驚宋 第四百八十五章 臨安的應對
    初秋的臨安,秋風蕭瑟,臨安的大街上卻是沒有幾個行人,不少民眾都開始向南逃跑,準備躲避戰禍。

    而那些在臨安有家有業,捨不得放棄家業南逃的人,均在焦急地向從江淮之地逃回來的人打聽著前線的戰況。估算著金軍究竟有無可能南渡長江,打到臨安來。

    臨安城內再度陷入了一片恐慌之中。原本城裡張燈結綵,街上到處都是廣告牌。全國各地的頭牌花魁皆雲集於此,去參加那第四屆大宋花魁大賽。十月份正處於「大宋花魁大賽」的總決賽階段。

    只不過,因趙構、秦檜、張浚等幾名「評判」已經無心再觀看比賽,也只能暫時中止。

    十月五ri,臨安皇宮內,因舉行「大宋花魁大賽」而停了好多天的朝會,終於又召開了。

    張浚現在已經重新被任命為樞密使,趙構企盼他能夠在這危難時刻能救大宋一次。

    張浚首先向眾人介紹了一下目前的戰況。

    「眼下,金軍東路軍總人數三十萬,已經抵達和州和瓜州,正在四處搜羅船隻,準備渡江。而我軍在長江南岸的兵力尚不足五萬人,且分佈在從鎮江到池州的五百多里沿岸,兵微將寡,情況著實堪憂。」

    「中路金軍兵力約為十二萬,已經於八天前攻克信陽,正向鄂州進發,劉琦將軍在隨州組織了第二道防線,正在和他們對峙。形勢也不樂觀。」

    「相比之下,西線倒還比較穩定。吳璘將軍在襄陽發起反攻,打敗了僕散忠義,讓其不得不退守房州。但吳璘將軍的兵力不多,還要分兵把守大散關,怕遼國萬一趁火打劫。所以,西線也處於相持階段。」

    聽完張浚的介紹後,眾臣都是面沉如水。西路和中路倒還罷了。算是穩住了。可東路咋辦?看這架勢,金軍隨時都有可能渡江,而一過了長江。江南一帶全是平原,從建康到臨安,金軍騎兵奔襲過來也不過兩三天的事。屆時。大家只怕要被金軍一鍋端了。

    「微臣建議,在目前情況下,還是遷都比較好。昔年金軍攻到汴京城下時,如果先帝遷都,恐怕就不會被擄到金國去了!」發言的是萬俟契。他搞yīn謀詭計,朝堂鬥爭,恐怕天下間只有秦檜跟他有得一比。但是面對這種戰爭大事。他就有些膽怯了。

    萬俟契的話立刻得到了很多大臣的贊同。不過接下來又有一個難題出現了:遷往哪裡?

    兵部尚書劉子羽是四川人,便建議遷往成都,認為四川是天府之國,四周是山。易守難攻,吳璘又是宋朝現在最厲害的武將,如果他都頂不住金軍了,只怕南宋也沒其他人能和金軍對抗了。

    而吏部侍郎朱松是福建人,他便建議遷往泉州。認為泉州貿易發達,朝廷把首都設在那裡,不愁稅收。且如果真的金軍打到福建來了,還可以坐船從海上逃跑。

    跟著,又有一名廣東的官員建議遷到廣州,理由和朱松說的差不多。只不過他認為廣州更偏南。金軍打過來更不容易。且不但可以逃到海上,還能逃進安南。

    張浚聽了這些人的話,頓時氣不打一處。

    他當即便反駁道:「長江天險豈是那麼容易被破的?昔年曹孟德八十萬大軍南下攻江東,也未能渡江成功,反在赤壁被三萬吳軍打得大敗。我軍現長江沿線兵力達到了五萬,而金軍只有三十萬,且多為騎軍和步兵,根本沒有水軍,我軍完全可以與其一戰!」

    趙構一聽,也是眼睛一亮。他雖然不懂軍事,卻也知道金軍從淮河邊上打到長江邊上,肯定軍隊都是步軍和騎兵。而這些士兵並非讓他們上了船就能成為水軍的,必須經過一番訓練才行。雖然長江水師在兩年前被岳雲重創,但這兩年已經新造了不少艦隻。只要能阻止金軍渡江,也並非就是一敗塗地的結局。

    只是,他心中還是有些感概:以前有岳飛在時,金軍和偽齊軍多次南下,都被岳飛擊敗,讓他可以高枕無憂。眼下岳飛被轟走了。宋軍就立刻成了軟蛋了。讓金軍這麼容易就打到長江邊上了。這可著實不妙啊。

    不過,現在大敵當前,趙構也無瑕細想了。他沉聲問道:「張愛卿,眼下你可有退敵之策?」

    張浚思量了片刻後道:「微臣以為,應多管其下,首先,應遣一慣戰之將前往長江沿線佈防,不能讓金軍渡過長江。否則,以金軍騎兵弓馬之利,數ri內便可抵臨安城下,屆時萬事休矣!」

