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科技軍閥 (三百九十三)小楊才露尖尖角
    收費章節(20點)

    (三百九十三)小楊才露尖尖角

    「日本人的這個『九段作戰』的設想是美國太平洋艦隊與大西洋艦隊在開戰後大致將分成兩群,一群是以輕巡洋艦為主力的亞洲艦隊,由菲律賓出發。對於這支艦隊,日本預定以同樣由輕巡洋艦為主的第三艦隊應付。美方另一群艦隊,也就是被大西洋艦隊增援後的太平洋艦隊,預計將由美國西海岸或夏威夷出發,並將再分成四群:一群以潛艇組成的艦隊將對日本展開破交戰;另一群以4至6艘重巡洋艦為主力,將投入奇襲、騷擾任務;第三群以14艘重巡洋艦為主力,將擔任主力艦隊的前衛與偵察任務;最後一群則以15艘戰列艦和若干艘航空母艦為主力,擔負對日作戰的主力。」

    「日本人將與美國艦隊的作戰分為9個階段:第一段是自美艦隊西海岸出發,直至抵達夏威夷。之後美國艦隊將佔領馬紹爾群島的一部分,以此作為橋頭堡。美國艦隊從夏威夷出發後的航程被定為第二段,佔領馬紹爾群島前的航程是第三段。佔領馬紹爾群島後,美國艦隊將抵達被日本人稱為『內南洋』的西太平洋海域,這是第四段航程。隨後日本人設想美國艦隊由馬紹爾群島出擊,直至加羅林群島附近的日本預定區域,這段距離被分為第五段和第六段。預定決戰前夜是第七段,預定決戰日黎明為第八段,最後的艦隊決戰是戰爭的第九段。日本海軍的計劃是,各艦隊在開戰後72小時內集結到加羅林群島的特魯克,以此處作為前進根據地。」

    「日本人的這個計劃預計對美戰爭將在1946年爆發,屆時第一、第二段將分別以4艘偵察巡洋艦、6艘2800噸級『旗艦潛水艦』和40艘1900噸級遠洋潛艇進行沿途監視。第三至第六段所需的兵力為6艘各裝備12門508毫米炮的『超戰艦』、8艘『瑞鶴』型航空母艦、2艘偵察巡洋艦、4艘『旗艦潛水艦』和30艘1400噸級的『海大』型潛艇。第三段、第五段將由『海大』型潛艇發動群體襲擊,第四段、第六段美國艦隊將分別遭到艦載機和陸基飛機的攻擊。在決戰前夜的第七段,日本海軍將以6艘潛艇、38艘巡洋艦和80艘驅逐艦組成的龐大魚雷戰部隊展開夜襲作戰;次日凌晨的第八段以20艘潛艇和艦載機進行補充打擊。在艦隊決戰的第九段,將以16艘戰列艦、10艘航空母艦、20艘潛艇的兵力對美國主力艦隊進行最後的打擊。」

    聽完了關於「九段作戰」的介紹,有人笑了起來。

    「日本人的思維還是那麼的一廂情願。且不說一旦戰爭爆發,美國的工業全力開動,美國海軍的兵力會不會像他們預計的這樣,就是像他們設想的那樣,美國人會那麼傻的按照他們的計劃往他們設好的圈套裡跳麼?」

