驚宋 第九章 撤軍危機
    岳雲更是心中大駭,這怎麼和歷史上不一樣了呢?歷史上岳飛只等了五天就撤了。自己好不容易給他爭取到了一個月期限,結果這便宜老爹乾脆就不撤了。咋事態的發展會成了這般模樣呢?

    李若虛聽見岳飛的話後也眉頭一蹙,連忙勸道:「元帥還請三思啊!據下官在朝中的好友告知,官家對元帥屢次違抗旨意之事已極為不滿,今趟下令撤軍,諸路大軍皆只收到軍令而已,卻獨給元帥一人連發十二道金牌,還派這內廷紅人曹公公親來宣旨及行監軍之舉,已暗證其事。如元帥此次再度違抗旨,下官唯恐官家會對元帥不利啊!」

    岳飛聽後也是臉色十分陰沉,不過他略微思索了片刻之後,卻一臉凜然地朗聲道:「岳某如何不知官家對岳某已有猜忌之心?只是我輩行事但求上無愧於天,下無愧於民。岳某實不忍中原百姓再遭大難!雖然岳某無能,無法收復中原河山,但也不能任由金人欺凌我大宋百姓……」

    頓了一下後,他臉色略顯猶色,但仍繼續說道:「官家亦是一位愛民之君,即使因此違抗軍令,吾料只需向官家補個奏章,說明緣由即可……如今金賊仍對我大宋虎視眈眈,官家應不至於因此就降罪我等!」

    岳雲這時算是看出岳飛是個什麼樣的人了,他暗歎真不知道該說岳飛是聖人還是蠢人了。

    原來岳飛並非完全不知趙構已對自己有猜忌之心,但卻依然願意為了百姓而違抗趙構的旨意,更以為有金軍隨時可能南下的威脅,趙構不會動他。

    這些所作所為在後人看來,自然表現出了岳飛的愛民之心,認為他是一個愛民如子的大英雄大豪傑。但在趙構看來,這位手握重兵的大將三番五次違抗自己命令,桀傲不馴,還企圖收買人心,十有**不會認為他是聖人,多半會認為岳飛是個心懷叵測的梟雄。反而會促使趙構下定決心與金人議和,再想辦法輾除這位心腹大患。

    岳飛此言一出,那些武將大多如牛皋一般沒有什麼政治頭腦。他們原本就不想撤軍,聽岳飛這樣一說,立刻紛紛附和。

    李若虛雖多次好言勸阻,但岳飛卻絲毫不肯改變主意,只不過他倒也知道完全不撤軍是不可能的,於是擬定延期三個月後再行撤退。

    眼見岳飛主意已定,再勸也無濟於事。那幾個看得深遠的將領也就沒有再勸了,李若虛亦只能愁眉不展地盤算如何籌集糧草了。

    倒是張憲靈機一動說道:「元帥,撤軍之事再行延期,我等即便給官家上奏,官家亦未必會同意,我看應祥能說服曹公公上奏延期一個月,足見口才大有長進。不如由應祥再請曹公公代我等上奏,相信官家採納之機會將大增,更可免朝廷怪罪於我等。」

    張憲此話一出口,眾將皆驚。他們中大部分人都不知道曹公公同意延期一個月之事乃是岳雲去說服的,還當是岳飛本人或者李若虛去勸說的。這一向以衝鋒陷陣聞名的岳小哥兒,何時有了這麼好的口才了?

    李若虛一聽,眼睛頓時一亮,立刻對岳飛說道:「元帥,循禮此計甚妙,如由曹公公代為上奏,則官家大有可能同意,咱們也不必背負那抗旨不遵之罪了!」

    岳飛一想也是,於是一雙虎目望向岳雲,微笑著說道:「雲兒可有信心再度說服那曹公公呢?」

    岳雲心中暗自叫苦,上次說服曹公公,乃是王童動員朱仙鎮的幾名商人捐錢行賄,才打動曹公公的。否則似曹公公這等見錢眼開之人,就算你說得天花爛墜,他也決不會動心。

    但今趟如岳飛所說,要再度將撤軍期限延期到三個月,可是十分艱難之舉。就算自己與王童商議,說服這附近商人百姓籌足了錢財,那曹公公也決不敢答應。因為他之前已說得明白,再要延期已無權作主,必須上報官家批准。而依趙構的個性,必不會答應。他絕對不可能一次再一次的被岳飛以百姓為由要挾。

    如果趙構和秦檜堅決不同意岳飛繼續拖延撤軍,而自己這便宜老爹又一根筋地強行不撤的話。弄不好風波亭的悲劇還得提前了。

    想到這裡,岳雲不禁面露苦色地說道:「曹公公那裡,我自是可以前去勸說,但撤軍之令乃是官家通過樞密院下達的。恐怕曹公公亦沒那個膽子擅自更改,頂多答應我等代行上奏朝廷。但從這裡上報臨安樞密院,奏章一去一回恐怕就得一個多月,時間可拖不起啊!且就算曹公公同意代為上奏,只怕在此之前,我軍還得依原來的命令如期撤退才行!」

