驚宋 第一百五十二章 南撤的危機
    http://www.us68.com

    www.us68.com原來,雖然上訪一事給秦檜造成了一些麻煩,但卻未動搖趙構對他的信任。秦檜原本的策劃都還進行得比較順利。

    就在前日,他已向趙構上奏彈劾趙鼎,並暗中買通了張貴妃吹枕邊風,稱趙鼎「志大才疏,身居高位卻無真才實學,並暗中煽動百姓鬧事」,終於說動了趙構將其貶往瓊州吉陽軍(今三亞)。

    而趙鼎被貶之後,在上給朝廷的謝表中寫道:「白首何歸,悵餘生之無幾;丹心未泯,誓九死以不移。」依然倔強不服。

    不過趙鼎一貶,朝中已成秦檜獨大之勢,張浚一派無不人人自危,就連張浚本人也在很多問題上放棄了與秦檜的爭執,基本上同意了與金和談,只是希望在前年第一次紹興和議的基礎上降低條件。

    他的理由也很充分:現在宋軍連戰連勝,又主動撤軍以示善意,金國如果也有意和平,怎麼也得釋放點誠意出來吧。這個軟釘子倒讓秦檜有點無言以對。

    而就在這時,岳雲的那封經過岳飛確認的加急通報卻呈上來了,稱田師中系金國奸細,扣押行營後護軍軍糧不發,企圖讓宋軍戰敗,並襲殺了前往催糧的左軍統制湯懷。行營後護軍背嵬軍統制岳雲不得已只得將其斬殺,並在田師中書房內查獲其與金國高層來往之信件……從中瞭解到一個大秘密——原來遼國未滅,只是向西遷移了,現在在新君耶律大石的統率下,正意欲東歸攻金。

    而附在其後的則是由岳雲寫的一道奏章,建議遣使前往遼國,與之聯盟共同夾攻金國,至少也要促使金國把主要注意力轉到遼國身上,而不是死盯著大宋。

    一開始,朝廷眾臣都對此信嗤之以鼻,他們根本不信遼國仍然存在。但趙構見此奏章加蓋了岳飛的印章,卻是有些將信將疑。他雖然對岳飛十分忌憚,卻是毫不懷疑岳飛的能力和信譽。

    於是,趙構便親自派大內侍衛密召了幾位從西域來臨安的波斯商人詢問,才得知果然遼國未滅,只是撤往了比西夏更西的西域蔥嶺一帶重新建立西遼。眼下的皇帝正是那位在宣和四年大敗企圖奪回燕雲十六州宋軍的遼軍統帥耶律大石。

    據那些波斯商人稱,西遼控弦之騎多達二十餘萬。在中亞西域一帶堪稱第一強國。且西遼於數年前滅了高昌回鶻,已與西夏接壤。由於西夏投靠了金國,所以現在遼夏兩國之間多有衝突。

    這個驚世駭俗的消息得到證實之後,讓朝廷上上下下都極為震驚。相較之下,由襄陽通判移交上來的,關於田師中私通敵國、違抗軍令、強搶民女等罪行的證據材料,倒不怎麼引人注目了。反正人都死了,誰也懶得浪費時間去詳細追查一個死人的罪行是不是屬實。

    而秦檜原本安插田師中在襄陽任職,是因為他是張俊的親信,而張俊已投靠自己,算是自己半個親信了。他打算讓田師中熟悉一下岳飛防區內的情況,一待以後將岳飛調走,就由其接掌鄂州御前諸軍都統制職務。但他卻也沒想到突然出了遼國仍然存在這種大事,他在忙得焦頭爛額之下,也就沒心思去為田師中翻案了。

    倒是張俊得知自己的親信田師中被岳雲所殺,心中憤憤不平,不過他雖然亦位高權重,卻是武將身份,無權干預斷案之事。況且田師中的各項罪證確鑿,其中更有一項通敵罪名,讓張俊也不得不慎重掂量,為一個死人出頭值不值得,會不會惹火燒身。

    「熹兒,這幾日,朝中群臣都在為要不要再度聯遼,促成第二次檀淵之盟爭執不下,害得原本打算另遣使者與金國和談之事,又被擱置下來了!」

    秦檜臉上閃過一絲怒氣。雖然他現在已權傾朝野,但朝中大臣中仍有許多不是他的親信,況且聯遼一事對大宋大為有利,就連趙構也頗為動心。讓他亦不敢直言反對。

    「爹,難道就這樣讓岳家父子逃過一劫?」秦熹不禁有些不服道。他可對岳雲實在恨之入骨。但他卻也知道,如果宋金和議未能達成,趙構是斷然不敢對岳飛動手的,而岳飛都沒扳倒,他想害岳雲就更是難上加難。

    「哼!那倒未必,我想兀朮此刻也應該有所動作了吧!」秦檜嘴角閃過一絲冷笑。

    ********************************************************************

    小商河北面的官道上,一支長長的隊伍蜿蜒如蛇。

    這隊伍遠遠看去像是一支軍隊。因為在外圍有許多身著盔甲、戴著宋軍特有的范陽帽的士兵手持長槍往來奔走著。

    走近一看,卻更覺像是一支商旅,因為隊伍中有著大大小小各種規格的車子,板車、馬車、獨輪車樣樣懼全。拉車的牲畜也是千奇百怪。有騾子,有馬匹,有毛驢,甚至還有山羊和狗。

    而走到隊伍面前看去,又更像是一支逃荒的難民大隊,隊伍中大多數人都是身著破舊衣衫的窮苦百姓,而那少數身著綾羅綢緞的大戶千金,肥肥胖胖的錦衣員外,一身青衫倫巾的讀書人,全都擠在一起,在官道上慢慢行進著。而他們臉上,都帶著一絲驚恐和畏懼。