    「日本人總是這樣,他們總是認為,他們一直掌握著主動。」

    「日本人難道忘記了咱們中華海軍的存在麼?還是他們認為,沒有了『共和』級戰列艦和『光榮』級戰列巡洋艦,咱們中華海軍就什麼也不是了?」

    「從日本人針對『九段作戰』的兵力配置來看,它對各個階段所用的軍艦性能都有特定的要求。就主力艦而言,由於條約財力都限制了日本人新建更多軍艦的可能,因此日本海軍在1923年後花費1億2580萬日元,對現有的主力艦進行了現代化大改裝。改裝項目包括增加水下的防雷突出部隔艙,強化裝甲防禦,增大主炮仰角以提高射程,更換鍋爐以提高功率等等。日本海軍中的條約反對派一直抱有『限制軍備反而更加浪費』的觀點,強詞奪理地爭論說,與其花莫大的修理費對舊戰艦實施改造,不如建造新艦。不過,從技術的觀點看,既然新造戰艦項目被凍結,那麼日益老朽化的現有戰艦必須根據海軍技術的進步加以改裝,否則必將在未來的海戰中失利。從經濟的觀點看,進入『海軍假日時代』以後,日本海軍的艦船建造費大幅度削減,造船工業進入不景氣狀態,通過對主力艦實施現代化改裝,可以留住一大批造船技術人員和熟練工人,使其免於流失。」

    「其實你們注意到沒有,日本人設想同美國的戰爭是在1946年爆發,那是不是他們認為,在1946年之前,便會先行消滅掉我中華海軍?」

    「有這個可能性,只是,這只怕又是日本人的一廂情願。」

    「我想知道的是,日本人靠什麼來消滅咱們中華海軍?咱們中華海軍現在是沒有巨型的戰列艦和戰列巡洋艦了,但現在沒有,不等於開戰時不會有。」一位軍官擠了擠眼睛,意味深長地說道。

    聽了他的話,其他的軍官全都會心地一笑。

    對於「海軍假日時代」的中國海軍的真實現狀,沒有誰比他們這些人更清楚的了。

    「日本人上一次在『釜山海戰』中吃了大虧,他們想要報復,要麼建造超級巨艦,要麼就是航空母艦,依靠輕型艦艇打掉咱們,那是癡人說夢。」

    「不錯,日本人現在極為重視飛機和航母,航母方面,華盛頓條約和倫敦條約都沒有規定日本海軍航母的總噸位。在1930年時,日本海軍已經擁有4艘航空母艦,即33000噸的大型航母『盤城』、『天龍』,7470噸的小型航母『鳳翔』、『龍驤』,總噸位為80570噸。這4艘航母被編成為兩個航空戰隊,分屬第一和第二艦隊。其中大型航母配備艦載戰鬥機24架、艦載攻擊機12架,小型航母配備艦戰和艦攻各6架。」

    「日本人對外宣稱『盤城』和『天龍』兩艦的的標準排水量為26900噸,而這兩艘航母實際裝備了10門8英吋炮,所以實際噸位要更大。日本人正在建造更多的航空母艦,他們的『貳計劃』以華盛頓條約期滿廢止為前提,決定再新建2艘航母,即『蒼龍』和『飛龍』,以及1艘『鳳翔』號的替代艦。另外再建造3艘小型航母的艦體,即潛艇母艦『劍崎』、『高崎』和『大鯨』。」

    「咱們中華海軍的航母的進展,日本人想必是不知道的。要是他們知道了,怕是就不會弄出這些不著調的東西出來了。」

    「日本人在巡洋艦方面的動向也值得我們注意,日本人在1918年的『八八艦隊』規劃中,曾計劃建造3艘7100噸級和6艘3500噸級兩種輕巡洋艦。這批軍艦將用作魚雷巡洋艦和偵察巡洋艦。7100噸級輕巡洋艦後來發展為『古鷹』型巡洋艦,而3500噸級輕巡洋艦的規格後來依次調整為4100噸、5500噸。從1920年到1925年,日本海軍先後建造了『球磨』級、『長良』級、『川內』級共14艘5500噸型中巡,這批巡洋艦都裝備7門單裝140毫米炮和三座三聯裝魚類發射管,航速3年,日本艦政本部設計師平賀讓和籐本喜久雄二人共同試制了『夕張』號小型巡洋艦,以不到3000噸的噸位獲得了與5500噸級輕巡洋艦相等的戰鬥力。由於這一試驗獲得成功,因此『夕張』號成為此後日本海軍各型巡洋艦的母型。14艘『5500噸型中巡』加上排水量2890噸的「夕張」號,日本海軍的輕巡洋艦總噸位為7.43萬噸,據倫敦條約的萬噸限額尚有2.62萬噸的富裕,因此日本海軍決定用這些噸位建造4艘8500噸級『最上』級巡洋艦,以取代明治時期建造1930年至1931年退役的『利根』級、『築摩』級輕巡洋艦。目前各主要海軍國家的輕巡洋艦主炮口徑大多是6英吋,德國為5.9英吋。日本海軍出於日本人體質方面的考慮,在早期的輕巡洋艦上採用140毫米主炮,其炮彈重量為37公斤,輕於6英吋炮彈的45公斤,可以由單人搬運。倫敦條約規定輕巡洋艦最大主炮口徑可達155毫米寸)後,日本海軍在『最上』級巡洋艦上首先搭載了15門155毫米炮。」

