瀟湘清月 第三十七章 入學
    驚馬事件很快便成為過去,日子再次平靜了起來,在耐心的等候了半個多月後,縣衙禮房終於發來了蕭俊和孫子遠以半價入讀臨江書院的文書。// 更新最快//

    臨江書院是臨湘縣的一家高級書院,是由縣城內最為德高望重的刑舉人創辦的,這位刑孝廉據說曾經做過多年的教諭,榮休後便開辦了這家水準不低於縣學的書院,只有縣內一些有頭有臉的士紳和書香門第的子侄才有資格進入這家書院,當然費用也是不低的。

    蕭俊和孫子遠二人在接到通知的第二天,便帶著熱切求學的渴望,來到這座位於城北水門附近的書院,

    臨江書院雖然不大,建造得卻是極精緻別緻,正門高約兩丈,上書「臨江書院」四個蒼盡有力的大字,正門上方建有氣派的門樓,門前建有十數層青石階梯,進入正門之後,則是一道碎石鋪就的小路,兩側建有花壇,這條小路分別通往數個院落,這幾個院落分別是用來授課的講堂、用來藏書的御書樓、用來祭祀的祭台,以及用來休閒或是背書的後園。後園緊鄰由水門引入的內河,沿河邊建了幾個涼亭,涼亭之間又建了幾處迴廊,景色十分的怡人。

    孫子遠進入這清幽雅致的書院之後便是讚不絕口,二人逛了半晌之後,便徑直來到講堂,剛進入院落的門口,一位年愈五旬的儒雅老者攔住了他們:「二位看著面生,可是今天將要入學的儒童?」

    蕭俊連忙將禮房的推薦文書遞了過去,這老者展開看了一遍,微笑道:「老夫姓張,是這裡的副山長,你二位喚我張先生即可,即是新來的,便先由老夫教導些時日,待二位的學問得到山長的肯定,便可自由擇師,書院之地注重交流與相互探討,二位切記。」

    張老夫子說完,便帶著蕭俊二人,來到一座放置著十八張桌椅的講堂之內,此時講堂之內已經坐了有十五人,待蕭俊二人落座後,張老夫子這才在最前方落座,清了清嗓子,緩聲說道:「今日竟有四名新來的同學,老夫便從這最基礎的講起,這做學問,首先當從習字開始,習字時,當危襟正坐,頭正背直,氣息悠長,內心古井無波,書寫時懸腕屈肘,聚精會神,下筆時如行雲流水,輕重緩急,抑揚頓挫,把握得當,切記內心中正平和,心如明鏡,波瀾不驚,不急不燥,不慍不火,如此堅持下去,久而久之,自然會戒驕袪燥,心平氣和,遇變沉著淡定,處事穩妥持重,古人講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這正心和修身,當從習字開始……」

    蕭俊聽到此處,心中不禁大為感慨,受夢境影響,他一直以為簡體字是科技進步的體現,聽了張老夫子這一席話,才終於明白原來古人一直不肯將漢字簡化,幾千年來都不肯加上標點,是因為古人已經把繁體字和毛筆字結合在了一起,融入到了日常生活當中,成為了一種修身養性、陶冶情操的手段。

    這張老夫子的水平果然不一般,僅講了一上午,蕭俊便覺得彷彿進入到了一個全新的世界中一般,這段日子,他在縣城之內大出風頭,原以為自己已經頗有些才識了,待真正進入了這以注重培養儒生獨立的學術思想為主的書院,才發現自己實在是太膚淺了。

    孫子遠也是一付受益匪淺的模樣,下課之後,衝著蕭俊慨歎道:「茅塞頓開,茅塞頓開啊,原本諸多晦澀不明之處,今日得張老夫子點撥,頓時如撥雲見日,豁然開朗啊。」

    之後,便拉著蕭俊興沖沖的向御書樓奔去,他二人在下課後,便已在張先生那裡領了代表書院學生身份的木牌,二人進入御書樓後,直接向看門的一位老漢出示了木牌後,便要進去,這老漢卻是攔住了他二人:「呵呵,看著二位面生,可是新來的?」