    在這隊伍外圍數十丈處,一彪扛著「岳」字大旗的人馬格外引人注目。因為這旗下站著五六名一看就知道是職位頗高的將領。

    那種大敵當前卻渾然不懼的神態,那種舉手投足間的沉穩氣質,無不沉浸著縱橫沙場的凜然氣度。

    雖然早已料到金軍必不會讓自己如此輕鬆地南撤,但追擊的金軍如此之多,而且攻擊目標又是對準了手無寸鐵的百姓。還是讓岳飛有些措手不及的感覺。

    在猝不及防之下,有不少百姓被金軍射死射傷,不過好在岳家軍威名遠震,而這些南返百姓對岳家軍的信任實是一般人難以想像的。竟沒有引起嘩變潰散,雖然的確混亂了一陣,卻也總算穩住了,並沒有沖跨岳家軍的陣型。

    而在和金軍初次交手之後,岳飛麾下諸軍將領對金軍的進攻方式也有所準備,在對金軍發動反擊之後,總算將第一波攻勢應付過去了。

    「元帥,這幾日從大家和金賊交手的情形看,這些該死的賊子將矛頭全對準了南返的百姓,只要我軍反擊,就立刻撤退,而一待我軍繼續行軍,就又遠遠尾隨,侍機出擊,現各軍掩護的百姓均出現大量死傷,現死亡人數已過千人。」張憲一臉凝重地匯報道。

    岳飛沉吟了片刻,然後說道:「循禮,我不是叫你們結圓陣行軍麼?將百姓圍在核心,這樣就可保得百姓安全了。」

    張憲聽罷,卻是苦笑道:「屬下的確也這樣傳令下去了,但這樣做之後,行軍速度大為下降。而且兵力散成一條弧線,陣型薄弱,一旦金軍突破一點,就會造成崩潰。踏白、選鋒、勝捷諸軍這幾日因此損失極為慘重。」

    眾將聽罷也皆沉默不語,如果沒有百姓相隨,相信以岳家軍的戰力,局面絕不會如此被動,眼下連偃城都還沒過,離南撤的目的地襄陽還遠著呢。如此下去,岳家軍十餘萬虎賁之士,還有多少能安全支撐到南返呢?

    王貴此刻小心翼翼地問道:「元帥,可否放棄部分百姓,讓軍隊先行南撤?」

    「絕無可能!」岳飛立刻斬釘截鐵地回絕了。

    他一臉悲憫憐人地說道:「這些百姓背井離鄉,拋棄故土,就是為了回歸我大宋,免受金人盤剝壓搾。岳某怎能中途放棄他們?」

    王貴聽聞之後,沉默了片刻,還是咬了咬牙,繼續說道:「元帥,可是,如此一來,我軍將始終處於被動挨打局面,眼下金軍只是試探性進攻,還未全力出擊。據抓獲的金俘交待,汴京的金軍幾乎是傾巢而出,由兀朮親率,此外還調來了位於淮河北岸的完顏亮、紇石烈志寧的部隊,總兵力已過十萬,且以騎軍為主。如一旦金軍主力盡出,恐我軍……」

    「好了!王貴,此事休要再提,只要岳某還活一天,就絕不會坐視百姓不管!」岳飛卻是毫不客氣地打斷了王貴的話。

    王貴無奈,只得拱了拱手,與眾將一起回了各自隊伍。

    待其他將領走後,張憲方頗為憂慮地說道:「元帥,金軍如此傾巢而出,似乎絲毫不擔心汴京有失,莫非是應祥已經敗了?」

    這話只有等眾將皆走後他才敢問,就是怕說出來後讓眾將信心動搖。

    李若虛卻是搖了搖頭道:「張將軍,依我們之前的佈置,大公子雖然無力出擊,但自保卻是沒問題的,就算金軍全力進攻他的大營,也討不到多少便宜。而從最近幾場戰鬥看,大公子把握戰局的能力比以前強了不少,早已不是偃城之戰時那個只知衝鋒陷陣的猛張飛了。」

    張憲劍眉一蹙,忍不住說道:「李軍師,這些道理末將也明白,但從現在金軍的兵力看,他們頂多留下了一兩萬人守汴京,餘者盡皆追來,似乎毫無後顧之憂的樣子,難道真是……」

    「好了!雲兒的情況就不要過多揣測了,咱們還是先想辦法將百姓安全送返襄陽吧!」岳飛終於出言打斷了兩人的話,他雖然心中亦擔心岳雲,卻知道這時自己身為主帥,絕不能表現出慌亂的神情。

    李若虛思索了片刻後,方輕撫綹下長鬚道:「元帥,為今之計,如想擺脫目前被動挨打的局面,只有布下一個圈套,引金軍上鉤,如能打跨緊追我們的金軍,則可安心撤退!」

    「布下一個圈套?」岳飛和張憲聽罷都是一愣。這話說來容易,在目前狀況下實施可就難了。

    現在岳家軍下屬各軍大都擔負有保護百姓的職責,能抽調出來的兵力就很有限,況且金軍大都是騎兵,來去如風,讓以步兵為主的宋軍在這平原地帶如何能伏擊他們?

    李若虛此刻也是面色鄭重地說道:「元帥,在下有一計,可引兀朮不得不上鉤,只是,此仗亦是一場豪賭,未必有十分勝算,究竟是否用此計,還請元帥躊躇……」  
本站首頁 | 玄幻小說 | 武俠小說 | 都市小說 | 言情小說 | 收藏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