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雲台書屋>>外國文學>>普希金>>作品選

雲台書屋

譯後記

  本書收錄了俄國大作家普希金的全部小說。其中有好幾篇作品我國早就有過譯本,但有 些篇似乎還是第一次譯成中文。譯者自不量力,將它們全部譯出,集結成這一冊,主觀願望 是想向讀者提供一個較為完整的本子。
  本書是根據蘇聯國家文學藝術出版社1960年版《普希金全集》第五卷譯出的,也參照 過其他的版本。蘇聯出的《普希金全集》各種版本,註釋有詳有簡,編排大同小異。各版全 集中,小說都收進一卷之內(或第五卷,或第六卷),編排體例方面大都分成兩個部分:第 一部分叫「小說」,第二部分叫「未完成的作品、片斷和素描。」但是,第一部分中也收錄 了未完成的作品,例如《彼得大帝的黑奴》分明是一部未完成的小說,但偏偏又放在第一部 分之內——揣摩其用意,大概是因為這類作品雖未寫完,但文字比較多,已經初具規模了。 由於出現了這種情況,各種版本中小說這一卷的第一部分的編目就不盡相同了。例如,文學 藝術出版社1960年版全集第五卷中就未收進《書信小說》這一篇,而科學院出版社1950年 版全集第六卷卻收了進去。譯者以為,這一篇文字比較多,作品初具規模,便把它譯了收進 本書之內。又如,《1829年行軍時前往阿爾茲魯姆旅行記》這一篇,文學藝術出版社1960 年版全集第五卷收錄了,而科學院出版社1950年版全集第六卷未收。譯者以為這一篇不是 小說,而是旅行記,因而沒有譯出。除了這兩篇收錄情況略有出入外,其他各篇收錄情況與 編排次序都大體相同,譯者依次全部譯出。至於「片斷和素描」這一部分,只從其中選譯了 兩篇作為補充,其餘則略去不譯。譯出的兩篇,一是《賓客聚集別墅》,因為列夫·托爾斯 泰在創作《安娜·卡列尼娜》時受到過這一篇的啟發,而我國文學評論的文章多年來不止一 次引用過這一條材料。譯者譯出此篇,想把它作為一份資料提供給讀者。第二是《我們在別 墅裡度過了一晚……》,因為這一篇跟《埃及之夜》是姊妹篇,譯了此篇以便讀者對照閱讀。
  下面,譯者想就每一篇的創作情況簡略地提供一點資料。
  《彼得大帝的黑奴》是一部長篇小說。普希金1827年7月動手寫作,1829年,這部小 說的兩個片斷曾在文集《北方之花》上發表。可惜普希金早逝。這部小說沒有寫完,連書名 也沒有確定,《彼得大帝的黑奴》這個書名是他死後別人加上去的。
  這是一部歷史小說,普希金想在其中再現雄才大略的彼得大帝用「鐵的意志」改造俄羅 斯的整個歷史時代。小說裡有個中心人物,這就是黑人伊卜拉金姆——其實就是普希金的曾 外祖父漢尼巴。
  阿卜拉姆·漢尼巴(1697——1781)是阿比西尼亞(現名埃塞俄比亞)一個酋長的兒 子,被土耳其人所俘獲,被解押到君士坦丁堡。一個俄國使節買下了他,送給彼得大帝作為 一件禮物。彼得很喜愛他,收他做養子,派他去法國留學,後來又封他為貴族。他是個軍事 工程師,功勳卓著,晉陞為元帥,活到八十四歲的高齡才去世。
