驚宋 第三百五十章 台灣軍節度使
    第三百五十章 台灣軍節度使

    菲加一聽大喜,忙跪拜道:「岳將軍,我懂多國語言,占城話、呂宋話、真臘話、羅斛話、蒲甘話我都會,漢話就更不用說了。而且,我是呂宋人,對呂宋的情況十分瞭解。如果將軍要去呂宋做生意的話,小人絕對能派上用場!」

    岳雲一聽,倒是覺得此人有些用處,尤其是聽他稱懂南洋諸國的語言,特別是對呂宋的情況特別熟悉,已決定留下他了。自己將來肯定不會只守著台灣這一個島嶼的,必然要向外發展,而台灣離南洋較近,將來和南洋諸國做生意,向他們施加影響,將自己的勢力滲透進去則是必然選擇。台灣和呂宋之間僅隔一條巴士海峽,將來如果向南洋發展,則呂宋必是第一站。

    「好!菲加,我就留下你!你現在就暫時先跟我做個幕僚!」岳雲想了一會兒後說道。

    「行!我仁慈的主人,菲加一定會為您效忠,竭盡全力,讓您的光芒照耀大地……」菲加聽後大喜,連忙一臉諂媚地說道。

    「夠了夠了!你還是像剛才那樣叫我將軍!別叫我什麼主人了,我可不想調教你!」岳雲聽到他叫自己什麼『主人』,就只覺一陣雞皮疙瘩。

    「好的!將軍,菲加聽從您的召喚!」菲加又連忙躬身行了一禮。

    這時,在外海游弋的另半個台灣水師的艦船也開到了大央嶼,將岳雲等人接上了船。

    這次慘烈的海戰總算結束了。雖然損失較預計的重得多(主要是楊月的主力艦隊被焚燬了),但所幸的是人員沒有重大傷亡。只要人還在,船總可以慢慢造的。而且在岳雲看來,這正是讓船隻改進,換新帆、新式火炮的好機會。畢竟對舊有船隻進行改造總沒有新造船來得徹底。

    此次海戰讓南洋各國的主要海盜勢力幾乎全軍覆沒,蔡家也再次遭受了沉重打擊,不但再無力北上,甚至在李家的進攻下節節敗退,而原來一直仰蔡家鼻息過活的福建、嶺南一帶海商開始蠢蠢yu動,企圖脫離蔡家的控制,讓蔡景方不禁有些焦頭爛額,疲於奔命。

    回到台灣後,岳雲便將此次海戰的結果上報朝廷,告之已經剿滅南洋海盜多股,燒燬船隻近兩百艘;重創楊月的艦隊,焚燬其船隻三十餘艘(他老實不客氣地將蔡震的功勞算在了自己頭上),迫使其退回琉球。只是己方也遭受了重大損失,急需朝廷撥款重建艦隊。

    一月之後,朝廷的聖旨終於到了。正如他想像的那樣,將他升為了從三品的台灣軍節度使,雖然宋朝的節度使已經沒有唐朝的節度使那麼大的權力,但岳雲還是心中十分高興,因為那意味著自己可以任命官吏了。

    雖然宋代的節度使沒有地方行政權力,節度使任命的官職也都是虛銜,沒有實際差遣,而且那些任命的官吏還得節度使自己掏腰包發薪水。但對自己來說卻是意義重大。因為他還有一個台灣留守的官職,這可是集軍政一體的職務,在這種情況下,就會讓這個虛銜的節度使實質化,真正成為象唐代那樣,割據一方的實權節度使。

    成了節度使後,這台灣的地位也水漲船高,便由衛所變成了軍,這個軍是軍事編制,和地方上的州、府同級。而且朝廷因為澎湖一小島孤懸海外,覺得難以管理,索xing將澎湖併入台灣軍統一管轄。

    岳雲於是便將台灣分為台北、台中、台南、台東和澎湖五個縣,而自己的府衙則設在台北。

    此次他榮升節度使後,那些隨行而來的商人皆認為他前途不可限量,畢竟二十三歲的節度使這可是大宋開國以來最年輕的一位啊。不少人都認為,以後不管朝廷是否將北伐中原,岳雲都將會繼續高昇下去,極有可能在四十歲前封候拜相。而且,他們也發現,台灣的地理位置極佳,不管是北到江南,高麗,東到琉球、ri本,西到福建、廣東,南到南洋諸國,皆十分方便。於是,這撥商人回去之後,都表示將帶動自己的朋友來台灣開設商舖,進行貿易。

    而讓岳雲更為高興的是,鞏月漓、鞏義等人沒過多久也回到台灣了。而且他們不但將虞允文和劉一寧帶來了,就連關鈴、牛通、郭宇、代毅等四位岳雲的老部下都帶來了。

    岳雲可是深知他的這些老部下在湖北宣撫司的重要xing,他們大多身居要職了。自己老爹岳飛居然肯全部放行,實在讓他有些意外。

    這時,鞏義方悄悄告訴他,用是因為自己暗地裡向岳飛透露了朝廷有對付湖北宣撫司的計劃,只是現在還沒有查探到具體的細節。

    所以,他建議岳飛應該為岳家軍另外準備一個安身之處,以防將來發生突然變故有個退路。

    岳飛雖然對大宋和趙構很忠心,卻並不代表他就會束手待斃。聽了鞏義的建議,他也認為在海外為岳家留一條支脈,以免將來全軍覆沒總是大有好處的。

    正是基於這種考慮,岳飛才會對原來岳雲一系的部下忍痛放行。但岳雲聽聞此事後,卻隱隱約約有一種岳飛在安排後事的感覺。似乎自己老爹要有什麼大動作了。而他自己也對這次行動沒有什麼信心,才決定為岳家另外安排一條退路。

    隨船而來的還有一大群百姓,人數還不少。這也是鞏月漓動員的結果。

    這些百姓大多都是當年隨他南返,安置在信陽的。他們雖然已經安頓了下來,但由於之前和當地百姓發生過衝突,彼此之間總覺有些隔閡。這回聽說岳大公在台灣當了承宣使(他們還不知道已經成節度使了),而台灣氣候濕潤、物產豐富,又人煙稀少,去了就能分得一塊肥沃的土地耕種,他們大都願意過來。

    只是這幾萬人不可能一下就來得了,只能慢慢分批從信陽到鄂州上船,然後行到建康轉海船後才能到台灣,所需時ri不短。

    這批百姓都是對自己感激涕零的,其忠心度遠比那些從沿海招聘的漁民和農戶要強得多。岳雲心中暗忖,以後自己的軍隊擴充新兵,就主要從這批南返百姓中招募為佳。

    不過,一開始招兵的工作並不順利。讓岳雲沒想到的是,這批如此擁護自己的百姓,竟然十個有九個都不願意當兵。

    而當他瞭解了一下原因後,卻是讓他瞠目結舌。  
本站首頁 | 玄幻小說 | 武俠小說 | 都市小說 | 言情小說 | 收藏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