    「就現在的日本海軍而言,其主力艦改裝之後的技術性能和武備指標並未與其他海軍強國的同類軍艦有太大的差異,而新建的巡洋艦已經鮮明地反映出強化武備的傾向。一萬噸級條約型巡洋艦而言,日本海軍『妙高』型、『高雄』型重巡洋艦主炮數量比大多數英國、法國、意大利海軍的重巡洋艦多出2門,比美國海軍除『彭薩科拉』級以外的重巡洋艦多出1門,主炮塔的數量則是目前海軍強國裡最多的。此外,日艦的武器配備反映出重視魚雷戰的思想,在重巡洋艦上也搭載10多具大口徑魚雷發射管。不過,日本海軍中武備強化思想實現得最徹底的,還是魚雷戰所用的驅逐艦和其他小型戰艦。因為在這個『九段作戰』中,決戰前夜的夜間魚雷戰對日本海軍意義非常重大,因此建立強大的魚雷戰力量一直是日本海軍的追求目標,所以日本人在這方面下的功夫很多,並且取得了很大的成效。」

    「還有,日本海軍對輕巡洋艦的定位與英國海軍不同,因為日本沒有英國那樣廣袤的海外殖民地和通商權益,所以以輕巡洋艦作為魚雷戰隊的骨幹力量,扮演英國海軍中驅逐領艦的角色,由1艘輕巡洋艦率領4艘驅逐艦組成一隊,4隊組成一支水雷戰隊,進行分隊作戰。這一點也需要我們注意。」

    「再說說日本人的驅逐艦。這是照片。」一位軍官打開了幻燈機,將經過處理的照片放在了上面,「『吹雪』級大型驅逐艦可以說是由日本海軍技術人員投入心血精心設計的產物,其設計主持者是『鬼才』籐本喜久雄,不過據我們剛剛得到的消息,這個人已經離開了日本艦政本部了。『吹雪』級驅逐艦標準排水量1700噸,大大超過此前日本海軍最大的『睦月』級驅逐艦(『睦月』級為1300噸),航速達38節,主炮由120毫米增至127毫米,魚雷發射管亦改為9具,比之以前的『睦月』級驅逐艦提高了一半的戰鬥力。此外再加上增大干舷、提高凌波性,使得其航海性能卓越,該級艦的艦橋和桅桿也採取新造型,外觀流線且精悍。大家知道,美英驅逐艦規格多為裝備4門102毫米炮、4具533毫米魚雷發射管、排水量多在1000噸左右。而現在,無論在噸位還是在戰鬥力方面,『吹雪』級都遠遠凌駕於其對手之上。此外,為了減輕艦體重量,『吹雪』級的艦體大量採用了焊接技術,以代替鉚接。」

    「看起來不錯。」有人說道。

    「『吹雪』級驅逐艦共計24艘,它們和隨後建造的4艘『曉』級驅逐艦又被合稱為『特型驅逐艦』。與『吹雪』級相比,『曉』級驅逐艦減少了一座鍋爐,前煙囪變細。由於艦橋構造及炮戰指揮機構呈複雜化的趨勢,因此上層建築體積變得巨大,在復原性方面肯定是有問題的。」

