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之上,許多文臣史家都不贊成封建藩國,認為削藩王才是正確的。
但陳克復不這麼認為,漢高祖劉邦,可以說中國皇帝中排的上前十的皇帝,建立漢朝後,他便廣封藩王。
漢滅,晉武帝司馬火算是中國秦、漢之後,成為繼秦皇、漢高祖、光武帝之後第四位統一全國的皇帝。晉武帝即位後,也同樣是廣封司馬氏皇族,封建各地,諸王藩國。
楊堅篡奪北周,建立隋朝,一統南北,成為第五位統一中國的皇帝,建立了自秦、漢、晉後的第四個大一統漢人王朝。立國之後,楊堅便將他僅有的幾個兒子分封各地,楊秀封巴蜀,楊廣封江南,漢王楊諒封河東,秦王楊俊封隴右。楊堅死,楊廣即位,楊廣只有三個兒子,後來太子又早死,趙王楊杲年幼,唯一成年的皇子只有一個楊暕。楊暕早年也封河南,後來又封遼東。
劉邦,司馬炎,楊堅,楊廣幾個都能在中國皇帝中排在很前的皇帝都實行分封之制。隨後唐宋沒有封建藩國,之後蒙古這個外族國家,則同樣是藩國封建,元朝時的四大汗國,其實就是蒙古的封建藩國。
到了明朝,放牛娃出身的朱元璋立國後,在大封文武之時,也一次封了九個藩王。
劉邦,司馬炎,楊堅,成吉思汗,朱元璋。這幾人每一個單獨站出來,都是那一個時代最耀眼的人物。他們都是號稱雄主的皇帝。這些人能在亂世中打出自己的江山。統一天下,可以說沒有一個人是簡單的。可為何,他們都實行藩國制度?
史書記載,有一次明太祖朱元璋與太子朱標對話。
朱元璋在文樓考問起太子讀書的情況,他說,現在你的歷史知識學到哪裡了?太子回答道,剛學習了「七國叛漢」的那段歷史。朱元璋就問了,那你說說這段歷史的是非曲直吧。太子回答說,曲在七國。意思就是說,是七國叛亂不對。這本來是史家的共識。當然儒臣也是這樣向太子講授的。誰知朱元璋聽到後,卻把太子訓斥了一番:「真是迂腐!這都是你老師的偏執之辭!」朱元璋說,當初漢景帝為太子時,曾殺吳王世子。招致怨恨。登極當了皇帝後,又聽信晁錯的話,輕易削廢諸王,七國之變是由此而生的。
明太祖朱元璋非常精明,和漢高祖劉邦與晉武帝司馬炎,隋文帝楊堅等人一樣,認識到了分封的關鍵好處。
歷史之上藩王作亂最厲害的便是漢七國之亂,與晉八王之亂。七國之亂,朱元璋說的很好。而八王之亂也差不多如此,晉朝廷出了一個災年百姓把樹葉都吃光了。可皇帝卻笑說『何不食肉糜』的糊塗皇帝,和一個想要如呂後一樣弄權的黑皮皇后賈南風,才最終導致了宗室藩王的八王之亂。
漢初,呂氏弄權,把把皇帝玩弄於手掌之上,卻無力動搖皇權。就是因為劉氏宗藩封建地方,握有極大的權力,震懾了呂後,使其沒有多少擴張的空間。呂後之後,兩漢的歷史之上。曾經出現許多權利巨大的皇后,太后,如竇後等,可終於不能動搖了劉家天下。
漢後的西晉,史上最醜陋的皇后。野獸派的黑皮賈南風因嫁了個白癡皇帝老公,便也想要弄權掌政。結果她不但沒有玩弄到政權。反而被晉宗室們給玩弄了,最後弄了個飲金屑酒而死的下場。雖然西晉也因此滅國,但最少最後東晉還是司馬氏皇族。
唐初,李淵最初也是給幾個兒子很大權利,李世民的陝東道大行台尚書令,其實已經佔有了關東的大片地盤,因此才有實力和財力支持他爭奪太子之位。最後李世民殺兄逼父上台,因擔心歷史重演,才沒有實行封建藩王之制。可最後等到武氏弄國之時,居於京中的李氏皇族子孫,被武則天隨意玩弄,甚至幾個皇帝輪流上台。到了最後,武則天更是直接自己改了李唐為武周。而李唐王朝居然連個制的住武則天的人都沒有,主要原因就是李唐沒有強有力的宗藩制約。最後晚唐之時,藩鎮割據,宦官專權。太監和手握重兵的將領都能隨意更換皇帝,中唐之後,唐朝皇室已經沒了有半分威嚴。
