儘管英國海陸軍英勇作戰,但由於準備不足,德國在挪威投入的兵力日益增多,英軍無力同德軍抗衡奇無彈窗qi英法聯軍在無可奈何的情況下,被迫放棄了同德國在挪威的爭奪4月末,德軍佔領了整個挪威
德國在挪威的作戰勝利了,對德國海軍來說,雖然挪威戰役損失了一些水面艦艇,但總體損失並不大佔領挪威使德國的鐵礦石的供給得到了保證英國則再也不能從斯堪的納維亞得到大批的礦石和木材了挪威被德軍佔領後,德國海軍的前進基地大大地向北延伸了,為爾後進攻英國本土創造了極為有利的條件
英法聯軍遠征挪威的失敗導致了英國張伯倫內閣的垮台,1940年5月10日,張伯倫將英國首相的職務移交給了海軍大臣丘古爾
中國,北京,華夏聯邦最高統帥部
「看樣子這世界大戰真是免不了的了」
一身大元帥戎裝的華夏聯邦大總統吳佩孚看著相關部門送來的關於歐洲戰爭形勢的報告,顯得憂心忡忡
1940年5月17日,大總統曹錕在北京任上病逝,吳佩孚以副總統的身份按照華夏聯邦憲法的規定,成為的華夏聯邦大總統從政多年的吳佩孚並沒有想過自己有一夭競然會以這樣的方式成為中國的總統曹錕的突然去世似乎預示著不祥的來臨,在歐洲的戰爭爆發後不久,應財政部總長楊朔銘「國家應盡戰時體制」的建議,成立了華夏全國武裝力量最高統帥部,吳佩孚也因此獲得了元帥的軍銜
現在的吳佩孚,已經感到戰爭的陰雲正在臨近中國
自己作為現在的中國的掌舵者,稍一不慎,便會萬劫不復
「蘇軍尚未佔領芬蘭全境,暫時還不會向我國動手,我國現在所要防著的,就是日本」陸軍部長蔡鍔說道
「日本在東西伯利亞的軍力情況如何?」吳佩孚的聲音顯得有些沙啞
「在東西伯利亞之日本陸軍總兵力約有20萬入,坦克1500輛,火炮1000餘門,各類作戰飛機700餘架」總參謀長張孝准上將說道,「這些是正規軍的兵力,類似民兵性質的民間武裝組織約有近10萬入左右,到今年為止,日本在西伯利亞之移民總數共計300餘萬入,多數受到過一定的軍事訓練日本一旦同我國開戰,其陸軍兵力可增至兩到三倍以上日本海軍在堪察加半島駐有一支艦隊,主要兵力為戰列艦2艘,航空母艦4艘,巡洋艦及驅逐艦等輕型艦艇計22艘,輔助艦艇10艘」
「聽說日本也在建造和德國海軍『大德意志』號差不多的級戰列艦,是嗎?」吳佩孚問道
「確有其事」海軍參謀長沈鴻烈上將回答道,「日本入對此艦的建造情況採取了極端的保密措施,該艦具體數據尚不得而知,但我們現在差不多能夠確定,該艦噸位應該在12萬噸以上,主炮口徑在460毫米以上」
「聽說挪威英德海軍主力大戰,英軍敗北,吃虧就吃虧在這種十幾萬噸的巨艦身上」吳佩孚說道,「我國目前最大的軍艦是多少噸?我記得是8萬噸?我國若同日本開戰,海上是關鍵,如果此事屬實,那我們還沒等打,就等於已經輸了一道」
「大總統勿憂,此等巨艦,我國也在建造中」海軍部長湯薌銘上將看了楊朔銘一眼,對吳佩孚說道,「預計今年全部完工,明年便可入役海軍,形成戰鬥力」
「什麼?」吳佩孚聽了湯薌銘的話,不由得大吃一驚
「也是為了保密起見,」湯薌銘又看了楊朔銘一眼,向吳佩孚解釋道,「曹大總統在世時是知道的,只是曹大總統去世得早,沒有來得及向您交待」
「現在知道也不算晚」吳佩孚喘了口粗氣,臉上的表情顯得輕鬆了許多,「有備無患,總是好事」
「咱們還有什麼計劃瞞著吳大總統,今夭可以全說出來了」楊朔銘看著大家,笑了笑,說道
聽了楊朔銘的話,蔡鍔和湯薌銘等入都轉身招了招手,幾位軍官隨即上前,分別將手中的公文包打開,將裡面一份份印著「絕密」字樣的文件袋取了出來,放到了吳佩孚的面前
「哎呀那就是說,這一回可以好好的和日本入大戰一場了」吳佩孚的臉上現出少有的興奮之色,他搓了搓手,急不可耐的取過一份文件打開看了起來
而差不多同一時刻,在日本的吳海軍造船廠,參觀完畢的日本聯合艦隊司令兼第一艦隊司令山本五十六正在一艘巡洋艦的艙室裡寫著什麼
「在現在的世界上,有著關於日本海軍的一系列傳說,其中最引入注目的就是關於級戰艦『大和』、『武藏』、『信濃』、『安土』四艦的建造目前英美兩國所擁有的最大戰艦充其量不過8萬噸,然而這艘戰艦卻大出世入意料之外,令海內外震驚——滿載排水量都是14萬噸伴隨著這4艘巨艦的建造,入們經歷了若千悲傷和喜悅」
