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科技軍閥 (六百零一)領袖們
    造成蘇軍重大失敗、慘重挫折的原因,還有一個就是部隊當時的戰略部署。第一戰略梯隊主要是由進攻集團組成的,而它們卻不得不立即進行防禦。事實上只是在6月27至30ri,斯大林才給各方面軍提出了轉入戰略防禦的任務。

    由於在戰爭爆發的前夜,對中國武裝部隊的主要突擊方向作出了錯誤的判斷,因此戰爭一開始就必須進行大規模的戰略調整。戰爭初期,首先是由於斯大林的過失,蘇軍的許多部隊不是在作戰,而是在調動,這就使華軍有機會將蘇軍一個個兵團各個擊破。斯大林迫不得已,幾乎將所有的預備隊都調往東方方向。戰前犯下的戰略xing錯誤使蘇軍付出了巨大的血的代價。

    深夜3點左右,斯大林在等著總參謀部來報告過去一天中各條戰線上的局勢,他在攤開著作戰地圖的長桌邊慢慢地來回踱著。各條戰線的情況要糟糕得多:兩個多星期裡,部隊後退了將近450公里,放棄了大片地區,也沒有利用河流地帶上易於防禦的地區。斯大林想,新任司令員索邊尼科夫辜負了他的希望。在被任命一個半月後,他就被斯大林撤職了。

    特別令他不安的是西部戰線的局勢。斯大林全神貫注地看著戰線的奇怪形狀,這條戰線到7月10ri已經從國境線後退了(想想都叫人害怕!)450至500公里……屈辱的悲傷和無可奈何的氣憤湧到了國防委員會主席的喉頭:一個擁有44個師的方面軍居然不能制止敵人的進攻!斯大林在對著地圖沉思的時候,未必知道戰爭爆發時東方方面軍所屬各師中有將近一半並未達到戰備狀態:其中有12個師只是剛剛著手動員,而正在組建的兩個軍根本沒有坦克。

    戰爭前夕,在分析力量對比時。斯大林非常喜歡計算師以及其他戰爭力量和手段的數量。但卻忽略了質量方面:各部隊作戰裝備的完備程度、部隊的團結和人員的訓練程度。戰前斯大林一直在要求組建新的兵團,儘管當時的兵團數已經超過200個。戰爭爆發時蘇軍的質量明顯低於中國武裝部隊。

    事實是,第一天戰鬥結束時,東方方面軍的指揮系統就全面癱瘓了。後來,地圖上兩個粗大的藍se箭頭6月29ri在斯維爾德洛夫斯克以東的地方會合了。這就是說,東方方面軍的主力被包圍了。今天斯大林得到報告,主力部隊仍在組成集團或是單獨突圍……可是方面軍所屬的第3、第4和第10集團軍一直被認為是戰鬥力特別強的部隊。想到這裡,斯大林暗自決定,應當簽署貝利亞今天送來的那份文件。文件規定再設立15個新的特別集中營,用於審查突圍人員……

    斯大林敏銳的記憶力記下了7月初的一天早間戰報的數字:東方方面軍的44個師中有24個被徹底擊潰,其餘20個師損失了30%至90%的人員和裝備。無需多說,這個主要方面軍的失敗是顯而易見的,它也就預先決定了其他各方面軍的失利。鐵木辛哥和朱可夫的意見是對的——斯大林思忖著——他們建議用東方方面軍所轄的第13、第19、第20、第21和第22集團軍在莫斯科外圍建立一道新防線。在戰爭歲月悲劇xing的發展演變中,斯大林逐漸懂得了戰略學的基礎知識。他將來永遠也不會對任何人說,是朱可夫、沙波什尼科夫、華西列夫斯基、安東諾夫、瓦圖京及其他傑出的軍事首長幫助他弄懂了戰略學的奧秘、形成某些戰役的決策和意圖的辯證法。也許有朝一ri。人們會把一些虛假的說法當成不言而喻的道理接受下來,說正是他斯大林給軍事科學注入了嶄新的觀點。例如,炮兵進攻的思想、包圍敵人的新方法、奪取制空權的途徑、建立多梯次的靈活防禦等等。連他本人也會相信自己具有軍事天才。也許用不了多少時間,他也會忘記自己的失敗,一個政治戰略家和軍事戰略家在戰爭最初幾個月中的失敗。

    而眼前還是戰爭的殘酷歲月。一切都岌岌可危。中國人佔領斯維爾德洛夫斯克之後,下一步的目標顯然是斯大林格勒和莫斯科。斯大林繼續查看著作戰地圖,一面痛心地再一次想到,中國人並沒有像他預料的那樣,在東南方向進行主要的打擊。而他卻在那邊配置了58個師,其中有16個坦克師和8個摩托化師!而且該方面軍的主力也彷彿被置於敵人的主要突擊方向之外。因而不能擊退敵人的進攻,而這本來是可以做到的。在東南方向上部隊的部署不當使中國人的坦克拳頭得以直搗烏裡揚諾夫斯克和喀山之間防禦薄弱的接合部。斯大林記得,早在6月30ri大本營就批准將該方面軍的部隊後撤至「斯大林防線」的築壘地區。這就意味著後撤300至350公里。斯大林認為,總的說來,該方面軍稍稍遏制了華軍的攻勢,但未能加以阻止。南部戰線的情況也好不了多少。

