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7章應對(第二更!加更!求月票!)
居仁堂內,靜,靜的甚至都聽不到人的呼吸聲。
在做出「送客」之後,袁世凱便坐於居仁堂內,動也不動,話也不說,只是靜坐於椅上,想到先前日置益出言相威,那雙眼中流露出的儘是敵視之意。
對於袁世凱來說,從出督朝鮮起,與日本人打交道達二十餘年,對日人野心袁世凱可謂是瞭解頗深,也正因如此,才會有在朝鮮以及隨後甲午年時的對日強硬之舉,再到後來日俄戰後,聯美、德制日,瞭解越深,才會對日本越加防範。
而在武昌起義後,袁世凱在外交上依賴英、美等西方列強,對日本仍持抵制立場。英、美等國也公開希望袁世凱出來掌權,並予以財政上的大力支持,而這更引起日本的強烈不滿,雙方關係一直十分緊張。
而此時歐戰方酣,列強無暇顧及,於是日本擬乘此千載難逢之機,意圖侵吞膠澳,進而染指山東,下一步是什麼,袁世凱可以說是再清楚不過,下一步,他們就是想控制整個中國。
「李致遠啊」
想著李致遠以「地方之名」接收膠澳,袁世凱倒是佩服起他的見縫插針,可佩服是佩服、感歎歸感歎,現實總是要面對的,日人的威脅,他不能不去考慮。
就在袁世凱思索著解決之道時,他的老朋友、英國公使朱爾典進了居仁堂,兩人並沒有客氣什麼,簡單的寒暄之後,袁世凱便直接切入了正題。
「公使閣下,歐洲之戰,業經波及中國。」
雖是老朋友,但在提及國事的時候,袁世凱還是選擇稱呼他的官謂,接著又用帶有訴苦及哀求的口吻說道。
「地方蠻橫、妄動,陷中央於當前不利之局,日本更許以戰爭相威肋,現在中國盼望大英帝國能夠公正地干預此事。」
朱爾典當然明白袁世凱在向英國求救,他是英國人,可他瞭解中國,他知道,以袁世凱的謹慎,淮海經略使李子誠跳過中央直接與德國談判,接收膠澳租借地,並非出自袁世凱的授意。同樣,他也瞭解日本,知道日本意欲出兵膠澳,根本就是項莊舞劍。
可朱爾典更瞭解倫敦,倫敦一開始求助日本,只是因為一時「手忙腳亂」,後來之所以又希望日本暫緩參戰,原因正是擔心日本在中國和南太平洋擴張,從而損害到英國的利益,而之後則是在鑒於難以阻止日本參戰,為安撫日本,才被迫同意日本參戰,但仍要求日本聲明「不攻擊德戰區以外的中國地區,不在南中國海及太平洋採取戰鬥行動」。那時,倫敦的想法很簡單,就是想靠犧牲中國膠州灣來換取日本不再南進的保證。
但日本卻什麼保證也不給,反而利用英國在膠州灣問題上的妥協,向德國人發出最後通牒,從始至終,倫敦對日本參戰都是懷有戒心的,最後被迫讓步,也是為了避免日本倒向同盟國,瞭解日本人的朱爾典明白,日本人的野心絕不會局限於膠州灣,他們的野心將會在未來擴展到全中國。
而現在,中國地方機構的「冒險舉動」,卻讓朱爾典看到機會,日本人或許用步步進逼的狡詐手段,取得英國對其出兵山東的承諾,現是現在他們「自行宣戰」,卻已經讓這個國家沒有任何利用的價值,在這個時候,作為英國駐華公使,朱爾典必須要盡可能維護英國的在華利益。
他端起茶杯,眨眨眼睛,先表示個無可奈何的架式,淡淡地笑了笑,才說。
「總統的心意,我們理解而且同情。不過,我也坦誠地奉告:日本已經加入了協約國,站在我們一條戰線上。你們還是中立國。我們沒有理由幫助二個中立國來抵制自己的盟國。」
