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來的場景就更熱鬧了,每吃完一戶鹽菜所做的菜品,然後就打出一次分,不僅大伙吃得滿意,下面更是應援聲不段!
按照鎮上的傳統老規矩,十個人,去掉一個最高分和一個最低分,然後取平均數,也不知道鹽菜是不是真的還,還是廚師們的手藝不錯。
大家給出的分數都沒下十分的,方文事先雖然沒打算造價,不過取要求了一個不得罪人的差事,而結果就是他每次的分數都是滿分十分!
好吧,雖然每次這個最高分都去掉了,卻博得了一陣好名聲,最後一合計,貌似他什麼時候開始如此在意名聲了啊,汗……
這一次就是近一個小時候,各位菜品吃完,分數一出,又分膳出去,五百斤左右的豬肉還有大量鹽菜都被吃了個底朝天,眾人大叫不虛此行。
最後就是表彰大會了,各種禮品發放出去給入圍的村民,好不熱鬧,而到了前三名時,這場盛會也到了頂峰,準備的現金都是嶄新的,雖然只是薄薄的一層,但是無論是份量和意義都相當非凡,因為這開了小鎮歷史的先河!
一等獎被金堂鄉一戶村民摘到,發放18888元,二等獎被冷凍廠附近一戶村民拿下,現金8888元,而三等獎具備被隔壁鎮上一個碰運氣的村民拿下了,現金6666元,但起的效果卻是更加明顯,居然連外鎮上都能中獎。顯然這次大會是絕對公平的,也讓到場村民心理暖了幾分,如今雖然啥都造價,但是咱們鎮上是清明的啊!
方文雖然每次都是給的十分。不過對這個結果還是比較滿意的,其實前面十名的分數都差不多,只差零點幾而已,索性把前十名都留了下來,今兒顯然不合適,各自要回家熱鬧。
約定在幾日後一起來總結出鹽菜的製作流程來,等流程一出來,還有三兒溝的發光青菜一種植出來。就是發展讓村民都種青菜的時候了。
整個舞台開始擴張了,又增設了兩個,不僅學生組陸續表演,有膽子大的村民孩童都可以上台。無論表演什麼,只要敢上台都有禮品發放,雖然都是些小禮品,價值從幾塊到幾十塊不等,說回來。關鍵是這個氣氛啊。
還別說,有了「托兒」領頭,現場的氣氛都沒帶動了起來,有些七旬老農都敢上台表演了……
而這個時候。早就餓得不行的幹部們和可以偷偷閃了,方文一想索性名著說。前面五十四戶入圍決賽的都免費安排酒席!
然後大方的招呼大夥一起去吃酒,村民們相當於有了五十四個代表參加。對這吃喝也就顯得無謂了,也沒什麼情緒,在說球場壩子的臨時灶台並沒有撤走,已經開始陸續製造小吃,發放餃子,饅頭,甜點等等等等等。
這次盛會一直會持續到晚上九點才結束,孩童們也開始胡亂跑了起來,而其實要說鎮上最辛苦的還是維持治安的,有派出所和街村聯合,在外圍都圈了一圈,就把有小偷,人販子子啥的混進來,有了震懾也好。
現場如此情況,讓方文想找曉燕單獨談一談的機會也沒有,一直到鬧騰到入夜,他又要去和大鬍子一起進行拍攝宣傳,實在沒時間,想了想,還是另外找個清淨的時間在說吧,唉!
————————————————
翌日,盛會落幕後的風波還在延續,不過方文也得打起精神繼續拍攝宣傳片了,昨晚上收到消息,葉娟在縣城開設的鴨腸王火鍋店取得了開門紅,門庭若市,排起了好好的隊伍,用爆滿已經難以形容了,也算是好消息了,就是有些擔心葉娟會不會又累著了!
他這邊一大早,現在集合了幾十匹騾馬隊伍,取景色就是在關馬溝,這次不用在請群眾演員了,每頭馬都有主人牽著來的,去掉了掛貨物的架子,馬背上了裝上了精製的馬鞍!
馬脖子上掛上了銅色的鈴鐺,馬群一動,這叮叮噹噹的響聲就傳了老遠,從關馬溝入開始分別架設了兩部設想機分辨拍攝,馬群雖然能走小道,但是卻跑不起來,索性直接直接進了小河流裡,冬季淺灘,水不過堪堪高出馬蹄,這小跑起來,飛濺出水花,伴隨著青山綠水,還有關馬溝的傳說,這畫面剪接出來確實比較坑爹!也相當有傳染吸引力。
別說大鬍子和小帽子兩人,就連方文就想上馬跑上一番,但奈何沒這技術啊,如果貿然上馬可就破壞畫面感了,只好另尋時間選一批好騾子來溜上一圈!
整個拍攝進行了一上午,然後又提前和馬主人「預約」好,到時候會用到,至於價格,到時候在商量,因為「套票」,最後在統計金額,不過也會讓馬主人滿意的!