同樣是後宮亂政,但呂後和賈後都被只能得意一時。而武後,卻在李唐的這片天下,最後成為了中國的第一位正統女皇帝。這其中,不得不說和這藩王制度也有很大關係。
雖然藩王制度有很多缺點,但這個制度卻是保證皇室傳承,制約開國初功臣集團,以及將來制約防止出現權臣等情況的發生。
陳克復即位,很多事情當然得在第一時間解決。藩國他要建,因為他即不想他死以後,將來他的陳朝也出來一個如呂後,賈後甚至如武則天這樣的女人。更不希望將來朝中出現如王莽、司馬懿或者楊堅這樣的篡位者,也不希望他的帝國,將來會有如晚唐武將專權,藩鎮割據在情況,更不希望出現如晚唐與晚明太監專權,玩弄皇帝的情況。
有諸藩王在邊,如有武後這樣的人出現,諸藩王可起兵討之。如有王莽,楊堅,司馬懿這樣的權臣篡位,諸王可討之。如果出現如秦國趙高,東漢常讓與十常侍,唐朝高力士,李輔國,宋朝童貫,明代王振與劉瑾這樣的權監。
讓父,尚父,九千歲,封王,東漢十常侍,北宋六賊,大明八虎,這些太監如此權大,甚至不少王朝的滅亡也與他們極大有關。陳克復不希望發生這樣的事情,有藩王在邊,宦官敢弄權者,也須投鼠忌器。
而且除了對內。陳克復實際上更期待有這些藩王坐鎮邊疆。讓他的帝國向外擴張。
初始房玄齡等人都不太同意這個制度,但後來武將集團這邊最先轉換態度。據說是因為有次新任二十四衛內軍龍驤衛大將軍毛翊對反對封藩的陳節說了一句話,他說,你如此反對封藩,莫不是想如漢之燕王臧荼,齊王朝信,梁王彭越,趙王張耳,淮南王英布否?
毛翊這番話中說的這幾個王,都是漢初劉邦的開國功臣。全都封王。但後來卻全都被加了謀反之名,或死或誅或逃或廢。誰都知道這些人並不全是謀反,有不少只不過是劉邦飛鳥盡,良弓藏。狡兔死,獵狗烹,敵國破,謀臣亡。
而毛翊又是陳克復心腹中的心腹,此時剛一立國,他便說出這樣的話。大陳的文臣武將們,誰也不知道這是不是皇帝在透過毛翊的嘴故意說出的話。歷朝歷代,開國皇帝與開國功臣們,總是同甘苦,可卻很少有同富貴者。如果真的是皇帝的意思。那意思就很明白了。大臣們如此反對封建藩王,是不是有謀反之意?
一想到這樣的可能,最有可能被鳥盡弓藏的將領們馬上紛紛表態,支持皇帝的藩王之制。甚至如皇甫無逸等不少降將,還主動的提出了請致仕的奏折,紛紛主動提出辭去軍中職務,安享京師。
武將們態度的迅速轉換,讓文官們也紛紛轉變風向。畢竟他們擔心的事情只是將來有可能發生的事情,而且皇帝對此也做了許多制度提前防範。如果他們再咬著不放,那就有功臣們和皇帝做對。想要阻礙皇權的意思了。天下漸平定後,皇帝與功臣們本來就會處於比較緊張的關係,誰也不敢主動去碰那道紅線。
文武大臣的前後態度轉變,讓陳克復也不由的有些驚訝,等聽到以調查司報告上來的原因後。陳克復也不由的有些哭笑不得。封建藩國確實有制約功臣們的意思,但並不表示他就要鳥盡弓藏。更何況此時天下未平,還正是用他們之時呢。更何況陳克復覺得殺功臣只是一種最激烈的解決方式,如今他才不到三十歲,還有的是時間慢慢的妥善安排處理這些功臣們。
為了安撫朝中眾臣有些擔憂的心理,登基當日,陳克復即下令議功論賞,大封群臣。在原來的五位國公之後,陳克復又將李靖、長孫無忌,高士廉,等位列宰相的諸臣俱加為國公。
又將李奔雷,李靖,王仁恭,張仲堅,於欽明,羅忠,羅藝,屈突通,楊善會,陳陵十將,俱加為元帥軍銜,且全部晉陞為國公。
其實軍中諸將,如秦瓊等嫡系將領,封郡公者有十,縣公者二十八,國侯者五十六,國侯以下,縣男以上者三十餘人。
又加皇甫無逸,韋壽、韋津,長孫順德,陳叔達,李孝常,李智雲,楊杲,楊侗,楊倓等三十六降臣為國侯。並其餘諸多降臣降將們也大加封賞,給了不少的侯爵以下封爵官職。
