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起蒼茫 正文 第266節中華兒女炎黃子孫
    蔣邦北部多華人。紋裡說的華人不僅有華人移民。也有兒州末移居緬甸的漢族後裔,乃是實實在在的漢人。

    明亡時那些從前國都開封追隨明朝皇帝到南京的一些官員和百姓追隨明朝最後一個皇帝永歷皇帝朱由榔桂王南下,後從廣西貴州和雲南一路逃亡最後流落緬甸。

    桂美死後,仍有不少隨朱由榔逃入緬境的中原而來的文武官員、各類隨從和大批百姓仍死不降清,流落在現今緬甸北部和中國雲南西南的荒山野僻之地頑強生棲繁衍。

    通過勁多年艱苦而漫長的日子,這些流落他鄉的人員在緬甸梯都等地生息了下來,牢牢地控制著各自的居住之地。

    他們保持著漢人的傳統習俗。說漢話,使用漢語文字,並且不斷的吸引雲南等地的華人前來聚居,在緬北地區形成了一個龐大的漢人群落。

    「在雲南與現今屬緬北克欽邦、撣邦接壤的地方,大明王朝採取以夷治夷的方法對偏遠之地的「蠻夷,進行統治,大明王朝在此設立了6個宣撫司、宣慰司。永歷帝事件後不久,在今臘戍以北的登尼,清政府也仿明制,設立了木邦宣慰司一職,命當地土司世守其地。」

    黃文虎仍然無法忘記當年大明的威名,漢室蒙塵,使得當年曾經當過明朝大官的祖先留下了家族遺,勿忘恢復漢家河山。

    他多少受了這些影響,從而願意跟著革命隊伍奔走,從南洋到四川。如今再到雲南、緬甸,能在中華故土與英國人作戰,每每使他熱血沸騰,夜不能寐。

    弛年在北京再修改中英邊境條約時,迫於英國的壓力清朝終將果敢劃歸英屬緬甸,這裡的漢人也被緬甸定為「果敢族」。

    不過,當黃文虎宣佈將在這裡建立禪邦解放組織,恢復果敢漢人身份後,他所帶的護礦隊受到了空前的歡迎。

    「我們目前需要防備兩個方向的敵軍,一路便是從曼德勒過來的敵軍。還有便是從東枝而來的敵軍。如今我們已經佔了南渡河上的鐵路橋。並在那裡佈防,相關的戰鬥都將圍繞那座鐵路橋進行。」

    「從南面過來的敵軍並不強大,但是也要防止他們在久攻鐵路橋不下後,調派部分軍隊繞個圈子,從南面起進攻。他們很有可能沿南渡河北上,在南蘭附近上岸,然後直撲桑凱

    黃文虎特意加重了語氣,手指在桑凱這個地名上用力的戳了戳,眼睛掃視著四周。

    這次熊克武特意分了一個營過來。幫助這裡建立有效的統治,保證這裡成為將來進攻曼德勒與南緬的橋頭堡。

    營長王鵬飛默不作聲,眼睛一直死盯著地圖看,對黃文虎的話也是深為認同。

    「拿下桑凱後,他們游刃有餘。既可以掉頭攻鐵路橋另一側,與曼德勒敵軍回合,也可以往北進展,直到拿下南榜,如此,臘戍便門戶大開。不格以優勢兵力進行阻擊戰,只能硬守了

    王鵬飛手掌合在地圖上,抬起頭來有力地說道:「這次戰鬥雖然以我們營為主力,但是黃隊長的意思也是我的意思,他們是見過血的漢子,我們還只是紙上談兵過。如今我們面對強敵,絕不能輕敵,與護礦隊的弟兄們並肩作戰,爭取打好這一仗,讓李大當家的看看我們不比南華的軍隊差

    黃文虎臉上鬍鬚東倒西歪,狠狠直豎,猶如豪豬一般,眼睛又大又黑,炯炯有神。他的心中憋足了一鼓勁,證明護礦隊不比正規軍差。對得起手中的槍。

    在武器裝備上,雙方相差許多。護礦隊使用的仍然是復興式步槍,但是四川來的軍隊已經部分使用半自動步槍,其他軍械也是優劣分明。

    回頭看著四下裡接受練的撣邦武裝以及果敢土司武裝,他們許多人手中更是只有弓箭長矛,但依然漏*點澎湃,鬥志高昂。

    楊開耀從果敢一路追隨至臘戍,成為堅定的左膀右臂,對統合緬北地區三十餘萬漢人以及掉人起到了帶頭所用。

    「可是要驅逐英人,恢復我漢家時山?」

    楊開耀的這句話一直縈繞在他的心頭,我們到底為何而戰?

