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場上,望著載滿自己挑選的赴諾斯羅普公司考察學習的人員乘坐的客機起飛,張峰矗立良久,F-20戰鬥機的事情,算是告一段落了,雖然以後可能會發生各種各樣的變化,只要能夠引進生產線,就算是一個巨大的成就。但是,張峰知道,這只是一個開始。
十年之後,那場高科技的戰爭,讓張峰記憶猶新,在此之前,幾乎所有的人都以為,中國的軍事建設,雖然和發達國家有了差距,但是,完全可以憑藉著數量的優勢去彌補。
那場高科技戰爭,完全顛覆了中國軍人的觀念,他們終於發現,自己的差距,實在是太大了!
質量上的差距,根本無法用數量去彌補,天空中,雖然伊拉克裝備的米格-29是一種三代機,單論空戰性能,並不在F-16之下,但是,只要一起飛,就在對方預警機的監視下,就會遇到對方多架F-15,F-16的攔截,飛行員還沒有開始準備,就已經被對方的中距彈打下來了。
雖然天上失敗了,但是,薩達姆以為,自己經過八年的兩伊戰爭的戰火熏陶,他手下的陸軍,絕對能夠承擔起保衛祖國的重任。
大陸軍,這也是國人的觀念,那麼多的坦克,完全可以組成鋼鐵洪流,讓入侵的美軍嘗到失敗的苦澀。
地面戰爭只打了幾十天,美軍就已經取得了輝煌的戰果,那支薩達姆寄予厚望的陸軍,損失慘重。
沒有制空權,就只能落後挨打,而高科技條件下的常規戰爭,絕對不是兩伊戰爭的打法,他們和往常一樣,將坦克埋在沙子裡,誰知,美軍天空中的攻擊機,像是長了透視眼一樣,將沙子中的坦克,愣是都給炸了。
在這場戰爭中,世界上第一種隱形攻擊機,F-117投入了使用,引領了高科技的潮流。
張峰知道,眼前的伊朗,只是短期的目標,伊拉克想要在中東崛起,必須要面對世界一流軍事強國的挑戰,強大的軍事力量是不可缺少的,而現在的伊拉克,缺少的東西太多了!
引進F-20,伊拉克算是暫時有了一種輕型的現代化戰鬥機,但是,還應該有一種重型的制空戰鬥機,而現在的選擇面,非常少。
想要讓美國出口F-15或者F-18給伊拉克,簡直是不可能的,美國不能考慮。
而北方的紅色帝國,與伊拉克的關係倒是比較親密,但是,也只出口縮水版的米格-25給伊拉克,這種戰鬥機,雖然能夠飛到三倍音速,雖然有功率強大的雷達,但是,實際戰鬥力並不強,如果改進它的電子設備,用西方的航電來武裝米格-25,倒是可以是一種強大的截擊機。
而米格-29,這個時候雖然經過反覆的試飛,技術方面已經成熟,裝備了蘇聯空軍,但是,米格-29腿短的毛病非常顯著,雖然也是渦扇發動機,由於機體的原因,載油量不高,而且,航電設備依舊落後。
而另一種重型制空戰鬥機,蘇-27,雖然在79年的時候已經投入生產,但是,在85年的時候才開始批量裝備部隊,在現在,這種戰鬥機還是絕對保密的工程,更加不可能出口到伊拉克來。
那麼,放眼世界,還能夠給伊拉克提供重型制空戰鬥機的,那就只剩下另一個國家:法國!