  阿卜拉姆·漢尼巴兩次結婚。第二個妻子生的一個兒子名叫奧西普,奧西普的女兒娜傑 日達便是普希金的生母。普希金從小就對這段奇特的、富有戲劇性的家史很感興趣。他在詩 中多次提到自己是「非洲人」。他念念不忘要藝術地再現這段家史。1825年初,他給弟弟 的一封信中寫道:「你要建議雷列耶夫(十二月黨詩人——譯者注)在他新的長詩中把咱們 的曾外祖父作為彼得大帝的隨員加以描繪。他那黑人的嘴臉對整個波爾塔瓦戰役起了奇妙的 作用。」關於這位老祖宗的材料,普希金是從老祖宗的兒子,即普希金的伯外祖父彼得那裡 獲悉的。此人在他垂老之年住在普希金的田莊米哈依洛夫斯柯耶村附近。詩人去拜訪過這位 老人,收集了關於老祖宗的材料。那批材料是他的伯外祖父用德語寫的。
  就已經寫成的幾章看來,小說有幾處與史實有些出入,或者是因為普希金沒搞清楚,或 者是他有意變更。
  ——他硬說漢尼巴是「黑人」,其實不是,是阿拉伯人。
  ——漢尼巴娶的不是俄國大貴族的姑娘,而是個希臘女人,名葉甫多基婭。結婚不是在 彼得大帝生前,而是在他死後,在安娜女皇執政的時候。因此談不上如小說中所描寫的天子 做媒的事。
  ——漢尼巴第一個妻子對他不忠,有外遇,給他生下個白小子(與小說中法國伯爵夫人 生下個黑小子正好相反),他終於把妻子送進修道院。這婚後的情節普希金還沒來得及寫。
  其他與史實不符之外還有一些。
  由此可見,普希金不是在寫傳記,不拘泥於史實,而是在寫小說,心目中始終有個藝術 典型化的任務。
  《書信小說》寫於1829年。普希金也是打算把它作為長篇小說來寫的。小說也沒有書 名。詩人死後,別人只得用「書信小說」給它安了個一般化的名字。小說1857年才發表。 自從盧梭的《新愛洛綺思》發表以後,書信體小說在歐洲頗為流行。普希金掌握了書信體的 藝術,本篇有感傷主義遺風。
  《別爾金小說集》的全名為《亡人伊凡·彼得洛維奇·別爾金小說集》,1830年寫作 於波爾金諾村。這一年的秋季普希金特別多產,傳記作者稱之為「波爾金諾的秋天。」請看 他手稿中記載的日期:《棺材老闆》——9月9日,《驛站長》——9月14日,《村姑小 姐》——9月20日,《射擊》——10月12日、14日,《暴風雪》——10月20日。這期 間,普希金還交錯地寫了許多詩歌。
  這個小說集於1831年10月出版。普希金擔心反映不好,故而虛擬了一個作者別爾金, 又寫了《出版人小引》,胡謅了一頓此人的身世行狀,真可謂用心良苦。結果不出所料: 「讀者對待它們很冷淡,刊物則更加冷淡,」甚至有人稱之為「滑稽戲」。但是,普希金不 為愚頑的偏見所動搖。下引一段有趣的談話,足資證明普希金對自己才華的自覺。他的一個 熟人米列爾問他:「這個別爾金是誰?」普希金回答:「不管他是誰,不管他在哪裡,反正 寫小說就應該像他這樣:樸素,精練,鮮明。」
  《射擊》以真人真事為基礎。1822年在基希尼約夫,普希金本人跟一個叫佐波夫的軍 官決鬥。當對手向他開槍時,普希金正捧了一把櫻桃當早飯吃。佐波夫首先開槍,沒有射 中。普希金沒有開槍就走了,也沒有跟對手講和。小說中僅僅引用了這個事實而已,至於人 物性格與普希金本人是大異其趣的。
  《驛站長》這一篇具有較為重大的意義,普希金在此提出了「小人物」的主題,為日後 果戈理的《外套》以及十九世紀俄國文學中同情弱小的人道主義作品開了先河。
