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文學,在路易十四於「六六一年親政到一七一五年死的五十四年間,無論在詩
歌或戲劇方面,都有許多傑出的作品。詩歌如波瓦洛的《諷刺詩》、拉封登的《寓言》;
悲劇如高乃依的《勒·熙德》和《奧拉斯》,拉辛的《安德洛瑪克》和《使菲熱妮》;
喜劇如莫裡哀的《吝嗇人》和《達爾杜弗》,拉辛的《訟棍》,等等。
然而,在這段期間,小說的成就卻不相配稱,堪與詩歌和戲劇媲美的作品,可以說
是鳳毛麟角,寥若晨星,僅拉法耶特夫人的《克萊芙王妃》和費納隆的《大累馬庫斯奇
遇記》等少數幾部作品。
路易十四的好大喜功,給國家帶來了一定的繁榮,但他對內實行專制統治,對外連
年用兵,豢養一大批佞臣和教士,到他在位的後期,已經把國家搞到民窮財盡,威望急
劇下降的地步。一七一五年他死後,王權和宗教權威立即遭到挑戰,文學家對王室、貴
族和教士的愚昧和貪婪,備加嘲弄,推出了如孟德斯鳩的《波斯人信札》、勒薩日的
《吉爾·布拉斯》和伏爾泰的《查第格》等揭露統治階級和社會積弊的小說,以跌宕起
伏的故事和辛辣的筆鋒,鞭笞宮廷、教會和百孔千瘡的封建社會,對廣大的人民起到了
發聾振聵的作用。
讓一雅克·盧梭,生於一七一二年,比上述諸人出生的年份和開始文學活動的時期
都晚得多;到一七五○三十八歲那年,才以一篇中獎的應徵論文《論科學和藝術的復興
是否有助於敦風化俗》知名於文壇;一七五五年他的另一篇應徵論文《論人類不平等的
起源和基礎》雖未獲獎,但使他更加名聞學界,進入了哲學的殿堂。然而到一七六一年,
這個曾一度嚴厲譴責小說的人,自己也發表了一部用書信體寫的愛情小說《朱莉,或新
愛洛伊絲》,全書的筆調平實,以故事情節的簡單獨具特徵。關於這一點,盧梭在他的
《懺悔錄》中,有如下一段敘述:
人們在這部書中最未覺察到的、並將永遠使這部書成為獨一無二的作品的,是它的
題材的簡單和中心思想的連貫,全部思想都集中在三個人物身上,貫穿六卷,既無題外
的插曲,也無浪漫的奇遇,而且,無論在人物或情節方面,都沒有任何邪惡的描寫1。
1盧梭《懺悔錄》,巴黎「袖珍叢書」一九七二年版下冊卷十一第三二一頁。
愛洛伊絲是法國十二世紀人;她和她的教師阿貝拉相愛,遭到她叔父的反對和暴力
干預。兩人雖未能結為眷屬,但仍互相依戀,書信往還,直到阿貝拉死後為止。愛洛伊
絲和阿貝拉相愛的故事,哀艷動人,得到了盧梭的同情。因此,他把他小說中的女主人
公朱莉比做愛洛伊絲,將他的小說取名為《朱莉,或新愛洛伊絲》,用醒目的標題,表
明書中的女主人公朱莉和十二世紀的愛洛伊絲在愛情上有相似的不幸遭遇。全書的故事,
令人悲切:朱莉·德丹治和她的家庭教師聖普樂相愛,大到她父親德丹治男爵的反對。
德丹治男爵的封建意識極深,不願把女兒嫁給一個平民。於是,在朱莉的表妹克萊爾和
聖普樂的朋友、英國人愛德華·博姆斯頓的安排下,聖普樂離開朱莉,從瑞士到法國,
之後又隨一支英國艦隊到海外遠遊,以期忘掉他和朱莉的感情,而朱莉迫於父命,和一
個與她在年齡及宗教信仰上都有極大差距的俄國貴族沃爾瑪結婚。朱莉和聖普樂的愛情
是純潔和真誠的;他們雖被迫分離,不能結合在一起,但他們時有書信往還,傾訴真摯
