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科技軍閥 (十六)再起波瀾
    恢復後的楊朔銘到鎮上閒逛時才知道,自己竟然成了雙龍鎮百姓心目中的英雄。

    亂石山匪幫的被剿滅給了附近其它的匪幫以極大的震駭,加上聽到了官兵大隊進駐雙龍鎮的消息(其實根本沒有這回事),原先打算合力攻下雙龍鎮的匪幫們也散了伙,各自退回老巢固守,輕易不敢下山滋擾。在保安隊剿滅了亂石山之後,雙龍鎮及附近地區的往來山路得以暢通,商民百姓對保安隊無不稱頌感恩,而楊朔銘親手擊斃了匪首賀黑驢,自然成了鎮民們的景仰對象,無論他走到哪裡,總會得到熱情的招待和崇敬的目光。

    對比雙龍鎮居民發自內心的真誠謝意,楊朔銘想起了自己在後世的幾次見義勇為之後獲救人卻像躲避瘟疫一樣的避而不見自己的經歷,禁不住暗暗歎息。

    我們到底是從什麼時候開始丟掉了那些本來一直屬於我們的美好東西?

    楊朔銘在街上逛了一會兒,又來到了劉老六的鐵匠鋪子裡,想要再打一把「哮龍」戰鬥刀,而當他來到鐵匠鋪子的時候,卻讓裡面熱火朝天的打鐵景象嚇了一大跳。

    看著光著磅子的鐵匠們汗流浹背地打著鐵,和角落裡擺著的一堆堆矛尖和刀胚,楊朔銘像是明白了什麼,他立即轉身走出了鐵匠鋪子,去了保安公所。

    來到了保安公所,一進門口,楊朔銘便聽到了陣陣的槍聲,他看到些從鎮上臨時徵召來的一些年輕人正在保安隊員們的指導下,排成兩排,前排蹲座,後排站立,練習打排槍,只是他們手裡使用的,並不是真正的軍用步槍,而是土造的獵槍。

    看著前方被打得渾身是洞的草人,楊朔銘暗暗點了點頭,又搖了搖頭。

    這位保安隊長徐元錦的身世,其實也是很讓楊朔銘感到好奇的。

    一個衛兵帶著楊朔銘來到了徐元錦的屋子裡,徐元錦像是在那裡寫什麼報告,看到楊朔銘進來,便放下了手中的筆,在椅子上直起了身子。

    「傷好了?」他笑著問道。

    「已經不要緊了。」楊朔銘笑了笑,又看了看窗外在練習射擊的人們,問道,「是不是又發生什麼事了?有別的土匪要來?」

    「你自己說過的,『匪過如梳,兵過如篦』。怎麼,忘了?」徐元錦似笑非笑地看著他,反問了一句。

    楊朔銘明白了他是什麼意思,苦笑了一聲,沒有再說話。

    熟悉歷史的他當然知道,辛亥革命之後,有些事情,其實正好和歷史教科書裡面所描繪的轟轟烈烈振奮人心的樣子相反。

    就像很多農民對於革命的理解那樣,他們認為沒了皇帝,就是沒了王法一樣,當時各地很多的民軍(也就是革命軍,在此以便同袁世凱的北洋軍加以區別)雖然沒有真刀實槍地打天下,但他們卻想當然的認為自己有功。很多人只要當過民軍,就會弄一功牌回家,多數是銀子做的,回到家之後就像范進中舉似的,那叫一個牛B,祠堂裡領祭肉都是雙份兒。但更多的人並不想回家,因為他們原本就是「綠林豪傑」,好不容易進了城,要留在城裡享福。參加民軍的好漢們在進城之後,覺得現在什麼都可以做了。各地的民軍在進城之後往往各據一方,大開煙館賭館,公開販毒開賭。同時,天天跟新政府要錢要餉,不給就鬧事。甚至攔路搶劫,由於爭地盤,搶財源,各路民軍經常發生火並,你殺過來,我殺過去。有的民軍的統領居然會在大街上被另一夥的民軍殺掉,連手槍帶金錶金鏈子錢夾子統統被搶走,弄得城裡的居民,天天提心吊膽。而這樣社會秩序大亂的背後,是無度的奢華,盡情的享受。不少民軍的官佐,在革命「成功」後迅速腐化,吃喝嫖賭,買妾納妓,無所不為。不只原來出身幫會和綠林的好漢如此,就是一些革命黨人、新軍軍官,也一樣開了禁,拚命放縱自己的慾望,幾乎成天泡在溫柔鄉和酒鄉里。前方有事,找不到軍官指揮,好不容易找到了,卻全都爛醉如泥。軍官這樣,士兵更是跟著學樣,經常有夜不歸宿的。在醇酒婦人方面,革命黨人似乎特別地在意,稍有條件,就拚命地享用。好像這樣才能表明革命就是跟腐朽的封建清朝對著幹。象清朝明令不許官員**,革命當然就可以開放了,封建禮法要「存天理,滅人欲」,革命當然就得「滅天理,縱人欲」了。對於多數革命黨人而言,革命嘛,就是一種解放。解放嘛,當然首先得解放慾望。革命軍政府好不容易籌來的錢款,好多都送進了酒樓妓院。而一旦錢沒了,很多民軍則整隊人馬出來搶劫,和盜匪無異。