    趙構點了點頭,但又疑惑道:「那遣誰去呢?」

    張浚顯然早已想好了人選,他躬身道:「微臣舉薦兩人,一人為濠州守將王德,他雖然戰敗,但敗因卻是因為金軍用了炸彈,導致城牆跨塌,不得不敗,非其無謀無勇之故。另一人則為魏勝,此人原為海州防禦使,陸戰水戰皆擅長。且對陛下忠心耿耿,在其主將胡紡叛變投敵之際,堅決不肯事賊,突圍向楊沂中將軍報告戰況,又突圍回來。真乃義士也!」

    「好!就照張愛卿說的辦!」趙構這回倒是當機立斷。立刻派將兩人均升為正四品的承宣使,一個負責採石磯到池州的防禦,一個負責建康至鎮江一帶的防禦。

    「此外,微臣還建議號令各地義士前來臨安勤王,二十年前金軍第一次南侵攻汴京時,就全仗老種相公的西軍東出潼關威攝,才迫使金軍退兵!」張浚又補充道。

    「好!朕立刻就詔告天下,號令天下義士前來臨安勤王!」趙構一口答應道。

    這時,張浚又小心翼翼道:「不過!微臣以為,陛下應該再遣一信使前往台灣,請海外都護府的都督岳雲率兵來臨安解救。他的水師冠絕天下。金人的火器據說也是學自於他。我們雖然比金人還先得到火器,但卻一直未能加以大規模仿製生產,才導致前線形勢迅速惡化!」

    趙構這回卻是有些猶豫了:「火器倒還好說,朕命工部加緊製造便是,那些已經裝上戰艦的拋she器和瓦罐炸彈都給朕拆下來,先用於臨安城的防守,不然萬一金軍打到臨安城下,用炸彈轟擊咱們,咱們卻不能還擊,那可如何是好?只是……岳雲那邊就麻煩了,朕之前可是和他撕破了臉。眼下去還讓他來勤王救朕,他會同意嗎?」

    薜弼聽聞之後,立刻便出列躬身說道:「官家,岳雲會不會出兵救我大宋難說,但岳飛卻對朝廷一直忠心耿耿,是一定會來救陛下的!如果官家同意,微臣便可前往台灣遊說岳飛,岳雲又是個至孝之人,如果岳飛讓他出兵救援,他縱然不情願,也必將聽從!」

    「好主意!朕准奏!那求援一事就麻煩薜愛卿了!」趙構一聽,如同抓到了一根救命稻草一般,心中頓時大喜。

    不過,這時他卻有些奇怪,因為秦檜一直沒有說話。他不禁微微有些好奇地問道:「秦愛卿,你對如何抵禦金人入侵,可有應對之策?」

    秦檜這時方深吸了一口氣道:「老臣在想,能不能遣一使者去和那金帝完顏亮談判,爭取讓金人退兵呢?畢竟他們還有遼國這個大患,如果在我們大宋這裡損耗過多兵力,豈不是讓遼國撿了大便宜?」

    殿下劉子羽、何鑄等清流聽罷便不禁心中冷笑,暗忖秦檜真不愧是有名的主和派,任何時候都在想著求和。

    「那依秦相之意,應當如何?」趙構問道。

    「老臣以為,應遣一口齒伶俐的使者到金軍之中,和金帝完顏亮商談,看看金國到底目的何在,如若彼國並無滅我大宋之意,倒不妨將江淮之地割讓與金!如果金帝完顏亮一意孤行,不肯撤兵,我們也可利用談判贏得時間,作好長江沿線及臨安城的防備。」秦檜躬身說道。

    秦檜的一番話讓眾大臣均連連點頭。割地賠款嘛,咱大宋又不是第一次了。而且江淮之地已經落在金國手中,現在只不過是承認這個事實而已。如果金國只是想佔領點宋國的土地,多要一點「歲貢」,那大家都可鬆一口氣了;就算金國是真的想滅宋,派使者與其淡判,爭取點緩衝時間也沒害處。

    「行!那就依秦相之意,派使者前去談判吧!」趙構思量了一下,又問道:「那派誰去呢?」

    秦檜和萬俟契對視了一眼,方一起說道:「兩年前范大人曾出使金國,與金帝完顏亮談判數月,想必對金國內情熟悉,因此,臣等舉薦范大人前去談判。」

    「好!朕准奏!就命范同和秦熹一同前往瓜州,將朕的誠意帶去吧!」趙構頷首道。

    秦檜一聽趙構讓自己兒子也一起去,微微有些愕然,但隨即便想,這也是鍛煉自己兒子的機會。倒也不可錯過。於是連忙向秦熹使了一個眼se。

    秦熹會意,連忙上前磕頭謝恩,表示一定不會辜負官家厚望,力爭出使成功。RQ  
本站首頁 | 玄幻小說 | 武俠小說 | 都市小說 | 言情小說 | 收藏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