的情誼。他們動人的愛情故事,就是通過他們兩人之間,以及他們與克萊爾、愛德華·
博姆斯頓和沃爾瑪之間往來的書信展開的。從全書的結構,就可看出作者對題材的處理
獨具匠心。前三卷主要鋪敘朱莉和聖普樂的愛情的發展,後三卷通過他們愛情故事的敘
述,盡情謳哥美好的德行,讚美婚姻的神聖,吟哦自然的風光,針砭社會的積弊,對當
時的宗教、文化、倫理道德與各國的風土人。情,均有細緻的描寫和探索。全書的語言
平易,不變不枝,行雲流水,以文筆清新樸實的美,打動讀者的心。在盧梭的筆下,一
部愛情故事,實際上成了一部頌揚善良風尚、匡正民風民俗和描繪大自然的美的散文詩。
書中最令人同情和讚美的,是女主人公朱莉和她在愛情上所表現的美德。朱莉和聖普樂
都是多倩的。然而,正如聖普樂在致朱莉的一封信中哀歎和預言的:「多情的心,是上
天賜予的危險的禮物;誰接受了這件禮物,誰就注定要在世上遭受苦難和折磨。」聖普
樂始終眷戀著朱莉;而朱莉也沒有忘記她昔日的情侶,同時,作為妻子,她又堅貞地忠
實於她的丈夫;她的丈夫沃爾瑪對兩個青年人之間過去的愛也表示充分的理解,並對他
們的美德完全信任,把聖普樂接到自己的家,待以真誠的友誼。後來,朱莉因跳入湖中
救她跌落水中的孩子,竟至一病不起。她在臨終前給聖普樂的一封信中說:「使我們兩
人在地上分離的美德,將使我們在永生之地結合。」朱莉和聖普樂的愛情的不幸結局,
得到了人們的同情,因此,《新愛洛伊絲》一出版,就引起了廣大讀者的共鳴,取得了
巨大的成功。
《新愛洛伊絲》共分六卷,計一百六十三封信,有些信長達數十頁之多,全都圍繞
一個鮮明的主題:通過純潔的愛情,建立美好的家庭,進而建立良好的社會。「出自造
物主之手的東西,都是好的,而一到了人的手裡,就全變壞了。」這是盧梭在他的另一
部著名小說《愛彌兒》中開宗明義的第一句話,它代表了盧梭的全部思想,貫穿了他所
有的著作,特別在《新愛洛伊絲》中,通過書中人物的塑造和社會風尚的描繪,早已反
復加以表述1。他得出的結論是:要使人成為善良的人,就要有一個良好的社會秩序;
只有從愛美德開始,樹立良好的德行,人類社會才能成為一個合乎自然秩序的社會。為
了論證這一點,他在《新愛洛伊絲》中塑造了幾個他心目中的典型。他說:
1盧梭的《新愛洛伊絲》發表於一七六一年,《愛彌兒》發表於一七六二年。他在
他的《懺侮錄》卷九中說,《愛彌兒》中的有些話,早在《新愛洛伊絲》中就說過了。
我把愛情和友誼(我心中的兩個偶像)想像成為最動人的形象。我刻意用我歷來崇
拜的女性所具有的種種美來裝飾它們。我設想兩個女朋友而不設想兩個男朋友,因為兩
個女人之間友愛的事例比較稀少,所以就愈加可愛。我賦予她們兩個相似而不相同的性
格,兩個雖不十全十美、但卻合乎我的全好的面容,一看就知道是心地仁慈和富於同情
心的人。我讓她們兩人一個是棕髮,另一個是金髮;一個活潑,另一個文靜;一個頭腦
機靈,另一個性格軟弱,但軟弱得楚楚動人,似乎更顯示其賢惠。我讓二人之一有一個
情人,而另一個女人又是這個情人的溫柔多情的朋友,甚至還有些超出朋友的程度,但
我又不讓她們之間發生爭鳳吃醋和吵鬧嫉妒之事。因為任何令人不快的情感,我都難以
