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再快一些」
海面上,一條跟海鯉艦酷似的軟帆快船破浪急行,徐善立在船頭,心中正是冰火兩重天。
他是李紱的族親,早前還曾作過李紱的幕僚。之後在福建立業,埋首大帆船貿易線,正為英華入福建後,他們這些人該如何自處而憂。卻不想李紱找到了他,密謀如何對付英華。
原本他是沒什麼主意,可魚頭街股票市場一起,讓他看出機會,一面是抱著大賺一筆的心思,一面也想著最終將這幫福建商人引入一個大坑,讓廣東和福建商人爭得頭破血流的坑,開始跳出來,引著一幫福建商人,設下了建廈投資這一局。
青田公司坐莊,讓徐善又看到了更大一個機會,英華皇帝跟廣東商賈本是一體,可在這魚頭街上,卻有導其決裂的機會。
李紱雖不懂商賈事,更不懂什麼股票,但徐善懂,他仔細思慮過,在他看來,搞垮魚頭街股票市場,英華一國的商賈人心就要潰決,就算搞不垮,也能從中謀利。
此事「福建王」施世驃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只當是李紱自己在鼓搗,對徐善也沒什麼多話。可徐善清楚,施世驃也是懷著騎牆之心。甚至為促成此事,特意暗中聯絡馬尼拉的華商,讓其不要跟西班牙人走得太近。馬尼拉的不少華商,可是跟他施家來往甚密。
眼見諸事順當,青田公司的一番手腳,英華皇帝的一番作為,卻大大出乎徐善所料,不由讓他慨歎,自己對這股票乃至銀錢之事上的學問,知得太過膚淺。
但他覺得,自己最大一樁目的已經達到,至少讓青田公司和皇帝跳了出來。鼓動福建商人以《閩報》為輿論之地鼓噪,同時向其他報紙投報,就能將英華一國攪亂。而他自己,即便之後被其他股票套上,但割肉清倉後,這半年在銀錢事上也賺了六七倍利,該是兩面豐收。
「可恨啊,什麼時候,都有內奸……」
心頭這火熱的一側則是寒冰,那個泉州鹽商梁家的梁博儔,竟然看透了自己跟李紱的往來,跟著潮汕沈家,一同告發了他。
得虧有人及早通報了他,徐善坐上自己買來的快船,從黃埔出港,一路急行,朝廈門行去。他這一跑,不知道對他第一樁任務會有怎樣的影響,讓他很是忐忑。
「東主放心,軟帆海鯉都在軍中,咱們操持的軟帆,可沒什麼船能追得上」
船員安慰著徐善,讓徐善很是慶幸自己有先見之明,事前在買了這條福建船廠仿造的海鯉船,加上軟帆,英華海巡所用的硬帆海鯉艦根本就追不上。
這條船在海面上劃出潔白尾浪,循著尾浪,西面百里外,一支浩大艦隊正劃破海面,穩穩追來。戰艦中竟有一條高大如山,有著雙層炮甲板的巨艦,在兩條稍小一些的海鯊艦的陪伴下,帶著十來艘海鰲艦,二十來艘海鯉艦,朝東面追去。
「那傢伙還真當自己是跑掉的,卻沒想到自己不過是個魚餌……」
原本的「維羅納玫瑰」號,現今「十萬大山」號戰列艦的舵台上,蕭勝感歎著某人的懵懂未覺。
「總長啊,韃子在福建不過是些破船,最大的還沒到海鰲艦,火炮更是破爛,咱們這是牛刀殺雞啊」
孟松海在一邊嚷嚷著,嘴上是這麼說,肚子裡卻念叨,讓自己帶一條海鯊艦為旗艦就足夠了嘛,拿個廈門就這麼興師動眾,總長也真是不給自己獨當一面的機會。