    對於這樣的革命,商民百姓當然大失所望,在他們看來,現在混亂的局面,或許還不及清朝統治的時候好些。

    這也就是儘管武昌首義後不久,中國的多數省份都宣佈獨立了,看起來革命軍聲勢浩大,人多槍眾,而為什麼佔了這麼多省份的革命黨人,卻在臨時大總統孫中山其實不很情願的情況下,依然幾乎全體一致地要跟軍事強人袁世凱妥協的主要原因之一。這樣土匪一樣的民軍,想要和袁世凱正規的北洋軍對抗,簡直就是個大笑話。因此在總統換人之後,留守在南京的黃興主動將其大部分都解散了,在打發廣東民軍回老家的時候,還發現大量下級軍官在南京都娶了妻室(這些人多半家裡還有一位!)。後世的歷史教科書一直對黃興主動解散南京留守府頗多惡評,更有上綱上線的愛國憤青認為黃興背叛革命向袁世凱主動投降!但知道個中真相的人都明白,黃興的作法是完全正確的。

    依靠這樣的軍隊,能成事才怪。

    革命黨人及其軍隊的不堪一擊,在二次革命的時候更是表現得淋漓盡致。楊朔銘知道,在他現在所在的江西,李烈鈞還算多少打了幾仗,而其它地方的民軍,在北洋軍一到的時候,好多都是一槍沒放,就倒戈的倒戈,逃命的逃命。轉眼之間,胡漢民和陳炯明就成了光桿司令,只好也腳底抹油走人。革命先驅孫中山先生的家鄉廣東,號稱革命黨人最多的地方,就這樣一下子沒了,一點面子都沒給。

    對於「二次革命」最後是什麼結果,楊朔銘其實早就知道得清清楚楚。

    在確切地知道了自己所處的歷史時空之後,在養傷的這些天裡,除了和黃家美女閒聊之外,楊朔銘也想過能否助李烈鈞一臂之力,改變「二次革命」的結果,但他在思考了多次之後,還是放棄了這個不切實際的想法。

    自己畢竟不是奧大天使,人家穿越好歹還帶了一張PS的和孫中山先生的合影照片,可以用來騙取革命士兵的信任當上革命軍的司令。而他是光身穿越來的,雖然本人有點本事,但面對眼前的形勢,根本就有心無力。

    哪怕自己能幫助李烈鈞守得了湖口要塞,而勢單力孤的江西討袁軍在袁世凱優勢的北洋軍進攻下能夠堅持多久,他是想都不願意想的。

    想想賀黑驢只是在左輪手槍的子彈上小小的做了下手腳,就差一點兒要了他這個穿越者的命,就能夠知道這樣做的結果。

    在這個混亂而動盪的時代,想要改變歷史進程,並不是那麼容易的。

    事實上,「二次革命」的失敗,本來就是必然的。

    辛亥革命與其說是一場暴力革命,倒不如說是一場和平的政權更迭。在民國建立後,民心思定,反對武力解決問題是當時國內的主流,而在當時「宋教仁遇刺案」還未真相大白的情況下,以該案和袁世凱大借款為理由發動的這一次討袁戰爭,根本就得不到社會各界民眾的認同和支持。在當時有人甚至指斥發動者是以「反袁」為借口,實質上是為了權力之爭,用革命的名義「綁架」全國人民!

    楊朔銘並不懷疑孫中山等革命先驅的政治理想和純潔信念,但在「宋案」尚未蓋棺定論、法律解決方式仍在進行當中的時候就倉促的興起軍事討伐,這對正處於摸索階段的共和民主政治,何嘗不是一種急躁的傷害?

    而更為諷刺的是,「二次革命」的結果反而給了袁世凱這個軍事強人以統一全國樹立威權的最好機會。和歷史教科書宣揚的正好相反,所謂的「寧做太平犬,不做亂世人」,長期的社會動盪使得廣大民眾期待一個強有力的領袖和中央政府出現。因為市井平民並不會主動接受什麼「革命大義」,他們當時最希望的是盡快恢復秩序,能夠過上太平的日子,袁世凱的北洋軍閥集團正好成了全國人民所期盼的安定力量和太平象徵!  
本站首頁 | 玄幻小說 | 武俠小說 | 都市小說 | 言情小說 | 收藏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