想像,同時,我也不願以任何敗壞天性的東西來玷污這幅美妙的圖畫。我愛上了我這兩
個嫵媚的模特兒,我盡量想像我就是那個情人和朋友,不過,我把他寫成年輕的和可愛
的,另外再加上我覺得我自己具有的美德和缺點1。
1盧梭《懺侮錄》,巴黎「袖珍叢書」一九七二年版下冊卷九第一五八頁。
這就是盧梭給《新愛洛伊絲》中三個主要人物勾畫的大輪廓。金髮女人是書中的主
人公朱莉,棕髮女人是她的表妹克萊爾,情人是聖普樂。而盧梭的「新愛洛伊絲」和十
二世紀的愛洛伊絲不同的是:十二世紀的愛洛伊絲最後進入了女修道院,而他的「新愛
洛伊絲」最後和一個俄國貴族結了婚。她婚前被聖普樂的愛情所征服,但婚後便虔誠地
尊重婚姻的神聖,用美德戰勝了愛情,成為忠貞賢良的妻子和母親。朱莉和聖普樂的愛
情悲劇在於:他們不瞭解人類社會發展的進程;在等級森嚴的社會裡,不同社會地位的
人的婚姻是難以實現的。因此,朱莉,這個在盧梭心目中可協調個人、家庭和社會關係
的人物,只能盡大自然賦予她的天職,治理好自己的家,即盧梭在他的《社會契約論》
中所說的「一切社會之中最古老的而又唯一自然的社會。」
然而,盧梭寫《新愛洛伊絲》的目的,正如他在《懺悔錄》中所說的,不僅僅著眼
於「與整個社會秩序有關的風俗和夫妻間的誠實,」而且還有一個更深遠的目標,要達
到「社會的協調與社會的和平。」人們都知道,在一七五七到一七五八年間,盧梭和狄
德羅等百科全書派的哲學家的分歧,已經發展到無可挽回的決裂地步。對於這一點,他
自己也感到痛苦,他說他「生來就仇恨一切宗派偏見,」因此,他把他筆下的兩個信仰
對立的人物--篤信宗教的朱莉和不信宗教的沃爾瑪--描寫得具有巨大的寬容精神,各行
自己的美德,各盡自己的天職,從而避免思想和感。情上的衝突,共建美滿的家庭。我
們可以說,告訴人們如何生活和相愛,是貫穿《新愛洛伊絲》全書的思想脈絡。沒有這
個主題,就沒有這部小說的寫作。
在法國文學史上,是盧梭的《新愛洛伊絲》第一個把愛情當做人類高尚情操來歌頌,
第一個把大自然的美麗風光寫進小說。在這兩方面,他對題材的駕馭和感情衝突的描寫,
對後來的夏多布里昂(《勒內》)、塞南古(《奧貝曼》)、巴爾扎克(《幽谷百合》)
和內瓦爾(《茜爾維》)都產生了巨大的影響。
譯者第一次讀這本小說,還是五十年代在大學求學的時候。一九八七年去布達佩斯,
途經巴黎,吳德忠同志購贈加尼埃一弗拉馬尼翁一九六七年袖珍本一冊,此後即帶在身
邊,隨讀隨譯。在翻譯過程中,美國普林斯頓大學歷史學教授羅伯特·達爾頓先生Prof
.Robert Darnton、法國國家科學研究中心盧梭研究小組負責人讜基·拉米諾博士Dr.
Tan-guy L』Aminot、法國蒙莫朗錫盧梭博物館館長羅伯爾·梯耶黎先生M.Robert Th
iery、館員安·蒙台涅夫人Mme.A.Montagne和好友洛克桑·阿一薩納女士Mile.Roxan
e Ah-Sane,均一再給我以熱情的幫助,詳細解析書中的疑難,譯者在此,謹向他們表
示衷。心的感謝。
李平漚
一九九二年二月於北京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