    為何果敢等地的漢族後裔始終將緬北之地視為漢人的疆土,始終堅持自己為漢人,即便英人與緬人多方為難,矢志不改。

    護礦隊的許多弟兄都是從滇越鐵路逃難來的苦工以及雲南等地的農民。他們並不清楚自己為何要在這緬北之地與英人打仗,當兵吃糧為主盡忠乃是他們的本分。

    他的心情略微激盪著,手中緊緊地捏著一份前幾日從雲南過來的報紙,這份報紙上刊載著李秉衡前段時間在各家報紙上刊的文章,題目為「中華兒女,炎黃子孫小

    「所謂中華兒女,不獨滿、蒙、回、藏,乃我中華大地所有民族兒女。炎黃子孫,不獨諸夏或華夏。乃為中華民族之子孫。神農帝乃南蠻,伏羲出於東夷,黃帝出於西戎,中華民族各始祖共同開創華夏文明。中華之民族,非一元或多元,乃是華

    「「「正如孔孟出於東夷,老莊出於南蠻,中華民族在形成之初就是一個由許多部落組成的復合體,以後在展中也就表現出重文化不太計較血緣關係的特點。各個族群都在華夏族群的主導下成就了中華民族。造就了璀璨的五千年中華文明。」

    「與華族夏族東遷的同時,藏緬族群也逐漸東進南進,他們沿長江東進到湘、吳等地,同化或驅逐當的的百越族群黃尤、楚、吳越,形成楚蠻部分是土家族的祖先、部分融入了湖南漢族、吳蠻;繼從中原退卻後,百越族群繼續南退,成為苗瑤貪族的祖先;藏緬族群南下,驅逐同化當地百越,形成彝族、緬甸族的祖先」

    李秉衡的這篇文章繼承了司馬遷編《史記》時的核心思想,不僅堯、舜、禹、湯、文王、武王這些聖賢明君是黃帝子孫,而且秦、晉、衛、宋、陳、鄭、韓、趙、魏、楚、吳、越等諸侯們也是黃帝之後甚至連匈奴、閩越之類的蠻夷原來亦為黃帝苗裔。如此一來便把各族統,統納入到以黃帝為始祖的華夏族譜系中去了。

    「無論華夏語族、藏緬語族、通古斯語族、苗瑤語族、百越語族、蒙古語族等,皆為中華兒女,炎黃子孫

    「中華數千年王朝國家,而非民族國家,正說明中華乃是各民族共有之中華,中華民族涵蓋所有中華族群,五千年來,已經密不可分。故。今炎黃非古炎黃,今華夏非古華夏。共存於中華大地上,便是中華兒女。」

    「如此看來,漢族也好,其他各族也好,同為中華血脈。中國華人也好,海外華人也好,亦為中華血脈。」

    「我中華民族開創之文明,傳播之土壤,近代以來逐漸衰微乃至頹喪,我輩中華兒女當團結一致,共同奮,重建我新中華民族,開創富強之大中華體系。」

    「中華兒女,炎黃子孫,當親如一家,團結一心,為中華之崛起而奮鬥。」

    文章末,李秉衡如此收尾,的確為空前的大手筆。

    滿族貴族便有人聲稱:「起我黃帝胄,驅彼白種賤,大破旗漢界,謀生皆自便。」

    當初匈奴與鮮卑都在文化典籍上註明本民族乃是炎黃子孫,「中華」之稱,已經深入人心。

    甲午戰爭以後,列強侵華加劇,清廷治國無方,中華民族危機民族主義傳入,長期蟄伏不顯的「炎黃子孫」等稱謂好像井噴一樣湧現出來。頻頻見諸於書利報紙,成為廣泛使用的流行詞語。