上午拍攝完,四人找個地吃喝了一頓,下午繼續開工,這次就請了食品站的刀兒匠出馬,其實也就是收豬人,基本上也是設計的劇本,由刀兒匠從農戶家裡把豬買出來,然後在公路上敢著上路,最後的盡頭就是到食品站的屠宰場,也拍攝了一些原始的畫面,也就是老食品站的風貌,隨著老站長的解說,也多了幾分時代氣息!
而轉個頭來,「趕牛」隊伍也準備好了,這是臨時添加的,不過這是實情,在村裡冬秋季都有趕牛活動,而「牛燈舞」也是這麼來的。
因為開春後會播種秧苗,所以大概這時候各家各戶都會安排耕田了,但是村裡養牛的人家真的不錯,這就造成了可能會長途借牛,很可能這牛回從隔壁鎮趕過來。
牛不同豬,用車根本不好運輸,這就只能由一個老農牽著牛在路上靠兩條腿走來,好在牛的耐力本就好,這一趕可能就是幾十里的路程,也不是隨便來個人就能搞定的。
方文安排了十頭到路上趕,趕牛人一般拿跟著根南竹條子,口中喚著「需且,需且!」這是趕牛的傳統發音,牛一聽見就會本能往前面走。當然如果是「新牛」剛下田也會訓練一番,如轉身,發力,停留等等,這就需要會耕田控牛的師傅來了。
趕牛的過程拍攝了一地,最終選了一處開始耕田,犁斗架子這些自然有準備,又把耕田的過程大概拍攝了一番,一股田園氣息撲面而來,連方文看著都不自覺的給吸引了。
然後又是牛棚子,牛草等拍攝,說到牛棚子,估計很多人都會選到那段「建國後的歲月」,但是村裡的牛棚子根本沒辦法住人,裡面全TMD的都是牛糞,一年沉澱下來怕有幾十厘米深,而且牛棚一般四面透風,只有頂上遮雨,甚至很多都是稻穀草棚子。
這人別說住裡面,就在裡面站上一個小時都可能毒發生亡,被牛糞給熏死。不過到了夏季,把牛糞從牛棚子裡「挖」處來,稍微曬一下,就是上好的肥料來,往農作物根部扔一塊,就能節約下肥料錢來。
拍攝到這裡,今兒一聽就算暫時結束了,四人雖然有些勞累,不過興致都很高,尤其是大鬍子和小帽子,一直都處在震驚之中,都說長見識了,現在很少有地方還有這些老傳統。
至少方文和李大嘴反應雖然沒那麼強烈,不過也有一種不知疲倦的感覺來!
————————————————
又是一日,這一日四人沒出去奔波,就在附近拍攝,當然昨日方文也按照劇本安排了一番,大清早,就到了二叔的家裡,好吧,其實就是方文家的老屋子。
此時,家裡的親戚們也來了不少,都是些有編織手藝的人,又以二叔的手最巧,領頭編製表演起來。
大鬍子等小帽子本來以為這種農村的編織沒什麼噓透,但看了一會兒就覺得不簡單了,就連方文也是如此,之前只是想了想,但是這些小工藝品到底如何編織,或是編製處來玩的還真是不太瞭解,現在統一起了一看,才發現貌似很有搞頭啊。
而且村裡會編織的人實在太多了,如何組合一下,可謂成本低廉,出貨率也會超級高,都能直接家庭作坊生產。
這不,現場準備編織的東西有:「陡立、簸箕、米篩、蓑衣、草帽、筍殼子鍋蓋、木頭拼湊成的桶,臉盆子、雜草編製成的蟈蟈小籠子,竹條編製出的鳥兒,鳥籠子、竹節削成的杯子、楠竹做的躺椅、籐條編製的籐椅、木頭削制的板凳、可以用來買菜的籃子、用來專門背小孩的背簍、高粱編製的掃帚、斑竹燒製的釣魚稈子、老麻竹做成的釘耙、用白楊樹削成的木劍,木刀、還有竹子削成的笛子,蕭、楠竹編製燙裹的蒸籠,灰籠子,涼席等等等等!」
婦女們也現場製作「麻」,然後用麻納布鞋的鞋底,甚至還給找出了一個老式織布機,用來織麻布,還有織「蚊帳」,這種麻制的蚊帳確實是極品,現在在村裡根本買不到了。
還有一些老人也現場用針繡出一塊幼兒用來裹屁股的墊子,顏色不說了,很差勁,但是這玩意兒卻相當不簡單,要繡出一塊,即便一個手藝精深的老婦女也要花上十幾天的時間,繡出來的模樣猶如一朵朵的花兒,約莫有十幾個朵拼湊在一起,這可比現在流行的「十字繡」難多了,因為這基本上用要用針扣兒,相當結實,只有老婦人粗糙的手指才頂得住這種大頭針!(……)
p
【 註冊會員可獲私人書架,看書更方便!夢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