信;由皇家種植,國王衛兵看守,暗示的情境意義即:是貴重物品。由此誘發了人們佔有的慾望,加之栽種後親自品嚐與體驗,確信有益無害,就會完全接受了這種作物。這裡交際情境的魅力,就在於利用了人們的好奇心理,睜一眼,閉一眼,創造了一個使人接觸土豆的契機,所以產生了可喜的效應。

  2歪打正著出笑料。抗戰期間,駐在距重慶50多公里的北暗的各機關團體,以國立編譯館為首發起募捐勞軍文藝晚會。一連兩晚,盛況空前。在正式開演之前,先墊一段相聲。老捨自告奮勇,並請梁實秋先生做搭檔。梁實秋有言在先:在演出時用折扇敲頭的時候不能真打,只能點到為止。到上演的那一天,兩人走到台前,泥塑木雕般地繃著臉肅然片刻,裝著一副傻樣,沒有說話,台下的觀眾已笑成一片。他倆幾乎只能在一陣陣的笑聲之間進行對話,一逗一棒,詼諧幽默。當須用折扇敲的時候,不知老捨是一時的激動忘形,還是有意違背諾言,竟掄起大扇向梁實秋的頭上敲去,梁實秋本能地把頭向後一閃,折扇正好打落梁實秋的眼鏡。說明遲,那時快,梁實秋連忙手掌向上,兩手前伸,正好接住落下的眼鏡,並保持那姿態久久不動。台下掌聲、喝彩聲經久不絕。相聲本來就容易使人發笑,老捨這一喜劇性的「歪打正著」,更我讓人如醉如癡。觀眾們以為這是他倆的絕活,連聲高呼;「再來一回!」老捨,尤其是梁實秋心中有數:這「絕活」只能來一次!

  3荒誕之中明事理。有對面對一個錯誤的推理或結論,從正面反駁可能無濟於事,這時不妨用另外一個類似的,並且明顯是錯誤的推理,來達到批駁的目的,效果反倒更好。這種錯誤的推理具有很強的荒誕性,含不盡之急於言外,會使人在含笑中明確是非,從而達到幽默的真正目的。推理越具有荒誕性,說出的話就越具有幽默感。

  宋高宗時,有一次宮廷廚師煮的餛飩沒有熟,皇帝發怒了,把那個廚師下了大獄。沒過多久,在一次演員演節目時,兩個演員扮作讀書人的模樣,互相詢問對方的生日時辰。一個說「甲子生」,另一個說「丙子生」。這時又有一個演員馬上來到皇帝面前控告說:「這兩個人都應該下大獄。」皇帝覺得蹊蹺,問是什麼原因。這個演員說:「甲子、餅子都是生的,不是與那個餛飩沒煮熟的人同罪嗎?」皇帝一聽大笑起來,知道了他的用意,就赦免了那個「飯鈍生」的廚師。演員借皇帝「餛飩生就下大獄」這個前提,演繹出一個錯誤的結論:是「生」就該下大獄,甲子生。丙子生也該下大獄。這顯然是荒誕不經的,引人發笑。演員的推理語言婉轉,表達含蓄,蘊涵了豐富的機趣。這種幽默語言的產生,不能不歸功於巧奪天工般的荒誕推理。

  4明知故犯生幽默。某年6月,中央電視一台曾播出一個特別節目——首屆外國人漢語知識大決賽。有位美國朋友在按規定用漢語講一件含有漢語知識的完整事件時,這樣說:「有天,我去拜訪一位中國朋友,他留我吃中飯。我說,做飯很麻煩。他說,又不是請客,做頓便飯,不麻煩。我說,你就做頓小便飯吃,不要做大便飯了,大便飯也夠麻煩的。」聽完他的敘述,台下的觀眾笑得前仰後合,直不起腰來。

  表面看來,這位美國朋友不懂得「便飯」這個名詞按漢語構詞習慣不能和形容詞「小」與「大」搭配的道理。其實,這位朋友並非真的不懂,他只是明知故犯,有意違反漢語的構詞習慣,製造歧義,違反邏輯事理,荒謬地把「便飯」同「小便(飯)」「大便(飯)」聯繫起來,製造笑料罷了。

  有個相聲叫《歪批三國》,其中有這麼一段:甲問乙:「劉備賣過草鞋,張飛賣過肉,你知道趙雲賣過什麼?」乙說:「不知道。」甲說:「你沒聽過《天水關》(註:一出三國戲)裡姜維在校場上唱的那兩句嗎?『這一般五虎將俱都喪了,只剩下趙子龍老邁年高。』這趙雲不是賣年糕的嗎?」聽眾聽到這裡,無不捧腹大笑。把『佬(邁)年高」理解為「賣年糕」,相聲的作者利用諧音製造歧義,造成了笑料,取得了幽默生動、令人解頤的效果。