    改良派是這一現象的始作俑者。而革命派則是真正的主導者。二者雖然同樣使用「炎黃子孫」但含義卻明顯不同,改良派認為「我國皆黃帝子孫」革命派卻認為「炎黃之裔,厥惟漢族」。

    李秉衡的這一論點無疑部分的否認了兩派觀點,提出了一個全新的

    念。

    黃文虎大聲地朝著在練中親如一家的漢族人與掉郟人,還有雲南過來的體族等少數民族喊道:「漢族也好,其他民族也好,同為中華血脈。中國華人也好,海外華人也好。亦為中華血脈。緬甸與遢羅等地先祖,乃為百越族群與藏緬族群。亦為中華民族一支,我中華民族在緬甸已有數千年歷史,英人強冉緬甸,奴役我等族人。此乃我中華民族之共敵,恢復中華河山,乃為我中華民族之重任。」

    「爾等皆為兄弟,不分彼此。緬甸是中華民族之緬甸,中華乃是中華民族之中華,為中華民族而戰。」

    越來越激動的他彷彿要用盡全身的力氣吼出這些話,不管對方聽得懂聽不懂,只覺得渾身都是力氣。從來就沒有如此的明白自己活著的意義。那便是「為中華之崛起而奮鬥」。

    楊開耀也將李秉衡寫的那篇文章仔細的讀了幾遍,文中對中華民族的起源分析的非常透徹,每個民族都能從中找到自己的族群,找到最後的歸屬,中華民族。

    「中華民族萬歲!萬萬歲!」他聲嘶力竭的高聲呼喊起來。

    許多經過懂得漢語的同胞轉述的掉邦人,也是高舉手中的長聳與弓箭,大聲地呼號起來,彷彿是在對天盟誓著什麼。

    不管他們是真心擁戴中華民族這個理論,或是只是附和,這一玄,至少所有的人明白自己為何而戰,鬥志,在每一個人的胸間充斥著。

    許多國內來的漢人與緬北漢族後裔也是不懂,因為沒有文化,但是他們都明白這其中的鼓舞,讓他們看到了翻身作主的希望。

    李秉衡的這篇尖章早就掀起了軒然大波,引起了廣泛的討論與爭議。

    革命黨人有許多出來對李秉衡的文章進行批判,認為「驅逐教虜,恢復中華,這句話與他的理論有著矛盾之處,不予認可。

    而改革派則隱晦的表達了李秉衡的這篇文章可能會引起國際糾紛,因為按照他的理論,中華的版圖只怕要擴張一倍還不止。

    「荒謬,真是荒謬,難道南華也是中華的國土?那他李光華怎麼不去滿清朝廷稱臣納貢?如此看來,漚逐勒虜。推翻滿清眾是在窩裡鬥,內亂乃他哪裡是革!川,簡直就是滿清的幫兇。」

    黃興對李秉衡一直很有意見。以為他有了身家後便一直滿足於當土皇帝,對革命工作很有阻礙。

    「只悄他的這番話是要惹禍的,滿清、朝鮮人、大和人都是通古斯語族,朝鮮倒還罷了,日本必定要跳出來反對。那俄羅斯帝國的數百萬里河山難道也都是我中華的國土?還有南亞、東南亞是英法的領地,這不是將列強得罪了個遍嗎?。

    汪精衛侃侃而談,舌中帶刺,他早就看不慣李秉衡,只是找不到機會出口氣。

    「若是推翻了滿清後再說這話到還罷了,如今他這麼一說,滿清到不是教虜,而是親如一家的中華兒女了,荒謬,真是無恥至極。如今我們又用什麼去做旗幟,去鼓舞革命同志?難道以造反二字嗎?」

