驚宋 第四百三十九章 計將安出?
    眾將領有的說不如以金錢收買趙構身邊的重臣再張浚、薜弼、曹公公等人出面說情求趙構免了岳飛的罪。*

    還有的認為岳雲此次營救韋太后立下大功可向趙構說明這一點將功抵罪。畢竟宋朝極重孝道岳雲救了趙構的母親求趙構放了自己父親也總說得過去。

    當然也有主張強硬的象牛通、關鈴等一干武將便建議以水師船隻運送士兵在臨安附近登陸倣傚兩年前進攻臨安之舉以大兵壓進用武力威逼趙構放了岳飛。

    岳雲聽了這個建議眉頭微蹙。他不是沒想過兵臨城下逼趙構簽城下之盟放了岳飛的計劃。但現在的情形卻同兩年前不大一樣次自己是打了趙構一個措手不及。今趟想再如法炮製恐怕就難了。現在自己可動員的兵力不比兩年前那麼多了。

    而且次是自己主動但這回主動權卻在趙構手中。

    雙方的實力對比也有了明顯變化。次自己能動員數萬岳家軍的jīng兵趙構只有三萬老弱禁軍。今趟自己的軍隊全是新兵而敵人卻是有三萬多已經經歷了戰爭洗禮的jīng銳部隊形勢已不可同ri而語。

    「允現在我們總共有多少兵力能夠抽出多少投入進攻?」岳雲思量了片刻後沉聲問道。

    虞允顯然早有準備他輕搖折扇道:「現在我們共有一萬七千軍隊其中陸軍一萬人。水師七千人。但陸軍中絕大部分均是最近一年來新招的士兵他們很多人只訓練了幾個月沒有經歷過戰爭洗禮。相比之下水師倒還強不少皆是經歷了海戰的老手就算是新入伍的士兵也皆是漁民出身。對於駕駛開船、在甲板放炮she箭均可以很快手……」

    頓了一下後他方繼續說道:「所以。若要打敗朝廷的水師咱們有十成把握可如果要進攻臨安。那把握就太小了。咱們的陸軍並不佔優勢。」

    岳雲面se微變轉身向鞏月漓問道:「月漓朝廷現在在臨安的軍隊有多少呢?以我們的兵力進攻可有把握?」

    鞏月漓俏目眨了一下露出一副思索的表情然後柔聲道:「夫君朝廷在臨安約有兩萬多禁軍這部分軍隊戰鬥力極差基本可以忽略不計。*但另外卻有三萬神武軍。是楊沂中和劉琦編練出來的部隊。這部分軍隊經歷了和韓世忠、張俊以及我們岳家軍的戰鬥。雖然他們也沒打什麼惡戰但戰鬥經驗卻比咱們的這一萬士兵強不少……所以夫君若是想以這一萬士兵進攻臨安城只怕難以戰勝他們……」

    岳雲也知道以自己的實力想攻破臨安是不大可能的。但己方也有一個優勢。那就是有火炮和火槍雖然火槍還沒有大規模列裝而且火槍的xing能也無法和後世比但如果在戰爭中和盾牌手、長槍兵、弓箭手一起配合倒是很難讓敵軍攻破陣勢。

    「這樣吧!我們多管其下。既向朝廷要求以救回韋太后的大功將功折罪求放了家父。同時也動用一切關係和金錢讓朝中大臣為我們說好話象曹公公、張大人、薜大人那裡不用痛惜錢財該打點的就打點……」岳雲說到這裡頓了一下後道:「如果能聯繫到後宮的吳貴妃、秀寧公主也可以買些女人喜歡用的珠寶首飾她們幫幫忙!」