  5答非所問妙解困。答非所問指答話者故意偏離邏輯規則,不直接回答對方提問,而是在形式上響應對方問話,通過有意的錯位造就幽默。答非所問並不是思維混亂,而是用假錯的形式,幽默地表達港在意圖。

  在一次聯合國會議休息時,一位發達國家外交官問一位非洲國家大使:「貴國的死亡率一定不低吧?」非洲大使答道:「跟貴國一樣,每人死一次。」

  外交官問話是對整個國家而言,對非洲的落後存在挑釁,大使並不理會其問話的要害點,故意將死亡率針對每個人,頗具匠心地回答,營造著別樣的幽默效果。幽默有效地回敬著外交官的傲慢,維護了本國尊嚴。

  答非所問講究機巧,抓住表面上某種形式上的關聯,不留痕跡地閃避實質層面,有意識地中斷對話邏輯的連續性,尋求異軍突起的表達,幽默旨在另起新灶,跳出被動局面的困擾。

  有個愛纏人的先生盯著小仲馬問:「您最近在做些什麼?」

  小仲馬平靜地答道:「難道您沒看見?我正在蓄絡腮鬍子。」

  鬍子是自然而然長的,小仲馬故意把它當作極重要的事情,顯然與問話目的不相符合。小仲馬表面上好像是在回答那先生,其實並沒給他什麼有用信息。小仲馬自然是懂得對方問話意思的,但他偏要答非所問,用幽默暗示那人:不要再繼續糾纏。

  4.明知故犯的錯誤戀愛法

  戀愛生活中,相戀的男女主角為了取悅對方,無不竭盡全力地將自己光輝燦爛的優點放大給心上人。然而,一個情人如果在戀愛過程中出現某些拂逆不順的情節或遇到愛情挫折的時候,有意用錯誤的詞句來貶損自己卻能收到始料不及的奇效。

  彤與舟是大學同班同學。在一次大學生辯論會上,舟敏銳的思維、犀利的語言、雄辯的談鋒俘獲了她的芳心。大學畢業後兩人又被分配在同一座城市工作。正當彤懷著迫不及待的心情準備與舟共築愛巢時,彤的同學卻告訴她:最近,她經常看到舟與一個很摩登靚麗的女孩子在一起。為此,彤指責舟對愛情不忠貞,見異思遷,舟解釋說:那是他表妹,她來到這個城市求我幫她找一份工作的。可彤根本不信,還說舟在繼續欺騙她,並鬧著要與他「薩喲啦納」。深愛著同學加知己的舟當然不願失去心上人呀。於是,舟找到彤說:「人們都說你是才貌雙全美女,你怎麼不想一想呀,除你之外,我真想不出有第二個願意與我戀愛的。你瞧:我老氣橫秋,長相報舊社會,寫盡了中華五千年滄桑和苦難;再瞧我這條條儀表,一下子就容易讓人們聯想到是剛經過洪水洗禮的困難戶、重災戶,我現在最想往的是如何盡快脫貧致富,以報小姐的知遇之恩,哪敢花心喲。」一席話說得彤轉怒為喜,忍俊不禁。舟的這番愛情表白,可謂妙語連珠,諧趣橫生。究其原因,其用詞的「錯誤」起著極大作用。

  不知誰說過這樣一句名言:愛情是最不講道理的。由此就更進一步說明了在情愛生活中,特意把道理講錯的奇妙功能和獨特作用。

  富坤追克瑤已很久了,可克瑤就是態度曖昧,一直不願與他私定終身。在一個秋風瑟瑟的雨天,富坤準備作最後一次努力。他跑去見克瑤,沒想到開門的是她弟弟:「對不起呀,我姐不在家,你就請回吧!」富坤早已打聽到克瑤正在家休息,分明是有意迴避:「沒關係,你就告訴她,她今天不出來見我,我就一直站在大雨下,把她的身體淋成冰棍,看是她心疼還是我心疼。」他們的對話被躲在屋裡的克瑤聽得一清二楚,她為富坤這種「錯」得可愛的道理感動得熱淚盈眶,趕緊叫弟弟把他請進屋裡溫情呵護,將一顆滾燙的勞心親手交給了他。我們不難從富坤追求克瑤的「錯」言「誤」語中發現,他的錯誤道理簡直近於荒誕,克瑤在沒有完全接受他的情況下拒絕見他,情有可原。但他為了見到心上人把自己的身體說成是克瑤的身體,把自己心疼說成對方心疼,顯然不成道理。然而,正是富坤的這種特意講「錯」的道理,使克瑤發現了富坤熾愛她的一片赤誠之心,發現了他願把自己整個身心奉獻給心上人的決心。

