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夫·馬拜的《赤道悲鳥》是1998年法國暢銷書之一,也是圍法國美第契文學獎的
入圍作品,而且呼聲頗高。
讀完這部小說,人們的第一感覺是:應該把它拍成電影。因為它具有一部賣座電影
的各種因素:情與欲,血與火,獨特的異國風情,神秘的非洲民俗,赤道地區美麗而奇
特的自然景色……
故事發生在赤道邊的一個無名小島上。這個小島原是法屬殖民地。殖民期間,法國
掌握著這個小島的政治和經濟命脈,人為地操縱小島的出口產品在國際市場上的價格,
在島上辦賭場,開妓院。小島獨立後,殖民者撤走了資金,專家和企業家也隨之離開,
銀行、工廠、商行紛紛關閉,一些與殖民者關係密切的土著也離開了小島,小島的經濟
頓時陷入癱瘓。原先繁榮的小島一下子蕭條了下來,外國遊客不再前來觀光旅遊,一天
一班的郵輪現在一周才來一次,而且人數大為減少。碼頭空蕩蕩的,船廠關閉了,「燕
鷗佔領了船塢」,吊車無人保養,海關只剩下一人,辦公室的窗也被人卸走了,屋頂無
瓦,連門都沒有。在這種背景下,島上的兩大宗派□派和鷹派明爭暗鬥,蘊藏著巨大的
危機,每一派都有外國勢力的支持。當考古發現將改變兩派在島上的地位時,衝突爆發
了,暴力出現了,血與火充滿了小島。
小說的主人公皮埃爾是法國考古學家,他正直善良,但婚姻不幸,妻子埃萊娜水性
楊花,不但經常出去幽會情人,並且嚴重干擾甚至蓄意破壞皮埃爾的正常生活和工作。
皮埃爾忍無可忍,離開了巴黎。他表面上是到小島去考古,其實是為了躲避埃萊娜,逃
避家庭。但埃萊娜沒有放過他,追到小島繼續騷擾他,侮辱他,甚至出賣皮埃爾和他的
朋友們。
小島上的女莊園主朱莉曾在巴黎留學,老師就是皮埃爾。她崇拜和尊重皮埃爾,與
皮埃爾保持著一種柏拉圖式的愛情。皮埃爾來到小島,自然引起朱莉的情人勒貝爾的猜
忌和痛恨。勒貝爾在書中是一個相當複雜的形象,他大膽魯莽,成了鷹派的首領,但在
關鍵時刻卻顯得很懦弱。當兩派發生衝突,他甚至指揮不動自己的軍官,保護不了想保
護的人,最後被朱莉所蔑視和拋棄。但勒貝爾並不是十惡不赦的壞蛋,他尚有良知,曾
想制止姦淫殺戮。他對朱莉雖然欲多於情,但畢竟是忠誠不二。
朱莉的管家齊婭是個有巫術的女子,她信神,能「通靈」。她的血具有神奇的作用,
能預知世事,指揮大自然。當她的鼻子流血時,「風立即就停了,樹也寂靜了下來。動
物也停止了活動,不再叫喚。生命的跡象全都消失了。」她與神靈達成了協議,獻出了
第一個孩子的生命,犧牲了第二個孩子的一個指頭,以換取神靈的保護。她能神遊,靈
魂能出竅。作者還通過她,展示了島上的許多民俗,如島民們參拜山神、向雲乞靈、吞
熱灰、喝猴血、飯前祭神等。
與此相呼應的是島上的自然景觀。作者常常忘情地停下來描寫大自然的景色:地上
的爬蟲、空中的飛鳥、海邊的螃蟹、水中的游魚……他以大自然的美景來襯托人間的丑
惡,以寧靜來襯托混亂,以喧囂來襯托和諧。他不厭其煩地介紹熱帶森林中的各種動植
物,尤其對那隻鳥中之王——大冠鵑著墨更多。這只巨鳥隨時隨地都跟隨著書中的主人
公,目睹著人間的一場場悲喜劇。她是世界忠實的見證者,也是人類的保護神。書的結
尾,當皮埃爾死了的時候,大冠鵑也永遠地飛走了,再也不回來。
小說在敘述中穿插著回憶和書信,故事在小島和巴黎兩地交叉展開,展示了文明與
野蠻、進步與落後的衝突。皮埃爾與埃萊娜感情糾紛從巴黎搬到小島上繼續發展,並與
朱莉和勒貝爾的矛盾、勒貝爾和皮埃爾的矛盾、朱莉與埃萊娜的矛盾交織在一起,其背
景是皮埃爾父母的矛盾、朱莉父母的離分和朱莉祖父的悲劇。
小說的開頭節奏開始極慢,作者極平靜、極耐心地細緻描寫螃蟹在海邊爬行、進攻
的情況。隨著情節的發展,人物的介入,節奏越來越快,高潮疊起。尤其是小說的最後,
在叛軍燒殺姦淫的同時,朱莉在密林中乞求神助,皮埃爾和埃萊娜則划著小船在河上逃
命。在危急關頭,埃萊娜不顧危險,堅持給皮埃爾講述兒子死亡的真相,讓人弄不清埃
萊娜來小島究竟幹什麼?是來搗亂,還是來懺悔?從她的所作所為來看,她似乎是來制
造事端。可她那封未寫完的長信,卻又暗示她是另有使命的。但當我們對這個壞事做絕
的女人剛剛產生了一絲同情和理解時,埃萊娜就發生了意外,落水身亡,給大家留下了
無名的惆悵。
小說的作者長期從事外交工作,對非洲具有特殊的感情。但這種感情有時居高臨下,
甚至帶有偏見,這是我們在讀這部小說時應該注意的。《傷逝》是作者早年的另一部暢
銷小說,附在書後,不單是出於技術方面的原因,因為兩書具有內在的聯繫。當然,這
種聯繫與作者的身世密切相關。在作者未授權我們披露其個人生活的情況下,我們且把
《傷逝》當做一本單獨的小說來讀吧,好在這也不乏味道。
編者
1999年12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