    眾將一聽,眼中都露出失望之色。

    岳飛作為多年統兵的大將,自是知道岳雲說的一點沒錯。這曹公公只是監軍,又不是樞密使,自然無權改變軍令,上次岳雲能說服他延期一個月,恐怕多半是官家事先對此有所交待,授予他一定的變通權力之故。這次再度延期撤軍,諒曹公公也無膽自作主張了。而依大宋軍規,在新的軍令到來之前,所有軍隊均應按原來的軍令行事。

    想到這裡,岳飛的臉上不禁露出極其為難的表情,臉上肌肉都有些微微顫動,顯現內心的掙扎和痛苦。他心知這一步踏出去,必將使官家和朝廷中的文臣們對自己更加忌憚。但眼見百姓遭此苦難,他卻始終於心不忍。

    岳飛內心掙扎了半天,方終於下定了決心,語氣沉重地說道:「將在外,軍令有所不受,岳某行事,但求無愧於心。這次為了百姓,岳某說不得也只好再違抗一次軍令了!」

    岳飛此言一出,眾將齊聲道:「元帥,此事不可啊!」

    岳飛歎了一口氣後說道:「諸位兄弟,岳某豈不知違抗聖旨和軍令的下場,但岳某從靖康年間起,親眼看到金兵殺入我大宋境內,俘我二帝、佔我土地、搶我財物、殺我百姓,令我大宋百姓流離失所、生靈塗炭。岳某最大的心願,就是收復中原,解救二帝回國,讓我大宋百姓安居樂業。現在眼見他們在金人治下飽受欺凌,岳某怎能忍心?想來官家也是疼愛百姓之君,應能理解岳某苦衷……如若官家因小人蒙蔽,未能體察百姓疾苦,怪罪於我……岳某就解甲歸田以息聖怒罷了。反正我大宋還有韓將軍、吳將軍、劉將軍在,金兵也未必就那麼容易南下的!」

    這最後幾句話,岳飛當真是說得噓唏不已,但話中語氣卻是斬釘截鐵,顯見決心已定。

    岳雲這時卻是心亂如麻,他不禁深為岳飛的愛民之心和無懼犧牲的想法所感動。不過他這個穿越之人卻是知道,岳飛可是大大低估了趙構對他的忌憚,以為頂多不過是被罷官,卻根本沒想到趙構會殺了他。

    而且岳雲更知道,趙構是比秦檜更心恨手辣的人。在原本的歷史上,秦檜調查完岳飛之案後,上報給趙構的擬定判決是將岳飛和張憲斬首,而岳雲只是徒刑,但趙構觀後卻大為不滿,將岳雲也改為了死刑。從這點上看,趙構是比秦檜更凶殘之人。

    岳雲當初之所以極力想延期撤軍,也是想拖點時間想出一個保命之法。但如果這延期撤軍之策反而會讓風波亭的悲劇提前爆發的話,那岳雲也不能不為保命著想,反對撤軍了。只是,看今日岳飛的態度,他貌似已決心一意孤行了。

    「唉,如何勸說這死腦筋的便宜老爹呢?看來他比我想像中的固執得多啊!」

    岳雲心中惶急:「他也太異想天開了吧,雖說用心是好的,但他根本沒想過,這趙構躲在臨安城安全的皇宮內,過著享樂的生活,怎麼可能知道此地的真實狀況呢?就這樣報上去十有**認為岳飛是假借護民之舉,企圖擁兵自重,違抗軍令,向朝廷示威呢。」

    就在岳雲心中焦急不已時,卻腦中靈機一動,想起曹公公之前說過,已派使者和金人商談議和一事。

    「有了!朝廷之所以要求必須撤軍,主要是想和金人談和,所以必須將各路宋軍撤回來。企圖以土地換和平!如果由岳飛上奏,多半朝廷會認為是岳飛找的借口,而如果由百姓自己請願,不走樞密院這條線,恐怕效果會好得多吧。再說了,岳飛就算真的把幾十萬百姓撤回去了,他們如何安置也是個大問題啊。這包袱還是得交給朝廷的。」

    想到這裡,岳雲不禁喜出望外,立刻大聲說道:「父帥,孩兒有一計,或許可以讓朝廷主動提出,要我們延期撤軍!」

    ————————————————————————————————

    新的一周到了,《驚宋》正在沖榜之中,為了咱們的岳小哥,大家都把推薦票砸上來吧!沒收藏的朋友也請註冊一個帳號收藏一下吧!  
本站首頁 | 玄幻小說 | 武俠小說 | 都市小說 | 言情小說 | 收藏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