    「如果這一切努力官家都還是不同意放家父那說不得我們便只有採取武力了!就算我們攻不下臨安但也絕對讓趙構這傢伙好過不了!」岳雲這時眼中閃過了一絲寒光他是真的怒了。

    會議結束後岳雲便派王童去臨安聯絡有交情的大臣。同時下令作好進攻舟山的準備。不管以後是不是要進攻臨安舟山皆是一個重要的前進基地。

    回到了自己所住的宅院內三女方抱著他喜極而泣。在開會時她們就聽得擔心不已只是大庭廣眾之下當著這麼多人總得有些矜持。現在回到家中終於可以無拘無束了。

    訴說了一番相識之情後岳雲方向三女問起台灣目前的情況。

    眼下三位夫人算是有了一個具體分工:鞏月漓掌管全台情報工作李雨柔負責台灣的財政和建設楊月負責訓練台灣水師以及出海作戰。論起台灣的情形就算是虞允和陸龍也不及她們三個清楚。於是三女便你一言我一語用清脆悅耳的聲音向他訴說了起來。

    原來現在台灣的人口已經增加到了三十多萬。尤其是最近四五個月以來增長更是十分迅速而這種情況的出現乃是由於朝廷發兵進攻江淮及荊襄一帶造成了當地百姓流離失所。[ 找小說素材就到]不少百姓人心惶惶想往南方遷移逃避戰亂。此時鞏月漓見到這種狀況便派出了大批暗探在述戰亂之地鼓動百姓移民台灣。

    百姓們聽這些暗探說去台灣種田免稅經商打漁的稅賦也僅有大宋的一半且到了台灣後官府還發給糧食種子及農具還可借賒錢建住宅。這對他們來說吸引力很大。

    同時探子們還宣稱台灣孤懸海外又有強大的水師保護無論金國還是遼國均無法攻到台灣來在台灣定可保生活無虞。

    於是一時之間許許多多南逃民眾都聽信了鼓動如chao水般湧入了台灣尤其以荊襄和江淮之地最多。其次則是福建和江浙一帶的百姓。他們大多接觸過台灣來的商人有的甚至去過台灣知道當地的富足和民眾生活的幸福。只是朝廷現在也注意到了往台灣的移民chao開始加以控制了。

    大量移民的湧入使許多荒地得到開墾也為建工廠、建港口和城池提供了勞動力。不過這樣一來。台灣的財政壓力就大了據李雨柔統計僅去年九至十二月這四個月。在城鎮建設及移民安置方面的支出便達二十萬貫銅錢。加對種田的免稅及對商業、工業的稅收減半政策讓台灣的收入又少了許多。經初步測算每個月財政虧損均達八萬多貫。

    幸好這時。ri本石見銀山的第一批銀礦已經挖了出來並裝船運往台灣在治煉成白銀之後總算彌補了財政赤。但現在石見銀山才開始挖礦所用礦工皆是從台灣招募而來的人數還不算多。等到可以進行大規模開採了相信台灣的財政就能扭虧增盈了。

    「月兒我們的水師現在情況如何了?」岳雲聽完鞏月漓和李雨柔的介紹後立刻急迫地問道。這是他現在最關心的事了。

    楊月杏目一眨道:「夫君現在我們的水師已經由原來的六十多艘戰艦增至八十餘艘了。如果不是我和李寶將軍擔心一下子擴編過快。導致戰鬥力下降恐怕能夠突破百艘了。我們這半年來已經基本肅清了蔡家的艦隊南洋的海盜也被我們趕到了馬六甲一帶。現在可以這麼說:在大宋沿海一帶我們是最強大的海勢力了只有朝廷的水師與我們有得一拼。」

    「嗯!不過我想趙構和秦檜也會想到這一點。屆時如果真要攻取舟山只怕得和朝廷水師一戰。」岳雲思量了片刻道。

    楊月這時微微一笑道:「夫君不用太擔心其實真的對朝廷水師我們也有勝利的把握。雖然他們戰艦巨大數目遠較我們多。但他們卻沒有火炮所以真打起來。我們並不懼怕他們。」

    「那就好!」岳雲可是深知火炮在海戰中的巨大作用。

    就在這時楊興卻急匆匆進來報告道:「岳將軍高大人求見!說有船隻設計的事情想將軍作主!」

    「高宣?他問我船隻設計的事?叫他進來吧!」岳雲不禁苦笑道:「我又不懂這方面的技術問我有什麼用啊?」

    楊興聽聞之後表情卻有些怪異望了楊月一眼戰戰兢兢地不敢說了。

    楊月見狀冷哼了一聲對岳雲道:「夫君還是我來說吧。高宣一定是向你告我的狀來了!」

    「哦?這是怎麼回事呢?」岳雲一聽不禁大為驚奇。心想高宣是專門設計製作艦船的而楊月卻是台灣水師的統制兩人應該配合默契才對啊。咋會鬧起來了呢?