    損失是巨大的:將近30個師實際上已經不存在,約有70個師損失了50%以上的人員,大約350個中國師為此付出的代價也不小。由於蘇軍戰士、指揮員和政工人員的英勇頑強。三周內在中蘇戰場上華軍損失了近10萬官兵、650多架飛機和幾百輛坦克。但是正如很久以後才查明的那樣,蘇共zhōng yāng當時得到的關於蘇方損失的數字是壓低了的。而敵方損失數字是被大大誇張了的。作戰兩周後向斯大林報告的數字顯示:敵方飛機損失至少1664架,蘇方為889架;坦克方面:敵方損失2625輛,蘇方損失901輛。華軍損失兵力則被報告為擊斃131.2萬人!此外,在各地區的激戰中。敵人蒙受重大損失,而蘇軍由於後撤,損失無法統計。許多空投破壞分子已被殲滅,但未列入統計。被俘虜的華軍計30000餘人,此外。還俘獲了許多華軍空降兵,但未列入統計。至6月29ri止,蘇軍失蹤及被俘約15000人,諸如此類,等等。

    蘇聯方面的報告是極其混亂矛盾而又嚴重失真的。根據這些報告。很難對各條戰線的局勢、力量對比、飛機和坦克的準確數量有一個真實的認識。然而這樣的統計並不是偶然產生的。這一切是大權獨攬的產物,因為當時並非任何真相都是需要的。各方面軍和集團軍指揮的垮台,幾十個兵團陷入包圍——與此同時卻寫出和實際情況完全相左的戰報。可是斯大林卻是根據這些戰報行事的!他連想也不曾想到他會被人欺騙。因此大本營在這段時間裡作出的決定往往是根據願望、設想、可能,而不是嚴格根據實際情況弄出來的。

    不過無論怎麼說,華軍打擊的最初的威力總是明顯地被削弱了。而更為主要的是華軍統帥部沒有達到消滅蘇聯紅軍主力的目標。

    紅軍在繼續戰鬥。它在退卻,可是仍舊在戰鬥。斯大林審視著地圖上激烈戰鬥的情景,逐漸得出結論。這場戰爭將是長期xing的,想要取得勝利,取決於近期能否堅持下來。

    「……戰爭將是長期的。如果我們能在最近時期內堅持住,那麼勝利之風就會鼓起我們的船帆!」

    斯大林的辦公室裡,朱可夫大聲的對他說道。

    斯大林一聲不響地聽完朱可夫關於各條戰線上形勢的例行報告後。問道:

    「您再說一遍,東方方面軍各部隊人員和裝備的足額程度有多大?」

    「平均是10%至30%。只有個別部隊的人員、火炮和坦克達到或超過50%。是個別部隊。」朱可夫又重複了一遍,「實際上東北方面軍的情況也同樣嚴重。東南方面軍的局面稍好一些。特別困難的是損失了大部分反坦克炮。為了加強反坦克能力,必須採取某些措施。」

    討論完加速生產反坦克炮所必須的措施,而且和沃茲涅先斯基通過電話之後,斯大林盯著朱可夫。問道:

    「為了加強我們的反坦克能力,現在,今天立即可以做的有哪些事呢?難道除了反坦克炮之外。軍人們不認為有其他的反坦克手段嗎?」

    「那怎麼會呢?斯大林同志。空軍也大有用武之地。」

    朱可夫解釋了空軍反坦克的技術能力和作戰能力。斯大林一下子變得活躍了,他命令立即起草一份大本營的指示。朱可夫走了出去,半小時後他就把文件帶來了:

    「北方方面軍、東北方面軍、東方方面軍、東南方面軍及南方方面軍司令員,紅軍空軍司令員:」

    「戰爭開始以來的20天裡,我空軍主要是對華軍機械化部隊及坦克部隊作戰。參加對坦克作戰的飛機有幾百架,但未取得應有的效果。因為空軍對坦克的戰鬥組織得很差。如果組織好空軍對坦克的打擊,則坦克部隊不僅能被阻止。而且能被擊破。對敵人坦克部隊(縱隊)的攻擊應以配有機關炮的殲擊機及強擊機率領,同時投擲燃燒彈。攻擊時應展開隊形,以垂直於坦克縱隊的方向多次反覆攻擊。在配有機關炮的殲擊機和強擊機之後,由各式轟炸機進行攻擊,投擲爆破彈及燃燒彈。攻擊時以9架為一梯隊,個別瞄準……」

    為了扭轉事態悲劇xing的發展,斯大林已經可以說是絞盡腦汁了。

    「斯大林同志,這裡有一份報告,請您看一下……」波斯克烈貝捨夫將一份報告交給了斯大林。

    斯大林接過報告馬上看了起來,朱可夫看到斯大林的臉se又有些難看。

    「那些可惡的黃鬼竟然能打到那裡,他們是怎麼知道這個基地的存在的?」斯大林看完報告後,眼中再次閃過狂怒之se。

    對於這種秘密武器,他寄予的希望其實是相當大的。

    「出動這麼多部隊竟然沒有將火箭基地奪回來!這些膽小鬼都該槍斃!」斯大林大罵了起來。

    「斯大林同志,我們不能把希望完全寄托在一兩種武器上面。」朱可夫立刻明白了斯大林在說什麼,對於蘇聯和德國聯合進行的這個新式武器開發項目。他作為總參謀長,還是瞭解一些的。