    蕭俊點了點頭,說道:「我二人確是今日剛來。」

    這老漢笑道:「二位莫急,這書樓共分兩層,這第一層嘛,是任何人都可以進去的,可是這第二層,藏有許多珍本,必須得學識得到山長的認可後,方可進去,還望二位知曉。」

    蕭俊衝著這老漢施了一禮道:「多謝老爺爺提醒我二人。」

    隨後便和孫子遠進入到了書樓之中,二人轉過一道迴廊,便看到了書樓的正廳,這御書樓內藏書極豐,一排排潔淨整齊的書架之上,羅列著大量的書藉,蕭俊翻看了一下目錄,發現包括四書、五經、雜史、札記,等等,可謂應有盡有,臨江書院以研討程朱理學為主,這些書藉,大部分也都是針對程朱理學的。

    二人瀏覽了一會兒,向看門的老漢瞭解了一下這書樓的規矩後,便一人挑了兩本自己喜歡的書藉,滿心歡喜的離開了書樓。

    …………………

    日子一天天的滑了過去,蕭俊和孫子遠慢慢適應了在書院的生活,燕氏和杜氏兩個婦人則是十分辛苦的每日販賣著糖人,杜氏家的院子也已經重新翻建,聽說蕭俊家要開酒肆,許多百姓都過來幫忙,或是送來材料,那四個之前幫助蕭俊家建房的外鄉人工匠,居然再度被齊虎請了回來,這酒肆的工程量雖比尋常的院子要大得多,但在一個月後,也終於完工,蕭俊和孫子遠倒沒什麼,兩個婦人卻是幾乎差點累倒。

    城外的戲台依然紅火,鄉親們感念張婉兒的忙裡忙外,由陳保長親自出面聯絡,許多人聯名作保,在縣城內給她們母女立了戶藉保甲,有了這許多人作保,她二人不用再擔心因身份不明被人盤查,四處躲藏,倒也在縣城內安穩的生活了下來。對於能夠過安安穩穩的生活,張婉兒可是極高興的,整天臉上都掛著笑容,她母女二人自然不能用真名,張婉兒化名為陳巧娘,她的母親仍然自稱張氏,雖然有了戶藉,張婉兒卻是依然不敢太過招搖,寫出的劇本仍然十分鬱悶的掛在蕭俊的名下。

    在蕭家的酒肆竣工那天,張婉兒興高采烈的在蕭俊家的門口找到蕭俊,拍了他肩膀一下,大聲道:「嗨,蕭俊。」

    蕭俊見是張婉兒,笑道:「姐姐,找我何事。」

    張婉兒掏出兩張薄紙說道:「你不是讓姐幫著琢磨一道特色小吃麼,姐想了好久,終於想起了一個,是在一本挺有名的清穿小說中看到的,不過姐可從來沒做過哦,好不好,你自己琢磨著弄。」

    蕭俊打開薄紙看了看,只見上邊寫著「沙河粉」三個字,下邊則是寫著製法配料,笑道:「多謝姐姐幫忙了。」

    張婉兒笑嘻嘻的說道:「記住哦,你又欠姐一個人情。姐要去城外看看戲檯子,」說完便風風火火的跑遠了。

    燕氏見張婉兒舉止輕佻,卻又和兒子十分的親熱,心中略有些不快,不過當聽說這小女孩居然是來送特色小吃來的,倒是有些訝異了起來,張婉兒張羅戲台的事她倒也聽說了些,看樣子,這小女孩似乎和自己的兒子一樣,也是個非同尋常之人,這非常之人行非常之事,燕氏雖然對她跳脫的性子不太喜歡,卻也很快沒有了成見。隨後便對蕭俊手中的那張「秘方」產生了濃厚的興趣,拿過來仔細看了看,見上面所寫的事物,從來未曾見過或是聽聞過,卻不知曉做出來會如何?只是現在仍是荒年,這上面之物需要陳米,這就要等到荒年之後了。  
本站首頁 | 玄幻小說 | 武俠小說 | 都市小說 | 言情小說 | 收藏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