「這一戰正好是十萬大山試航,另外啊,咱們不是去拿廈門,咱們是去抓逃犯。」
蕭勝煞有其事地說著,附近的舵手軍官們都噗哧笑了,抓逃犯……那傢伙還真該感到榮幸,海軍起數十艘戰艦,加上伏波軍近萬人馬,名義上就是為他一人而去的。
「那也用不著總長親自出馬啊……」
孟松海終於忍不住道出了心聲,胡漢山跟白延鼎還在呂宋,不管是名義上的抓逃犯,實質上的占廈門,蕭勝身為海軍總長,都沒必要親自出馬嘛。
「你不懂,我的老上官就在廈門,我得去親自拜見,這是禮數。」
蕭勝瞇住眼睛,心頭的起伏,外人是難以明瞭的。
十二月三日,《越秀時報》發表了雷震子的長篇評論,名為「論金融」,「金融」一詞正式踏上歷史舞台。
評論以建廈投資這只股票的漲跌,剖析背後韃清黑手的作為。揭露早前壟斷呂宋貿易的那伙福建海商,是怎麼勾結某些官員和部分報紙,攪起股市風潮的。重點提到了幾次對建廈投資股價造成劇烈升降的輿論,都是這幫黑手造的勢。而黑手們趁勢洗盤,謀取到的厚利,銀錢來往痕跡。也被英華銀行從各家票行裡查了出來。
文中還提及青田公司是如何托底,在盡量消餌這幫黑手所釀的動盪。由此那幫黑手轉向青田公司,意圖以青田公司的背景,決裂英華一國人心。相關證據,《閩報》的獨聲,以及其他家報紙所收到的匿名投報材料再明顯不過。此外在民間散播的若干謠言,也是從潮汕方向傳入,用意自然是要跳動一國工商跟皇帝的對立。
若是只看這些內容,還以為《越秀時報》是幫皇帝出聲,要將整個事態的罪魁禍首定在福建商人,定在那個暗中生亂的韃清細作身上。
可接著評論話鋒一轉,就讓所有看者抽了一口涼氣。雷震子直白說,股市如此動盪,韃清細作的挑動是一方面,可朝廷立起股票市場,相關律法卻沒及時跟上,還引得地方官府以公帑入市,壞了一國朝政,朝廷有罪。此外青田公司的大東主就是皇帝,也擠入股市,讓韃清細作有了可趁之機,也有責任。
雷震子再轉到股票市場,包括國家債券。他認為,金融之事,利在千秋。股票和債券匯聚民間財力,推動殖民以及諸項產業,靠著這些財力,殖民公司和實業公司才能攤開產業,為國為民謀大利。但其害處就是挑動了人心深處之sī,讓諸多炒家頭腦發昏,害人害己。
因此這股票乃至債券市場的監管,就必須審慎而嚴密,同時入市者更不能與國政有什麼緊密交集。
讓讀者心神搖曳的是,雷震子直言道,官員入股市有害,皇帝入股市更是害中之害,他呼籲皇帝退出股市,同時建立有傚法則,監管股市運行。
《越秀時報》這一呼籲,門下省那些御史再不顧自己的職務範圍,群體上書,朝堂其他儒黨賢黨官員也一同發聲,以「不與民爭利」為口號,要求皇帝退市,解散青田公司。
工商總會像是得了信號,也開始鼓噪起來,在《工商快報》上發出了號召,大家都看到了股市的好處,但要怎麼讓股市不受外在影響,發揮其應有的作用,皇帝和朝廷應該多花些心思。
「此事深究下去,是怎麼管住皇帝,諸位,你們可有法子?」
青浦,工商總會的會議大廳裡,韓玉階這話,讓要求他出面跟皇帝溝通的工商總會成員們臉色發白。
怎麼管住皇帝?
不少人都想說,老韓你瘋了嗎?