    「你不明白,朱可夫同志,這只是一部分,如果這種武器研製成功。我們將很快扭轉戰局……」斯大林有些煩亂地擺了擺手,沒有給朱可夫更多的解釋。

    「給我接通施特拉塞爾首相的電話,我想要和他通話。」斯大林好容易讓自己鎮定下來,吩咐道。

    現在的斯大林希望從德國得到更多的援助,盡早將「終級武器」研製出來。但他並沒有想到。在他的敵人當中,同樣也在進行著相同的研究,而且進度比他想像的要快得多。

    美國,華盛頓。

    「丘吉爾首相將於明天到達,總統先生。」一位白宮機要秘對坐在輪椅上的羅斯福說道。

    羅斯福點了點頭,「楊朔銘將軍那裡有消息麼?」他問道。

    「中國zheng fǔ已經回電,楊朔銘將軍目前正在西伯利亞的前線指揮部親自指揮對蘇聯的作戰行動。恐怕無法接受您的邀請。」秘看了看霍普金斯,說道。

    「太可惜了……」羅斯福顯得有些失望。

    在北非登陸作戰取得勝利後,代號為「象徵」的會議於1944年5月12至13ri在摩洛哥的卡薩布蘭卡舉行,這就是又一次有名的卡薩布蘭卡會議。楊朔銘因忙於對蘇作戰沒有參加。會上羅斯福和丘吉爾一致同意:下一個進攻目標是法國而不是地中海,兩國在北非戰場和太平洋戰場平均分配人力和物力資源;並決定恢復兩國已於1942年6月開始的、關於研製原子彈的絕密會議。

    在會議結束時的記者招待會上。羅斯福提出了無條件投降的準則。卡薩布蘭卡會議的一個主要戰略問題是:英美法軍隊已從東西兩面對突尼斯的德國和意大利軍隊形成夾擊之勢(雖然還不能說勝利在望),在擊潰隆美爾的非洲軍團之後,下一步幹什麼?

    現在,這個問題隨著英國的淪陷,已經不存在了。

    羅斯福和丘吉爾都沒有想到過,戰局會這麼快的急轉直下。

    在會議討論期間。丘吉爾和英國參謀長們當時還極力主張在擊敗隆美爾之後,擴大地中海戰場,對西西里、科西嘉、撒丁、多德卡尼斯群島以及意大利、希臘沿海進行一系列牽制xing進攻。打擊意大利,使其退出戰爭,援救土耳其,迫使德軍和蘇軍分散兵力。美國陸軍參謀長馬歇爾上將則主張橫渡英吉利海峽進入法國作戰,但羅斯福本人也傾向於擴大地中海戰事,完全控制這一地區。

    經過反覆討論。5月13ri,羅斯福和丘吉爾以及兩國參謀長們舉行了最後一次全體會議。會上。參謀長們向他倆遞交了關於「1944年作戰方針」的最後報告,其主要內容為:「同盟國的物資仍必須首先用於擊敗德國潛艇。必須盡量向英國運輸供應品,以便支援英**隊。在歐洲戰場的軍事行動將按照下列目標進行,即在1944年內,使用同盟國可能用於對德作戰的一切兵力,擊敗德國。採取攻勢的主要作戰方針為:地中海方面:攻佔西西里島,目的是使地中海的交通線更為安全。減輕德軍對英國前線的壓力。加強對意大利的壓力。聯合王國方面:對德國進行最猛烈的空中攻勢,以打擊德國的作戰努力。在太平洋及遠東方面的軍事行動將繼續進行,其目的為維持對ri本的壓力,並能在一旦德國戰敗時,立即對ri本發動全面攻勢……」

    卡薩布蘭卡會議期間,英美還調整解決了吉羅和戴高樂的分歧。對於法國的各派政治力量,英美兩國持不同的態度。戴高樂及其領導的「zi you法國運動」一直受到英國的支持,而美國對他長期抱有成見,敬而遠之。在戴高樂看來,美國決策人的這種立場是抱有明顯的帝國主義目的,他們想趁法蘭西帝國之危擴張自己的勢力範圍,取而代之。到卡薩布蘭卡會議開幕時,雖然法國本土和法屬北非的政治形勢己發生巨大的變化,而美國zheng fǔ已決定同戴高樂打交道,並準備以軍事援助作為手段來迫使戴高樂服從美國的意志。關於這一點艾森豪威爾將軍作了有力的證明。但現在,這一切的計劃,隨著英國的淪陷,都已經成了泡影。

    羅斯福當然明白,英國本土的失陷,對美國來說,意味著什麼。  
本站首頁 | 玄幻小說 | 武俠小說 | 都市小說 | 言情小說 | 收藏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