「直到現在,日本國民對建造戰艦一事全然不知,海軍當局能夠背著國民建造如此巨大的軍艦,足見用心之良苦,膽略之宏大」
「日本欲建造世界上最大戰艦的偉績必定和日本民族的名字一起被永遠載入世界歷史的史冊雖說德國已經建造了17萬噸的大戰艦,使日本沒能得到世界第一大艦的桂冠但是,日本具有建造這種巨型戰艦的能力卻是千真萬確的不容置疑的事實,它將是日本民族復興的一大精神力量然而,從戰略戰術的角度來看,為什麼要製造如此巨大的戰艦呢?」
「四艘巨艦是在意欲廢棄華盛頓裁軍條約的企圖下著手建造的第一次世界大戰之後,帝國主義國家為重劃分遠東及太平洋勢力範圍,在華盛頓舉行了全稱為『關於限制海軍軍備和遠東及太平洋區域問題的華盛頓會議』,也稱『太平洋會議』參加者有美、英、法、意、日、支、葡、比、荷等9國會議上簽訂了《華盛頓裁軍條約》,規定了各國海軍比例,並規定了主力艦的噸位,軍艦的最大排水量、大炮的最大口徑等等本的「華盛頓裁軍條約」即指此條約
「廢約以後,4艘級巨型戰艦相繼在長崎、吳港、橫須賀的那圍著大圍牆的船台上裝上了龍骨『信濃』、『大和』兩艦開始時是在船塢內建造的用圍牆把實情隱瞞起來,說明海軍當局為了達到秘密造艦的目的,確實是絞盡了腦汁」
「1936年,國際局勢日益緊張,當時,《華盛頓裁軍條約》還仍然有效,根據這一條約,日英美三大海軍國必須限制建造軍艦」
「第一次世界大戰之後,政治家們深知,英國和德國之間的建艦競爭曾為這一戰爭的爆發埋下了火種,因此,他們十分擔心日美海軍之間的競爭將最終導致第二次世界大戰於是,便在華盛頓會議上巧妙地制定了裁軍條約,這是歷史上的一次成功之舉日本全權代表加籐友三郎元帥在締結這一協定方面立下了汗馬功勞,來自英美聞界的讚頌之詞雨點似地向他撲來,從而也提高了日本海軍的聲望」
「以其令入難以置信的華麗風采名列『世界三大國』之一的日本,無疑主要是依靠國力的強大和大海軍的威容但是,加籐元帥與英國的貝爾福、美國的休斯等世界著名的政治家相比,不僅毫不遜色,而且還曾多次掌握了打開會議僵局的主導權,因而,這與世界對日本高度評價不是沒有關係的」
「加籐元帥回國後,忠實地恪守華盛頓裁軍條約,甘心於世界第三位的海軍力量,並期望在和平的日子裡繼續加強國家力量當時,在掌握了這種戰略領導權的加籐面前,無論是海軍中的強硬派還是陸軍中的少壯派,始終都是保持沉默的」
「不幸的是,加籐元帥在未徹底消除對『華盛頓裁軍條約』所造成的海軍比例的不滿情緒之前就與世長辭了,日本海軍失去了一位傑出的鐵腕入物,於是,強硬派開始抬頭了,他們主張修訂三國海軍比例,如不能兌現,則千脆廢除這一條約1930年在召開倫敦裁軍會議時,加籐元帥的影響仍然存在岡田首相、財部彪、野村、山梨、堀等一些足智多謀的將官們解決了協定的關鍵條款米內首相和我則成了他們白勺繼承入」
「眾所周知,後來倫敦會議是決定『華盛頓裁軍條約』命運的一次會議鑒於這次會議意義重大,協議國於先行在倫敦召開了預備會日本方面,我當時以海軍少將的身份被選為代表,出席了預備會議當時,不論是『條約派』還是『反對派』,都對我寄托了很大的希望但我從會議返回後曾坦率地對大家說:『會議是沒有希望了,必須考慮下一個良策』我曾和英國首相麥克唐納進行了接觸,他確實是一位了不起的政治家同他對話,就好像與一位親切的老入在交談一樣」
「正像我預計的那樣,第二次倫敦會議果然決裂了,對這一結局,可以說早就在日本海軍的預料之中了剩下的僅有一件事,就是把原定期滿的限制建造軍艦條約向後延期5年在這期間,各方進行了幾次妥協性的會談,英美方面將此看作是唯一可以指望的措施,並企圖以此維持住和平的局面他們認為,只要不再重建造戰艦,海軍競爭基可以防止的」
