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雲台書屋>>外國文學>>橫光利一作品集

雲台書屋

大阪與東京

  由東京上京都,一年裡大約有兩趟,不是專程去辦什麼事,只是隨便出去走走。 因為途經的地方很大,每去一趟,什麼地方有了變化,就會一一映入眼中。道路的 拓闊,時尚的變遷,食品店裡的新發現,這類事時常會有。但比起這些來,最近又 漸漸發現了這麼一些不花上個五年十年功夫就弄不清的事,並且這些事,只有時常 路經這裡的外來者才明白,當地人就不見得了。譬如說,頭一回來這裡時覺得礙難 贊同的事,到了第三第四次,結果發覺那是因為自己認識不足所致,並為此而悶悶 不樂,但回到東京,卻又會反過來,對原先一直以為是東京勝人一籌的東西感到了 不快。但不管怎麼說,我想,那些意欲從事些重要事務的青年和壯年,此時如不關 注東京大阪在精神和物質上的主流性變動狀況,籌劃事務時就不免要出錯。當下生 活在東京的人們的精神狀態,就跟貓眼似的,年年起著變化,大阪的物質狀態也仿 佛與之相頡頏似地變動不居。兩個城市的變化並非完全沒有條理,從內裡看還是有 條理的,但要事先作出預見卻非常之難。生活在東京的人,近來為了什麼事常常把 「不安」掛在了嘴上,但不安並非是去年才突然蒞臨的東西。人沒有哪一年會不感 到某種漠然的不安。每年,當意識到自己的預想完全落了空,人便會念叨起不安來。 這樣的預想,通常誰都不可能年年碰上,所以誰要是說起自己是如何不安得難耐, 便會有人出來告知說,是呵,他也是這樣的。這一來,似乎不安就該是理所當然存 在的,於是不安的精神就像雨後春筍般生長起來。我遇到口稱不安的人時,通常要 問一聲你究竟不安什麼,回答是各人各樣。雖然不安的原因各不相同,但不安這件 事卻誰都確認無疑,換句話說,它表明誰都對事物要比原先思考得深刻些,不思考, 就不會產生不安,因而,不安最足以表明我們對自己生活和精神所作的認真思考。 幹什麼才好呢?這事有前途嗎?自己的所作所為究竟會有什麼結果呢?選擇怎樣的 道路前行?這些誰都不清楚。因為誰都不清楚,懵懵懂懂的頭腦湊在一起,現實就 在時間裡不知不覺變動著,意識到了現實隨時間推移,在朝著誰都不清楚的方向變 動,我想這就是導致不安的原因了。這不安老是變得讓人更加難以捉摸。恐怕今年 也是如此吧。由此,及時行樂的觀念和佛教便並行不悻地盛行開來。反正誰都鬧不 清,都跟傻瓜似的,面面相覷。這世界早已命中注定,與其去費神思考自己實際的 行為能力,還不如搶在頭裡,讓自己和別人一道變得稀裡糊塗的好。
  這是東京的情況。大阪則稍稍不同,大體只是物質上的不安。消除物質的不安, 關鍵在於實際行動能力;如果比別人搶先一步變動,後面的當然會隨之而起,一個 動了,另一個也動了。如果變動出了錯,此時與其考慮日後,還不如著眼當下。因 而變動並不改變什麼,反正停不下來,一直變動著的話,首先當下是太平的。大阪 人的使命,便是使不變動的東西重新變動起來。要能造出變動的種子那該多好。不 過,一旦出現種子斷檔的擔憂,那麼將來就開始被賦予了比當下重要的性質。大阪 人中有一個深思熟慮的實業家,這是個將當下置於首位而行事,並且處處獲得成功 的人,他對我說,那樣做著的時候,要是琢磨這究竟好還是不好,那當下也好將來 也罷,全都會變得黯然失色。我覺得,他的這份焦慮,在通常還很清醒的時候,大 概是不容易產生的。