幻影4000,達索-佈雷蓋公司追尋重型制空戰鬥機的夢想,也飽含著達索公司創始人馬塞爾·達索的滿腔熱血。為了完成這個夢想,達索提議,法國政府為幻影2000的研製提供經費;達索-佈雷蓋公司負責全部幻影4000的開發。
在79年的時候,幻影4000就已經被製造出了第一架原型機,進行了首飛,顯示出不遜於F-15的機動性。
幻影4000和幻影2000可以說是一對雙胞胎,使用相同的發動機和武器系統,只是全長增加了20%、翼展增加33%、翼面積增加80%、最大起飛重量更從17.5噸增加到32噸,是一款標準的重型制空戰鬥機。
不過幻影4000並不是幻影2000簡單的放大,除了變為雙發,推重比達到1以上之外,幻影4000還在進氣道兩側增加了一對固定式前翼而非幻影2000的小型條板翼,它們可以有效改善高迎角條件下的氣流並使飛機獲得更大的機動性,直到幻影2000-5採用了相同的固定鴨翼。而後來的戰鬥機,則採用了更加先進的可變機動鴨翼。除此之外,另一個重大應用,就是電傳操作系統,放寬了靜穩定性。
不過,這麼一款優秀的戰鬥機,卻因為種種原因,最終沒有獲得訂單,和F-20相同的命運,消失在法國航空史的長卷裡。代表了高盧人獨立研製重型制空戰鬥機夢想的終結。
張峰不是救世主,伊拉克未來的天空,必須有一款重型戰鬥機,除了改進米格-25,幻影4000是最好的選擇,雖然它太貴了,但是,伊拉克需要它。雖然張峰更加中意於蘇聯的蘇-27,但是,在蘇聯沒有解體之前,想要讓驕傲的蘇聯人出口這樣一種重型戰鬥機,簡直是不可能的。
而法國,因為有獨立的國防工業,出口很少附加政治條件,這是一個不可比擬的因素,而且,伊拉克與法國有著良好的合作關係,目前仍然在偷偷運行中的核反應堆,就是個突出的例子。
法國,是絕對不會看以色列臉色的,也不會看美國人的臉色。
除了戰鬥機,伊拉克需要的東西,還有很多,陸軍需要一款新式的主戰坦克。這種坦克,需要超過目前伊拉克裝備的主力T-62和T-72,以及伊朗的酋長,需要有著良好的機動性和防護力,以及強大的火力。
坦克作為陸戰之王,一定要能夠自己生產,張峰一直都在想著,在巴士拉再建立一條坦克生產線。如果拋開其他因素,德國萊茵金屬公司的120毫米口徑滑膛炮,是最理想的選擇,蘇聯的T-72,裝備125毫米口徑的火炮,也比不上德國的120毫米火炮的威力,膛壓高,初速大,火控系統也要先進得多,而發動機,自然還是德國的MB873柴油發動機最佳。
在這個時候,德國的豹2坦克,已經在79年的時候定型,並且在現在達到了年產300輛的能力。
先不論能否直接引進豹2坦克,張峰對豹2坦克最不感冒的地方,就是豹2坦克55噸的戰鬥全重,有些過大,在伊拉克的地形適應能力並不好,巴士拉附近的許多橋樑,都承受不了這個重量。
相反蘇聯坦克較低的自重,是一個很大的優勢。
所以,採用蘇聯坦克的底盤,配合德國的發動機和火炮及火控系統,是張峰初步的構想,當然,想要實現,還需要很多努力才行,實在不行,也可以考慮其他選擇。
自行火炮,各種武器裝備,都是張峰考察的對象,除此之外,還有一個很重要的東西:C3I。
C3I系統就是指揮自動化技術系統,是指用電子計算機將指揮、控制、通信和情報各分系統緊密聯在一起的綜合系統。指揮(command)、控制(control)、通信(communication)的英文第一個字母都是C和情報(intelligence)的第一個英文字母是I組合的簡稱。
想要建成一支現代化軍隊,那支靠著上級傳達命令的單線作戰方式,早已經過時,海灣戰爭時,美國人首先打掉了伊拉克的指揮系統,導致各級官兵變成了無頭蒼蠅,失去了指揮。
而反看美軍,指揮系統扁平化,借助著先進的技術,即使是戰役的總指揮,在關鍵時候,甚至能夠調動戰場上的一個士兵。
建設現代化的軍隊,時不我待!張峰知道,自己該出去走一走了,他已經組織好了一支考察團,準備出國去發達國家看一看,第一站,便是法國。
PS:感謝西格紹爾、會跳的小魚乾、法西絲、曉星殘月四位好友的打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