驚宋 第七百三十七章 國號大漢
    說起這吳健chūn,也是一個異數。他原本是吳貴妃的弟弟,當年和岳雲還一起聯手對付過趙琢。但自姐姐被完顏亮擄走後,自知失了靠山,便賣了自己苦心經營的飄雪閣,去南洋闖蕩了。沒想到他運氣極好,在一次前往東爪哇的航行中,座船遇上了暴風雨,被刮到了一處從未來過的海面上。

    他查看羅盤,才發現竟然已經在爪哇島東南一千多海裡的地方了。這裡已經遠離了商船的航線。船上的食物和淡水都要用完了。

    吳健chūn無奈之下,只得指揮水手尋找附近的陸地,以補充淡水和食物。結果沒想到,他向南航行了沒多久,竟然發現了一片新的大島嶼,而在這個大島上,有許多大宋和南洋都沒有見過珍稀動物。特別是嘴巴象鴨子一樣的怪獸,腹中有一個口袋的大老鼠。

    吳健chūn想起朝廷曾頒布了法令,獎勵那些發現新的島嶼和珍稀動植物的航海家。

    於是,他在記下了這大島嶼的座標後,裝載了這大老鼠和怪獸,返回了臨安。

    吳健chūn帶回來的這兩個動物實在太過怪異,市舶司的官員也不知道該給他什麼獎勵。於是直接送到了李雨柔那裡,讓她審核獎金的發放。

    而這時,正好岳雲在戶部找李雨柔有事,看見這兩怪物之後,頓時大吃一驚。他自然認出來這是袋鼠和鴨嘴獸了。心忖難道這傢伙發現了澳大利亞?

    在詳細詢問了吳健chūn一番後,他終於認定,吳健chūn這傢伙竟然真的發現了這個資源豐富的大陸。要知道,澳大利亞的鐵礦可是世界上最豐富的,這對將來國家的發展大為有利。

    在嘉獎了吳健chūn之後,岳雲便責成海軍部根據吳健chūn的記載,派出一支小型艦隊前往澳大利亞,以開闢前往這個資源豐富的大陸航線,為以後的採礦治煉、移民等打下基礎。

    通過報紙的大力宣傳,以及各地「祥瑞徵兆」的影響。短短一個多月內。朝野上下要求改朝換代的呼聲就被抄得高漲起來。

    而監國公主趙瀅兒自然巴不得自己夫君早點成為皇帝,她亦覺得趙宋氣數已盡,應該改天換命了。於是,又下了一次禪讓詔,並再次代表趙氏皇族提出。讓岳雲登基為帝。

    岳雲當然是又一次婉言謝絕了。

    不過。到了楊月和陸文龍等人從ri本作戰歸來後,趙瀅兒便第三次引著百官,親至岳府門口獻玉璽和綬帶,稱宋室氣數已盡。她作為太祖皇帝的子孫,亦認為岳雲才是最佳的皇帝人選,只有他才能帶領這個國家的人民,重新崛起,讓天下漢人免受異族荼毒……

    這一回。岳雲終於沒有再推脫了,他在群臣和軍中將領們的歡呼聲中,點頭同意道:「既然大家都認為,本王才是引領這個國家的最佳人選。岳某再推辭的話,就顯得有些矯情了………好吧!就讓我肩負起這個重任吧!」

    眾人這時均是大喜,紛紛軀身行禮,高呼:「萬歲!萬歲!萬萬歲!」

    很快,朝中群臣便商量決定,三ri後舉行禪讓儀式。為岳雲舉行登基大典。

    只不過,新皇登基總得確定一個國號。而這新的國號叫什麼,群臣卻是議論紛紛,就連一向親密無間的劉一寧、虞允文、薜源等亦是爭得面紅耳赤。

    劉一寧認為可以不改國號,大宋已經立國兩百年了。雖然最後幾任皇帝無道,卻也不能抹殺它之前的功績,大宋的百姓相對之前歷朝的民眾來說,生活得算是最好的了。要不是北方的異族太強。大宋其實也是不錯的。而且大宋公主趙瀅兒又是岳雲的妻子,他也算是皇親國戚了。完全可以就以「宋」為國號,這樣民間的反對浪chao最小。

    不過以鞏月漓、薜源等人卻是堅決反對,稱既然是建新朝,哪有還用原來國號的道理?古往今來,從未有哪個受禪的新帝是用前朝的國號的。

    而他們的意見也代表了大多數大臣的意見,認為建立新的王朝是推陳出新的事情,怎麼能延用「宋」這個舊國號?

    只是,新的國號取什麼名字,群臣卻是眾說紛芸。王童說簡單點,就叫「岳」好了。薜源卻是立刻反對,稱以皇帝的姓為國號的只有南北朝時代的陳朝,而且只存在了二十來年就為隋朝所滅,可見這樣取國號,新朝會極為短命。

    虞允文提議叫「吳」,理由是現在大宋的最重要根基是江南一帶,民眾皆說一口吳儂細語,且以前三國時期,孫權曾建立吳國。

    而陸游卻站出來反對,稱南北朝時期,盤據江南的還有齊和梁兩個朝代,為什麼不叫齊或者梁呢?

