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和三十一年是動盪不安的一年。
久臥病榻的泰和帝,病情每況愈下,大臣們為立儲一事,吵得不可開交,因皇上膝下幾位皇子都早夭,東宮之位始終懸虛,但如今皇上已病入膏肓,不得不盡快決定繼位人選,以防若有萬一,皇統繼承出問題,天下必會大亂。
皇上無子,當由皇室宗親裡挑選適合的人選,過繼到皇上名下,以繼承大統。
眾臣心懷鬼胎,各有支持的對象,一時間,所有皇親貴胄都覬覦起皇帝寶座,爭奪之激烈,連外族都耳聞中原將因繼承問題發生內亂,皆摩拳擦掌,伺機而動。
就在局勢紊亂到了極點,幾位聲勢看好的候選人又相繼遭暗殺之時,皇上竟召告天下,要將養在民間的皇子迎接回宮,冊封為太子,一併舉行嘉禮。
各界譁然,其實一直以來,民間就盛傳皇上之所以無子,全是因為其寵愛的梁貴妃殺害了所有龍子鳳女,但也有逃過一劫的皇子被送出宮廷,安養在民間。
而今,真有這麼一位皇子被接回宮,朝野震盪,那些野心勃勃之徒,豈能眼睜睜看著就要到手的皇位被這突然冒出的程咬金奪走,因而情勢更加驚險,隨時都有可能爆發政變。
手握軍權的大將軍們,立場變得很微妙,稍有不慎,就會成為政變的推手,淪為野心奪權的工具。
所幸,經過驚心動魄的逼宮政變,最終逆謀罪人大敗,皇上退位為太上皇,年輕太子順利即位為新帝,按慣例延用年號泰和至年底,再立新年號。
新帝即位不久,太上皇駕崩,緊接著身懷六甲的皇后薨逝,今上大受打擊,性情驟變,變得狂暴殘佞,將滿腹的哀慟發洩在整頓朝政、肅清吏治上。諸侯王公之間有不願放棄野心者,見新帝作風強勢、肅殺之氣忒重,擔心若不先下手為強,自身安危堪虞,便毅然率兵造反,意圖弒君奪權。
短短一個月間,信陽王、西衛王、齊律王相繼在封地起兵謀反,世稱三王之亂。今上欽點大將平亂,僅兩個月就平定禍事,偏偏福無雙至,禍不單行,外族趁這內亂之際,意圖趁虛而入,邊關烽火連天今上決定御駕親征,血洗蠻夷戎狄,重振我朝天威,做為新帝開疆拓土的第一件武功。
戰亂頻繁的年代,是武人出頭的年代,造就不少優秀傑出的將才與謀士,成為新帝身邊的紅人,也為被文臣把持已久的貪腐敗壞朝綱,注入新的力量與嶄新氣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