「這麼說來,貴國就沒有辦法了?」
朱爾典的回答讓袁世凱有點著急,不過他卻已經聽出了朱爾典話中有話,他瞭解朱爾典,或許是在中國呆了太長時間,使得他習慣了像中國人一樣賣關子。這時候還是要藏拙,這樣才能顯出朱爾典的「精明」,讓他生出一切都在他掌握之中。
「辦法也不是絕對沒有。」
朱爾典賣了一個「關子」。
「什麼辦法?」
心裡湧起一線希望,袁世凱連忙急聲問道。
「如果中國也加入協約國,」
看著袁世凱,朱爾典開口說出了自己的建議,袁世凱曾在英國對德宣戰時,提出過加入戰爭,但是倫敦卻拒絕了,因為相比於中國,倫敦更希望日本參戰,但現在的情形卻發生了變化,日本——已經自行宣戰了。
「情形就完全兩樣了。那樣,中國也是我們的盟國,又是日本的盟國。我們總不能看著盟國欺侮盟國。你說對不對?」
袁世凱點點頭,朱爾典的這句話使得他意識到,英國,至少朱爾典,在中國參戰的態度上已經發生了變化,這種變化或許和現在的局勢變化不無關係。
宣戰,早在二十天前,英國向德國宣戰之後,政府就已經達成了參戰的共識,只不過在徵求英國態度時,英國一開始同意,後來卻又拒絕了中國參戰的要求,原因就是日本人干涉。
「再說,都是盟國了,日本就沒有理由再來欺侮自己的夥伴。:」
「中國加入協約國是可以的。但是,中國沒有力量出兵歐洲呀!」
袁世凱明白自己的國力和兵力,之所以想要參戰,根本就是為了想用「盟友」的名義,從「盟友」那騙點東西,對於打仗,還是免了。
袁世凱的問題只讓朱爾典搖搖頭。
「出兵不出兵,是無所謂的,只要中國人在精神上和物資上盡可能支持我們,就可以被認為盡了盟國的義務。」
事實上,在中國參戰的問題上,倫敦一開始並不反對,後來之所以反對,全是因為意圖染指中膠澳與中國的日本強烈反對中國參戰,而為了促成日本參戰,才有了倫敦反對中國參戰,在將「中國地方政府越過中央政府同德國談判,業已收回膠澳租借地」的電報發出後,朱爾典更希望袁世凱能利用這個機會——自行宣戰。
袁世凱點點頭,這是一件有利無害的事,在國際上,可以爭取盟國保護,不至被侵;在國內,還可以以參戰名義擴張軍隊。至於之前提出的加入協約國的三個條件——由協約國墊款整頓中國兵工廠;協約國不得簽定與中國有關的條約;中國租界不得包庇中國政治犯。
現在看來並不重要,而且這三個條件英和法國也曾原則上同意了,以後還可以利用其它的機會再提出這三個條件,現在最要緊的是……
「那公使的意思是?」
揣著明白裝糊塗的袁世凱反問道,而朱爾典卻不再說話,他只是喝著茶,終於在一杯茶喝完後,他才看著袁世凱說道。
「我的朋友,我希望你知道,日本對德宣戰,並未得到英國的同意他們是自行宣戰的,事實上,作為一個國家,在宣戰問題上,完全不需要徵求他國的意見」
朱爾典的話只讓袁世凱的眼前一亮,他立刻意識到,或許這是現在最好的選擇了,向日本一樣,選擇自行宣戰,從而成為協約國的一員,至於過去提到的那些參戰條件嘛反正英法兩國已經同意了,現在自行宣戰之後,雖說未同他們簽署協議,但是以後還可以再繼續向他們爭取,有些事情只要他們松個口就行,沒準以後兩國還有求於中國還不一定,德國人就是那麼好打敗的?