對於封爵,陳克復分為了三類,一類就是一直追隨於他的文武功臣們。還有一類則是入河北後,主動投降的那一批文武官員。剩下的一類,則是他挾楊杲在北京稱帝之後歸降或者被俘投降的文武官員,及隋朝宗室,和那些門閥世族豪強貴族們。
第一類的,皆厚爵高官,而且除了爵位官職外,陳克復還賞賜了大量在各處邊疆的土地,甚至賞賜了許多金銀錢財。
而第二類的,則又差了許多,官職爵位都減了一等賞賜。而且他們只獲得少量土地與錢財。
至於第三類人,陳克復完全就是為了安撫收買這些人的,爵位給的很大方,但卻是虛爵,沒有實祿,只有爵位。沒有田地,也沒有人口,有的就是一個名號。而且這些人除了爵位外,就只給了散階還有勳官,沒有一個授予實職。
坐在太極大殿的龍椅之上,陳克復看著一個個滿心歡欣,跪拜謝恩領賞的那一大群人,也不由的有些意外。他還以為這樣的封賞,功臣們滿意,可是那第二類與第三類的肯定會有些不滿。甚至已經做好了準備,如果他們有不滿,就給他們再加賞一些錢財。卻沒想到,眾人反應如此高興。甚至就連得到十大元帥這個只是單純榮耀頭銜的那些一方統帥們,也都有種受寵若驚的樣子。
再一聯想起之前的鳥盡弓藏的報告,陳克復也差不多明白了是什麼樣的原因了。今日的封賞,陳克復可能覺得有些厚薄,但這滿殿受賞的臣子們卻覺已經覺得十分豐厚了。雖然前前後後各種公侯伯封了成百上千,感覺有些廉價,但無論如何,這品級也是在這擺著的。
更何況,除了爵位清貴,這實打實的好處可也有不少。雖然土地大多封在關外,但動不動就是成千上萬,別人擔心關外遙遠苦寒,這些大臣們卻深知那些地方聽著覺得遠,但實際上卻比被戰火犁過多年的不少中原地方也差不了多少。有朝廷大軍在,那也是能保證到的一筆可觀收入了。再加上,這番賞賜,也打消了大半他們心中之前的擔憂。
「啟奏陛下,河南行省弘農府前線發來緊急軍情。」一名內侍上前稟報道。
「呈上來。」
急報送至陳克復手中,這是封特勤司加了火焰紋章的飛鴿軍情急報。陳克復連忙打開,只見上面是駐守上洛的將領報告,報說剛剛收到斥候報告。宇文化及派出了養子宇文成都為征東將軍,率五萬人馬走褒斜道,出散關已經攻入漢中。沈法興留大軍守江陵,自率十萬大軍逆嘉陵江北上,走金牛道翻越了米倉山,如今已經攻下了楊暕兵馬所守的陽平關。宇文成都與沈法興兩面進擊漢中,楊暕節節敗退,損兵折將,目前已經剩下不到八萬人馬退守定軍山。」
武關,潼關,散關,陽平關。
這四大關口即是漢中的四個門戶,如今北陳軍李靖部兵臨潼關,張仲堅屯兵武關。原本楊暕還守著陰平關與散關這一東一西兩道門戶。卻不料轉眼間就已經被兩面擊破了。
四道門戶不保,漢中也就不保,漢中一失,三巴不保。眼下形勢,楊暕一敗,那也就意味著巴蜀的楊浩不保。無論是沈法興成功入主三巴,還是宇文成都攻入蜀中,這對於陳克復來說,可都不是什麼好消息。
關中宇文化及如果占漢中,入蜀中,那蜀漢關中就連成一片,有了蜀中這個後方,關中可就一時難下了。
而同樣,如果讓沈法興佔了三巴,他就算拿不下蜀中,但只是佔著大巴山米倉山一線,他的江南也必成割據之勢,一時難下了。
「陛下,臣請命願立即率兵出武關,攻入漢中,將漢中先一步搶奪。」
李靖聽到陳克復讓侍者念出的急報,立即上前請令出擊。李靖一出列,此時同樣齊聚京師,並且剛剛也被加了元帥銜的其它九位元帥也都出列了,就連李奔雷這樣的老元帥都出列請令了。
「我等願領軍出征,請陛下令下。」程咬金,羅士信等一眾高級將領們更是齊齊大聲請令,一時間請戰之聲,震盪於耳,回音不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