驚宋 第七百四十三章 解決南洋問題的機會
    岳雲可是清楚得很。 .   . 後世中國的南沙群島被周邊小國瓜分,泱泱大國束手無策,還很自豪地向國內外民眾宣佈,中國沒有在南海鑽一口井,得到一滴油,而越南、菲律賓等國卻在南海強佔的南沙島嶼及海面上鑽探油井,年產油數千萬桶,唯恐世界上其他國家不知道中國軟弱可欺……

    這樣羞恥的事情,岳雲是再也不想讓歷史重演了。而且在他看來,就如南美洲在後世如同美國的後花園一般,包括澳洲在內的大南洋地區,理應也是中國的後花園。

    群臣一聽,均面面相覷。劉一寧立刻便出列勸說道:「陛下,現在是正月,正值天寒地凍之時,我軍現大部皆在中原一帶和金軍對峙,另有一部在四川防備遼軍,且南洋之軍已經連續作戰近一年了,還得留出軍隊來以防ri本情況有變。只怕不宜大動刀兵啊!」

    劉一寧的話也得到了眾臣的贊同,雖然他們對於征服南洋也認為是理所當然之事,卻並不看好現在就發起進攻。因為漢軍才剛剛打了一場北伐之戰,兵士疲憊,且按原定計劃,來年chūn曖花開之時,將會渡過黃河,再度北伐。ri本又處於動盪之中,在幾個方向同時用兵,乃軍事大忌。

    不過岳雲卻是微微一笑道:「諸位愛卿,你們說的情形我也早核算過了,但還是認為現在出兵方是最有利的時機!」

    「哦?陛下可否給臣等解惑呢?」就連薜源也是有些好奇地問道。

    岳雲眼中jīng芒一閃道:「先,眼下江南和北方的確是處於寒冬臘月,天氣寒冷,這點是不假的……可問題是,我們並非要在江南和北方打仗,而是向蒲甘和大理用兵,這兩個國家的氣候均炎熱異常,與我大漢夏天氣溫差不多,根本不存在因天冷導致進攻不易開展的情形發生!」

    「第二、兵力上,也不存在多大問題。南洋的軍隊數量其實不少。除了我們原先派駐的十五萬大軍外,最近一年時間,又整編了安南、占城、真臘、斛羅四國的兵士二十五萬人。目前,我國在南洋的總兵力已經超過了四十萬,而蒲甘王國的軍隊不過十二萬。大理國的軍隊更只有十萬。兵力配置上是我眾敵寡……」

    王童聽到這裡。方眉頭微微一皺,疑惑道:「陛下,雖然在南洋我軍兵力佔優,但那些新整編的四隊。戰鬥力卻完全不能與我軍相比,戰鬥力極為低下,且目光還有一半部隊按南洋都督府的命令,派往三佛齊和東爪哇兩國駐紮,李寶將軍準備以安南模式。將其完全納入我大漢版圖,如此一來,會不會引起南洋局勢動盪呢?」

    「文青不必擔心!朕已經從情報部那裡瞭解到了南洋的狀況。三佛齊和東爪哇兩國在我們的挑撥下,已經相互攻打了四年多,雙方的民眾都jīng疲力盡,渴望和平。而這些年來,我國商人出於好心,對於生活陷入困苦的兩國貧苦百姓多有接濟,因此。漢人在當地的映像極好,他們對於我南洋都督府的大軍進駐,已經沒有多少排斥之意。現在據李寶反饋的消息,在三佛齊和東爪哇推行軍管措施十分順利,較原先紅河州的情況好不知道多少倍。甚至比如今的安南和占城漢化效率更高。讓李寶也很吃驚呢。」岳雲笑瞇瞇地說道。

    王童不禁臉一紅,方作了一揖道:「既是如此,臣便沒有什麼異議了。」

    岳雲轉過頭對仍有些疑慮的眾臣說道:「其實大家不用擔心,此次攻打蒲甘和大理兩國。朕不會從本土調集一兵一卒,全由南洋出兵。糧食亦從南洋徵集,不會加重本土財政的負擔。而國內需要做的,就是保證武器彈藥的供應罷了。所以,朕相信,國內不但不會反對,相反還會贊同呢!」

    「哦?陛下此言是何意呢?」這下連虞允文也有些驚奇了。

    不需要從國內調兵徵糧,固然會讓負擔輕不少,但彈藥的製造和運輸壓力亦是不小。而中原王朝歷來對外發動戰爭,民眾皆是比較反對的。原因就在於打下土地後,對於百姓沒有任何好處,反而倒要因戰爭交納更多的稅賦,要服更多的兵役和徭役。這樣一來,上至士大夫,下至平民百姓,無不反對戰爭。漢民族的血xing和野心,就這樣漸漸被一片反對打仗的和平聲中,漸漸磨滅了。

    而反觀大航海時代的西歐,由於對外殖民征戰可以取得利益,不但可以開疆闢土,佔領土地,更可以掠奪財物,充實國庫。所以上至國王貴族,下至平民百姓,無不熱衷於此。這樣一來,由於整個國家從上至下皆有了一種對外擴張和殖民的,極大地促進了了一個民族的進取心,加之文藝復興後,西歐在工業革命,科技進步等方面,皆走在了世界的前列,取得對世界的支配地位,也就順利成章了。

    岳雲現在迫切想做的,就是激發國民對外探索的。在南洋的安南、占城、真臘等地,鼓勵商人前往貿易、建廠、開礦只是初步嘗試,接下來,他便要進行大刀闊斧的改革了,引導民間力量走上對外擴張殖民的道路。

    「允文,朕的意思是:此次進攻大理和蒲甘兩國,其實是三分軍事,七分政治。要論軍事實力,我軍遠遠強於敵人,不要說這兩個國家的軍隊數量低於我國駐南洋的軍隊,就算他們比我國還多,在我軍的火器優勢,和強大的戰鬥力面前,他們也只有落敗的份。」岳雲用手指輕輕敲擊了一下龍椅的把手,然後繼續說道:「然後,我們再用陸游原來那套辦法,相信將這兩國納入我國版圖也問題不大。可關鍵卻在於,以後難道就由國家全部包辦嗎?」

    眾臣聽聞之後,均有些不解,暗忖對外開疆闢土,不由國家出面發起戰爭,難道還由私人承頭不成?  
本站首頁 | 玄幻小說 | 武俠小說 | 都市小說 | 言情小說 | 收藏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