「那時,全世界都在注視著日本的態度那年秋夭,日本單方面聲明延長華盛頓條約無效,並發出通告說日本決定退出這一協定當時,這一決定在世界引起的哄動是非筆墨所能描寫的總之,在世界政局佈滿陰雲的時刻,如果日本同意延長停止建造軍艦協定,此舉必將成為照亮東方的一道曙光,入們希望以此驅散籠罩世界的陰雲,爭取光明的到來但是,這一光明的憧憬被打入了失望的深淵」
「如此重大的決策對日本來說也並非輕而易舉就能辦到的海軍內部的『穩健派』很早就傾注了努力,元老政治家們也因世界局勢對日本不利而憂慮然而,已經掌握了海軍權柄的『建艦競爭派』的怒濤之猛已經勢不可擋了」
「戰艦『大和』在吳港造船廠安裝龍骨的時間和日本退出條約的通告幾乎是同一時間退出華盛頓條約的通告和開始建造『大和』戰艦在時間上不謀而合,這真是神仙也難以辦到的事情日本之所以能夠實現這一點,是有一定的根源的」
「日本很早就下了建艦的決心,各種設計圖紙早已準備就緒,早在一年前,就已著手船台的準備和材料的集結工作如果沒有上述的準備工作,建造巨艦與廢棄條約在同一時刻發生是決不可能的事情何況日本也同英美一樣,停止建艦已達十三年之久了,再說,日本方面也缺乏建造3.5萬噸級以上軍艦的經驗英美方面也不例外可是,相隔這麼多年之後,日本海軍居然從3.5萬噸級一躍而能夠建造14萬噸的大戰艦了在過去,連英美的專家們也都認為,5萬噸級以上的軍艦的建造是不可想像的,可見,日本的造艦技術和膽量是出乎世入意料之外的日本建造巨型戰艦的目的在於,一旦建艦競爭的局面再次出現,日本雖不能在數量上壓倒英美,也要在質量上高過他們一籌,因而決定建造英美完全想像不到的大型戰艦另一個重要考慮是,14萬噸級的大型戰艦是無法通過巴拿馬運河的,所以,即使將來美國仿造成功,艦隊要想從大西洋向太平洋運動也將困難重重」
「在退出條約的同時開工的『大和』戰艦,實際上在條約有效期間就已經設計完畢,在全世界都希望能夠延長限制建艦條約的呼聲中安裝上了龍骨在這裡我還想再補充一句,即巨型戰艦的建造縱然違反『華盛頓裁軍條約』的精神,但其目的決不是為了挑起戰爭真正的用意在於借助大海軍的威力,來提高日本的國際地位加籐友三郎元帥的重大戰略思想依然從根本上統治著海軍14萬噸的巨艦宛如一座鋼鐵的屏障,指望其在和英美的交涉中發揮作用建立任何一個國家也不敢輕視日本的實力地位,這就是日本建造巨艦的指導思想」
「記得海軍大臣米內光政閣下在議會回答質問時說:『帝國海軍不具備與英美支三國相抗衡的兵力,將來也不想這樣做』米內首相這一明確的極為重要的發言表達了海軍的信念此時,戰艦『大和』已經進入船塢,『武藏』、『信濃』、『安土』的建造也已經確定下來了,想起這件事,真令入感慨萬分」
「不僅如此,當時海軍大臣米內光政閣下和我本入還堅決反對進一步加強日、德、意、蘇的軍事互助協定尤其是我當時與陸軍針鋒相對,寸步不讓,毫不畏懼,我當時宣稱:『我們決不千以英美為敵的蠢事』表示即使建造了『大和』巨艦,這一堅定的戰略信念也決不改變」
「但是,率先建造巨型戰艦給世界蒙上了一層不祥的陰雲,卻是不容置疑的我在歐美巡訪期間,輿論界無一不對日本建造巨艦提出了質問英國隱居的著名記者古因(英國晨報前主編)是日英締結同盟時的記者,是一位地地道道的親日派他對我說:『我認為,建造巨艦從海上勢力來說,對日本是有利的,但是,是否會給日本的國家局勢帶來不利呢?對此,我深感憂慮』談話結束時,我對他說:『英美為什麼不允許日本擁有和國家實力相配的海軍呢?如果能承認這一點的話,一切問題就都容易解決了從大局來看,我希望英美能有這點政治風格』對我的話,古因回答說亦有同感,並對此深表遺憾」
「當我再次赴美時,又曾與《紐約時報》的世界著名海軍記者漢森?鮑德溫進行了交談他說:『聽說戰艦『大和』上的高射炮僅5.5英吋口徑的就有12門』他競然知道得這麼詳細,真使我大吃一驚臨別時他又說:『相互之間都把裁軍一事束之高閣了,看來非要打一仗不可了讓我們在戰爭結束後的裁軍會議上再見面』他不知道的是,顯然已經無裁軍會議可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