    日本東京,孫中山將在這裡轉船穿越太平洋,往舊金山而去。

    他手中捏著前幾日的報紙,充斥著關於李秉衡那篇文章的爭論,擁護者與反對者分為鮮明的兩派,從開始的引經據典,到挖空心思攻擊對方。已經是吵得不可開交。

    南華國內倒是一致的力挺李秉衡的言論,畢竟主流的都是華僑與華人新移民,對李秉衡提出的這套理論早就有了認識,如今更是振奮異常。為自己找到了一個心理安慰。

    對於李秉衡的言論,他一半支持一半反對,此行到舊金工」就是想統合美淵洪門,統合海外華人勢力,為革命提供幫助。

    李秉衡的這篇文章正好給他無數的啟,想必美浙華人是能理解這篇文章包含的意思的,支持者也絕對佔了大多數。

    他越來越覺得美州華人需要進一步的組織起來,這幾年美洲洪門帶著華人團體向南美展勢力,對國內的草命工作支援日少,這讓他憂心仲仲,不知道那邊到底走出了什麼樣的事故,導致出現了這麼重大的決策改變。

    海外華人亦為中華兒女,這句話也是海外華人的普遍心聲,只走過去無人系統的將其理論化罷了。

    「只怕洋人是明白不了這篇文章給他們帶來的麻煩有多大的了,他們也永遠不會明白什麼是中華,什麼是漢人,放心吧,洋人是不會有什麼動作的。因為他們不懂我們中華文化。」

    孫中山倒是一針見血的指出了洋人並不會有所反應,只是會對此表示關注罷了,在他們看來,中華也好,漢族也好,都是中國人。

    滿清朝廷倒是對李秉衡突然出的這篇文章有些摸不著頭腦,無法看清他背後的真實用意。

    不過所謂的大中華概念還是讓載汗等人有些緊張,他們擔心李秉衡會對前段時間的不配合有所報復。

    南華堅持滿清政府取飾各家外國銀行的鈔票行權,但是他們在列強的威逼下選擇了妥協。

    另外,李秉衡的打算是讓滿清與列強談判,以交通幣償付賠款與債務。但是英國政府嚴詞拒絕,滿清也就不了了之。

    英國人看到交通幣在中國的流通不可阻擋,也就承認交通幣與英傍掛鉤,並且加快了匯豐銀行破產清算。爭取扶植新的英國財團銀行,繼承匯豐的特權,繼續行鈔票制衡交通幣。

    滿清這次是走了大運,無數的債務債券與鐵路債券不翼而飛,能夠明面上集中起來的債務與鐵路債券。不過兩千三百六十七萬英鎊,但是這麼龐大的債務,是沒有哪個國家吃的進的。

    由於這些債務大部分是匯豐銀行經手的,所以無數的機構與公司被牽扯了進來,等待最後的裁決。

    匯豐銀行與怡和洋行的破產清算歸結到了一起,這兩家光是借給滿清政府的借款就有七百多萬英傍。可以說,兩家在中國多年的搜刮都投入在這些債上。

    這七百多萬的債務被轉讓給了幾個匯豐銀行的大債主,主要是美國的摩根財團與花旗銀行,花期銀行總算是緩了口氣,在美國股市上股價開始上升。

    由於南華堅持欠匯豐與怡和的三百四十一萬八千英傍單獨列出,賠償因為股災與匯豐倒閉而損失慘重的中國人,列強為了這一點反覆爭吵,使得本來可以兩個月前就結束的破產清算拖延至今。

    這將近三千萬兩銀子的資金如果能夠以賠償華人的名義進入李秉衡看中的那些愛國資本家以及新興產業領路人,那麼揮出的效應將是空前的。

    不過,這其中的大部分還是要賠償給普通的中國老百姓的,之所以這麼做,便是做個樣子給那些錢莊票號看的,還有那些只知道漁利的黑心資本家也是如此。

    目前中國的民族工業雖然有了初步展,但是李秉衡主導的幾大財團實力還不夠雄厚,影響力也不夠大。

    許多的官僚資本以及地主資本進入了民族工業,而工人問題也日益成為了一個嚴峻的社會問題。  
本站首頁 | 玄幻小說 | 武俠小說 | 都市小說 | 言情小說 | 收藏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