從古至今,未有如今日聖道帝地位之地下的皇帝,他不是君父,他沒有「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的至上威嚴。他已無法直接管到地方民人的稅務,那都是地方官和縣鄉公局的事。他也無法說句話就直接抄人家,奪人財。這天下更不是他一己sī有,皇室奉養和國庫已分得清清楚楚。
但從古至今,除了秦始皇等少數帝王,也未有如今日聖皇帝如此權柄赫赫的皇帝。他統管大軍,對外是戰是和一言而決。他直管商賈,國庫年入二三千萬兩銀子,幾乎全部來自商賈,還借貸上千萬兩銀子,商賈們是趨之若鶩,生怕搶不到這債。
而從古至今,歷屆開國皇帝,也未有如聖道帝這般得人心的。他現在雖只領華夏五省,卻已拓了扶南、呂宋、勃泥為新領,更在扶南會盟南面諸國,成了名副其實的南洋盟主,可以驅策十萬僕從軍為英華流血捨命。即便是儒黨賢黨,在這一樁事上都是五體投地,高呼雄主。
英華之所以能在工商事上得如此銀錢,那還不是因為聖道帝深得一國工商之心?這英華一國,本就是聖道帝從工商一面新拼出來的?工商在英華之下,已從往日末業翻身成為主人,連讀書人都開始攀附工商,不再自居一國之根。
聖道帝在民間更是稱頌的聖君,別看魚頭街市場搞得血肉橫飛,可最低價都在百兩上的股票,顯然非一般小民能接觸的。往日越是窮苦之人,對聖道帝越是感念。減稅是一面,一國工商興盛,到處都是靠雙手掙錢的門道,要掙得飽暖已非夢想,而是再起碼不過的底線。
生活漸漸好了,往昔官府的欺壓也少了許多,首先是律法嚴了,官紳勾結迫民之事雖有,卻不再卻往前那般沉重。在一些地方,鄉紳為了掙得公局之位,比往常更為照顧街坊鄰里,藉著公局,為鄉民掙利,也成為公局局董維持自身地位的常識。
聖道帝在官員心目中也是明君,首要一條,那就是俸祿足足,已開始有宋時之風。其次是聖道帝沒什麼好惡,或者說他沒表現出來,考評都散於各處,官員們不必如前朝那般戰戰兢兢,揣摩上意,可以一展自己為官抱負。官場自是亙古以來就有,諸多陋規還是免不了,絕對的公正為民是做不到,但較之明時都已舒活太多,滿清官場更不能比。唯一讓官員們腹誹的,還是科舉之途越來越闊,什麼出身的人都能作官了,往日那些儒士和官老爺的優越感越來越低。
聖道帝在讀書人心中的名望,也從早前的儒家死敵,開始向學問宗師轉進。沒辦法,儒士已是被打壓得只能以sī德為自留地,道黨出籠,已將一國讀書人,漸漸改造為頭頂上天,腳踏實地的天主道弟子。即便是頑固儒黨,也不得不稱頌聖道帝大興文事,廣開藏書樓,推行普民教育的壯舉。
軍隊就更不用說了,那就是聖道帝的貼心肉,要將「管住皇帝」這話傳到軍中,軍隊怕是要人人側目。
這樣的皇帝,管住他?朝野閒時就有人戲稱,今上若再復了華夏,謚號怕是窮盡《華夏字典》裡所有褒字都難以概括功業。
聲望是一面,威能是一面,就看皇帝一面整治西班牙人,一面還隔著數千里,整治那幫攪禍的福建商人,就知道皇帝的手腕,在政在商,那都是無人能及。
管住皇帝?這個問題提出來,不少商人都在想,會不會國人首先質問,你如此提議,怕是居心不良,管住了皇帝,就讓你們商賈好食國人之利?
沈復仰道:「簡單,明法,不僅管住皇帝,還要管住我們所有人」
如最早的青浦商業協會,後來的工商總會一般,定下條款,明確規矩,這也是皇帝一再強調的做事原則,他這提議,眾人都不迭點頭。
韓玉階再問:「明法?誰定法?誰來管?」
這問題就深了,若是一般事,自然是皇帝定法,他們參贊,商部、法司和計司依法監管。
可現在要管皇帝本身,直白說,不准皇帝再入股市,具體條款誰來定?又是誰來監管?
韓玉階沉聲道:「這可是一整套東西,涉及的是國政的根底,尤其是皇帝之權和我們工商之權該如何界定,咱們工商總會既是要站到皇帝面前聲張,那就得拿出一整套辦法。」
大廳裡鴉雀無聲,好半天,忽然有人低聲道:「這可是一國之本的問題啊,咱們工商也終於碰到了這條底線了。」
所有人臉色沉凝,他們也都有了同感。