更何況,這英國讓中國幫他們代造兩萬條步槍,就說明他們自身軍工產能不足,既然自身產能不足,那麼墊資幫助中國整頓兵工廠,中國再以武器償付墊資,便是事關英國自身利益的的事情。
而更重要的是,如果中國對德國宣戰,那英國再同日本簽署任何同中國有關的條約,他們就需要考慮一下,同一陣營的盟友互相出賣,這只會引發內部的混亂,英國不會那麼蠢,而且更重要的是,一但中國自行宣戰,英國為了維持協約國內部的穩定,他們即便是再不情願,恐怕都得插手中國的事情。
嗯宣戰
在朱爾典的勸說下,袁世凱瞬間便做出了決定——立即對德宣戰
東京,首相府會議室內,在對德、奧宣戰後的第二次緊急內閣會議,再一次召開了,相比於上一次會議的輕鬆與歡喜,這一次參會議的內閣成員們面上大都帶著怒色。
「消息確認了嗎?中國軍隊真的進駐青島了?有多少軍隊?」
會議一開始,大隈重信便向海軍大臣八代六郎詢問道,
日本圖謀青島的野心已久,也是垂涎已久,日本的外務大臣、關東軍司令、大連民政署長(時大連為日本殖民地)、駐南京總領事等重要官員先後來青島,窺探青島德軍情況。日本第二艦隊也曾往青島寄泊。
好不容易有了現在這麼一個天賜良機,當德國人意欲將青島轉給中國時,日本才不惜以武力相威脅,但誰曾想千算萬算,竟然事到臨頭時,被中國地方政府,甚至那連一個地方政府都不算,給摘去了桃子。
「就現在掌握的情報,不少於一個師,至少1.5萬人以上」
相比於陸軍,海軍反而有著更多的情報,八代六郎然後又神情凝重的說道。
「同時德人將全部要塞無加破壞的低價售於中國人,而且其還在進一步增兵之中」
充足的兵力、完整的要塞,對於任何進攻者而言,都是一場惡夢,八代六郎甚至都有些擔心,青島會成為第二個旅順。
「嗯……」
沉哼一聲,大隈重信又朝著陸軍大臣岡市之助看去,他的目光中帶著一絲疑惑,雖未開口但那意思已經再清楚不過,就是問他陸軍能不能打下青島。
「支那人……他們並不是俄國人,即使是青島有十萬支那軍隊,以皇軍之威名,六個小時就可攻下青島」
就在這時首相府書記官匆匆走進會議室。
「首相閣下,駐支那大使館發來急,支那共和國向德國宣戰了」
1912年初面對洶湧澎湃的各省反清獨立之潮,清帝宣佈退位,隨後中華民國成立,對於世界其它國家而言,中華民國就是中華民國,但是1913年7月日本政府明文規定:今後不論中國的國號如何變化,日本均以「支那」稱呼中國,稱中華民國為支那共和國。
而在戊戌變法失敗後,當時中國留日人士在排滿情緒中,往往不再自稱「清國人」,那麼改稱什麼呢?——當時多半只有叫做「支那人」,可今日不同往日,過去是因民族情緒而不認同滿清為祖國,迫不得已選擇支那,而現在,中華民國已成,日本人稱中國為支那,稱中華民國為支那共和國,而其又以官方為中國定名「支那共和國」,則就是對中國尊嚴的侵犯了,可日本卻依然如此,依然稱中國為支那,甚至連外交文件上亦是支那或支那共和國,這會書記官先是支那,又是支那共和國,便是日本政府規定。
「什麼……」
驚慌之餘,加籐高明立即向首相進言道。
「閣下,我們必須要立即向支那、英國提出外交照會,通知他們,以後凡與支那有關的問題,必須先與日本磋商。否則,日本不能認為有效。同時向青島地方以及淮海經略使發出最後通牒,令其撤軍」
接著他又把視線投身海軍大臣。
「艦隊什麼時候能到達青島,一但到達青島,如果其超出最後通牒而不撤退,就立即開炮」
「這個……」
加籐的建議卻只讓大隈重信一陣猶豫不決,御前會議只通過對德宣戰,而對膠澳行動則是對德作戰的一部分,現在德軍不在青島,守衛青島的又是支那軍隊,如果開炮的話,會不會造成日支衝突?
「首相閣下,支那絕不敢向日本宣戰,只要要不宣戰,就是膠澳衝突」。
更多到,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