  中國人由於自古以來民風較為保守,在愛情生活中所表示出的語言和行為也較含蓄。所以熱烈相戀的聰明純真的男女往往就利用這種含蓄去煽動情人的愛,將自己的情感寓於一種「錯」誤的事情中表達出來,幽默迷人。比如我們經常在一些文學或影視作品中聽到男人說:「我想吻你一下,你覺得怎麼樣?」女人說:「我覺得你是個懶惰的人。」男的想吻女的,而女的故意把事情說錯——給他下了一個風馬牛不相及的結論「你是一個懶惰的人」,表面上看答非所問甚至像罵人,但實質上是暗示他「你只要勤快一點就可以滿足這種要求的啦」。

  現實生活中也不乏這樣的例子。寧林和潤玉都是企業的工人,當兩人沉浸在如醉如癡甜蜜快樂的愛情生活中時,他們先後被宣佈下崗了。為了未來的幸福,他倆商定租賃一間門面做服裝生意,維持生活。然而開張第一天,生意就十分蕭條。回家的路上,潤五唉聲歎氣地對寧林說:「啊,我明白了,我們的生意不好,是因為我的形象對不起顧客。」寧林機靈地接過話頭:「錯啦,是他們嫉妒——我這種有損市容的長相卻有你這樣美麗的心上人,他們憤憤不平,故意不找我們做生意,惹我們生氣哩!任何人都知道,生意的好壞與個人容貌是沒有什麼聯繫的,顧客來欣賞的不是店主的臉蛋,而是服裝的款式;來買的不是店主的容貌,而是服裝產品。但潤玉為了消除寧林因生意初戰失利的懊喪,把生意不景氣的原因「鍺」說成是個人的影響,讓寧林忘掉失敗。受潤玉的幽默啟示,寧林通過對自己的「貶值」,讓事情錯得更遠更玄,從而和潤五的心靈碰在一起,就產生了愛的火花。一次生活上的失敗在「故錯」的作用下,化為愛的歡樂曲。

  5.裝作不知道,說話更奇妙

  裝作不知道,就是指對別人的話裝作沒有聽到或沒有聽清楚,以便避實就虛、猛然出擊的說辯方式。它的特點是:說辯的鋒芒主要不在於傳遞何種信息,而是通過打擊、轉移對方的說辯興致使之無法繼續設置窘迫局面,而化干戈為玉帛,並能夠寓辯於無形,不戰而屈人之兵。在人際交往中,這種方式的使用場合很多。

  1可用於挽回「失語」所造成的尷尬局面。

  「馬有失蹄,人有失言」,偶爾失語在語言交際中難免發生,但失語往往是許多矛盾發生和激化的根源。因此,換回失語,在語言交際中是很有必要的。

  例如:實習期間,一位實習生在黑板上剛寫了幾個字,學生中突然有人叫起來:「老師的字比我們李老師的字好看!」

  真是語驚四座,稚嫩的學生哪能想到:此時後座的班主任李老師是怎樣的尷尬!對這位實習生來說,初上崗位,就碰到這般讓人難堪的場面,的確使人頭疼,以後怎樣同這位班主任共渡實習關呢?轉過身來謙虛幾句,行嗎?不行!這位實習生靈機一動,裝作沒有聽到,繼續寫了幾個字,頭也不回地說:「不安安靜靜地看課文,是誰在下邊大聲喧嘩!」

  此語一出,使後座的李老師緊張尷尬的神情,頓時輕鬆多了尷尬局面也隨之消除。

  這裡就是巧妙的運用裝作不知道,避實就虛,即避開「稱讚」這一實體,裝作沒有聽清楚,而攻擊「喧鬧」這一虛像。既巧妙地告訴那位班主任「我」根本沒有聽到;又打擊了那位學生的稱讚興致,避免了他誤認為老師沒有聽見的可能,再稱讚幾句從而再次造成尷尬局面。