    後來還是朱熹的意見,得到了岳雲的贊同,而平息了這場爭論。

    他說道:「陛下先封漢王,再登基為帝,理應以『漢』為國號。隋、唐兩朝的開國君主楊堅和李淵皆是先封隋國公和唐國公,後建隋、唐兩朝的。我們也可以此慣例照辦!且咱們都是漢人,以『漢』為國號也有利於以後北伐中原時,號召當地漢人百姓!」

    岳雲也深以為然,他當即就拍板道:「朱大人言之有理!國號就定為『漢』吧!」

    國號定下來之後,便要確定年號,眾臣提出了幾個年號,最後終於敲定了一個叫「永興」的年號。

    對於年號,岳雲倒是沒什麼追求,那些大臣要用什麼年號,就隨他們折騰去吧。

    朝中群臣商量之時,大理寺監獄內,何鑄、張擇端、范同、薜弼等人卻是面如死灰一般。

    雖然眾人並沒有呼天喊地、捶胸頓足著大聲苦鬧。但外面獄卒眉開眼笑地談論岳雲的登基一事,卻像鐵錘一般不斷地打擊著眾人漸漸脆弱的神經。似乎是再也忍受不住這種掙扎等死的壓力,脾氣剛烈的何鑄第一個打破了沉靜說道:「大宋已經滅亡了,聽獄卒說,秀寧公主已經宣佈皇室將大宋的皇位禪讓給岳雲,三ri後,岳雲就要舉行禪讓儀式和登基大典了。我等身為宋臣已無顏苟活於世。諸位大人,我們以死殉國,陪伴先帝,以全名節吧。」

    眾人聽到此話,皆不禁有些心驚肉跳。何鑄說的話他們並不是沒有考慮過。只是,當真的要面對死亡之時,這些注重名節的士大夫依舊會猶豫會害怕。

    他們發現,其實這一切早已注定了。這幾年自己這些人與民眾越來越脫節了。總是沉浸在自己編織的夢想中罷了,以為以皇帝的名義,振臂高呼,就有很多人來投靠。可從如今百姓對禪讓之事如此高興的反應來看,天下人只怕十之仈jiǔ都是擁護岳雲的。

    如今夢醒了,一切也就該有個了斷了。身為士人的自傲讓他們不得不選擇自盡來保住自己的名節。意識自己的生命即將走到盡頭之際,這些大臣皆不禁悲由心生。他們想到了自己的家人,想到了自己的妻妾,更想到了民間還遺留的一些太祖後裔,不知道岳雲即位後會不會對前朝皇室趕盡殺絕。

    在何鑄的帶頭下,他們將衣服撕成布條,掛在了房間的樑柱上,然後將脖子伸進了繩套……

    第二天,朝堂之上,岳雲已經和趙瀅兒坐在了一起,雖然他還沒有正式加冕,但在眾臣眼中,已經是皇帝了。只不過,岳雲還是讓大家不要叫他陛下,而仍稱漢王,以免落人口實。在宋朝評議之風甚為開放的時候,這一些枝節之事,也容易被一些鑽牛角尖的文人認為是越禮行為。

    今天朝會上討論的事情便是以誰為相之事,岳雲當了皇帝之後,自然就不會再當首相了。而眾人圍繞著這個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職位,又展開了激烈的爭奪。

    在群臣的討論中,共有三位人選。一位是虞允文,一位是薜源,一位是陸游。

    岳雲認為,他們三人從能力上來說,都絕對能夠勝任。而他最中意的,是三人中最年輕的陸游,此人無論是內政還是外交,軍事還是謀略,是朝中百官中,綜合能力最強的一位。

    但陸游的弱點便是太過年輕,現在也不過二十五歲,威望差了一些。

    而薜源雖然能力也很強,歲數也合適,四十餘歲正是擔任高級官員的黃金年齡,年富力強,經驗豐富。且薜源也是文官中難得的幾位懂軍事和外交的人才。

    但對薜源來說,最大的不利便是他的出身,他出身海盜,這在很多清流眼中,是當過「賊」的人,顯得身家不清白。因此反對他為相的人亦是不少。

    於是,虞允文便最後脫穎而出,成為了大家皆能一致接收的人物。他是文官,卻是軍事型的文人,懂軍事,懂謀略,在內政和外交上稍差。不過有劉一寧和重新得到重用的老外交官馬擴輔佐,想必也問題不大。而且他的父親亦在四川官場當官多年,算是一個官宦世家了,又是最早跟隨岳雲的人,無論是台灣系的官員,還是大宋本土的官員,都能接受他。

    在眾望所歸之下,虞允文便被確定為了新朝的第一任首相。  
本站首頁 | 玄幻小說 | 武俠小說 | 都市小說 | 言情小說 | 收藏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