  《戈琉辛諾村源流考》於1830年動手寫作。詩人死後,這篇小說經過書報檢查機關的 大肆刪節和歪曲後才得以於1837年在《現代人》上發表。小說的反農奴制思想十分明顯, 作者還擬了一份提綱,其中提到農民暴動。
  別爾金這個人物,作為說故事人的形象,在《別爾金小說集》各篇裡頭倒是看不出來, 在《戈琉辛諾村源流考》這一篇中卻表現得相當鮮明。這是個智力不甚發達的地主,通過他 的眼睛看世界,通過他具有「歷史癖」與「考據癖」的頭腦進行「研究」,結果卻展現出了 農奴制下農民群眾的一幅幅悲慘的畫面,反映了俄國農村數十年間衰敗的歷史。
  《羅斯拉夫列夫》寫於1831年。普希金生前,於1836年在《現代人》上刊登過小說的 開頭部分。1830年查果斯金的小說《羅斯拉夫列夫,或曰1812年的俄國人》出版,其中宣 揚了官方的大國沙文主義。普希金沿用了他的書名,有跟查果斯金論戰的性質。
  《杜布羅夫斯基》於1832年10月至1833年2月之間寫
  成。普希金死後,1841年初版的全集中這部小說才第一次發表,書報檢查機關作了許 多刪節和歪曲。
  《杜布羅夫斯基》的情節是以真人真事為基礎的。普希金的朋友納曉金告訴他一件事: 「一個白俄羅斯貴族名叫奧斯特洛夫斯基,他跟鄰人因土地所有權而爭訟,官司失敗,他被 趕出家園,於是他便率領手下的農奴進行搶劫,首先報復陪審官,然後打劫別的地主。」納 曉金見過此人,其時他已入獄。
  小說中的強盜頭子杜布羅夫斯基本質上依然是個貴族少爺。他的「作亂」完全是出於個 人動機,跟他手下的農奴在思想感情上並無共同之處。他「劫富」而不「濟貧」,即使拿個 人動機來看,復仇遇艷,便放棄復仇。但是,別林斯基指出:「以特羅耶古洛夫為代表的俄 國貴族的古老生活方式表現得令人吃驚地真實。」小說的真正價值或許在此。
  《黑桃皇后》寫於1833年11月,1834年在《閱讀文庫》
  上發表。
  小說中的老伯爵夫人的形象有其原型,她就是戈裡岑娜,莫斯科總督戈裡岑之母。她的 孫子告訴普希金,一次他賭輸了錢,問祖母要錢還債,祖母沒有給錢,告訴了他三張牌的秘 密,他再進賭場,出了那三張牌,果然贏了回來。
  《黑桃皇后》中塑造了個人主義冒險家格爾曼的生動形象,對他醜惡的靈魂的揭示非常 深刻有力,但作者並未作連篇累牘的心理分析,作品極富戲劇性但卻沒有人為的戲劇效果。 由此可見普希金精練、明快、優美的風格。陀斯妥耶夫斯基說:「在普希金面前,我們全都 是一些侏儒,我們中間已經沒有他那樣的天才了!他的幻想多麼有力、多麼美!前不久我讀 了他的《黑桃皇后》,這才叫幻想呀!……他剖析毫芒,追蹤格爾曼的一切行為、一切痛苦 和一切希望,臨了,陡然間讓他一敗塗地。」
  《基爾沙裡》寫於1834年,同年在《閱讀文庫》上刊登。
  小說的內容跟1821年希臘人民反抗土耳其專制暴政的起義有關。強盜基爾沙裡參加了 這次起義。普希金把這條好漢寫得神出鬼沒、英勇剽悍,寄予深切的同情。基爾沙裡實有其 人。
  《埃及之夜》寫於1835年,詩人死後,於1837年在《現代人》上發表。歐洲文藝史上 有不少人描繪過古埃及女皇克列阿佩特拉富有戲劇性的身世,她也同樣吸引了普希金,使得 他多次動手來寫這個題目。1824年他寫過一首短詩《克列阿佩特拉》(收入本篇之內)。 本集中選譯的片斷《我們在別墅裡度過了一晚……》也描寫了這位埃及女皇。