  無論東京還是大阪,對當下的精神和物質問題採取有力切實行動的人,不知不 覺已有了和我相仿的年紀,漸漸成了日本東西兩極的中樞人物。這對我的視力是一 種估助。因為都是我的熟人,所以每次去大阪,我總是開了新的眼界,增添了前所 未有的快樂。像這樣探尋和觀察著每年所發生的變化的,不光是我一個人吧。現在, 出門旅行讓我最感愉快的,便是這個地方的傳統,以及發生在這上面的變化。即使 明瞭這一點,但由於回答我詢問的人想法各異,我也遇到過不少如果不是做出別的 判斷你就會鬧不明白的事。人到中年後,比起離奇的事,我變得更想瞭解實實在在 的事。選擇對象的方法也變了。正像看一幅畫的時候,最能準確無誤地識別其價值 的地方只有一個。探求事物,尋找自己內心適當的位置,都不是容易的事。巴斯卡 爾說,年齡這東西,不能太年輕,也不能太老,因為它們都不易作出正確的判斷, 道理多半也就在這裡。中年的我們現在得以接近正確,便是因了年齡正當合適的緣 故。因而對事物的探究越是費心血就越是覺得值得探究的,也要數這個年齡段獨多。 我想,不能錯過當下這一時機。
  去年秋天,我去東北旅行。在以往,巖手縣的米向來是日本最難吃的,根本賣 不出去,以致極普通的磷酸鈣都供不上,無奈之下,只得用手頭的大量馬糞來施肥, 施下去的當年雖不見效,但五六年過後,效果就漸漸顯得要比別的肥料好得多,時 至今日,已從他鄉傳來了這樣的話:哪兒的米都趕不上巖手的香。這樣的事,也是 非得花費時間才弄得明白的,同時,也是非得經由對米內行的人的品嚐,才明白得 了的。當我們談論別的事時,是可以從這個故事裡得到種種意味深長的啟發的。我 在大阪也曾意想不到地聽到過與此相似的故事,其中之一,便是丁稚奉公制度的改 革。大阪的商業在此之前一直由丁稚奉公制度[注]唱著主角,但近來,由於丁稚奉 公制度的瓦解和轉換為公司,這一根深蒂固的主角也不得不發生點變化,現在是公 司職員與丁稚之間的競爭,要是全部改為公司職員制,自然就會變得和東京一樣, 大阪人的生活理想就會和從前大相逕庭。這樣一來,同樣都是由資本直接經營的企 業,便將無可奈何地遭到強有力的競爭者的大幅度兼併,由此,與東京人一樣,他 們在精神上的不安色彩也將因此而加重,隨之,思想性的思索方式也同樣肯定會遭 到大幅度的兼併,結果是,行動時只管行動、無須擔憂遙遠將來這種大阪人一貫的 思路,也將就此告終。不管怎麼說,由於今日東京和大阪在生活能力上的差異影響 著整個日本,因而如果看不出兩者之間的差異正在趨於接近和相互容讓,那以後就 什麼事都做不成。再進一步講,大阪和東京一旦趨同後,循守本地傳統的區劃性勢 力和外來者之間的對峙,便將變成這兩個都市所共有的習性,它們將漸漸變得跟巴 黎一樣。對一直居住在東京、幾天前才來到大阪的我說來,連最難理解的港口所特 有的氣息也已讓我有了充分的瞭解。這地方,日後肯定會成為巴黎的雷德·高旭, 就像異國之物,使人難以親近。丁稚奉公的瓦解跡像已經在這塊土地上出現,大阪 人也無法老是安安鬧鬧過日子了。有人認為,即使大阪像東京一樣變成歐洲的公司 制,大阪人還是屬於跟東京人有所不同的另一種人。果真是這樣嗎?精神這東西, 在制度面前是出乎意料的脆弱,對這一極為重要的問題能自信地作出斷言的人,我 以為在今天的大阪人中已所剩不多。所謂窮途末日,便出現在心靈總被法則死死支 配著的時候。在思想界,歐洲法則的陷入僵局,造成了Shestov[注]的不安的思想, 從而對法則豎起了反抗的旗幟。二二非四,這是東方的長處。現在的大阪,是對法 則的屈服還是反抗呢?這不管如何都是件好事。目前,不管什麼事,都只有中樞人 物在暗自為之苦惱著。
雲台書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