  2可用於對付別人的詭辯。

  「事實勝於雄辯」,掌握充分的事實依據是戰勝對手的有力法寶。但是令人遺憾的是,在許多情況下,面對巧舌如簧的人,總是讓人難堪至極——明知對方是謬論,卻又無法還擊。

  兩位青年農民有一次去給玉米施肥時,因豬糞離莊稼遠近而爭執起來。甲說:「豬糞離莊稼近,便於莊稼吸收,莊稼肯定愛長。」

  乙說:「讓你這麼一說,應該把莊稼種到豬圈裡,一定更愛長。」

  甲說:「你這是不講理。」

  乙說:「怎麼不講理?你不是說離豬糞近,莊稼愛長嗎?」

  這時,一位中年農民湊過來說:「我看你們倆誰說得也不對。豬尾巴離糞最近,沒見過豬尾巴長得有多長……」

  一句話,使在場的人哈哈大笑。

  中年農民似乎連常識也不懂了,可一語中的地點破了甲、乙兩人的詭辯,更兼具強烈的幽默感。

  3處理、制止別人的中傷、調侃。

  朋友之間雖然很要好,有時也會因開玩笑過頭,而大動肝火,傷了和氣。對於這種情況,不妨巧妙地運用「裝作不知道」,給他一個文二和尚摸不著頭腦的怪問。

  袁兵因身體肥胖,同班的趙強、王明「觸景生情」,「冬瓜」長「冬瓜」短地做起買賣來,並時不時拿眼瞅袁兵,扮鬼臉。面對拿別人的生理「缺陷」來開過火的玩笑,實在讓袁兵氣憤。欲要制止,這是不打自招;如不管他,卻又按捺不住心中的怒火。怎麼辦呢?

  此時袁兵穩了穩躁動的情緒,緩緩地走過去,拍著二人的肩膀,輕言細語地問:「趙強,聽說你有1.8米高,恐怕沒有吧。」接著又對王明道:「你今天早上吃飯沒有?」

  聽到這般溫柔怪誕的問話,興奮中的二人愣在當頭,大眼望小眼,如墜五里霧中。全班同學沉寂了幾秒鐘,隨即迸發出哄堂大笑,二人方明白被愚弄了,剛才有聲有色的「買賣」,再也沒有興致繼續下去。

  4制止別人的挖苦、諷刺。

  挖苦、諷刺,都是一種用尖酸刻薄的語言,辛辣有力地去貶損、挪揄對方的行為,極易激怒對方。為避免大動肝火,兩敗俱傷,也可巧妙地運用裝作沒聽明白的方式見機而行。

  丈夫不停地抽煙,煙缸裡已經有一大堆煙蒂了,大部分還在冒煙。妻子驚呼:「天啦!難道你找不到更好的自殺方式麼?」

  妻子出於對丈夫的深切關懷,非常惱恨丈夫抽煙,把抽煙比作「自殺」,用語異常辛辣。作為男子漢的丈夫,雖然自知不對,但對於這樣的挖苦,卻是忍無可忍。如果直接反擊,那也只有傷和氣了。此時,不妨裝作沒有聽明白:「親愛的,我正在抽煙思考這個問題。」

  這樣一個沒好氣的、似是而非的回答,令人啼笑皆非。丈夫也因為幽默了一次,心理獲得了平衡而消了怒氣,妻子已經發洩了自己的不滿,已不太在乎丈夫聽到沒有,因此也不再言語。

  5補救說話中的錯漏、失誤。

  進行即興演講,有時會出現這樣的情況:演講者自己也不知為什麼,竟說出一句錯話,而且馬上就意識到了。怎麼辦呢?倘若遇上這種失誤,演講者不妨裝作不知道,然後採用調整語意。改換語氣等續接方式予以補救。只要反應敏捷,應變及時,就可以收到不露痕跡的糾錯效果。例如,一位公司經理在開業慶典上發表即興演講,他這樣強調紀律的重要性:公司是統一的整體,它有嚴格的規章制度,這是鐵的紀律,每一個員工都必須自覺遵守。上班遲到、早退、閒聊、亂逛、辦事推諉、拖沓、消極、懈怠,都是違反紀律的行為。我們允許這些現象的存在——就等於允許有人拆公司的台,我們能夠這樣做嗎?

  這位經理的反應力和應變力是很強的。當他意識到自己把本來想說的「我們決不允許這些現象的存在」一句話中「決不」二字漏掉之後,樣作不知,馬上循著語言表達的邏輯思路,續補了一句揭示其後果的話,同時用一個反問句結束,增強了演講的啟發性和警示力。這樣的續接補救,真可謂順理成章,天衣無縫。
上一頁 b111.net 下一頁
雲台書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