  《埃及之夜》一篇之中有兩個中心。一個是用詩歌描寫的關於古埃及女皇的故事,另一 個是用散文塑造的意大利即興詩人和恰爾斯基兩位詩人的形象。這一篇,藝術上頗有特色, 兩個中心寫得並無割裂之感,可以說是天衣無縫、渾然一體。古埃及女皇,寥寥幾筆,其頑 艷荒淫的性格便寫得頗為鮮明突出。而兩位詩人,論出身和性格,截然相反,但萍水相逢, 一拍即合,真所謂高山流水,但傷知音者稀!一切都寫得詩情洋溢,尤其描繪兩個詩人做詩 的當兒陶然忘機、神遊其境的情景,實在是神來之筆,反映了大詩人普希金自己深切的體 驗。《上尉的女兒》是普希金最重要的、也是篇幅最長的小說。
  俄國農民起義領袖葉米裡揚·普加喬夫(1741——1775)及其所領導的起義(1773—— 1775)老早就吸引了普希金。有關此人,他後來寫了兩部書:一部是歷史著作《普加喬夫 史》,另一部就是小說《上尉的女兒》。為了寫這兩部書,普希金鑽研了許多歷史材料和檔 案,收集了有關這次起義的民間傳說和歌謠。1833年他又前往奧倫堡和烏拉爾尋訪當年普 加喬夫起義的參與者和事件的目睹者,跟他們交談,又收集了不少材料。因此,他的《普加 喬夫史》材料翔實可靠,堪稱信史,偉大的詩人卻同時表現為良史之材。《上尉的女兒》, 作為一部現實主義小說,也是建立在豐富真實的材料的基礎之上的。
  這部小說醞釀了好幾年,1833年開始構思,直到1836年10月才脫稿,同年於《現代 人》上發表。由於書報檢查機關的刁難,關於格裡尼約夫的村子裡農民暴動的那一章不讓發 表,直到1880年這一章才第一次跟讀者見面。這就是本書中《刪節的一章》。
  小說中的兩個人物格裡尼約夫和希瓦卜林各以兩個現實人物為藍本。一個叫巴夏林,被 普加喬夫所俘虜,後來逃脫,又加入沙皇軍隊去討伐普加喬夫。另一個叫希瓦尼奇,出身貴 族,自動投靠普加喬夫。至於書中的愛情故事以及格裡尼約夫跟普加喬夫交往的情節都是作 者所虛構。
  普希金並不贊成農民起義,他的貴族立場在小說中是表露得很明顯的。但是,他又掩飾 不住對普加喬夫的深厚同情,並且,在他筆下,這位農民起義領袖確實不愧為叱吒風雲的英 雄,有膽有識,風采燦然,音容笑貌,令人有宛若目前之感——既生動豐富,又令人信服。 從這裡,我們可以看出普希金藝術天才的光輝。
  《賓客聚集別墅》寫於1828——1830年。《我們在別墅裡度過了一晚》寫於1835年。 這兩篇在俄文版全集中只是當成片斷或素描收了進去。
  以上一篇篇依次介紹了一點資料。至於普希金的小說在文學史上的地位和成就,恕不涉 及,因為那不是譯書人分內的事。譯者在此只想抒發一點感慨:普希金曾經提出過「赤裸裸 的樸素」這個概念,他不僅大力倡導,而且身體力行。水晶般透明的風格,經過磨練,他確 實達到了此番境界,本書各篇就是明證。倘若讀者看不出,那麼,只怪譯者無能,傳達不出 原作的精神,不曾做到信、達、雅。
  本書翻譯過程中曾得到沙安之教授的大力支持。《彼得大帝的黑奴》、《埃及之夜》、 《書信小說》和《賓客聚集別墅》這四篇曾經交給她校閱過。特此向沙安之教授深表謝忱。   譯 者   1982年10月
雲台書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