    楊月歎了一口氣道:「事情是這樣的就在夫君您去金國後不久高宣便向雨柔妹妹匯報說他研製出了一種大型帆船可載兩千餘人排水量達兩萬石合1200噸以。遠遠超出現有的二十輪車船。要求拔款進行建造。但我卻覺得這樣的船中看不中用。體積和載重量倒是大了不過速度卻比車船慢了許多。這樣它在海就成了敵人戰艦的活靶子因此我便提出了反對意見……」

    就在這時一個中氣十足的聲音卻在庭院內響了起來:「楊夫人下官研製的這大型帆船雖然速度較慢但卻主要靠風力航行可以節省不少水手加船體巨大因此載重量驚人縱是不能成為戰船卻也可以作為商船使用。怎能一棒子打死呢?」

    岳雲定眼望去只見高宣正昂首闊步走進了宅院一副鬚眉皆張的模樣顯是心中甚為不平。

    楊月一聽他如此說黛眉一蹙立刻便反駁道:「高大人眼下台灣島就一座造船廠光是造戰艦都來不及哪有時間造您那艘大型帆船呢?我們台灣的民船皆是在福建、浙江和廣東一帶訂購的。你這大船的建造花費太高不如延後一年再建不遲!」

    高宣一聽氣得差點跳了起來。也不顧楊月是岳雲夫人的身份當即便和她爭論起來。

    岳雲在一旁聽了半晌才總算弄清楚了是怎麼回事。

    原來楊月和李寶一直想製造一種大型戰艦以便將來在和朝廷水師的二十輪車船對抗時佔據風。而這也成了高宣研製新型戰艦的重點。

    高宣受到阿拉伯帆船的啟發以風帆為主要動力研製出了一種大型帆船。這種大型帆船載重量極大一次可裝載貨物萬石運輸一千多人。在高宣看來只要以後在航行速度加以改進必將穩勝二十輪車船。

    但楊月卻認為這種帆船在戰爭中極不實用轉向極慢逆風時更是速度如烏龜爬一般是敵艦的活靶子。

    高宣也深知這一點於是便退而求次提出可以改為商船。不過台灣的造船廠僅一座造船泊位也僅有二十丈寬。而這種帆船又特別大要佔十八丈的寬度。這樣一來造船廠如果要造這大船就沒多的泊位造楊月急需的戰艦了。

    這樣一來楊月自然便極力反對造這大型帆船了。高宣也不甘示弱直接就向李雨柔申要求拔款建造。而岳雲走之前曾對李雨柔說過凡是製造局提出的研製要求都盡量滿足。於是李雨柔便同意了拔款。

    高宣立刻興高采烈地開始造船了。這一來就把楊月氣壞了馬就去找到李雨柔要求暫停這大型帆船的建造。先全力建造水師所急需的戰艦。

    李雨柔左右為難繼續拔款也不是不拔款也不是。鞏月漓、虞允和李寶也出面進行過調解但亦想不出一個兩全其美之策。這事於是就一直拖到了現在。

    岳雲聽完兩人各持一詞的說法後亦感覺十分為難。他思量了片刻之後方說道:「這樣吧!我先去實地看一下這大型帆船然後再作計較!」

    高宣和楊月這才止住了吵鬧兩人便一起陪著岳雲去海邊的造船廠查看那艘已經完工一半的大型帆船。(本站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動力。)  
本站首頁 | 玄幻小說 | 武俠小說 | 都市小說 | 言情小說 | 收藏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