    「這是『初春』級驅逐艦,更加集中地體現了強化武備的思想。該級驅逐艦排水量1490噸,航速裝備5門127毫米炮和9具610毫米魚雷發射管。在前部以背負方式佈置了一座雙聯炮塔和一座單裝炮塔,二號、三號魚雷管也以背負方式佈置在中部。此外,就驅逐艦而言,『初春』級首次配備魚雷再填發裝置,為了佈置該裝置,必須將2號煙囪由中心線向右舷移動,兩座煙囪的傾斜角度不同。」

    「這個『初春』級驅逐艦,看上去可是很有新意的啊」

    「但是,這個『初春』級驅逐艦也存在問題,你們看,在排水量比『吹雪』級小300噸的情況下,硬塞進與其同樣多的重型武器裝備,還要保持高航速,在復原性方面自然會出問題。」

    「沒錯,1933年9月18日,『初春』級二號艦『子之日』號在下水後進行全速轉彎測試時,其最大傾斜角達27度,比舊有的驅逐艦大10度,不得不在竣工之後立即回廠進行船腹改造。去年3月發生海難事故後,又進行了大幅度修改,現在應該是強不少了。」

    就在軍官們討論的時候,坐在他們當中的一位年輕的中國海軍軍官卻坐靜靜的坐在那裡,一言不發。

    從軍銜來看,這位年輕軍官的軍銜無疑是他們當中最低的,他只是一名海軍少尉。照理說是不太可能參加這樣的會議的,而且還一副「沉默是金」的樣子,但令人驚奇的是,他的面前,和其他人一樣,放著厚厚的文件和圖片資料。

    「現在關於日本海軍如何對付咱們中華海軍的情報還沒有到手,但從日本人造的這些軍艦上面,咱們也大致能猜他個八九不離十。」一位軍官看了看這個陷入沉思當中的年輕人,笑著問道,「是不是,小楊?」

    「小楊想到什麼了,能說說嗎?」。有人問道,儘管問話的人在微笑,但周圍的其他軍官知道,他對於這個年輕人並沒有任何輕視的意思。

    「日本人雖然努力的在發展航空母艦,但他們並不是真正的『航空制勝論』者,」年輕的海軍軍官說道,「日本人骨子裡,還是沉迷於『大艦巨炮』的威力。這個『九段作戰』的最後,以戰列艦和美軍艦隊決戰,就是證明。」

    「說的是。」問話的軍官點了點頭,眼中閃過讚許之意。

    楊兆中——那位年輕的海軍軍官,財政部長楊朔銘的長子——看著牆上的日本軍艦照片,說道:「但是在未來,海戰的方式將會發生變化,飛機的作用會越來越大,無論日本制定什麼樣的計劃對付我們,只要我們把握住正確的方向,勝利就是我們的。」

    「小楊的意思,就是未來的海戰戰場,將是飛機的天下。」另一位軍官笑著說道,「我忘了,現在的年輕人,很多都是航空制勝論者,我這樣鐵桿的『大艦巨炮黨』,已經過時了,呵呵。」

    「小楊是航空制勝論者,是受了他父親的影響。」一位軍官笑著說道,「畢竟造飛機比造超級戰列艦要省錢嘛。」

    「小楊算過沒有,一艘先進的八萬噸級戰列艦,需要多少飛機才能幹掉?」另一位開玩笑似的問道。

    「二百架足夠了。」楊兆中說道,「當然,這些飛機得配備威力足夠大的炸彈和魚雷。」

    (三百九十三)小楊才露尖尖角

    (三百九十三)小楊才露尖尖角,到網址  
本站首頁 | 玄幻小說 | 武俠小說 | 都市小說 | 言情小說 | 收藏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